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和儿子一起成长1》(珍藏版)
定价:36.00元
作者:杨文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3031610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畅销300,000册的中国亲子教育经典
“顽皮男孩”到“剑桥博士”的零压力成长实录
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
倾情分享触动万千教师、家长心灵的教子心得
孙云晓、张越 诚意推荐
获评终身五星图书
内容提要
爱是母亲原始的本能,科学的爱才是帮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必须的养份!她是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她是教育专家。她用“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亲身实践,培养出了一位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让许许多多感叹“快乐童年”与“成功学业”不可兼得的家长羡慕不已。本书献给所有“爱孩子,愿意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父母!从这本书中能看到一位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心血,也能看到一位真正的教育专家的素质教育理念,更能看到一个女性不断丰富自我、提升价值的精彩蜕变,值得所有家长阅读!《和儿子一起成长1》(升级版)夏杨,作者杨文之子。剑桥大学博士。有人说他是玩大的孩子,他却比很多同龄人更热爱学习。童年时,每一次顽皮、搞“破坏”、都有幸得到父母“正确的解读、科学的引导”。他一度拿到跨国投资银行百万年薪的全职聘书,他是位参与剑桥大学核心决策的华人学生,他与二十余位诺贝尔奖得主保持着密切往来,他曾参与组织华人抗议媒体的失实报道,他发起的高端中国发展论坛“华剑会”正在为中外商贸文化交流作出积极努力。他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业成绩一样……
时隔6年,他的成长你关注吗?升级版,首度揭秘!
目录
章 记忆
儿子改写我的人生
练体操的少女
从纺织女工到大学生
第2章 做母亲也需要上岗证25担起两种角色
不做被动的父母
聪明是吃出来的
生活即教育
木棉效应
第3章 “学习”是个大概念55播种在生命的春天
捕捉“关键期”
床前故事与整体识读
一只鞋垫的涂鸦和图形游戏
玩也是学习
读书是一种习惯
成功来自专注力
让时间成为“优质”时间
我替孩子抄作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培养兴趣广泛的孩子
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
和儿子一起成长目 录
第4章 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131亲亲我们的小宝贝
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为什么不生气
巧用“计谋”和暗示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就这一巴掌
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
孩子不必太听话
蹲下和孩子说话
批评孩子的艺术
“你真是个好孩子”
常对孩子说“你来”
节俭不“抠门儿”
站在对方的立场
自控力的培养
诚信的力量
第5章 父爱如山225父子如哥儿俩
父亲说自己做了三件事
爱他,就要放手
附录
我眼中的杨文
这样的家教可以学得来
醒过来的母亲的真声音
读者来信1
读者来信2
代后记
作者介绍
杨文,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主讲人,国家本科教学团队负责人。留学英国,曾任教于山东大学。
荣获“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其家庭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山东省、济南市三级妇联执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环太平洋地区早期儿童教育协会中国大陆地区副主席等职务。
主编的《杨文幼儿英语》系列教材发行100余万册;所著《幼儿英语教学法》、《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创立的教学法被列入“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十大流派”。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种略带复古的色调和精致的插画风格,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那个温馨又充满挑战的育儿时光。我记得当时我正处于一个非常迷茫的阶段,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既有新生的喜悦,也有面对未知挑战的焦虑。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开,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就像是握住了许多前辈的经验和智慧。它没有那种空洞的口号式的说教,而是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育儿指南,而是在跟一个经验丰富的、真诚的朋友聊天。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述那些艰难时刻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坦诚,没有美化育儿过程中的疲惫和挫败感,这让作为读者的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和被理解。这种真实感,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孩子成长的新视角。以前,我总是习惯于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每一步,总想“纠正”他的一些“小毛病”。这本书却让我学会了退后一步,去观察、去倾听,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它强调的不是“管教”,而是“引导”和“陪伴”,这个理念的转变对我影响深远。我开始尝试着放下自己的预设和焦虑,去接纳孩子身上那些独特的闪光点,即使是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特立独行”。这种思维上的解放,不仅改善了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连我自己都变得更加放松和自信了。书中很多关于如何处理亲子冲突的案例分析,都非常具有操作性,让我找到了可以马上实践的工具,而不是一堆华而不实的理论。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风趣,阅读起来毫无压力,甚至带着一种阅读优秀散文的愉悦感。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家长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尴尬瞬间,描绘得既好笑又充满哲理。我经常读着读着就笑出声来,然后立刻停下来,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曾在类似情境下反应过度了。这种轻松的阅读体验,恰恰是那种严肃育儿书籍所缺乏的“疗愈”作用。它让我明白,育儿是一场马拉松,保持幽默感和积极的心态比任何高深的教育理论都重要得多。尤其是那些关于“放手”和“接受不完美”的章节,写得特别到位,像一剂清凉的甘露,浇灭了我心中那团不必要的完美主义之火。
评分从一个深度用户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持续成长的框架,而不是一劳永逸的答案。它更像是一面镜子,帮助我照见自己作为父母的局限性和成长的空间。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因为孩子在变,我在变,环境也在变。我注意到,不同的人生阶段去翻阅这本书的不同章节,获得的感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孩子刚学会走路时读到的内容,和孩子进入青春期时读到的内容,在处理方式上会有巨大的差异,而这本书的普适性恰恰在于它提供的底层逻辑是稳固的。这种能随着读者生命历程不断深化的书籍,才是真正的“珍藏版”价值所在,它陪伴的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段漫长而宝贵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的按年龄划分的育儿书那样刻板,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的主题展开,比如“界限的建立”、“情感的连接”以及“自我认同的培养”。这种主题式的探讨,让我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讨论界限问题时所采取的立场——既要坚定立场,又要充满爱意。这对我这个在“溺爱”和“严厉”之间摇摆不定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书中提供的具体对话脚本和情景模拟,非常贴合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场景,我甚至偷偷记下了几句经典的“应对语录”,在关键时刻派上了大用场。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爱与规则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让爱更有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