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信“美国至上”和单边主义的美国政府,可以从越战中学到什么?
我们陷入分裂,需要团结。——尼克松
年轻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坛老手、国会影响力人物林登·约翰逊,福特公司总经理、“蓝血十杰”之一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罗德学者、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迪安·腊斯克,满分进入耶鲁、差一点儿当上哈佛大学校长的麦乔治·邦迪,蜚声学界的经济学家、“经济增长阶段论”提出者沃尔特·罗斯托,既是军人又是知识分子的马克斯韦尔·泰勒,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威廉·威斯特摩兰,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自由派制度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
肯尼迪总统上任后组建了一个全都由顶尖人才组成的团队。美国政府已经从艾森豪威尔时代的疲沓、软弱无能的市侩们转移到一代人中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的手里。
但一群那么理性、聪明和理想主义的人,让美国陷入一场惨烈的战争。
越战是美国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美军5.8万人阵亡,30.4万人受伤,耗资2500亿美元,两届美国政府(约翰逊及尼克松政府)被毁……
越南遭受巨大战争创伤,150万人死亡,400万人受到化学污染,留下100万寡妇、88万孤儿、20万残疾人、20万妓女、超过150万越南难民乘小船逃离越南……
然而,这场战争本不必发生。
全面展示《阿甘正传》《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猎鹿人》《野战排》《第一滴血》等经典电影所处的时代困局
##一代精英怎样让美国陷入越战。
评分##从1969年开始,哈伯斯塔姆花了两年半以上的时间,采访了美国政府上下500余人,让他们去还原在越战政策的决策过程中,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如何以及为何会做出相关的决策。
评分##解读版 对政治不敏感,也不想读原书了88 大概意思是越战时期美国是如何一步步作死最后导致这场悲剧的 想到了王烁说的,人的每一步作死,都是自己理性的算计。在当时情况下做出了最好的选择,结果了是赢了每场战斗,输了整个战争。 当时林登约翰逊只为自己权谋考虑而不惜对国撒谎也是挺绝的。感觉肯尼迪在最开始选人用人时选取的看似“温和的老实人”其实才是导致最终残局的线头。 人心太复杂了,尽量时刻都保持自己是个理性人吧(虽然我目前并无法做到)
评分##阿富汗,重演了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第一,肯尼迪并不认为武力能够解决越南问题,他认为美国应该重新评估越南政策。但是,由于忙于应付其他外交危机,他错误认为越南问题可以等待,没有重新评估和调整对越政策。而且,为了坐稳总统位置,他也必须暂时延续对越南的强硬态度。结果,美国政府越来越深地陷入越战之中。在重要职位的任命上,肯尼迪没有选择最有战略才智和勇气的人选,而是选择了缺乏真知灼见的平庸之辈。第二,肯尼迪死后,副总统林登·约翰逊接任。他对外交事务一无所知,他对打造个人形象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做真正重要的事情。他把越南问题当成自己1964年总统大选的筹码,为了竞选成功,他不但延续了强硬的对越政策,甚至还在越南问题上撒谎,扩大了战争。在林登·约翰逊的领导下,美国最终全面卷入了越南战争。
评分##【得到听书10】丰富对肯尼迪的认识。1.肯尼迪明知对华对越政策应该纠偏,也明知无法在越南战争中取得胜利,但对处理优先级上出现误判,关注其他事件(1961年,古巴猪湾事件,刚果脱离比利时独立后陷入了内战,老挝和新中国建交);2.此外其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也存在失误,麦卡锡主义给美国国内政治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以美国国务院为例,在远东司,麦卡锡时代清洗了一大批人,只有按照最僵硬的反共标准处理亚洲事务的人留了下来。中国、朝鲜都是在杜鲁门这个民主党总统的手上丢掉的,同样作为民主党新总统,肯尼迪必须小心谨慎,决不能显示出自己的软弱。3. 1963年夏天肯尼迪在美利坚大学毕业典礼上呼吁美国人调整他们对待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态度,但5个月以后被刺杀。 4. 副总统林登·约翰逊接任,在其领导下,美国全面卷入越战
评分##【得到听书10】丰富对肯尼迪的认识。1.肯尼迪明知对华对越政策应该纠偏,也明知无法在越南战争中取得胜利,但对处理优先级上出现误判,关注其他事件(1961年,古巴猪湾事件,刚果脱离比利时独立后陷入了内战,老挝和新中国建交);2.此外其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也存在失误,麦卡锡主义给美国国内政治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以美国国务院为例,在远东司,麦卡锡时代清洗了一大批人,只有按照最僵硬的反共标准处理亚洲事务的人留了下来。中国、朝鲜都是在杜鲁门这个民主党总统的手上丢掉的,同样作为民主党新总统,肯尼迪必须小心谨慎,决不能显示出自己的软弱。3. 1963年夏天肯尼迪在美利坚大学毕业典礼上呼吁美国人调整他们对待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态度,但5个月以后被刺杀。 4. 副总统林登·约翰逊接任,在其领导下,美国全面卷入越战
评分##会执政的人不一定能处理好官场,会领导军事战斗的人不一定懂治理国家,只顾个人利益的人能步步高升,越来越觉得历史具备太多的偶然性,由人造成的偶然性。
评分实名反对那条两星脑残评论,这本书是描述越战的经典,也是学者借鉴的参考书目,足见其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