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莎士比亞
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傢、詩人。本•瓊森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剋思稱他和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纔”。他的作品全方位展示瞭當時廣闊的社會場景,具有濃鬱的人文主義色彩。
譯者:硃生豪
(1912~1944),浙江嘉興人,詩人、翻譯傢。1936年開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為迴應某國人因為中國沒有莎士比亞的譯本而對中國文化落後的嘲笑,把譯莎看做“民族英雄的事業”,在譯稿兩度毀於侵略者的戰火,工作和生活條件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堅持譯齣瞭31部莎劇,為譯莎事業獻齣瞭年輕的生命。硃譯莎劇文辭華贍,充分錶現瞭莎劇的神韻,得到讀者和學界的廣泛好評。
拿伐國王和他的三個朝臣立誓為追求永垂韆古的名譽,要拋卻塵世的物質享樂,與世俗的欲望做鬥爭,並且發下重誓:三年不近女色。後來法國老王派公主到拿伐商談領土問題。當美麗的公主帶著三個侍女到來後,國王和他的三個朝臣馬上就墜入瞭愛河,群臣之前立下的重誓拋到瞭九霄雲外。正當君臣四人竭力討好戀人之際,法國使者突然來報告老王不幸離世,公主必須馬上迴去,為考驗他們四人的愛情,公主給規定……
係莎士比亞諷刺性最強、格調較為輕快的一部早期宮廷喜劇。全劇充滿著浪漫主義,嘲笑中世紀禁欲主義的虛僞,謳歌愛情的神奇力量,歌頌人性的美好,贊美青春的活力,散發著濃鬱的人文主義色彩。在劇中發下的重重誓言在愛情麵前不堪一擊,一場風流滑稽劇最後以四位女士飄然離去結束。這意味著:此愛若是玩笑,注定徒勞。劇名雖然為“愛的徒勞”,但劇情卻恰恰證明瞭愛的偉大。
##2016.5.8:哈哈哈 莎士比亞的喜劇語言真是笑死我 時隔多年開始讀莎翁真的好棒 7.4 現在還印象深的不是好的結局 而是那幾個女子的自信與捉弄女性要有自己的特質 好像最後是要考驗他們
評分 評分##看得那套版本沒找到
評分##該劇講述那瓦國君臣四人發誓要清心寡欲,立下禁欲主義誓言,決定拋棄男女之情,像修道士一般把自己的青春封閉在學院式的宮廷裏, 拒絕一切物質享受, 尤其不近女色,專心讀三年書。 可是當美麗的法國公主和她的侍女們來到宮廷後,他們就把誓言忘得一乾二淨,爭先恐後地嚮她們求...
評分 評分##愛欲是活潑的遊戲,用唇舌擊敗瞭禁欲的黑暗中世紀;愛欲是莊嚴的儀禮,用虔敬擊敗瞭虛無的動物本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