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零障碍沟通孩子就
定价:25.00元
作者:(韩)金珠姬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8025157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你如何与孩子沟通?你可知道,父母不同的说话方式、语言组织和语气表达,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和情绪暗示!
本书教你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握日常的沟通机会,提高孩子情商。这60个亲子沟通的小故事,蕴含着家庭教育的大道理——只要灵活使用平等、正向、引导式、同理心、约定式、知性、建议式等七类沟通方法,就能顺利搭建起与孩子间沟通的桥梁,并将孩子培养成自尊、自律、平和、上进、独立自主的社会栋梁!
目录
作者介绍
金珠姬 毕业于东德女子大学儿童学系、梨花女子大学研究院幼儿教育系。在东德女子大学研究院取得了儿童学系博士学位。 她认为父母的每一个细微的举动、每一句不经心的话语都会决定孩子的未来。据此理念。她策划写作了近十部亲子教育类作品。本书是其中畅销的作品
文摘
序言
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购入的,她家孩子和我家的情况有些相似,都是在表达上稍微有些慢热的类型。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类“沟通技巧”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很多都是老生常谈,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一味地强调“纠正”或“训练”,而是侧重于营造一个“接纳”和“理解”的家庭环境。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倾听的艺术”那一章节的描述,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把家长那种急于插话、急于给出解决方案的本能行为,描绘得既真实又让人产生自省。读完那一段,我立刻反思了自己前几天和孩子对话时的表现,确实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感受传递。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此,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做什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这种深层次的思维转变,比任何技巧都来得重要和持久。它让我意识到,沟通的起点不是孩子的表达能力,而是我们成人是否真的愿意放下身段,去进入他们的世界。
评分自从开始看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日常生活中孩子发出的“信号”捕捉得更敏锐了。以前那些被我简单归类为“捣乱”或者“不听话”的行为,现在在脑海中会立刻关联到书里提到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表达受挫的尝试”。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日常场景的细致描摹上。比如,当孩子因为玩具抢不到而大哭时,不同的回应方式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书里分析得入木三分。我尝试应用了其中一个关于“命名情绪”的小技巧,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似乎因为自己的感受被‘看见’了而平静了许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所谓的“障碍”,很多时候是信息传递的阻塞,而不是孩子本身的能力缺陷。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高级的“翻译手册”,教我们如何准确地解码孩子的每一个“摩斯密码”,从而建立起真正坚固的信任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是值得称赞的,纸张的触感很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被认真对待的感觉。我注意到书中穿插了一些插图,它们不是那种过于卡通化的装饰,而是非常有设计感的示意图,它们很好地帮助理解了文字中描述的那些复杂的亲子互动场景。比如,关于如何回应孩子负面情绪的那一小节,如果光靠文字描述会显得有些抽象,但配合上那个简单的流程图,瞬间就清晰明了了许多。我感觉作者在内容组织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逻辑链条非常清晰,从基础的观察,到深入的理解,再到具体的实践,每一步都有据可依。这对于我这种希望系统学习育儿知识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甚至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柜上,每天睡前会随机翻阅一小部分,那种持续的、低强度的输入,反而比周末一口气读完更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和实践。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科学性”与“人情味”的完美结合。它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高高在上,也不同于市面上那些纯粹的情感鸡汤。作者显然是基于长期的实践和对儿童发展阶段的深入研究,才写出这些建议的。我记得其中提到一个概念,关于“模仿性学习”的窗口期,解释了为什么在特定年龄段,孩子对某些沟通方式的敏感度更高。这种基于证据的论述,极大地增强了我对书中方法的信任度。同时,作者在表达上又极其富有同理心,她会反复强调“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成长的父母”,这种不苛责、支持性的语调,瞬间消解了许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感。它让人觉得,育儿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允许犯错,允许慢下来,只要方向是对的。这种平衡感,是很多育儿书所缺乏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吸引人,那种柔和的色调和简洁的排版,一下子就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我是在书店偶然翻到的,当时就被书名里的“零障碍”三个字抓住了眼球。作为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顺畅地与世界交流呢?翻开内页,文字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舒服,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合理,读起来丝毫没有压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理论时,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不像一些育儿书籍那样充斥着生硬的术语,更像是邻家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分享她的心得体会。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阅读每一个章节,但仅从阅读的舒适度和整体的氛围来看,这本书绝对是那种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的类型。它不只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一本陪伴孩子成长的指南针,让人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感觉作者对儿童心理的把握非常精准,每一个案例的选取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觉得“对,我的孩子就是这样!”这种强烈的共鸣感,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