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有关义和团运动起源的问题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美国学者周锡瑞在本书中以详尽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方法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作者对19世纪山东的社会、经济结构做了区域性分析,对中西文化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溯源,尤其是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鲁西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如社戏、话本、民谣、尚武精神等都做了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了宏观历史概括,认为鲁西北的社会结构、中西文化冲突和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间的“互动”,最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探讨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义和团和义和拳的关系,当时的人,社会环境,自然灾害,清廷,列强,教会之间的关系,中国宗教与戏剧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是一个很不错的角度。
评分##义和团、水泊梁山起义都在我老家…我多灾多难贫困潦倒的故乡啊…
评分##看完书再看访谈会更清晰
评分##关于义和团的一些细节的反复涂抹。
评分##一部非常标准的国外学术性的研究作品。作者并非从组织源流上着手,而是转向发源地的自然、文化习俗、社会结构、政治形势等探讨义和团的起源及比较分析。也对其中诸如义和团与白莲教大刀会的异同、义和团的反对对象、组织结构、毓贤等官员政策态度作出了有说服力的解读。
评分##于教门、「神拳」等核心问题语焉不详,溯源祛魅也就无法令人信服。而作者对义和团之同情使其持论相当偏颇。
评分##翻译稍有缺憾。对于清末东北地方社会生态的考察在相当程度上与地方政府机制互文。也许这就是专题阅读的乐趣吧。
评分##周锡瑞关于义和团研究的经典著作,结语《打破“起源偶像”》值得琢磨。 上世纪七八十年美国中国史研究的大家们,都极为强调在区域社会的研究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个传统应该可以追溯到年鉴学派对于空间的关注,但不幸的是,目前国内区域社会史的研究中,很少能见到将区域史和生态环境作很好结合的作品,多数作品仅用一小节作区域生态环境介绍,几乎是对地方志的简单复制黏贴。 另外,本书既然是“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编辑在校对上就应该多下功夫——“中文版序言”P3注1:,“齐鲁出版社”当为“齐鲁书社”;P183,“点不斋画报”当为“点石斋画报”;P195,“大明府”当为“大名府”。
评分##很工整,很标准,不是从组织源流,而是从社会背景追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