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美國著名人類學傢武雅士等有關中國社會宗教與儀式主題的論文集。作者在實地調查基礎上,對華南民間信仰做瞭具體而細緻的研究,構建瞭漢族民間“神靈”的人類學解釋模式,總結瞭漢民族的民間信仰的三種模式:官僚模式、個人模式、異端模式。所收論文16篇,如“一個颱灣城鎮曆史中的宗教組織”、“香港的鄉廟”、“颱灣的建築與超自然”、“廣東的薩滿信仰”、“道教儀式中的正統與異端”、“祖先崇拜和喪葬實踐”、“神、鬼和祖先”等等。所論主題包括颱灣、香港等地區的民間宗教信仰以及各種儀式,如道教、薩滿教、祖先崇拜、鬼神信仰、喪葬儀式等等,分析潛藏在這些信仰和儀式背後的深層的社會、文化因素,揭示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的碰撞與交融。
##這本書裏的許多篇章放置在今日也仍有可讀性,是民間信仰研究領域重要的參考文獻瞭。然而這個譯本隻能說是差強人意,參考書目和引用文獻來源被刪瞭,某些譯名沒統稿。很喜歡芮馬丁這一篇研究姻親的儀式性特權,2333~
評分##《論中國宗教的社會學研究》對高延、葛蘭言、楊慶堃等人的研究有較為精當的評論;《鹿港的宗教和儀式》《香港的鄉廟》(同宗族的競爭)《廣東的薩滿信仰》宗教、儀式與地方社會結構;《颱灣的建築與超自然》《宇宙的對立:“母親-孩童”的癥候群》《姻親和親屬儀式》傢庭關係。其中有一條對道教疏文的翻譯非常“靈”(p319,把對道教疏文的英譯翻迴中文,如果寫作的時候附帶原文就好瞭),“蒼天雖高,能垂低聲”,感覺在當代中文的語境下比我懷疑的真正原文更具有對神性的祈求和渴認。(懷疑原文或近於“謂天蓋高,而聽甚卑/其聽則卑/其聽孔卑”。)
評分##一本論文集,論文的質量參差不齊,其中對神、鬼、祖先,當鬼成神,母親—孩童癥候群,姻親與親屬儀式的研究還是頗具啓發性的。
評分##時代所限,所做的人類學田野調查多在颱灣和香港,不能代錶「中國社會」,不過這樣的研究還蠻好看的。壹陸讀#074
評分##多是民間信仰,太雜。
評分##弗裏德曼《論中國宗教的社會學研究》以及武雅士的《神、鬼和祖先》是經典中的經典。
評分##主要是關於颱灣、香港民間信仰的田野調查和研究。編輯得有些馬虎,文句上存在不少疏誤。另外,這是多人論文集,著作權卻直接署“武雅士 著”,不閤適。
評分##也是必讀的一本
評分##武雅士對颱灣宗教實踐的調研可以說永垂不朽 而他對於中國社會宗教的結論則令人費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