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对儿童进行心理建构,是科学早教的主要目标
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保障 /002
妈妈是孩子天然的安全岛,要学会有效陪伴 /007
父母不经意出口的话,是破坏孩子安全感的大敌 /011
孩子安全感不足的这些信号,父母要知道 /014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这样做*合适 /020
爱的抚触:来自皮肤上的安全感 /023
意志力
意志力让孩子成为完整的自己 /029
低意志力的孩子,多来自这样的错误教养方式 /033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牢记这四点*重要 /037
训练孩子的自制力,从规则意识建立开始 /042
目标感
目标感是孩子一生前行的指明星 /050
培养孩子的目标感,*先要允许孩子试错 /054
培养*能孩子,从培养条理性开始 /057
培养自尊自强的孩子,孩子爸很重要 /060
di二章父母是科学早教的主要实施者
中国父母存在的四大问题
不懂孩子,不懂爱 /068
不懂陪伴 /074
不学习,不自我成长 /080
做了孩子的坏榜样 /084
读懂孩子的心理秘密,用心关爱
孩子的各种行为问题难解决?先理解孩子的情绪吧 /089
孩子为什么爱哭?这五种心理表情需了解 /096
孩子爱打人?全年龄段的解决方案在这里 /101
孩子乱发脾气?父母须知这些心理根源 /106
不着急,这样管理“磨蹭”小孩 /111
孩子是个爱搞破坏的“熊孩子”?其实他们被冤枉了 /115
读懂孩子的身体秘密,运动让孩子更聪敏
体能突出三个指标:力量、速度、平衡 /120
精细动作关系孩子智力发展 /129
0~1.5岁的孩子,父母这样陪玩 /134
1.5~3岁宝宝的陪玩攻略 /138
3~6岁孩子,父母这样陪玩 /143
读懂孩子的智力秘密,抓住智能发展敏感期
智能提出三个指标: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148
0~6岁孩子的注意力很重要 /150
训练孩子的记忆力,父母不得不了解的事 /154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刻不容缓 /160
抓住0~6岁孩子语言敏感期 /165
di三章早教中心是科学早教的促进者和示范者
积木宝贝强调:科学早教*先是教会父母读懂孩子、有效陪伴
高质量陪伴孩子的三个要素,所有父母都能学会 /174
孩子不离身,是你需要还是孩子需要 /178
做个积极介入孩子成长的智慧爸爸 /183
科学早教,教会父母懂得孩子,自我成长
爱,不是教,是影响 /191
做母亲,我们不焦虑 /197
用对育儿方法,还能很好改善夫妻关系 /201
若想孩子成功,父母必先做到这些 /206
附录“科学早教成就满分父母”征稿经典语录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传递的“正能量”和“赋能感”。在这个充满焦虑和攀比的育儿环境中,很多书籍只会加重我们的心理负担,让我们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然而,这本书却像是一个强大的心理按摩师,它首先承认了我们作为父母的不易和局限性,然后才循循善诱地指出改进的方向。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父母自身成长”的强调。她反复指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书中关于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如何保持个人成长的章节,对我触动极大。这让我意识到,陪孩子走过关键六年,其实也是我完成自我重塑和升级的六年。这种双向奔赴的感觉,让阅读过程充满了积极的动力,而不是压力。它让我更愿意放下手机,更多地去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更平静地去面对孩子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而是像一位知心好友在分享她多年摸索出的“独门秘籍”。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所用的那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即便是对于我们这种对早期教育理论涉猎不深的普通父母来说,也能轻松理解并马上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比如,书中描述“如何激发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那一部分,它没有空泛地谈什么“科学启蒙”,而是举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如何利用家里的日常用品,比如一个水杯和一根吸管,就能进行一场关于“压强”的微型实验。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真的太让人佩服了。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科学早教,其实无处不在,关键在于父母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愿意去探索的心。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就回家照做了,那种即时的成就感,是很多理论书籍无法给予的。
评分从装帧设计上来看,这本书的用心程度也值得点赞。纸张的质感非常厚实,摸起来很舒服,即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而且,书中配有许多手绘的插图,这些插图的风格非常柔和、富有童趣,它们并不是为了装饰版面,而是精准地配合文字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比如,在解释“情绪管理”时,那几张寥寥数笔却神态毕现的漫画,瞬间就让复杂的心理概念变得直观可感。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显示出出版方对内容质量的尊重。坦白说,现在的很多育儿书在印刷和设计上都很敷衍,但这本书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让人觉得这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具书”和“心灵之书”。它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快消品,而是我打算留下来,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反复翻阅,每次都能获得新感悟的宝贵财富。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推进,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关键期”进行深入剖析。每一章节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仿佛在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生硬的知识点罗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规则建立”的那一段落,作者用一种近乎哲学的视角来探讨“规矩”与“自由”的辩证关系。她并没有简单粗暴地要求家长要“管住”孩子,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要设立规则,以及如何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些规则的价值。这种由内而外的引导,比任何惩罚机制都要有效得多。我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和孩子一起“协商”制定了新的家庭时间表,结果出乎意料地好——孩子的抵触情绪大大减少了,反而因为自己参与了决策而更有执行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而不是一套僵硬的“操作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温暖而又不失专业的色彩搭配,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我是一个对教育理念比较挑剔的家长,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育儿经”早就让我审美疲劳了。拿到这本书时,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审慎的态度去翻阅。第一印象是它的排版非常清晰,逻辑脉络很顺畅,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内容堆砌、重点不突出。作者在开篇就提出了几个非常扎心的问题,直击现代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焦虑点,比如“我们的‘爱’是不是正在成为一种‘负担’?”这种直击灵魂的叩问,让我立刻放下了手机,想要认真读下去。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小案例,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具体的化学或工业知识,但它们所折射出的那种对孩子心理发展的细致观察,让我深感共鸣。比如,一个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第一次失败”的小故事,那种处理方式的细腻和智慧,远远超出了普通育儿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育家在娓娓道来,让人觉得如沐春风,也对后续内容的深度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