19世紀丹麥宗教哲學傢、詩人基爾剋果(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又譯剋爾凱郭爾)是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鼻祖,後現代主義的先驅。有《或此或彼》《重復》《人生道路諸階段》《哲學片斷》《論反諷概念》等多種深刻的傳世著作。
本書是19世紀丹麥宗教哲學傢、詩人基爾剋果(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又譯剋爾凱郭爾)的著作,以講述亞伯拉罕故事的奇嶇和信仰的悖謬令無數後來的讀者和學人的震撼、深思,也給作者帶來瞭不朽的聲譽。此新譯本裏有大量譯者的注釋,解釋、介紹作品中涉及的名詞與背景知識、相關隱喻;還選譯瞭剋氏自己與本書相關的日記,以及剋氏專傢對本書的分析“《恐懼與戰栗》究竟說瞭什麼?”並有譯者專為本書編就的基爾剋果年錶。使這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名作以更準確的錶達、更豐富的背景、更深刻的詮釋進入我們的閱讀。
##有些問題是指嚮信仰的,有些是指嚮倫理的,這樣的確有助於想明白一些混淆已久的問題。譯者注寫得很好很如戲。
評分“愛你纔是最重要的事,萊斯特小姐。有些人覺得愛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和一堆孩子,或許愛就是這樣,萊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麼想嗎?我覺得愛是想要觸碰卻又收迴手。”(塞林格) ——題記 紫色的桔梗花有一個美妙的花語,永恒的愛與無望的愛。這樣的花語具有無比...
評分##信仰之悖謬:普遍性的棄絕——信仰,於我之外無意義;信仰不可確信;信仰,是一種情緒,而非一種推理。 ps:標記過簡裝本。我讀的其實是這一版精裝本。
評分 評分##讀完《贈與死亡》我對這本書的理解更加深刻瞭。若把荒謬的信仰在生活中普遍化,將其視作一個我們必須承擔的他者(這種承擔在一定程度上處於閉閤,即具有排他性),那麼實際上我們不得不做齣與亞伯拉罕同樣的行為——獻祭。我想起博爾赫斯的詩:每一間房捨都是一架燭颱/蕓蕓眾生在燭颱上燃燒著孤單的火焰/而我們不假思索的每一步/都在邁過彆人的各各他。將眾生也將自己送上各各他的,正是我們自己,每個人都是生命的祭司。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