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以滿族入主中原,統治廣大的漢人社會,因此每位君主均熱心學習漢文化;練習書法,更是日常批閱公文所必需。資料顯示,最晚自康熙始,清帝個個勤練書法,康、雍、乾三帝更好此道,留下的題跋墨跡不計其數。康熙皇帝在《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中說到:「朕自幼嗜書法,凡見古人墨蹟,必臨一過,所臨之條幅手卷將萬餘,賞賜人者不下數千。天下有名廟宇禪林,無一處無朕御書匾額,約計其數,亦有千餘。大概書法,心正則筆正,書大字如小字。此正古人所謂心正氣和,掌虛指實,得之心而應之於手。」在他的庭訓下不但皇子皇孫勤練書法,流風所及也影響到士大夫階層的通行書體,清人金安清在《水窗春囈》描述到:
评分书太小,图片不够大不够大,有的图字迹都看不清,应该都上大图
评分 评分这本书印刷精良,内容翔实。
评分能看出这本书有多大吗?和中国*小册子一样!气死了!台币的200不是人民币的200。我发现京东的台版的书都超过了正价很多,左右比较还是被骗了!这本书是200台币。
评分书太小,图片不够大不够大,有的图字迹都看不清,应该都上大图
评分这本书印刷精良,内容翔实。
评分康、雍、乾三位君主喜好那位名家書體?他們的書法成就如何?嘉慶是否習歐體?道光是否愛柳公權 ( 778-865 ) ?咸豐以後是否不歐不柳不顏;以及有清一代士大夫通行的書體等問題,都不難在院藏的硃批奏摺中得到答案。當然在本院書畫典藏品中,保留有大量皇帝題跋墨寶,但較之皇帝硃批,後者更見率性自然,或能更真實地呈現皇帝的書法成就。雍正皇帝曾談論過他批摺情形:「雍正六年以前,晝則延接廷臣,引見官弁。傍晚觀覽本章,燈下批閱奏摺,每至二鼓三鼓,不覺稍倦,實六載如一日。」;又言「此等奏摺皆本人封達朕前,朕親自覽閱,親筆批發,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無一件假手於人,亦無一人贊襄於側,非如外廷宣布之諭旨,尚有閣臣等之撰擬也。」說明了皇帝硃批不假手於人。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