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英國時尚先鋒 | 作者 | 區青著 |
| 定價 | 88.00元 | 齣版社 | 中國紡織齣版社 |
| ISBN | 9787518002689 | 齣版日期 | 2014-06-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英國時尚先鋒》是一本全方位呈現英國時尚産業的“采訪手記”。作者結閤瞭時尚與曆史的元素去品讀當今的英國時尚産業,並從産業鏈與政策來剖析經濟與産業發展的背景與原因;與讀者一起走進薩維爾街,嚮英國裁縫們緻敬;記錄瞭對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皇傢藝術學院等高等學府的教育觀察。本書通過十一個案例近距離接觸英國大師級設計先鋒們,所以從這裏,也許你可以讀懂英國時尚産業。 |
| 作者簡介 | |
| 區青(英文名字:QING OU) 時尚評論員、導演和製片人 2010年畢業於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獲得影視文化産業(Film and Television: Theory Culture and Industry)碩士學位 主要電視作品: 1995年創辦時尚欄目《神采飛揚》 2001年獲得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頒發“第四屆中國時裝文化奬——2001年度*時裝評論員”2001年大型係列紀錄片《世紀霓裳》是中國首部敘述百年來中國時裝業發展的紀錄片,該片獲得廣州電視颱“綜閤節目收視奬” 專題係列片《服裝名城廣州》和《品牌廣州》獲得廣州市頒發“新聞報道奬”同時,為多傢報刊和雜誌撰寫時尚評論 目前研究的課題:《中、英時尚文化和創意産業發展的比較》 |
| 目錄 | |
| 章.英國時尚:曆史與文化的背景 節.英國概況 一、人文、地理和氣候 二、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 第二節.英國時尚産業的區域分布 第三節.倫敦形成國際時尚之都的背景 一、18世紀:工業革命與時尚萌芽 二、19世紀:倫敦城市發展計劃和英國高級定製 三、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倫敦逐漸成為國際時尚之都 四、20世紀:倫敦是的國際時尚之都 思考題 第二章.産業鏈、公共管理及相關活動 節.英國時尚産業的定義 第二節.英國時尚産業公共管理機構的作用和相關活動 一、20世紀30~70年代 時尚産業組織機構的産生和作用 二、20世紀80年代 的支持措施 三、20世紀90年代 創意産業與時尚産業的融閤 四、21世紀時尚搖滾(Fashion Rocks) 五、其他支持新秀設計師的項目 第三節.概述倫敦時裝周(LFW) 一、倫敦時裝周的曆史轉變 二、感悟倫敦時裝周 第四節.英國時尚大奬花絮 一、2010年英國時尚大奬的主要獲奬點評 二、2011年英國時尚大奬的幾個關鍵人物 思考題 第三章.薩維爾街英國高級定製 節.曆史背景 一、定製的定義 二、薩維爾街的起源 第二節.時尚先鋒湯米·納特(TOMMY NUTTER):顛覆傳統定製 一、湯米·納特的傳奇故事 二、解讀湯米·納特設計之謎 第三節.薩維爾街現狀和未來 一、特立獨行的裁縫大師愛德華·塞剋斯頓 二、創新型設計師和裁縫蒂莫西·埃佛勒斯(Timothy Everest) 三、薩維爾街男裝高級定製的未來 思考題 第四章.英國時尚教育概況 節.英國時尚教育的起源和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 一、19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的英國藝術學校 二、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時尚教育的改革者亨利·科爾 三、19世紀後期:工藝美術運動促進藝術學校的發展 四、20世紀30年代:藝術類院校創建時裝設計課程(以藝術為主導) 五、時尚教育重新思考基本技能訓練 六、20世紀60~70年代:藝術學院與理工學院閤並 七、其他學校課程的演變與當地時尚産業有關 第二節.現代課程設置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1:中央聖馬丁(UAL:Central Saint Martins) 二、案例2:皇傢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 三、案例3:威斯敏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第三節.紡織品畢業生麵料作品展(Texprint London2011) 第四節.英國畢業生(本科)時裝周(Graduate FashionWeek) 一、活動:2010年英國畢業生(本科)時裝周 二、活動:2011年英國畢業生(本科)時裝周 附:英國時裝協會學院理事會介紹(The Colleges Council) 思考題 第五章.時尚先鋒和品牌運營 節.基本概述 一、時尚品牌的構成要素 二、時尚品牌的形象及資産 三、企業的社會責任 第二節.案例分析 一、案例1:英國高級定製女裝的先鋒 大衛·沙遜(David Sassoon) 二、案例2:位超模簡·詩琳普頓(Jean Shrimpton)與“搖擺倫敦”時期重要的時裝攝影師大衛·貝利(David Bailey) 三、案例3:英國紡織品設計改革者 桑德拉·羅德斯(Zandra Rhodes) 四、案例4:英國時尚先鋒薇薇恩·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 五、案例5:英國時尚先鋒 保羅·史密斯爵士(Sir Paul Smith) 六、案例6: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拯救巴黎高級時裝的先鋒 七、案例7:帽飾設計的先鋒—斯蒂芬·瓊斯(Stephen Jones) 八、案例8:時裝設計的先鋒品牌—亞曆山大·麥昆 九、案例9:帽子設計的先鋒—菲利普·崔西(Philip Trace) 十、案例10:剋裏斯托弗·貝利(Christopher Bailey)創造巴寶莉(Burberry)神話 十一、案例11:英國設計的先鋒—侯賽因·卡拉揚(Hussein Chalayan) 十二、20世紀70年代至當今 英國零售業先鋒的案例分析287思考題 結束語:21世紀的未來 主要參考文獻(Bibliography) 圖片來源(PictureCredits) 緻謝(Acknowledgements) |
| 編輯推薦 | |
| 《英國時尚先鋒》是一本全方位呈現英國時尚産業的“采訪手記”。作者結閤瞭時尚與曆史的元素去品讀當今的英國時尚産業,並從産業鏈與政策來剖析經濟與産業發展的背景與原因;與讀者一起走進薩維爾街,嚮英國裁縫們緻敬;記錄瞭對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皇傢藝術學院等高等學府的教育觀察。本書通過十一個案例近距離接觸英國大師級設計先鋒們,所以從這裏,也許你可以讀懂英國時尚産業。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不同觀點之間辯證關係的探討深度。它沒有采取簡單地褒貶某一種現象或人物的做法,而是非常老道地展現瞭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性和復雜性。讀下來,你會感覺到作者本人似乎也一直在與不同的思想進行著激烈的對話,他呈現給讀者的不是一個預設好的結論,而是一個開放式的探討空間。這種求同存異、兼容並包的態度,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我開始反思過去對某些事物過於簡單化的認知,意識到任何一個重要的文化或思潮的形成,背後必然是無數次碰撞與妥協的結果。這種“不把話說死”的處理方式,反而給予瞭讀者更大的思考空間和解讀自由,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依然能持續地進行深入的聯想和批判性思考。
评分整本書散發著一股非常獨特且強烈的“時代精神”的味道。它捕捉到瞭那個特定時期最前沿、最不安分的那些氣息和能量。不是那種被後世粉飾太平的官方曆史敘事,而是帶著泥土和汗水、甚至一點點叛逆感的真實記錄。書中的許多描述,都精準地勾勒齣瞭一種打破常規、挑戰既有審美規範的精神內核。這種精神力量,透過文字的力量被我清晰地感知到瞭,仿佛我穿越迴瞭那個充滿變數和無限可能的年代,親眼目睹瞭那些先驅者們是如何在夾縫中開闢齣新的道路。它不僅僅是在記錄“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深刻地剖析“為什麼會這樣發生”,以及“這種精神對現在意味著什麼”。這種對文化根源的追溯和對時代精神的深刻洞察,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紀實文學範疇。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相當高明,它不是那種平鋪直敘、流水賬式的記錄。更像是一種充滿張力的戲劇結構,總能在不經意間拋齣一個引人深思的論斷,然後用一係列詳實的案例或觀點來層層推進,直到讓你拍案叫絕。我發現自己常常在閱讀某個段落時,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反復咀嚼作者的措辭,那種精準而犀利的錶達,仿佛能直擊事物最核心的脈絡。有時候,它會突然轉換視角,從宏大的時代背景切換到某個微不足道的個體經曆,這種切換顯得非常自然流暢,成功地將宏大敘事與人文關懷完美地結閤在一起。這種對敘事技巧的嫻熟運用,使得即便是對於一個初涉此領域的新手來說,也能毫不費力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並被其強大的邏輯鏈條所吸引,讓人完全沉浸其中,甚至忘記瞭時間的存在。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引人注目瞭,初拿到手時,那硬挺的封麵材質和略帶磨砂的觸感,立刻就給我一種高級感。尤其是那個色彩搭配,大膽卻又和諧,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看看裏麵到底藏著怎樣的精彩故事。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也讓人覺得這本書的分量十足,不像是那些輕飄飄的流行讀物。封麵上的主視覺元素,雖然我沒法說齣具體是什麼圖案,但那種設計語言,仿佛就在預示著裏麵將要探討的主題是充滿前衛和顛覆性的。這種視覺上的衝擊力,對於一個對設計和文化現象感興趣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無法抗拒的誘惑。我甚至花瞭好一會兒時間,隻是對著封麵和扉頁細細品味,感覺光是欣賞它的外部包裝,就已經算是一種享受瞭。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往往暗示著作者在內容上也必定是下足瞭功夫,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充滿瞭美好的期待。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排版布局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很多非虛構類書籍,尤其是涉及曆史或文化梳理的,常常為瞭塞進大量信息而犧牲閱讀的流暢性,結果就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讓人望而生畏。但這本書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字體的選擇非常考究,大小適中,行距和段間距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疲勞。更令人稱道的是,作者在關鍵信息點的處理上,非常懂得利用留白和圖文的穿插。雖然我不能具體描述那些插圖內容,但那種恰到好處的視覺輔助,極大地增強瞭文字的說服力和錶現力,讓復雜的概念變得清晰易懂。這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是真正的好書纔有的標誌,它讓讀者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接受知識灌輸,而是在進行一場愉悅的探索之旅。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成瞭一種審美享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