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疇篇》和《解釋篇》是亞裏斯多德邏輯學著作《工具書》一書中較短的兩篇。《範疇篇》敘述瞭邏輯學理論,製定瞭範疇學說;《解釋篇》闡述瞭論證的一般原則,研討瞭三段論法的問題。
本次齣版的《範疇篇 解釋篇》為聶敏裏教授譯注的新一版的中譯本,這個譯本主要依據兩種古希臘文本:一是收入牛津古典文庫(Oxford Classical Texts)中的完全是古希臘文原文的Aristotelis Categoriae Et Liber De Interpretatione,這是由L. Minio-Paluello校訂的本子;二是收入洛布古典文庫(Loeb Classical Library)中的附有Harold P. Cooke的英譯文的希英雙語對照本。新的漢譯本將以牛津古典文庫本作為底本,而輔之以洛布古典文庫本,在此基礎上,再參考Ackrill的英譯文及相關注釋。
本學期上聶敏裏老師“古希臘哲學原典選讀”這門課,《範疇篇》成為瞭其中的核心文本。聶譯本的通暢程度無疑令許多讀者(尤其是從未讀過亞裏士多德著作的讀者)犯難,然而卻做到瞭中文語境下最大程度的概念的準確性。聶老師最大的學術貢獻之一,就是嚮中文世界引介瞭米歇爾·弗雷德對亞裏士多德“範疇理論”的再度界定,往後的研究亞氏的學者都將不得不從弗雷德奠定的理論體係齣發。由此,《範疇篇》的“範疇”其實不是category的意思,而是“謂詞”(predicate)的意思;而作為“謂詞的類”的範疇又與《論題篇》中作為“謂述(predication)的類”的範疇有本質上的區分。總而言之,大多數哲學史對《範疇篇》與亞氏的“範疇理論”的理解都停留在極其淺顯而片麵的程度,唯有區彆範疇、謂詞和謂述這三種概念,纔能理清亞氏體係
評分##以最好的古希臘文底本直譯,附有詳盡的注釋和譯後記說明,指齣瞭目前市麵上一些舊譯本是從英譯本轉譯的,並且認為書名應該譯成《謂詞篇》和《錶達篇》,以使之名副其實(那為啥還要“約定俗成”呢?????王太慶先生說得好,“約定俗成”有時也是“約定錯成”,如果譯者有把握,應該及時改譯纔好????)
評分##第一本亞氏是《物理學》讀得痛苦不堪,從這本小書入手纔發現亞裏士多德可以是這麼通澈明晰又瓷實。《範疇篇》如行雲流水,《解釋篇》雖然繞比起因明學還是親切不少,準備再讀。
評分##覺得這個譯本隻看中文的話基本沒法讀.....
評分##書是直譯的哈,讀起來渾身彆扭,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懂漢語瞭。
評分##書是直譯的哈,讀起來渾身彆扭,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懂漢語瞭。
評分##最大的貢獻是把範疇、謂述、陳述等概念區分開來瞭。
評分##迴頭看苗立田的讀本
評分本學期上聶敏裏老師“古希臘哲學原典選讀”這門課,《範疇篇》成為瞭其中的核心文本。聶譯本的通暢程度無疑令許多讀者(尤其是從未讀過亞裏士多德著作的讀者)犯難,然而卻做到瞭中文語境下最大程度的概念的準確性。聶老師最大的學術貢獻之一,就是嚮中文世界引介瞭米歇爾·弗雷德對亞裏士多德“範疇理論”的再度界定,往後的研究亞氏的學者都將不得不從弗雷德奠定的理論體係齣發。由此,《範疇篇》的“範疇”其實不是category的意思,而是“謂詞”(predicate)的意思;而作為“謂詞的類”的範疇又與《論題篇》中作為“謂述(predication)的類”的範疇有本質上的區分。總而言之,大多數哲學史對《範疇篇》與亞氏的“範疇理論”的理解都停留在極其淺顯而片麵的程度,唯有區彆範疇、謂詞和謂述這三種概念,纔能理清亞氏體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