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作者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2022.3.3-4
评分##历史没有真相…
评分##精彩绝伦,罗生门一般的剧情。
评分##文笔比较有吸引力,可以看出作者做了很多功课,前半部分的一些章节还挺有意思的,但是好多内容感觉一直在重复且不够“实”?到后面抗日战争的分析,就更……
评分##本书试图讨论一桩公案与舆情如何超越法与情理。20世纪的法律三大关键词:情、礼与改革。
评分##这部作品具有抽丝剥茧般的深入剖析和许多启发性的思考: 1.施剑翘奇特而暴力的孝义行为所促生的公共道德情感。 2.施剑翘的性别及其兼具传统和新女性的形象,如何有效地成了30年代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争论焦点。 3.“侠”的传统与身为“侠女”所象征的美德,以及这种传统隐喻性地符合了中国作为一个强壮的、善战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形象。 4.媒体和娱乐文化如何作为一个“江湖”的空间而发挥作用。 5.30年代的军阀势力斗争以及暗杀政敌策略。 作品最后归结为:大众媒体如何开始影响一个全球范围内新出现的市民公众群体的政治参与。因此,它实质上仍然提供有效的视角,让我们观察当代语境下的血亲复仇,以及那些蚂蚁挑战大象的个体抗争事件。
评分##没做任何记录很轻松的读完,总感觉最后一章有删节(逃)。“南京十年”至今日,公众究竟又变化了多少呢?
评分##这部作品具有抽丝剥茧般的深入剖析和许多启发性的思考: 1.施剑翘奇特而暴力的孝义行为所促生的公共道德情感。 2.施剑翘的性别及其兼具传统和新女性的形象,如何有效地成了30年代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争论焦点。 3.“侠”的传统与身为“侠女”所象征的美德,以及这种传统隐喻性地符合了中国作为一个强壮的、善战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形象。 4.媒体和娱乐文化如何作为一个“江湖”的空间而发挥作用。 5.30年代的军阀势力斗争以及暗杀政敌策略。 作品最后归结为:大众媒体如何开始影响一个全球范围内新出现的市民公众群体的政治参与。因此,它实质上仍然提供有效的视角,让我们观察当代语境下的血亲复仇,以及那些蚂蚁挑战大象的个体抗争事件。
评分##文笔比较有吸引力,可以看出作者做了很多功课,前半部分的一些章节还挺有意思的,但是好多内容感觉一直在重复且不够“实”?到后面抗日战争的分析,就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