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负责的孩子才能长大:培养负责的好习惯
定价:20.00元
售价:13.6元,便宜6.4元,折扣68
作者:孙云晓 刘秀英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405438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负责就是要承担后果
信守诺言是为自己的“存款”
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主动学习,才会有主动的人生
帮助孩子学会关心集体
人人献出爱,社会才会充满爱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信守诺言是为自己“存款”、守信的人这样做、培养贯穿于生活的一点一滴、表扬要及时、让谎言在家中消失、遵守承诺才是目的等。
目录
章 为什么要培养负责任的习惯,责任与生命同在
负责就是要承担后果
负责任才会有发展
培养责任心要从培养责任行为入手
第二章 培养言必信的习惯,诚实做人
信守诺言是为自己“存款”
守信的人这样做
培养贯穿于生活的一点一滴
表扬要及时
让谎言在家中消失
遵守承诺才是目的
第三章 做事有始必有终,事情值得开始,就应该有个结束
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想到才能做到
培养意志力,掌握做事技巧
和孩子一起讨论
不要打扰正在做事的孩子
尊重孩子的参与权
第四章 培养自我反省的习惯,经常问问自己“我做了什么
自我反省是一种重要智能
一您的孩子能自我反省吗
反省每一天、每一事
让自我反省成为全家人的习惯
孩子会反省了吗
多给孩子信心
第五章 培养敢于承担责任的习惯,面对问题先承认“是我的失误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勇于负责的孩子什么样
让孩子承受自然后果
允许孩子犯错误
凡事先从自身找原因
惩罚不是因为孩子犯了错
第六章 培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习惯,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
主动学习,才会有主动的人生
主动学习的孩子是什么样
耐心、放心、细心
主动学习不等于学习成绩好
创建学习型家庭
学会等待
第七章 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遵守规则利人利己
没有规则意识的人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遵守规则这样做
让规則渗透进孩子的生活
不同场景不同办法
用规則管理孩子的生活
理智使用规则
第八章 培养对家庭负责的习惯,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是否干家务不是家务事
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
勿以善小而不为
今天孩子做家务了吗
提供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环境
重过程而不是重结果
第九章 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培养关心集体的习惯
个人与集体就如同鱼与水
怎样做关心班集体的孩子
帮助孩子学会关心集体
孩子关心集体吗
父母要做学校活动的积极分子
关注孩子与集体的关系
第十章 热心公益活动,培养对社会负责的习惯
人人献出爱。社会才会充满爱
怎样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孩子
从小培养公益心
评价时时做
创建公益之家
公益不是有钱人才能做的
附录
作者介绍
孙云晓,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至今。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近10年来,作为总课题组
文摘
序言
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希望找到一个万能钥匙,能立刻解决孩子不爱收拾房间的顽固问题。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它让我意识到,孩子对家务的抗拒,根源可能在于他们从未被真正视为家庭的一份子,他们的劳动价值感没有被看见。作者在探讨“责任”时,巧妙地将其与“家庭贡献”和“归属感”联系起来,这种跨领域的融合让我耳目一新。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把“任务”变成“角色”,比如不是“你去洗碗”,而是“你是我们家今晚的餐后清洁官”。这个称谓上的微妙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参与感和使命感。我尝试后发现,孩子不再觉得这是被强迫的劳动,而更像是一种光荣的职责。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关注表面的“服从”,而是深挖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它引导家长去建立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在这种关系下,责任感自然会生根发芽。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关于家庭协作和权力分配的全新认知升级。
评分这本书的理念简直是直击我这个为人父母的心坎里。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独立、有担当的孩子,而不是那种温室里娇生惯养的“巨婴”。市面上很多育儿书总是侧重于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应对他们的“坏脾气”,但很少有哪本书能如此系统、如此有深度地探讨“责任感”这个核心议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所用的那种循序渐进的逻辑,它不像某些书那样空泛地喊口号,而是真的给出了可以落地的操作方法。比如书中关于“后果自负”的原则,我以前总觉得对孩子太严苛,但作者通过几个生动的案例让我明白,适度的自然后果教育,才是最好的课堂。那种将责任细化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的处理方式,比如关于家务分配、时间管理的小章节,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开始尝试用新的眼光看待孩子犯错这件事,不再是急于纠正或替代,而是引导他们去面对和解决。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保姆式”的家长,而更像是一个引路人,一个陪伴者。这种转变带来的轻松感和成就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更是对我自身育儿观念的一次深刻洗礼,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是不是承担了太多本该由孩子去经历的“责任”。
评分我是在一个朋友强力推荐下买的这本书,坦白说,我之前对“习惯养成”类书籍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不是空谈“自律”,而是从“内在动机”入手来构建责任感。作者提出的那个关于“掌控感”的理论对我触动很大,明白了孩子只有觉得自己对某些事情拥有控制权,才会愿意为其结果负责。这一点在处理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上显得尤为关键。过去我总是用奖励和惩罚来驱动,效果往往是暂时的,一旦外部刺激消失,孩子的行为立刻反弹。这本书则引导我思考如何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在驱动力,如何让孩子从“不得不做”变成“我想做好”。我尝试了书中提到的几个关于设立家庭小契约的技巧,效果立竿见影。我的孩子开始主动规划自己的周末时间,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等着我的指令。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让我深刻体会到,培养一个负责任的孩子,核心在于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意愿和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长期有效的框架,而不是一时的速效药。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理论说教模式,而是大量穿插了案例分析和父母的“自我反思”环节。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自己过去在哪些方面存在认知偏差。特别是关于“延迟满足”的部分,作者用了很大篇幅来论述如何通过日常的坚持来建立这种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孩子“忍耐”。我过去总以为“负责”就是能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负责,是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长期影响,并愿意为那个更远的利益而做出当下的取舍。书中的语言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高深的心理学名词,即便是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家长也能轻松理解。我将书中的一些关键图表打印出来贴在了冰箱上,作为我们家庭每周反思的参考。它就像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而非晦涩的理论指南。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正在接受一次系统的、为期数月的育儿辅导,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踏实和自信。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翻这本书的时候,有点担心它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大部头,毕竟“习惯养成”这种话题很容易写得板上钉钉、缺乏人情味。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自然,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坐在你对面,用非常亲切的语气跟你分享他的观察和心得。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培养责任感的具体建议。比如,对于学龄前的小朋友,重点在于建立“我可以做”的自信心,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则转向了“我必须对我的选择负责”。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处理,让我感觉作者非常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不是一刀切地套用某种模式。书中对于“授权”和“信任”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我以前总怕孩子做不好,所以总忍不住插手,结果反而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这本书教会我如何有技巧地放手,如何设立清晰的界限,并在孩子跌倒时提供安全的着陆点,而不是直接把他们从半空中拉回来。这种“松弛有度”的育儿哲学,简直是现代父母的救星。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一种心态的转变,让我学会了拥抱过程中的不完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