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定价:32.80元
售价:22.3元,便宜10.5元,折扣67
作者:奚华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11001313
字数:
页码:2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13岁前的有效教育,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孩子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取决于妈妈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专业性、可操作性祁可读性方面,都可以说是近来难得的家庭教育指导用书。
  几乎每一位母亲都有“当个好妈愿望”。只是,实践中又有那么多妈妈会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轻者给孩子的成长制造了障碍,重者刚会让孩子的一生变得遗憾。《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妈妈养育孩子时汲取力量的源泉,它将帮助你塑造和改变孩子的一生!
事实证明,孩子在13岁以前,可塑性往往是极强的。如果这个时候。给他的大脑中输入乐观、勇敢、有礼貌、知识无价、人生美好等关键词,那么这些优良的品质与思想,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益终生:而如果此时将狭隘、自私、懒惰、学习很苦、社会黑暗等关键词输入孩子的大脑,那么这些不良的品质与思想,也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害终生!
  作为母亲,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妈妈。但同时,我们也拥有同一种责任——当个好妈妈,给孩子一个好未来!
有些妈妈总是因为工作繁忙而把对孩子的谆谆教诲放在用餐时间,这些“就餐会议”往往让孩子很反感,甚至导致心情不好.吃不下饭。
  其实,要想利用这个时间教育孩子也不是不可以。但应该挑一些孩子得意的事,如在学校中取得了好名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团员”,或在某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奖励等。可以对这些进行表扬和鼓励。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会比较高昂,自信心也会比平常强,如果受到了表扬,就连吃饭也会觉得格外的香。
  比如,孩子的语文、英语成绩下滑,但数学成绩考得不错,妈妈就可以在饭桌上针对数学成绩好提出表扬,甚至做个菜奖励一下,并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数学成绩这次会有提高,通过分析,总结出方法和经验,并建议孩子把这些方法和经验用在其他科目上。
  如果孩子近期的学习成绩都有下滑,也不要在饭桌上批评和分析,而是从其他方面寻找可表扬的地方,比如,孩子虽然成绩下降了,但是做了一件好事,或是某项活动比较突出,就要先表扬孩子所做的好事或活动,然后鼓励孩子在学习上也要努力争取进步。
  2.批评教育可选择运动或散步时
  当孩子犯错误后。妈妈必定要找时间进行批评和纠正.这就不适合在吃饭之前进行,否则会让孩子心情沮丧、食欲下降。
  有些妈妈喜欢在孩子放学后开始做作业时批评,一顿批评之后,对孩子说:“记住了,下次别犯这样的错误了!去,学习吧!”可是,孩子在刚受到批评后,怎么可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呢?
  另外还有些妈习惯更不好,孩子一边做作业,她一边坐在一旁数落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结果,在这样的干扰下,孩子的作业没做好,批评教育也没听进去。
  妈妈接慕慕回到家后,赶紧淘米做饭。一边忙碌着,一边思索怎么能让慕慕在吃饭之前不吃零食。这是个让妈妈头疼了好久的问题。
  正想着,慕慕走过来,甜甜地说:“妈妈,请让我吃一块饼干,好吗?”
  又来了,先要一块,然后再来一块,慕慕每次都是这样,就这么吃来吃去就饱了,结果晚饭总是吃不下几口。
  “不准吃!”妈妈一声断喝加一阵训斥,“马上就吃晚饭了.一会吃饱了又吃不下饭了!”
  慕慕怔怔地望着妈妈,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妈妈觉得奇怪,这小家伙怎么了?平时可是一拒绝就嚷嚷大哭的。
  “妈妈,我们老师说,对人要讲礼貌。你这么凶,是不礼貌的。”
  “咦?和妈妈讲道理啊。妈妈不是正在和你讲道理吗?”
  “可我说的是请让我吃一块饼干,好吗,我是有礼貌的呀。妈妈,你应该讲道理。老师说的,对人应该有礼貌,说话要用请字。”慕慕认真地对妈妈说。
  “好吧,刚才是妈妈不对。妈妈改正!妈妈应该对慕慕说:请你不要吃零食,慕慕能做到吗?”
  慕慕点点头说:“好的,妈妈,我不吃零食了。”
  果然,一晚上慕慕都没要求吃零食。真是不可思议,困扰了妈妈一年的难题,居然就这么简单地解决了。
  使用批评教育应比表扬更为谨慎,一定要提出批评时,妈妈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一个安静的空间,仔细讨论,让孩子能精神集中地听取批评,并投入地思索如何改正。比如,晚饭后散步时,可以和孩子仔细分析犯错误的缘由和避免的方法,或是一起打羽毛球、跑步时,趁休息的空当和孩子讨论一下,这样,对于错误的不快感,孩子能很快通过运动发泄出去,不会压在心里。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育儿的书,它更像是一面映射出我们自身局限和潜能的镜子。我欣赏作者在行文中保持的平等姿态,她从不居高临下地评判任何人,而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坦诚地分享她的探索历程中的迷茫与顿悟。这种谦逊的态度,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无比放松,更容易接受那些看似颠覆传统观念的新思想。书中的语言风格简洁有力,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处处透着生活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于任何一个渴望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更快乐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提供了一种更高维度的思维框架,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和谐、更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宁静和力量,不再为日常的小波折而过度担忧。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知识吸收规律,每一章的递进都非常自然流畅,逻辑链条清晰到让人拍案叫绝。它不是那种把所有知识点一股脑堆砌在一起的大杂烩,而是将复杂的教育理念拆解成一个个可以消化的小块,配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佐证。这些案例的选取角度极其刁钻,往往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忽略的细节,但细想之下,却对亲子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书中对“倾听”这个动作的细致剖析,就让我意识到自己过去在与孩子沟通时,有多少次只是机械地接收信息,而不是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论证方式,让理论变得无比生动和可操作,让人读完后不是空有一腔热血,而是立刻就能找到可以实践的方向。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难得的“知识共振”感。很多我过去模糊的、直觉性的想法,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系统化的梳理和有力的支撑。它不仅提供了“做什么”,更重要的是阐释了“为什么这样做”。这种深层次的理解,极大地增强了我作为父母的信心。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外界信息推着走的“应激型”家长,而是有了一套自己内在的稳定坐标系。书中对于“规则的建立与弹性的保持”这一主题的讨论尤其精彩,作者巧妙地平衡了权威与自由之间的张力,提出了很多富有创见的解决方案,远超出了传统教育书籍的窠臼。每次读到关键的转折点,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在脑海中复盘自己的过去几周的表现,发现了很多可以立刻改进的小地方。这种持续的自我反思能力,正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礼物。
评分我刚读完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就被作者那种真诚而深刻的洞察力深深打动了。她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和误区,有着非常精准的把握,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切中要害。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并没有一味地贩卖焦虑,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且富有建设性的语气引导读者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什么是真正的‘好’?”以及“我们真正想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从根本上重塑教育观的引导方式,远比那些零散的技巧分享要来得有力量。我喜欢她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孩子成长的深切关怀和尊重。读起来完全没有阅读障碍,反而像是在聆听一场高水平的教育沙龙,充满了启发性。对于那些总是在寻找“速成秘籍”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它教会我们要慢下来,去理解教育的本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想拿起它翻阅一番。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种温暖又不失力量感的排版,很符合我对“好”这个词的想象。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直击每一个为人父母者的内心深处。拿到手沉甸甸的质感也让人觉得内容一定非常扎实。从初步的翻阅来看,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都相当不错,内页纸张的触感也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章节标题上的用心,它们不是那种生硬的理论说教,而是更像一个个充满智慧和生活气息的提示,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冰冷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地分享她的心得。整体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正面的,它在视觉和触觉上都传递出一种值得信赖和期待的感觉,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其中的具体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