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研究,ISBN:9787301180075,作者:孙玉石 编著
##匆匆翻完,比较系统,但成书太早,“时代局限性”较明显,连《野草》用了象征主义、受了波德莱尔影响这么简单的事实都承认得小心翼翼,仿佛犯错了似的——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后半部分的梳理较有价值。
评分##何止老套。读到“对小青虫扑火而死的崇敬”时就心生不满,原文写着“我以为那是真火”,明晃晃的是叙述者的声音,火是有是无,亦或依傍于绝望的希望也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不正是“抒情主体”在鲁迅反抗绝望的哲学文学化中起到的话语结构作用么?老先生读书太不仔细辽,至于“崇敬”,再去读读原文,那可是“可爱”“可怜”和“祭奠”,唉。书末的研究概况和修改蠡测倒是很好,可以当工具书用。
评分##????????就挺文本分析的
评分##很典型的京派论文。没有什么伟论,平实朴素,立论不偏不倚,但从反面来说,就是从现今看来实无甚特见。
评分##述评好优秀
评分##老老实实做研究的典范。此书成书较早,不可避免有一些时代印记,后作者又写有《野草重释》,材料也增加了不少,可以对读。
评分##老老实实做研究的典范。此书成书较早,不可避免有一些时代印记,后作者又写有《野草重释》,材料也增加了不少,可以对读。
评分##这本书放在其诞生的年代算是很出色的研究论著了,忽略掉那些意识形态化的陈腔或者"鲁迅是马克思主义者"之类先验的命题,孙玉石先生对<<野草>>的把握开始回到文学的艺术本身,直到三十年后仍然堪称鲁迅散文诗研究无法绕开的学术著作。
评分##今天把这本书看完了,《野草》很值得重读。而且竟然受了波德莱尔的影响,这我是始料未及的。通过作家可能接触到的材料,一般是同报刊的作品,来推断影响,也是一种方法。 对于《墓碣文》的解读不太同意。然而,到底什么是虚无主义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