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19世纪上半叶,法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两位别具一格的通俗小说家——大仲马和欧仁苏。通俗小说的繁荣推动了小说的发展进步。在众多的通俗小说中,无论是从拥有读者的数量上还是从精湛的写作技巧上来看,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可谓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通俗小说经典作品之一。相信读者在阅读完小说之后,会被小说巧妙构思的情节、形象生动的人物以及语言传神的对话深深吸引。
目录
序章 达达尼昂老爹的三件礼物第二章 德·特雷维尔先生的待客室第三章 拜见第四章 阿多斯的肩膀、波尔多斯的肩带和阿拉斯的手帕第五章 国王的火枪手和红衣主教的卫士第六章 路易十三国王陛下第七章 “火枪手”的内政第八章 一件有关宫廷的密谋事件第九章 达达尼昂崭露头角第十章 十七世纪的捕鼠器第十一章 密谋变复杂了第十二章 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第十三章 博纳希厄先生第十四章 默恩镇的那个人第十五章 穿法衣的人和佩剑的人第十六章 掌玺大臣赛基埃频频去敲钟第十七章 在家中的博纳希厄第十八章 情人和丈夫第十九章 作战计划第二十章 旅途第二十一章 温特伯爵夫人第二十二章 美尔莱宋舞第二十三章 约会第二十四章 楼阁第二十五章 波尔多斯第二十六章 阿拉斯与其论题第二十七章 阿多斯的妻子第二十八章 归来第二十九章 猎取装备第三十章 莱狄第三十一章 英格兰人和法兰西人第三十二章 诉讼代理人的一顿午餐第三十三章 侍女和女主人第三十四章 阿拉斯和波尔多斯的装备第三十五章 夜晚的猫都是灰色的第三十六章 复仇之梦第三十七章 莱狄的秘密第三十八章 阿多斯如何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他的装备第三十九章 幻影第四十章 红衣主教第四十一章 拉罗舍尔围城之战第四十二章 昂儒葡萄酒第四十三章 红鸽舍客店的招牌第四十四章 火炉烟囱的用途第四十五章 夫妻间的一幕第四十六章 圣热尔韦棱堡第四十七章 火枪手的会议第四十八章 家务事第四十九章 灾祸第五十章 叔嫂闲谈第五十一章 军官第五十二章 囚禁:天第五十三章 囚禁:第二天第五十四章 囚禁:第三天第五十五章 囚禁:第四天第五十六章 囚禁:第五天第五十七章 古典悲剧的手法第五十八章 逃跑第五十九章 一六二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在朴次茅斯发生了什么第六十章 在法兰西第六十一章 贝图纳加尔默罗会女修道院第六十二章 两种恶魔第六十三章 一滴水第六十四章 身着红披风的人第六十五章 审判第六十六章 行刑第六十七章 结局尾声
内容提要
《三个火枪手》是大仲马的成名作,迄今已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一次又一次地被搬上银屏,为各国受众熟知,作为对历史的回顾,继续留在当代的文化与娱乐之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它很早便被译成中文,初的译名是《侠隐记》,后又改为《三个火枪手》。而《三剑客》的说法更是不胫而走,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三个火枪手》发生在17世纪30年代,主人公来自外省的达达尼昂来到巴黎谋生,他善良、淳朴、机智、勇敢,几经周折与三个火枪手阿多斯、阿拉斯和波尔多斯结成莫逆之交。红衣主教得知王后和白金汉公爵有私情,极力想抓住他们的把柄。几个火枪手首先营救出王后的心腹博纳希厄太太,达达尼昂又冒着危险只身一人来到伦敦,取回钻石坠子,他识破红衣主教派来的女间谍莱狄,得知她原先是个犯人。红衣主教原本想买通达达尼昂,未果,便下令莱狄除掉他。莱狄是阿多斯的前妻,在阿多斯面前只能乖乖交出手令。她又骗取博纳希厄太太的信任,在火枪手们赶到修道院之前,让她饮下毒酒。博纳希厄太太后死在达达尼昂的怀中。火枪手们追上莱狄,将她处死。达达尼昂得到了德·特雷维尔先生和国王的赞赏,终加入火枪队,实现了当初的理想。
作者介绍
亚历山大·仲马,1802年,大仲马(即亚历山大·仲马)出生于法国巴黎附近。他的祖母是一名海地黑奴,父是一位法国陆军将军。父去世时,大仲马年仅四岁。幼年的大仲马生活贫困,几乎没受过什么教育。二十岁时他移居巴黎,不久后其戏剧、小说的创作便大获成功。《三个火枪手》(1844)和《基督山伯爵》(1845)是大仲马盛名的两部小说,“书虫”系列均有收录。大仲马于1870年去世。他的儿子,也就是小仲马,同样也是一名成功的小说家。杨曌,武汉大学法语系法语。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师,南昌大学与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合作培养企业管理硕士。授课之余,热爱法语文学翻译。
拿到这本书,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终于找到它了!我一直对《三个火枪手》这个故事有着深厚的情感,但以往阅读的经历总有些遗憾。很多版本,虽然读起来也津津有味,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好像故事的脉络不够完整,人物的刻画也略显单薄。这次我特意选择了这个“全译本,无删节,完整中文版”,就是希望能够弥补那些遗憾。我想要的是那种最纯粹、最原汁原味的大仲马,他笔下的阿尔泰斯、波尔多斯、阿拉密斯和达达尼昂,他们的每一次拔剑,每一次誓言,每一个微小的表情,都应该被完整地呈现出来。我期待着,能够在这个版本中,深入到那个时代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浪漫、激情,还有那种不计后果的勇气。我想,真正杰出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细读的,而“无删节”恰恰是保证这份“杰出”得以完整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都给我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这对于一次深度阅读来说,是很好的开始。我选择了这个《三个火枪手》的“全译本/世界文学名著 全译本 无删节 完整中文版”,主要是因为我一直以来对经典名著的“原汁原味”有着一种近乎执着的追求。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的,可能已经是经过删改、改编的版本,这无疑会影响我们对作品原貌的理解,甚至可能扭曲作者的初衷。而“无删节,完整中文版”这样的承诺,对我来说,就是打开了通往真实文学殿堂的一扇门。我渴望能够完整地体验大仲马笔下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去感受四位火枪手之间生死与共的友谊,去领略那个时代贵族的风采,去体会那些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我希望,通过这个版本,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每一个角色的动机,更细腻地品味每一个情节的铺垫,从而获得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的文学体验。
评分这本书终于到手了!光是看到“全译本,无删节,完整中文版”这几个字,我就知道这次的阅读体验会和之前看过的任何版本都大不相同。我一直对《三个火枪手》这个故事非常着迷,每次重温都能有新的发现。这次选择了这个版本,主要是被“世界文学名著”和“大仲马原著”的承诺所吸引。我非常期待能读到那个最原始、最完整的叙事,没有被任何删减或改编所影响。以往读过的版本,总会感觉有些地方意犹未尽,或者情节衔接不够流畅,我猜想这很可能是因为删节造成的。希望这次的“全译本”能够让我深入到大仲马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体验到更丰富的情感和更饱满的人物塑造。我对手稿和译本的质量也很有信心,毕竟是大社出版的世界名著系列,应该有专业的译者和严格的审校。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感受那股属于17世纪法国的浪漫、冒险与忠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期待感。我之所以选择这个版本的《三个火枪手》,完全是因为它强调的“全译本,无删节”。这对于一个热爱经典文学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在阅读其他版本时,偶尔会感觉情节有些跳跃,或者人物的动机不够清晰,虽然整体故事很精彩,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猜想,这很可能是因为在流传过程中,一些细节被删减了,或者为了适应某种阅读习惯而进行了改编。而这次,我希望能够彻底沉浸在大仲马的原汁原味的世界里,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去体会那些鲜活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忠诚背叛,他们的荣耀与牺牲,都应该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面前。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发现更多被隐藏的珍珠,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角色的内心世界,不再被任何“不必要”的障碍所阻隔,纯粹地享受这场跌宕起伏的冒险。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分量。不是说它有多重,而是它所承载的,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厚重感。大仲马的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而《三个火枪手》更是他笔下不得不提的经典。我选择这个“全译本”,其实是抱着一种对原著的敬畏之心。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读到的故事,都已经被“优化”过了,那些最原汁原味的细节,那些可能显得有些粗糙但却极其真实的人物情感,都可能在过程中被过滤掉。所以,当看到“无删节,完整中文版”这样的字样,就像找到了一扇通往原著内心深处的入口。我渴望的是那种 unfiltered 的体验,那种扑面而来的、属于大仲马时代独有的浪漫、勇气和那种近乎奢侈的友情。我想看看,在没有现代人视角过滤的情况下,阿尔泰斯、波尔多斯、阿拉密斯和达达尼昂是如何叱咤风云,如何为了荣誉和爱情冲锋陷阵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纯粹冒险精神的追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