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 王晓春 长江文艺出版社 40年教育实战精华处理学生问题专业读本 经典案

正版 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 王晓春 长江文艺出版社 40年教育实战精华处理学生问题专业读本 经典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学生问题
  • 个案研究
  • 教育心理
  • 问题诊疗
  • 王晓春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教育实战
  • 学生辅导
  • 心理辅导
  • 经典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美妙绝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54843
商品编码:29407547637
丛书名: 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书  名 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 360g 主编/作者 王晓春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5454843 开  本 16K 字  数 221千字 版  次 2014年6月第1版 定  价 27.00元

 

 

 

 

1、 王晓春是我国教育界的实战型专家,其教育思想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具体的教育案例,是*接地气的教育专家。他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问题学生个案诊疗》等书都重版加印十多次,销量都在10万册以上,获得读者的高度认可。
2、 本书凝聚了王晓春40年的教育实战精华,是国内教师和家长处理学生问题的专业读本。
3、 国内教育名家朱永新、周国平、孙云晓、李镇西、卢勤联袂推荐,朱永新、李镇西作序。
4、 既可以作为教师参考用书,又适合家长阅读。
5、本书入选中国2014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中国教师报》2014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 前言...1
1他才三年*,我是否只能放弃?...1
2自我中心的涛涛...5
3男孩以给别人添麻烦为乐...11
4十岁的小朋友,怒火万丈...16
5他是不是一个未开化的孩子?...22
6低年*孩子告状问题...33
7用班会的形式教孩子学会处理矛盾...36
8孩子不叫人,怎么办?...40
9手机丢失事件...43
10家长到学校帮孩子打人...47
11博士的儿子在囧途...51
12他为什么大考总是不好?...56
13“这么可怕恶心的事。我不要听!”...61
14别把孩子培养成“小绵羊”...64
15 5角钱,5元钱,50元钱...68
16“我不想回答”...72
17如何面对孩子的拒绝?...76
18宽容的困惑...79
19女儿捏死一只小鸡...83
20学生拿人钱,我替他垫了钱还保密,他不知改过还打人...85
21帮她了解生活的意义...89
22一个偷拿母赈济款的孩子的心灵世界...97
23学生抄作业,死不承认,怎么办?...104
24学生考试不交卷,还说“我不想读书”,怎么办?...107
25监场老师遇到的问题...109
26学生发型不合格,怎么办?...111
27班*失窃,怎样才能查出人来?...114
28想在网上和学生聊天,学生不理...118
29莫往学生枪口上撞...120
30学生给我起外号,怎么办?...123
31原班主任特别严,我如何接他的班?...125
32三个孩子闹矛盾,家长介入更乱了...127
33学生打闹受伤导致的家校纠纷...130
34课堂纪律应该什么样?...133
35怎样给学生减压?...135
36与学生签行为合同,好不好?...137
37教师可不可以把学生请出教室、可不可以停学生的课?...141
38同是摔学生手机,效果为何迥乎不同?...143
39一位班主任的“妥协之痛”...147
40陈老师的“非常规”教育...150
41一个挑战自我的学生手记...154
42改变家长比教育孩子更难?...159
43她是怎么回事?...162
44一个复读生的学习动力...165
45学生习惯说“不、不知道、没想过”是怎么一回事?...169
46难办的“和尚班”...171
47自己教的学生,见面不打招呼...175
48学生背后说我坏话...177
49面对学生的网上辱骂...180
50我是实习老师,学生很喜欢我,
会不会给原校老师带来压力?...183
51“谁再打游戏咱就罚钱”...185
52老师想让学生在学习上“脱贫”...188
53“按分排座”是否妥当...191
54新武器与旧武器...193
55捐款后...196
56我校领导宣传“印刻效应”、“自然反刍”...199
57按成绩分班令人困惑...201
58寒暑假作业可不可以取消?...204
59如何看待学生上课看课外书?...208
60如何看待“惩罚不是好的教育方式”?...213
61怎样对待内向的孩子?...218
62怎样写操行评语?...221
63压岁钱问题...224
64宏志班的学生不知道感恩,好难受!...227
65“孝心作业”好不好?...230
66如此“安全教育”...232
67关于家访...235
68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申报课题...242
69为什么我老忘记表扬学生?...244 1他才三年*,我是否只能放弃?
对于一般有毛病的孩子,日常管理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问题生则不然,他们需要个性化的诊疗,对问题生进行诊疗,是教师走向成熟的开始。
傲雪凌冰:
我在一年前接手这个班*。前任班主任反复交待:千万别搭理李××,也不要搭理他的家长,不要把李××当人看。我当时很惊讶,一个带了这个孩子三年的班主任,怎么可以这样说自己的学生呢?这个学生不可能这样不可救药的!我不信!
近一年时间过去了,我深深体会到前任班主任的苦衷,以及她看人的敏锐和看问题的透彻。面对棘手且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下头去:李××真的是无可救药,我现在相信了。
就在刚才,他同桌吕××的妈妈电话告知我:吕在第二节课下课时,被李痛打了一顿,同时李的指甲印深深刻进吕的腕部、手臂,这女孩子的身上也被他掐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我心疼这个老实的女孩子,怎么被打成这样子还不跟老师讲?答:怕遭到李的报复。难道这李××真的这么霸道?无法无天了吗?当即安慰吕的妈妈几句,然后给李的妈妈打电话,让她请好假,明天来校解决问题。
李的种种劣迹不由得浮现在眼前,令人气愤难当:
原来他是没有同桌的。为了给他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安排了一个同桌给他。基本是轮换制,每两周换一人。结果,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同桌,他课堂上找人家聊天,并把自己的身子尽量往同桌那个方向倾斜,同桌推也推不走,不胜其烦。上课时他基本不听课,*好的表现就是拿一本小说津津有味地看,不管老师讲什么,他都充耳不闻;再就是故意一边看着老师,一边挡着自己的嘴跟前面或左右的同学说话,视老师为无物。如果老师不在的时候,班长负责纪律,唯*管理不了的就是他。他会满地乱走,到处招惹是非,弄得鸡飞狗跳。下课时间去厕所,他会踩着暖气片爬上窗台,或者弄坏水龙头等物品,也可能故意把小便撒在同学的裤子上。当然在厕所里打闹大声喧哗是他每次都要做的功课。中午下楼玩,他会混进女生堆里,揪这个的小辫子,扯扯那个的衣服,*可恨的是,他有时候抱着女生嘴,不打的话不放手。如果不让他下楼去玩,他会把班*同学的文具袋翻个底朝天,别人的钱物往往就会成为他的。被揭发,就归还,没被发现就据为己有。即使放学站路队的时候,也要前拥后挤,故意找同学的茬子,趁着下楼的时候,把同学往楼下推。
说到这里,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很后悔上个学期他妈妈让他不要念书,我还极力挽留。我当时想,这孩子才10岁,从此不再上学了,让他以后怎么办?看来人有时候不能太过善良。你善良的愿望换来的往往是悲观绝望的结果。
对于试着规范他的行为,改变他的品质,我不是没有努力过。因为他成绩比较好,曾让其担任组长负责纪律,他总是不把这个当成荣誉和机会,每次都是以做得还不如普通同学这个理由而自动离职。即使是一个很有爱心的老师,忍耐力也是有极限的。我常常想,说服教育在他那里如果能起到一分一毫的作用,他也不会成为这个样子。无论怎么对他,他也不懂得感恩,不懂得遵守规范,我真的是对他很绝望。明天,我想还是让他自己一个人把桌椅搬到讲桌旁吧,远离其他同学,把他的危害降到*低。近一年的努力,没能起到任何作用,我现在的感觉是:失败。
问题孩子后面的那对家长,我是懒得说他们的。唉,一对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的父母对孩子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不言而喻。
k12班主任论坛2011612
傲雪凌冰老师:
我觉得这个问题生值得研究。我们先不谈放弃不放弃的问题。我很理解您的处境和心理,可是您不敢保证以后不再遇到此类学生。按现在的社会风气,我估计每个老师都可能不断地与这类学生“幸会”。您放弃他,家长不放弃您,学校领导不答应,可如何是好?所以我们还是看看,还有没有办法。即使失败了,也争取能总结出点教训,以利再战。
您的文章主要内容是叙述这孩子的劣迹,后面还有一点自己怎么做工作的内容,剩下的就是感慨。恕我直言,全文基本上看不到您的分析和思考,只有记叙和抒情。我现在提供点思路,您参考。
1这个学生如此顽劣,“基本不听课”,为什么学习成绩还能“比较好”?
2他的顽劣,在多大程度上是品德恶劣,多大程度上是行为习惯不好,多大程度上是心理问题?总之,是一股什么力量迫使他要不断地捣乱?
3他的家长什么职业?什么学历?他是谁带大的?他们家庭什么氛围?
4他上课常看的小说是什么类型?
5他有没有特别畏惧或敬畏的长辈、教师或同学?
6他干坏事的时候或者事后,教师有没有用过这种方式:不急于批评,而是询问他这么做的原因和他的感觉。就是说,不急于论是非,而先搞清他的心理轨迹,以便后来对症下药,看看有些事能否预防,有些事能否减轻。
我想,教师如果这么做,就有点研究性质了。我不是说这么研究就能保证把他教育好,但是我敢保证,这样不断研究,教师的专业能力会逐步提高,教育好这种孩子的可能性会增加,而且教师的心态也不会如此沮丧和无奈。
仅供参考。
王晓春
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突出问题不是理念问题,而是“只有管理,没有研究”。对于一般有毛病的孩子,日常管理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问题生则不然,他们需要个性化的诊疗,而这位老师并没有诊疗的意识和思路(多数老师都没有)。所以我的答复重点是给他提供一些思路,把他的思维活跃起来。我初步判断,这是一个行为习惯型问题生(问题生可分为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型,品德型,“好学生”型五个类型,每种类型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程度),程度为中度到重度之间。这种孩子让班主任解决他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好上特殊学校。如果做不到(事实上很难找到这种学校),班主任只好勉为其难,一边研究他,一边教育他。我就是本着这个精神回复傲雪凌冰老师的。 本书为教育专家王晓春为中小学教师及万千家长打造的一个教育实战读本,作者选取了中小学学生中常见的69个典型案例,以讨论和评析的方式进行分析,并*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建议。这些学生个案,有的是习惯问题,有的是心理问题,也有些是本身智力问题,作者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切实的指导。
本书凝聚了王晓春40年的教育实战精华,是国内教师和家长处理学生问题的专业读本。实战性,专业性是本书*大的特点。 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他是我国教育界的实战型专家,其教育思想来源于具体的教育案例,是*接地气的教育专家,在语文教学改革、教师观念更新以及家庭教育方面有深入研究。前后出版专著十多部,其中《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家庭教育难题会诊》、《家教参谋》、《孩子,我们一路同行》、《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语文课如何是好》等具有广泛影响。同时,在教学领域表现活跃,在全国为教师和家长讲座百多场。


《教育实践智慧:化解学生成长中的棘手难题》 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每一位教师都可能面临形形色色的学生问题,这些挑战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教学技艺,更触及我们作为引导者的智慧与耐心。从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到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从学习上的瓶颈困扰,到青春期叛逆的悄然萌发;从家庭因素的影响,到心理健康的隐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成长轨迹充满了未知与可能。本书并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而是致力于汇聚教育实践中的深邃洞察与丰富经验,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呈现一套循证、有效、且充满人文关怀的化解学生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本书旨在成为您在教育道路上的一位得力助手,它不是一本理论说教的学术专著,也不是一套机械僵化的操作手册,而是一本源自真实课堂、饱含教育温度的实践指南。我们深知,教育的艺术在于因材施教,在于理解与沟通,在于发现每个学生闪光点的独特能力。因此,本书的内容设计,围绕着“理解问题本质”、“构建沟通桥梁”、“制定个性化策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等核心维度展开,力求以一种贴近现实、触手可及的方式,帮助您拨开迷雾,找到解决学生问题的钥匙。 第一部分:洞察学生问题的根源——理解是前提 在解决任何问题之前,首要任务是对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入剖析。本书将引导您超越表面现象,去探寻学生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我们会探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认知与发展规律的视角: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水平、思维模式、情感需求都有显著差异。我们将结合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帮助您理解某些看似“不当”的行为,可能只是特定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例如,学龄前儿童的冲动性,青春期少年的独立需求,都需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去审视。 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土壤,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亲子关系,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同时,学校环境、同伴关系、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的观察与分析工具,帮助您识别和评估这些外部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学生问题的成因。 内在动机与情感需求的探索: 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学生未能被满足的内在动机或情感需求。可能是渴望被关注,可能是寻求认同,也可能是表达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富有技巧的提问,去挖掘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例如,学习动力不足可能源于缺乏成就感,社交退缩可能源于被拒绝的恐惧。 学习障碍与特殊需求的识别: 部分学生的问题,可能与其学习方式、认知能力或存在特殊需求有关。本书将提供初步的识别框架,帮助您区分是学习方法不当、教学方式不匹配,还是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学习障碍、情绪困扰等情况,并提示何时需要寻求专业支持。 第二部分:搭建信任的桥梁——沟通是艺术 有效的沟通是化解学生问题的关键环节。本书将强调沟通的策略与技巧,帮助您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更顺畅地开展问题解决工作。 倾听的智慧: “听”不仅仅是用耳朵接收信息,更是用心去感受。我们将教授积极倾听的技巧,包括非评判性的态度、眼神交流、身体语言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复述和提问来确认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共情与理解的表达: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您真正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感受?本书将提供如何运用共情语言,表达同理心,例如“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感到生气”,“听起来你对此感到非常失望”,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降低其防御心理。 有效提问的艺术: 开放式提问、探究性提问、引导性提问……不同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表达。我们将提供多种提问技巧,帮助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根源,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 正面反馈与鼓励: 即使在处理问题时,也应注重肯定学生的积极面,传递积极的期望。本书将指导您如何提供具体、真诚的正面反馈,以及如何运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增强其自信心。 冲突管理与调解: 当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出现冲突时,如何进行有效的调解?本书将提供冲突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实用方法,包括倾听各方观点、引导情绪表达、寻求共同解决方案等。 第三部分: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策略是核心 理解了问题,建立了沟通,接下来便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书将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强调策略的个性化与灵活性。 行为管理策略: 针对课堂行为、学习习惯、规则遵守等问题,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基于正向强化、自然后果、逻辑后果等原则的行为管理方法。例如,如何通过建立清晰的课堂规则、运用奖励机制、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来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 学习支持策略: 针对学习困难或动力不足的学生,本书将提供差异化教学、学习策略指导、学习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建议。例如,如何帮助学生分解学习任务、教授有效的记忆方法、创造有利于专注的学习空间。 情绪疏导与心理支持: 对于存在情绪困扰、焦虑、自卑等问题的学生,本书将提供初步的情绪识别与疏导技巧,如引导学生认识和表达情绪、教授放松技巧、提供安全的情感表达渠道。同时,本书也将明确何时应将学生转介给心理辅导专业人士。 家庭合作策略: 许多学生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本书将指导您如何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如何共同分析问题,并共同制定家庭与学校联动方案,形成教育合力。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针对学生在社交互动中遇到的困难,如沟通障碍、冲突解决能力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本书将提供具体的活动设计和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提升社交技能。 第四部分:促进全面发展——远见是关键 教育的目标远不止解决眼前的问题,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本书将引导您将问题解决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下,关注学生的品德、情感、认知和社交的均衡发展。 品德的塑造与引导: 通过对学生问题的处理,我们有机会引导学生认识是非对错,理解责任与担当。本书将强调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情感智能的培养: 帮助学生理解、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理解他人的情绪,是情商发展的关键。本书将提供多样的活动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真正的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非仅仅传授知识。本书将分享如何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涯规划的启蒙: 随着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探索兴趣,并对未来的可能性进行初步思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提供一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初步生涯探索的思路。 本书的编写,力求语言平实易懂,案例生动典型,方法切实可行。我们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内心都蕴藏着解决学生问题的智慧与力量,本书的任务是帮助您唤醒、挖掘并运用这份力量。我们鼓励您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不断反思、实践,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 在教育这条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愿本书成为您最坚实的伙伴,与您一起,陪伴每一个学生走过成长的风雨,迎来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迁移”的思维框架,而不仅仅是具体的“话术”。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一线打滚的教育者来说,最怕的就是遇到一个全新的、从未谋面的“怪胎”学生,束手无策。这本书里的69个案例,就像是地图上的无数个灯塔,它们各自照亮了不同的角落,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问题诊断系统”。你学会了如何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一样,收集信息(案例分析)、做出初步判断(行为识别)、制定干预计划(策略运用),并且持续观察和调整。这种结构化的思考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应对突发情况的效率和准确性。我发现自己不再是随机地使用各种方法“试错”,而是能够根据案例中学到的模式,迅速锁定问题的主要矛盾点。这种从“模仿”到“内化”的飞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它让教育工作从一种经验主义的摸索,升华为一种基于深刻理解的科学实践。

评分

从出版质量和文字的打磨来看,这本书也绝对是精品中的精品。文字流畅、逻辑清晰,即便面对复杂的情感和行为剖析,作者也总能用极其精准且富有洞察力的语言将其阐述清楚,丝毫没有晦涩难懂的官僚腔调。更难得的是,它在严肃的专业探讨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教育情怀。你读到的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分析报告,而是一位资深前辈对后辈的殷切期盼和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这种真诚感,是让读者愿意反复翻阅、时常温习的重要原因。教育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我们总会在某个阶段遇到瓶颈,感觉自己停滞不前。而这本书,就像是陪伴我们穿越迷雾的一盏长明灯,它不断地提醒我们,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等待被发现的成长契机。它不提供终极答案,但它提供了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路径,这比任何速效药都更宝贵。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其巧妙,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采用了“问题—剖析—干预—反思”的完整闭环叙事。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独立的谜团。作者在描述每一个“案情”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简直令人叹服。你甚至能感受到那个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挣扎、老师当时的焦虑与挣扎。关键在于,它提供的解决方案从来都不是“一刀切”的模板,而是充满了灵活性的策略组合。比如,面对同一个“顶嘴”行为,在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身上,作者展示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思路,有的是刚柔并济的策略,有的是侧重于关系修复的长期布局。这种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精准把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战功底。我特别喜欢它在案例结束后对“为什么有效”和“潜在风险”的深入讨论,这使得读者在学习具体技巧的同时,也培养了批判性思考和预判风险的能力,这对于一个想要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长远的从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软实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处理学生问题”的传统认知。过去总觉得,解决问题无非就是“批评—教育—改正”,但这本书展示了教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幽微。它把我们带到了那些“灰色地带”,那些学生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层的心理需求、未被满足的情感连接,甚至是生理和发展阶段的特定挑战。它提醒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阻止错误行为”上,而更应该放在“引导和满足健康需求”上。例如,对于那些习惯性逃避责任的孩子,书里提供的视角是将其视为一种“对掌控权的焦虑”的外化表现,而不是简单的“懒惰”。这种深层次的心理洞察,极大地提升了作为教育者的共情能力和耐心阈值。它不是教你如何“管住”学生,而是教你如何“理解”他们,如何通过建立起坚实的信任桥梁,让学生自己愿意走向正确的轨道。这份“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艺术,是任何快速修复指南都无法传授的,它需要长久的沉淀和对教育本质的深刻体悟。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厚重的历史感和专业气息给吸引住了。作者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那种沉淀下来的智慧和经验,是任何短期培训或速成手册都无法比拟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空泛的理论说教上,而是直接深入到一线教学中最棘手的那些“疑难杂症”之中。比如,有些孩子天生就带着一些难以言说的情绪困扰,或者家庭背景带来的复杂性,这些都不是教科书上标准化的处理流程可以轻易应对的。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见”和“理解”的视角,它教会我们如何透过表象去触及问题的核心,如何在一个真实的、充满变数的课堂环境中,找到那个最适合特定学生的“解药”。它更像是一本武林秘籍,里面记载的不是花拳绣枣,而是几十年磨一剑的内功心法,让人读完之后,感觉自己手上突然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可以信赖的“工具箱”。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新手教师梦寐以求的,它让人不再面对学生问题时感到手足无措,而是多了一份从容和笃定。这才是教育实战的精髓所在,是那些只停留在纸面上讨论的“理想化”教育无法企及的高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