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适用年龄段3-12岁)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适用年龄段3-12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友敏... 编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育儿
  • 儿童教育
  • 正面教育
  • 鼓励
  • 自主性
  • 自律
  • 沟通技巧
  • 情绪管理
  • 家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29938
商品编码:30254489767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适用年龄段3-12岁)
  • 作者:(日)奥田健次|译者:李友敏
  • 定价:24.9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ISBN号:978755022993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6-01
  • 印刷时间:2014-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32
  • 字数:120千字

编辑推荐语

以“表扬”为基础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行为! 日本*热的国民级奇迹教育法!上市仅2年,创造销量奇迹! 越表扬,孩子越自信、越积极!越批评,孩子越自卑、越叛逆! 育儿的*终目标,不是培养服从指令的孩子,也不是培养为了得到奖励才肯去做的孩子,而是要通过强化孩子的内部动机,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一受到批评,孩子就乱发脾气、又哭又闹;再三纠正,他还是不长记性,下次仍然犯同样的错误……孩子的所有行为问题,其实都与您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如果您想引导孩子尝试新的行为,“肯定”和“表扬”是*好的办法。当您想教给孩子新的东西,或者想让他尝试新的事物时,请记住不要批评孩子孩子早上起不来,孩子不爱收拾房间,孩子动不动就耍小脾气、孩子不爱去学校……这些都不是问题。奥田健次编著的《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适用年龄段3-12岁)》将帮妈妈们解决育儿中的所有烦恼。不批评、不用事无巨细地指导,只用“肯定”和“赞赏”就能戏剧性地改变孩子!

内容提要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适用年龄 段3-12岁)》由奥田健次编著。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适用年龄 段3-12岁)》讲述了: 一受到批评,孩子就乱发脾气、又哭又闹;再三 纠正,他还是记不住,下次仍然犯同样的错误……孩 子的所有行为问题,其实都与您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 1.“为什么要把脱下来的衣服到处乱扔呢?”“ 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啊?”,类似这样的问题 ,妈妈只应该自己在心里思考一下,而不应该直接去 问孩子,因为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妈妈 只不过是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发泄到了孩子身上而 已。要想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父母就需要明确告诉孩 子具体该怎么做,才能代替孩子已经做出的不当行为 。
     2.孩子喜欢摸自己的小鸡鸡——孩子开始对自己 的身体感兴趣,就说明他可以玩的东西太少了。这时 ,不能敷衍了事地批评孩子一句“别摸了”就算了, 若无其事地让孩子去做费劲的事才是有效的处理方式 (比如,让孩子去洗手)。另外,还要适当丰富孩子 的室内活动,或者允许孩子浑身沾满泥巴、跑来跑去 地自由玩耍。
     …… 很多时候,孩子的坏习惯正是在家长的“批评” 中养成的。被批评时,孩子不会马上改正,还会产生 抗拒情绪,反而*难达到教育目的。只有以“表扬” 为基础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行为!

作者简介

奥田健次,日本临床心理专家,专业行为治疗师、临床心理咨询师。现任日本樱花学园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日本家庭出诊型疗法“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介入型指导(home-based intervention)”的开创者,在全国各地进行家庭援助。提出了ABA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不仅在日本**深受好评,还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诊疗邀请。解决行为问题时严谨的观点、技术以及指导方案令人难以望其项背,受到**外专家的一致赞许。 先后荣获1999“日本行为疗法学会奖”、2003“日本教育实践学会研究奖励奖”、2008“日本行为分析学会学会奖”,是当**本*炙手可热的育儿畅销书作家。

目录

“我家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写给这样想的妈妈们
第1章 “不批评”才能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恰当的赞美和表扬,能培养出“喜欢收拾房间”的孩子
案例1 客厅弄得乱七八糟也不收拾
◎父母的赞赏和认可,轻松帮孩子养成新的习惯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尽力“表扬”他
◎批评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即使孩子没做到***,也可以夸他“努力尝试”和“有进步”
◎只要“糖块”,不要“棍棒”
◎多说“做得不错!”“**棒!”,能帮助孩子学会新的行为
◎只有意识到表扬的重要性,才能学会表扬
◎奥田老师应用题:不满1岁、还不能**听懂妈妈话的孩子,该怎么表扬呢?
与其在孩子做不到时批评他,不如在他完成后表扬他
案例2 孩子总是不主动刷牙
◎为孩子定规矩的父母是否扮演了“警察”的角色?
◎父母和老师不能成为只惩罚不表扬的警察
◎只要不觉得“理所应当”,就会经常表扬孩子
◎“禁止规则”不利于好习惯的养成
◎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扬孩子的机会
案例3 孩子不能按时洗澡
◎降低期望值,才能轻松育儿
案例4 早上不能按时起床
◎看到孩子小小的进步,才能不断地表扬孩子
抓住“偶然”的机会,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型孩子”
案例5 孩子不会主动帮助他人
◎你希望孩子只做分内的事,还是能够主动帮助他人?
◎妈妈的一声“谢谢”,是对孩子莫大的鼓舞
◎“主动做事”与“为了不挨骂而做事”的区别
◎为什么会培养出“得过且过型孩子”?
◎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要命令孩子做这做那,要学会克制!
◎奥田老师应用题:希望孩子能主动给老人让座,该怎么做呢?
想方设法表扬孩子的认真和努力
案例6 孩子总爱说“妈妈帮我”,不愿意自己去做
◎培养自信比纠正错误*重要
◎只要用心,表扬孩子的机会就无处不在
◎学会花样百出地表扬孩子
◎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表扬他“Good try!”
◎在孩子12岁之前,请费尽心思表扬他
◎父母的价值观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孩子
第2章 别给孩子的性格贴标签,所有问题都只是具体的行为问题
怎样才能帮孩子改掉危险的习惯?
案例7 孩子有时会突然挣开我的手乱跑起来,
我想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对危险的行为,要“**不允许”
◎即使孩子尝试100次,也无法挣脱
案例8 两岁的儿子不爱刷牙
案例9 孩子不喜欢吃药,一到吃药时总是跑开
◎恰当的说话方式和引导方式,有利于孩子改掉坏习惯
案例10 孩子喜欢当众抠鼻子
◎故意让孩子当场做点“麻烦事”,轻松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案例11 孩子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喜欢摸自己的小鸡鸡
你是否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孩子的“性格”,对孩子只批评不表扬?
案例12 孩子一不高兴就会打其他小朋友
◎爱打人不是“性格”问题
◎你是否经常会说“这孩子到底像谁呀?!”
◎将“性格”换成“行为”来考虑问题
逼问孩子“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不那样做?”,孩子的行为不会有任何变化
案例13 每次问女儿“为什么不那样做?”,她总是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不要质问孩子“为什么?”,而要明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告诉孩子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改变孩子的行为
◎引导孩子思考解块问题的方法
◎奥田老师应用题:孩子有时会自己打开冰箱找东西吃,
我该怎么教育他才好呢?
孩子爱使性子、说气话,一定要让他对所说的话负责
案例14 孩子爱发脾气、爱使性子
◎不能让孩子以为“只要使性子,父母就会听我的”
◎要让孩子知道“闹脾气必然有所失”
◎用结果告诉孩子父母的想法
◎长大成人依然爱使性子的话
◎奥田老师应用题:怎样才能改掉小孩子爱使性子的坏习惯?
第3章 “家长**’’而非“孩子**”,才能培养出“懂得克制的孩子”
怎样让爱磨蹭的孩子不再讨价还价?
案例15 每次吃饭、换衣服时我都让孩子折腾得够呛
◎孩子反驳你,只是想让你关注他
◎让孩子知道“必须要听妈妈的话”
◎家长巧妙的处理,能让孩子喜欢上原本他觉得麻烦的事
◎试过各种方法,孩子依然磨磨蹭蹭时
◎家长不能摇摆不定,没有主见
适当收回“特权”,可以引导孩子不再去做“不可以做的事”
案例16 我家孩子不管说多少遍,总喜欢在电车上来回乱跑
◎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遵守约定”
◎孩子不遵守重要约定时,要“红牌罚下”
◎懂得克制的孩子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
◎尽快给孩子再次尝试的机会
◎奥田老师应用题:孩子吃饭时总爱来回走动,怎样才能帮他改掉呢?
孩子稍稍不合心意就乱发脾气?
案例17 我家孩子一旦不合他心意,就会哭个不停
◎是否需要“一切以孩子为重”?
◎外出吃饭是教孩子学会克制和服从的好机会
◎对于没有必要让孩子作决定的事,就没必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对“孩子权利”的误解会使孩子越来越任性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孩子的个性”?
◎让孩子知道“很多时候由不得自己”
◎关键是要让孩子明白“有的时候必须服从”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能否遵守约定
案例18 孩子喜欢“预支”时间
◎“借多少还多少”真的可行吗?
◎违反规定必然要受到处罚
◎不仅要让孩子偿还“预支”的时间,还要规定第二天一整天不允许玩游戏
◎怎样分清孩子的“基本权利”和“特权”?
◎家庭规则就等阿于社会规则
第4章 育儿构想越具体,越有利于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你能具体说出“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吗?
案例19 我家孩子一受批评就爱撒谎,真让人担心
◎孩子撒谎时,父母不能过于追究
◎发现孩子撒谎时,也不必惊慌失措
◎缺乏远见的“模糊构想”不能成为育儿的“核心”
◎“育儿构想”要尽可能具体化
◎“希望孩子能够善解人意”是典型的模糊构想
◎要制定利于孩子成长的育儿构想
让孩子充满千劲儿的秘诀:适当利用孩子喜欢的东西
案例20 孩子对待足球训练的态度不积极
◎你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吗?
◎“用东西吸引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
◎激发孩子内在的“干劲儿”
◎即使孩子*初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慢慢就能体会到活动本身的乐趣
◎鼓励和表扬,能让孩子学会发现他真正感兴趣的事
◎奥田老师应用题:
给了孩子奖励,他却抱怨“太少了”“能不能再多点”
父母应如何帮孩子一起渡过难关?
案例21 孩子突然说“不想去学校”
◎当孩子说出让你震惊的话时
◎要关注孩子请假在家时的行为,而不是只去听孩子说了什么
◎孩子是不是在逃避什么?
◎只在*关键的时候才能“一切以孩子为重”
◎“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找爸爸妈妈商量”,家长的这种态度才是育儿的保障
妈妈的每一点改变,孩子都能感受到
后记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3-12岁)图书简介 觉醒内在驱动力,点亮孩子潜能的秘密武器 每个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乐于承担,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小大人。然而,现实中的许多家庭教育方式,往往不自觉地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阻碍。我们常常以“为你好”的名义,用批评、指责、比较甚至强迫的方式去“引导”,结果却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胆怯、依赖,甚至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 现在,一本颠覆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育儿宝典——《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将带领您走进一个全新的育儿世界。这本书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儿童心理学研究,为3-12岁的孩子家长们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育儿方法。它将帮助您拨开迷雾,找回育儿的初心,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并学会如何用爱与智慧,激发孩子内在的驱动力,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成长为独立、自信、有主见的“自觉主动”的孩子。 拒绝“后天习得性无助”,点燃孩子内在的发动机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无论父母怎么“说教”,他们依旧故我;无论如何“鞭策”,他们依然提不起精神;无论得到多少奖励,他们似乎都难以真正找到学习的乐趣。这并非孩子天生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在不恰当的教育环境下,他们“习得性地”放弃了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形成了“后天习得性无助”。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这本书,深刻剖析了批评、指责、比较等负面教育方式对孩子造成的长期伤害。它告诉我们,当孩子不断地被否定、被挑剔时,他们会逐渐形成“我不够好”的自我认知,从而失去尝试的勇气和探索的动力。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指令,而非主动思考;习惯于依赖他人的评价,而非形成自己的判断;习惯于逃避责任,而非积极承担。 而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正是要帮助家长们“卸下”这些无形的枷锁。它强调,真正的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唤醒”。通过营造一种充满理解、接纳和尊重的家庭氛围,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卸下心理防线,重新找回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当孩子不再害怕犯错,不再担心被评判时,他们才会更勇敢地去尝试,更大胆地去表达,更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不批评”是策略,更是智慧 “不批评”并非意味着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也不是放任自流。恰恰相反,它是一种更高明的教育策略,一种深厚的育儿智慧。这本书将详细地为您揭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不批评”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孩子之所以出现某些“不被期待”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未被满足的需求,例如被关注、被理解、有掌控感、渴望独立等。这本书会引导您学会像侦探一样,去发现和解读孩子行为的“潜台词”,从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非仅仅针对表象进行指责。 建立高质量的亲子沟通: 沟通是连接心灵的桥梁。这本书会教您如何用积极、开放、鼓励性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如何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建立起更加稳固和信任的亲子关系。它会提供大量的实际对话范例,让您轻松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就会更愿意去尝试和坚持。本书将指导您如何通过给予适当的支持、创造成功的机会、肯定孩子的努力,来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明白,他们并非需要依赖外部的监督和奖励,而是拥有内在的力量去达成目标。 放手让孩子尝试和犯错: 允许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犯错,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宝贵机会。本书将帮助您克服“不放心”、“怕吃亏”的心理,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试错、去总结经验。每一次的尝试和错误,都将成为他们宝贵的学习财富,而非失败的烙印。 塑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自觉主动”的孩子,对待学习和生活都充满热情。本书将提供一系列方法,帮助您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快乐孩子。 为3-12岁孩子量身定制的实用指南 本书的内容紧密围绕3-12岁孩子的成长特点展开,覆盖了孩子在这一关键成长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和机遇。无论是学龄前的探索期,还是小学阶段的学习适应期,亦或是青春期前的萌动期,本书都能为您提供及时的支持和有力的指导。 对于3-6岁的幼儿家长: 如何在玩乐中引导孩子建立规则感?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听话”和情绪爆发?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充满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方法,让您的孩子在快乐中成长,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6-12岁的学龄儿童家长: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引导孩子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如何处理孩子青春期前的种种困惑?本书将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您的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中游刃有余,成为一个有自信、有能力的优秀少年。 这本书将为您带来: 一个更轻松、更快乐的育儿体验: 告别焦虑和内耗,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美好时光。 一个更自信、更独立的健康孩子: 让他们拥有面对未来的勇气和智慧。 一个更和谐、更温暖的家庭关系: 建立起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坚实纽带。 一个更有潜力的未来: 释放孩子无限的可能性,让他们的人生闪闪发光。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3-12岁),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传承,一种智慧的传递。它将点亮您育儿道路上的迷茫,为您提供最温暖的陪伴和最实用的指引。如果您也渴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主动地探索世界,勇敢地承担责任,那么,请翻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用爱与智慧,为孩子铺就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阳光大道!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我每天的生活重心几乎都围绕着我的两个孩子,一个小学一年级,一个幼儿园大班。说实话,有时候真的会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孩子出现一些“不听话”的行为时,我常常会忍不住提高嗓门,或者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本书简直就像及时雨一样出现在我面前。它的语言非常平实易懂,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感觉很亲切,就像在听一位邻家姐姐分享她的育儿心得一样。我最喜欢的是书中提供的那些具体的案例和操作方法,比如如何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直接发泄;如何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他们支持而不是指责。这些方法非常具有实操性,我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了几种,效果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我的孩子们好像变得更愿意和我沟通了,也更愿意自己去解决一些小问题。以前总觉得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需要掌握很多技巧,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其实很多时候,放下评判,用心去倾听和理解,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我真心推荐给所有和我一样的父母,这本书绝对能让你在育儿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回避育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从孩子的早期启蒙到小学阶段的适应,书中几乎涵盖了3-12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且都围绕着“不批评”这一核心理念来展开。我喜欢它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先理论铺垫,再案例分析,最后给出具体的行动指南。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为什么“不批评”如此重要,以及如何具体地去实践。尤其是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的部分,对我启发很大。我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就是“坏”,现在才明白,很多时候是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更耐心、更有智慧的父母,如何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只盯着他们的不足。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为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育儿“充电”,让我对未来的育儿之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极简而又充满力量的书名。作为一个对育儿理念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孩子心灵深处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技巧。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个需求。它所倡导的“不批评”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对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之上。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了批评对孩子心理发展的潜在危害,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共情”和“积极倾听”的章节,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不需要我们去“纠正”,而是需要我们去“理解”。通过模仿书中的一些对话模式,我发现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孩子也更愿意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更有爱的父母的教科书。它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种可能,一种更加和谐、更加充满智慧的可能。

评分

我是一名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年轻父亲,我的儿子刚刚四岁。我一直认为,男孩子嘛,就应该刚强一些,遇到困难要自己去克服,犯了错就得挨批评。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么狭隘。作者在书中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例,阐述了“不批评”的教育方式如何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成长型思维”的部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与其关注孩子的“结果”,不如引导他们关注“过程”和“努力”。当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情,即使失败了,我们也不能急于否定,而是要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这种引导方式,能够让孩子真正建立起自信,而不是依赖于外界的肯定。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更像是一堂关于如何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课程。它教会我如何用更温和、更有同理心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支持孩子成长的伙伴。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印刷的纸张。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那种柔和的色彩和温馨的插画,瞬间就传递出一种治愈和鼓励的信号。我本身就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平时也接触很多关于育儿的书籍,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还是被它独特而深刻的视角所打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开篇就强调的“不批评”这个核心理念,这在很多传统的育儿观念中是比较少见的。我一直觉得,批评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时候能起到警示作用,但长此以往,很容易扼杀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教育方式,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朋友在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在某些情境下,我当时是如何处理的,这本书又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这种阅读体验是非常珍贵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也期待能看到孩子们因为这种积极的引导而发生的转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