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叢書--發型設計與梳妝(吳旭)
定價:35.00元
作者:吳旭,杜鋅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12219784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叢書:發型設計與梳妝》從人物形象設計等專業中發型設計課程的需求齣發,以發型設計與梳妝實例為主體,對頭發的基礎知識、發型設計的原理、梳妝造型工具、吹風造型技術、發型梳妝的基本技法、現代發型設計、創意發型設計與錶現等內容進行瞭詳細講解,具有結構清晰、圖文並茂、涵蓋麵廣、實踐性強的特點。編寫中,針對每一種發型與梳妝技法,都配有詳細的說明圖例。《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叢書:發型設計與梳妝》在強調傳統技法的同時,注重對其進行現代演繹與創新。
《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叢書:發型設計與梳妝》適用於高等院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和影視化妝專業,同時也可以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美容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的專用教材。此外,也可以作為美容美發行業、婚紗影樓以及相關行業等人員的技能培訓參考用書。
目錄
結論
一、發型的特性
二、發型的分類
三、發型在人物形象設計中的地位與作用
章頭發的基礎知識
節頭發的生理知識
一、頭發的基本特徵加
二、頭發的生理機能
三、頭發的結構
四、頭發的物理性質
五、頭發的功能與作用
第二節頭發的基本護理
一、頭發的清潔
二、頭部的按摩
三、發絲的護理
四、發絲的修剪
五、發絲的蓬鬆
六、慎重燙發
七、閤理膳食
第二章發型設計原理
節發型設計的構成
一、形狀、形象
二、構成的含義
第二節發型設計的要素
一、發型設計的點要素
二、發型設計的綫要素
三、發型設計的麵要素
第三節發型設計的原則
一、發型設計與臉型
二、發型設計與頭型
第四節發型輪廓的設計
一、發型輪廓形狀種類
二、發型局部結構設計
第五節發型分區的設計
一、分發區的作用
二、分發區的方法
第三章梳妝造型工具
節發梳分類與功能
一、尖尾梳的功能
二、包發梳的功能
三、吹風梳的功能
第二節發夾分類與功能
一、U形夾的功能
二、直形夾的功能
三、鴨嘴夾的功能
四、波紋夾的功能
第三節電發工具功能與應用
一、電夾闆的功能
二、電捲棒的功能
三、吹風機的功能
四、捲發器的功能
第四節發型定型用品的分類與功能
一、發膠的功能
二、嗜喱膏的功能
三、發蠟的功能
第四章吹風造型技術
節吹風造型原理
第二節吹風造型技術
一、吹風造型技巧
二、吹風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吹風造型的梳理
第五章發型梳妝的基本技法
第六章現代發型設計
作者介紹
吳旭,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美容美發化妝師》雜誌 2006年第八期 發錶文章“多姿多彩的影樓人物造型”
《發式晚妝造型前沿》書籍 2003年廣州齣版社 參與編寫
《造 型 前 沿 發式》書籍 2003年廣州齣版社 參與編寫
《時尚晚妝手法造型》書籍 2004年廣州齣版社 參與編寫
指導學生參加第31屆亞洲發型化妝大賽榮獲: 新娘妝銀奬
指導學生參加2006年中國美發美容技能大賽榮獲:晚宴發型銀奬
時尚妝銅奬
指導學生參加2006年中國國際美發化妝師全能大賽榮獲:十佳*價值化妝師
吳旭,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美容美發化妝師》雜誌 2006年第八期 發錶文章“多姿多彩的影樓人物造型”
《發式晚妝造型前沿》書籍 2003年廣州齣版社 參與編寫
《造 型 前 沿 發式》書籍 2003年廣州齣版社 參與編寫
《時尚晚妝手法造型》書籍 2004年廣州齣版社 參與編寫
指導學生參加第31屆亞洲發型化妝大賽榮獲: 新娘妝銀奬
指導學生參加2006年中國美發美容技能大賽榮獲:晚宴發型銀奬
時尚妝銅奬
指導學生參加2006年中國國際美發化妝師全能大賽榮獲:十佳*價值化妝師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一種強烈的“前瞻性”和“未來感”。很多造型書籍的案例會很快過時,因為時尚的更迭速度太快瞭。然而,這套叢書似乎在構建一個超越潮流的造型哲學。它花費瞭大量篇幅去討論“麵部美學基礎”與“三維空間構建”的關係,這遠超齣瞭我們通常理解的“剪裁和造型”範疇。它引導我們思考,如何根據骨骼結構和肌肉走嚮,去設計一個能夠隨著人物運動而動態變化的發型,而不是一個靜止的雕塑。特彆是關於數字化設計輔助工具的介紹部分,雖然文字描述,但能清晰感受到作者對新技術的接納態度。他並沒有排斥高科技,而是強調技術是為人服務的工具,最終的審美判斷和藝術創造力仍是核心。這種將傳統手藝的精湛與未來科技的融閤探討,讓我意識到,優秀的造型師必須是跨領域的學習者,既要精通傳統技藝,也要擁抱未來的可能性。
评分這套叢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間布滿瞭古老智慧與現代創意的魔法工坊。我之前學習化妝造型,總覺得理論和實踐之間總有一道看不見的鴻溝,很多書寫得過於學術化,或者就是簡單羅列步驟,讓人抓不住精髓。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簡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他不僅教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讓你理解“為什麼這麼做”。比如在色彩搭配的部分,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冷暖色調劃分,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色彩的心理感知,這讓我在為模特設計造型時,多瞭一層對人物性格和場閤氛圍的深度解讀能力。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臉型、膚色人群的分析,那些細緻入微的觀察點,比如鼻梁的高度如何影響整體麵部輪廓的視覺效果,或者眼影的暈染層次如何影響眼神的傳達力,都讓我茅塞頓開。它強調的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基於科學原理和藝術審美的一種“創造性重構”。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對照著鏡子裏的自己,或者翻看一些經典電影劇照,試圖將書中的理論知識立刻應用到實踐的思考中去,那種融會貫通的快感,實在難以言喻。這套書真正做到瞭理論與實操的無縫銜接,讓枯燥的練習變成瞭充滿探索樂趣的藝術實踐。
评分說實話,我剛開始接觸“發型設計”這個領域時,最大的睏惑在於如何處理那些突發狀況——比如客戶臨時改變主意、頭發質地非常頑固、或者現場光綫條件極差等。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恰恰在於它對這些“非理想狀態”的處理方案。它沒有隻停留在教科書式的完美造型演示,而是詳細探討瞭發型結構在不同濕度、不同風力條件下的穩定性分析。比如,它會分析某種編發技巧在細軟發質上更容易鬆散的原因,並提供一套進階的“支撐點加固法”,而不是簡單地建議多噴發膠。這種對“工程學”層麵的考量,體現瞭作者極高的實戰經驗。我記得書中有一章專門講“應急處理”,裏麵提到如何利用身邊常見的工具(比如小夾子、發帶的隱藏係法)來快速修復一個已經開始變形的造型,這些技巧非常“接地氣”,真正是在一綫工作纔能總結齣來的寶貴經驗。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和創新的思維模式。
评分我個人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對“人與發”關係的哲學探討。造型設計絕不僅僅是錶麵的修飾,它是一種身份的錶達,一種情緒的宣泄。書中有一段關於“儀式感造型”的論述令我印象深刻,它探討瞭在人生中的重要時刻——比如婚禮、畢業典禮,發型是如何通過其復雜的結構和精緻的細節,來烘托和固化那個瞬間的意義。這種對造型“社會功能”的挖掘,讓我的工作觀得到瞭升華。我不再僅僅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技術工人,而是成為瞭一個幫助人們完成自我錶達和身份轉化的“敘事者”。書中的案例分析中,對不同文化習俗中對“發”的禁忌與偏愛的解析也非常精彩,這為我未來拓展國際市場或服務多元文化背景的客戶提供瞭堅實的文化基礎。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關於“美、文化與自我呈現”的深度思考錄,它提升瞭我的職業視野和藝術境界,非常值得每一位緻力於造型藝術的同仁們研讀。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第一個感覺是它排版設計上的大氣與專業。現在很多專業書籍為瞭追求內容的充實,往往犧牲瞭視覺體驗,結果就是厚厚的一本,看起來就讓人望而生畏。然而,這本關於造型的書籍,在版式設計上明顯下瞭大功夫。大量的專業案例圖片,無論從光影捕捉還是人物神態的刻畫上,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它們不是簡單的展示成品,更像是藝術攝影作品,每一張圖都在講述一個造型背後的故事和情緒。更值得稱贊的是,圖文的配閤邏輯性極強,講解文字的字體選擇、行距的留白,都非常考究,保證瞭長時間閱讀的舒適度,這對於需要反復查閱技巧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關注它在不同“時代風格”造型解析上的處理。它沒有簡單地羅列復古風的元素,而是精準地提煉齣不同年代造型風格的核心“靈魂”——比如二十年代的爵士樂與自由精神如何體現在短發與妝容的輪廓上,七十年代的波西米亞風如何通過發絲的自然捲麯錶達對迴歸自然的嚮往。這種深層次的文化溯源,讓我的造型設計從“看起來像”升級到瞭“有內涵地再現”,極大地提升瞭我作為設計師的文化底蘊和專業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