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直營】《體驗宗教》宗教學理論書籍

【後浪直營】《體驗宗教》宗教學理論書籍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邁剋爾.莫洛伊(Michael Molloy) 著,張仕穎 譯
圖書標籤:
  • 宗教
  • 宗教學
  • 理論
  • 文化
  • 社會學
  • 信仰
  • 哲學
  • 人類學
  • 後浪
  • 學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後浪齣版公司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96060
商品編碼:21462942641
品牌:後浪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3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3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宗教曾經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至今也還在影響著很多人的生活。對於曆史研究者和愛好者來說,瞭解當地的宗教有助於促成更為深入的研究;對於旅遊愛好者來說,也有助於成就一段內容豐富的實地之旅。
· 呈現精華:著重描述世界主要宗教基本的內容,介紹其誕生、演變過程及其與現代性的碰撞産生的問題。
· 內容明晰:以清晰的語言講授重要的內容,使用地圖、圖片、定義和曆史時間檢索以確保明晰性。
· 多麵展現:除瞭闡述各個宗教的信仰體係,也描繪瞭信仰在多個方麵的錶達,如儀式、食物、衣著、藝術、建築、朝聖、經典和音樂。
· 強調體驗:以作者在世界各地宗教現場的遊曆為例,強調體驗在學習宗教專業知識中的重要性。
·兼顧學術和尊重:在保證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也尊重每一個生活在宗教傳統裏的人們的思想和情感。

內容簡介

《體驗宗教:傳統、挑戰與嬗變》以作者在世界各地的遊曆經驗為綫索,以邏輯清晰、引人入勝的筆觸描繪瞭當今世界的主要宗教。由原始宗教開始,依次介紹瞭印度教、佛教、耆那教與锡剋教、道教與儒教、神道教、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誕生、演變過程,及其與現代性的碰撞産生的問題。話題涉及曆史、文化、性彆議題、建築、藝術、風俗、儀式等,視角廣闊、層次豐富、分析精準。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邁剋爾·莫洛伊(Michael Molloy) 譯者:張仕穎 

邁剋爾·莫洛伊(Michael Molloy) 
美國宗教研究學者,現居夏威夷州的火奴魯魯。齣生於宗教傢庭,先後在聖約翰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和夏威夷大學研習猶太教、基督教文學,以及印度教與佛教的神秘主義,取得夏威夷大學博士學位。傢庭的熏陶、自身對宗教的濃厚興趣驅使他遊曆世界各地,體驗不同的宗教和文化的形成過程及其影響,他在此基礎上著成本書。
張仕穎,南開大學哲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宗教哲學、宗教學和基督教思想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曾齣版專著和譯著各一部,在《曆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和《宗教學研究》等雜誌上發錶多篇論文。

目錄

序 言 1
第—章 理解宗教 1
第—節 初次相遇 1
第二節 何為宗教? 2
第三節 宗教中的模式 10
第四節 宗教研究中的多學科方法 16
第五節 重要的批判性問題 18
第六節 為何要研究世界的主要宗教? 22
第七節 旅 程 25
第二章 原始宗教 31
第—節 初次相遇 31
第二節 發現原始宗教 33
第三節 研究原始宗教:從模式中學習 36
第四節 原始宗教中的神聖實踐 44
第五節 個人體驗:諸神在夏威夷 58
第六節 今日的原始宗教 59
第三章 印度教 71
第—節 初次相遇 71
第二節 印度教的起源 73
第三節 《奧義書》與軸心時代 77
第四節 充滿靈性地生活在日常世界中 82
第五節 虔敬的印度教 88
第六節 個人體驗:巴厘島的一場火葬 97
第七節 印度教和藝術 99
第八節 印度教:現代的挑戰 100
第四章 佛 教 117
第—節 初次相遇 117
第二節 佛教的開端:佛陀生平 118
第三節 佛教的基本教義 122
第四節 印度思想對早期佛教教導的影響 127
第五節 佛教的早期發展 129
第六節 小乘佛教:長老的覺悟之道 131
第七節 大乘佛教:“大渡船” 136
第八節 金剛乘佛教:“金剛乘” 153
第九節 個人體驗:僧侶和池塘 158
第十節 佛教和現代世界 159
第五章 耆那教和锡剋教 171
第—節 初次相遇 171
第二節 共同的起源 172
第三節 耆那教背景 172
第四節 大雄和耆那教的起源 173
第五節 世界觀 175
第六節 耆那教的倫理學 176
第七節 耆那教的發展及分支 177
第八節 耆那教的儀式 180
第九節 耆那教的經典 180
第十節 耆那教的建築和藝術 181
第十一節 锡剋教背景 181
第十二節 那納剋和锡剋教的起源 182
第十三節 那納剋的世界觀和教導 183
第十四節 锡剋教的發展 184
第十五節 锡剋教的聖典 185
第十六節 锡剋教和現代世界 186
第十七節 個人體驗:拜訪金廟 186
第六章 道教和儒教 193
第—節 初次相遇 193
第二節 中國傳統信仰中的基本要素 194
第三節 道教的起源 196
第四節 道教早期的基本教義 201
第五節 道教與對長生不老的追求 202
第六節 道教的發展 203
第七節 道教與藝術 205
第八節 道教與現代世界 208
第九節 儒教之道 209
第十節 孔子生平 210
第十一節 根據儒教價值觀而生活 210
第十二節 儒教典籍 216
第十三節 儒教的發展 218
第十四節 儒教與藝術 221
第十五節 個人體驗:清明節,一個春天的
第十六節 儒教與現代世界 225
第七章 神道教 235
第—節 初次相遇 235
第二節 神道教的起源 236
第三節 神道教的曆史發展 238
第四節 神道教信仰的實質 241
第五節 神道教宗教實踐 243
第六節 個人體驗:一座高過京都的寺廟 247
第七節 神道教與藝術 248
第八節 神道教的分支:新宗教 250
第九節 神道教與現代世界 252
第八章 猶太教 259
第—節 初次相遇 259
第二節 猶太曆史概觀 260
第三節 希伯來聖經 262
第四節 聖經曆史 265
第五節 第二聖殿時期的文化衝突 278
第六節 拉比猶太教的發展 281
第七節 質疑與改革 285
第八節 猶太教與現代世界 285
第九節 個人體驗:參訪安妮·弗蘭剋之傢 288
第十節 猶太教信仰 288
第十一節 宗教實踐 289
第十二節 當代猶太教的分裂 296
第十三節 猶太人的身份認同與猶太教的
第九章 基督教 311
第—節 初次相遇 311
第二節 耶穌生平及教導 313
第三節 早期基督教的信仰和曆史 320
第四節 基督教的早期傳播 328
第五節 羅馬帝國末期基督教所受的影響 334
第六節 東方正教會 337
第七節 個人體驗:在阿索斯山上修道院的見聞 341
第八節 中世紀的基督教 342
第九節 新教的宗教改革 346
第十節 新教宗教改革之後基督宗教的
第十一節 基督教的實踐 360
第十二節 基督教與藝術 366
第十三節 當基督宗教麵對現代世界 371
第十章 伊斯蘭教 385
第—節 初次相遇 385
第二節 穆罕默德生平及教導 386
第三節 伊斯蘭的實質 390
第四節 伊斯蘭教的曆史發展 403
第五節 蘇菲主義:伊斯蘭教的神秘主義 411
第六節 個人體驗:摩洛哥的齋月 417
第七節 伊斯蘭教的律法與哲學 420
第八節 伊斯蘭教與藝術 423
第九節 伊斯蘭教與現代世界 428
第十一章 其他宗教 449
第—節 初次相遇 449
第二節 新興宗教的起源 450
第三節 當代的異教主義:維卡教與德魯伊教 452
第四節 約魯巴傳統中的宗教:薩泰裏阿教、巫毒教、康得布雷教 456
第五節 神智派 460
第六節 科學論派(山達基教) 462
第七節 高颱教 464
第八節 拉斯塔法裏教 466
第九節 巴哈伊教 470
第十節 新興宗教運動:一個獨特的角色 473
第十一節 個人體驗:為女神慶祝 474
第十二章 現代研究 483
第—節 初次相遇 483
第二節 現代對宗教未來的影響 484
第三節 嬗變帶來的持續性挑戰 497
第四節 環境保護論:一種宗教現象? 501
第五節 兼收並蓄的靈性 503
第六節 個人體驗:午餐 510
齣版後記 517

序言

宗教總是不那麼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就像傳播瞭數百年的所有製度一樣,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都有著多變的曆史。我的一位熱衷於宗教的朋友,把這些曆史事件劃分為兩類:“宗教好的一麵”和“宗教壞的一麵”。也許這是一種現實主義的評價,這種劃分是明智的。我們並不指望所有的人一直都是美善的。為什麼我們要希望宗教是同樣的呢?
為瞭迴應今日世界的宗教緊張關係,大量猛烈批判宗教的著作麵世瞭。有的作品述說以宗教名義做齣的殘酷無情的事情。其他作品述說宗教對女性、少數派和特定信仰之外的人的壓迫。有幾部書籍倡導沒有信仰是理性的生活方式。
也許有些讀者受到這些書籍的影響,會要求我談談宗教中不愉快的那一方麵——宗教能夠施加的社會壓力、宗教的限製及其可能帶來的傷害。雖然我經常想到宗教的這個黑暗麵,但我是如此喜愛宗教,以至於我更願意去注視它們的美好,而非它們的瑕疵。但是我的確同意我們必須認識和探討這些瑕疵。
當我思考宗教更危險方麵的時候,我記起我年輕時候與一位姑母的一次對話。我注意到她用怪異的反手法來寫字,就問她:“為什麼您的書法傾嚮於左邊?”她告訴我當她還是一個女孩的時候,她進瞭一所宗教小學。盡管她習慣用左手寫字,但是一直被迫使用右手寫字。她告訴我說:“如果我嘗試用我的左手來寫字,那麼我的老師就會用一把尺子打我的手。”但是,她說她永遠都沒有習慣用右手來寫字,結果就齣現瞭她的怪異反手寫字法。現在,當我迴想起這個故事的時候,它似乎是一個很小但又能激發思考的例子,人們和他們的製度——包括宗教製度——本意是要做好事,但是反而帶來瞭傷害。
宗教在許多方麵給人類造成瞭傷害。有的宗教容忍、寬恕奴隸製,甚至為之辯護。宗教壓製少數派。宗教強迫個人在思想和行動上順從,人們有時候被以宗教的名義殘殺,原因隻是他們拒絕順從。宗教已經促成並且經常支配著基於性彆的分歧。宗教也容忍社會階層分化並且經常為其做辯護。它們所支持的政治製度至少曾同樣頻繁地被它們反對過。此教材的這個版本嘗試更仔細地觀察這些問題,因此也就要求學生們從多個角度來看待宗教。
然而,此版本教材中令人興奮的地方,也許與今日宗教中許多積極的東西有關。在以往的版本中,我主要是在後一章裏處理環境主義,並且寥寥數語,隻把它當作一種剛剛齣現的宗教進展。但如今,僅在幾年之內,環境主義已經變成瞭重要的宗教關懷。如今,幾乎所有的主流宗教都有環境主義運動的身影。反思這一事實,我甚至開始樂於使用這個觀念,即某種“綠色宗教”作為一種新的超宗教正在興起。雖然宗教的變化趨於緩慢,這種發展錶明宗教也能迅速變化,並且能很好地迴應世界的真實需求。
封麵的主題(這裏指原版封麵——編注)用的是流水圖案。它象徵著宗教所允諾的淨化、新生和希望。它也象徵和所有事物一樣,持續變化是宗教的一個基本特點。流水應該會使我們想起宗教更新其信眾及其本身的可能性。
這本書是為初學者而寫的。每一個新的版本中,我都試圖忠實於那些剛開始研究宗教的讀者。有五個目標在指導我:
1. 呈現精華。一個試圖成為有見識的世界公民的人,關於主要的宗教,他想知道些什麼?本書力圖呈現基本的內容,而不是更多的東西。但是它也指示齣額外的地方、文本和相關人物,鼓勵大傢做進一步的探索。
2. 內容明晰。許多年以前,我聽說過這個諷刺性的格言:“當你看見雄心抱負的火花,就嚮它潑冷水吧﹗”我瞭解學生們都懷著學習的熱忱來到世界宗教課堂上。但是他們初的熱情很容易被以過於學究的語言錶達齣的繁瑣細節給撲滅。我盡量以清晰的語言講授重要的內容。地圖、圖片、定義和曆史時間檢索也寫進瞭教材,用以確保明晰性。
3. 顯示宗教的多方麵本質。一個宗教不隻是一個信仰的體係。它也是一種信仰錶達方式的集閤——包括儀式、食物、衣著、藝術、建築、朝聖、經典和音樂。本書使用精心挑選的照片,力圖清晰展現宗教的多麵性。
4. 鼓勵直接體驗。通過直接的體驗,宗教能夠得到更好的理解。我在此鼓勵學生們在國內外遊曆時,想象並尋求直接的宗教體驗。為瞭說明個人探索的興奮之情,每一章裏幾乎都有標題為“初次相遇”和“個人體驗”的部分。
5. 兼顧學術和尊重。本書必然從某種學術觀點來展示宗教。同時,它也力圖展現齣對每一個生活在宗教傳統裏的人的思想和情感的尊重。
在每一章的簡短篇幅裏,許多應該提到的東西卻不能細述;因此,簡化和概括就是不可避免的。還有,沒有一個人能夠通曉所有的宗教知識領域,瞭解宗教的方方麵麵,就好比囊括所有星球的銀河係一樣。但教授和學生們可以用他們自己的洞察和解釋來彌補這些缺陷。
我想要在此版本中覆蓋的要點已經齣現在以前的每一個版本之中瞭:幫助學習宗教的學生理解人們通常覺得復雜的世界宗教內容。除瞭充分地關注宗教壓抑和宗教基礎上的環境主義,我還在每一章的末尾添加瞭解說性的閱讀材料,還列有學生們會感興趣的書籍、電影、音樂,以及互聯網網站。在基督教一章裏,新的“初次相遇”把注意力放在瞭一個鮮為人知的基督教類型上,它很古老,仍然存在。在伊斯蘭教一章裏,新的“初次相遇”考察瞭伊斯蘭教在馬來西亞——為迅速工業化的伊斯蘭國傢之一——的當代發展,這種發展也許會在其他的伊斯蘭國傢裏發生。馬來西亞和土耳其兩個國傢的新圖片,反映瞭在這兩個現代化國傢中伊斯蘭教是如何轉變的。後一章末尾的“個人體驗”迴應瞭對當今宗教的許多批評。每章結尾處的參考資源錶都有所擴展。(指導教師也許會建議使用其他的網絡資源,包括相關的YouTube 主題。)每章末尾都添加瞭一份名為“自我測試”的測驗。雖然許多關於理智探索和體驗旅行的建議已經被放在瞭互聯網上,那些建議對於大多數學生的理解來說仍然是重要的。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