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 (日)柳井正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8215
上架时间:2017-12-1
出版日期:2018 年1月
开本:16开
版次:1-1
内容简介
“由自己完成的笔记本。”
这是本书的编写宗旨。
这个笔记本记述了未来将要成为经营者的人必知的诸多事项。
然而终完成本书的人是读者,也就是您自己。
对商务人士而言,所谓学习,只有学以致用才有意义。单纯地增加知识量的学习方式只是一种徒劳。
为了真正掌握知识,使之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看书时必须与书本进行对话。
阅读时,须结合内容不断询问自己,“如果是我会怎么考虑”“我所在的团队符合哪种情况”,并将所思所想都记录在笔记本上。
为方便您记录与本书的对话,页边留有大量余白。
请尽情勾画、尽情书写。
经营者之路没有终点。因此,这个笔记本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完结。经过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也会获得新的启示。届时请您再在这里写下新的感受。
请完成这本举世无双、专属于您的《经营者养成笔记》。
衷心祝愿您以此为契机,柳井正。
目录
本书的使用方法
序 章 经营者的含义
,节 经营者的含义 10
第二节 经营者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 13
第三节 为什么必须培养经营者 16
本篇 经营者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
,章 变革的能力
经营者是创新者
,节 抱持高远的目标 22
第二节 质疑常识,不受常识束缚 27
第三节 树立高标准,不放松,不放弃,坚持追求 30
第四节 不畏风险,勇于尝试,敢于失败 35
第五节 严格要求,询问本质问题 40
第六节 自问自答 44
第七节 天外有天,不断学习 47
,章 自我训练 52
第二章 赚钱的能力
经营者是生意人
,节 从心底希望顾客高兴 56
第二节 日复一日,完成好必做的工作 60
第三节 迅速实行 64
第四节 现场、现物、现实 68
第五节 集中解决问题 72
第六节 与矛盾做斗争 76
第七节 做好准备,执着于成果而非计划 80
第二章 自我训练 84
第三章 建设团队的能力
经营者是货真价实的领导者
,节 建立信赖关系
既是万行之始,亦是万行之本 88
第二节 全心全意、全身心面对部下 93
第三节 共享目标,责任到人 98
第四节 交托工作并予以评价 102
第五节 提出期望,发挥部下长处 106
第六节 积极肯定多样性 110
第七节 抱持强烈的取胜欲望,坚持自我变革 114
第三章 自我训练 118
第四章 追求理想的能力
经营者要为使命而生
,节 身为经营者的使命感 122
第二节 不可或缺的使命感 124
第三节 迅销集团的使命感与注意事项 126
第四节 使命感赋予我们的东西 129
第五节 与使命感的绊脚石做斗争 133
第六节 面对危机时经营者的必备行为 137
第七节 以创建理想的企业为目标,不断挑战人生 139
第四章 自我训练 140
通过全书进行自我训练 142
导读 144
参考文献 152
作者简介 154
我最近读到的一本关于“企业战略艺术”的书,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位高明的棋手面前,领略战略的深邃与博弈的魅力。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战略模板,而是从一种更宏观、更具哲学性的角度,去审视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如何制胜。作者将战略比作“无形之手”,强调了其对企业方向、资源配置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差异化生存”的讨论所吸引,它告诫我们,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唯有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主张,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时机”在战略执行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行动,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次思维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企业战略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洞察力和前瞻性思考,也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战略,是艺术,更是科学。
评分近期阅读的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于“企业生命力”的启示。它没有直接提供一套“标准操作流程”,而是深入探讨了企业得以生生不息的内在驱动力。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企业如同生命体一样,需要不断地新陈代谢、进化和适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组织学习能力”的章节,书中强调,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不仅仅是依靠过去的成功,更是能够从每一次的尝试和失败中汲取养分,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它告诫我们,僵化和固步自封是企业衰落的根源。书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蝴蝶效应”的概念,来阐述微小改变如何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从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经营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影响企业命运的关键。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学习管理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关于企业哲学和生命规律的深刻反思。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企业运营精髓的书籍,特别是那些能够传授实战经验和前瞻性思维的书。最近,我偶然翻阅了一本关于企业管理哲学的书籍,虽然书名不直接指向具体的人物或案例,但其内容深度和广度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作者以一种近乎雕琢的细腻笔触,剖析了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复杂挑战,从宏观的战略规划到微观的执行细节,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熵增定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作者巧妙地将物理学概念引入商业世界,揭示了企业为何会走向衰败,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变革来对抗这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书中还探讨了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强调了建立一种能够鼓励员工自主性、激发团队协作精神的企业氛围,是企业能否长期保持活力的关键。读到这些章节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高屋建瓴的讲堂,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传授着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宝贵智慧。对于那些渴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视角。
评分在阅读一本关于“企业韧性构建”的著作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道”的玄妙。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出各种“术”的招数,而是着重于企业在面对不可预测的外部环境时,如何培养内在的适应力和复原力。作者并没有堆砌大量的理论模型,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叙事,将抽象的管理原则具象化。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危机中的机遇”的论述所打动。它并非鼓励冒险,而是强调在风暴来临之际,那些拥有强大核心价值、清晰战略方向的企业,往往能够化险为夷,甚至抓住新的发展契机。书中的一个章节,深入剖析了“信息不对称”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信息反馈系统,来降低决策失误的风险。这种关注企业“内功”的写法,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它不是教你如何“看起来”成功,而是教你如何真正“成为”一个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组织。对于那些在经营过程中,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力的企业家而言,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通往更稳健、更持久成功的道路。
评分最近拜读的一本关于“企业创新生态”的书籍,彻底颠覆了我对创新管理的固有认知。它不再局限于某个部门的研发工作,而是将创新视为一种渗透到企业 DNA 中的系统性工程。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持续激发创意、孵化新想法、并最终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生态系统。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跨界融合”的论述,它强调了打破部门壁垒、鼓励不同领域人才碰撞交流的重要性。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那些真正走在时代前沿的企业,是如何通过开放式创新,与外部伙伴建立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指数级增长的。它让我明白,创新不是孤立的爆发,而是源源不断的能量涌动。对于那些渴望突破现有瓶颈,寻求颠覆式增长的企业家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幅蓝图,指引着他们如何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土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