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1994,我是不是老了

我生在1994,我是不是老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鹿鹿 著
图书标签:
  • 90后
  • 青春
  • 成长
  • 怀旧
  • 自省
  • 时代
  • 个人经历
  • 生活感悟
  • 94年
  • 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51144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848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轻型纸
字数:15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在“成功低龄化”、95后和00后当道的今天,鹿鹿独辟蹊径,追问一个“大龄”90后,应该如何突破年龄圈限,活出自我。当同龄人都在晒丰富的生活时,鹿鹿认为自己不是那个幸运的人,凡事都靠自己,凡事都来得慢。我们的人生莫不如此,需要独自在跌跌撞撞后找到舒服的节奏和精准的方向。这里有触发你感动与思考的故事,也有陪伴你前行的勇气和慰藉。2018成长巨献,本命年诚意赠礼,予你一颗从不被同龄人抛弃的定心丸。

作者简介

陈鹿鹿,湖南妹子。曾是复旦的新闻民工,如今厮混于上戏写戏。过去二十三载,惯于与己为难,不肯被人束缚。有取悦他人的本性,没委屈自由的灵魂。总是妄图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点儿永恒的东西。


其文章《如果我终将三十岁,那也是像陈意涵一样的三十岁》发表当天登上微博热搜首名;曾任年轻人聚集地“十年后”微信公众号主编,陪伴万千孤独患者;曾在起点中文网连载小说《丫鬟咒》,周排行榜前十;于《哲思》《一个人,不孤单》等书刊发表文章,深受读者喜爱。


精彩书评

★真是要年纪大了些才明白,祸福相依,阴阳互生,小确幸和小确丧你追我赶,压根儿不会有什么绝对的快乐。


★夜深了就早点睡吧,不要一个人想太多,又把满腹的心事,讲给并不在意的人听见了。


★很多在热闹里想不明白的道理、得不到的成长,在你需要独自去面对生活的所有好坏时,大都能想明白和得到。那总是人生里头特别难得的机会,有时间去认识清楚熟悉又陌生的自己。


★人性都相差无几,但人情会有不同,它让你在底线之上,感受到不同的温度。


★就像曾经的爱情,就像大海和白沙,就像和亲爱的人一起的旅行,都是人世间一个个童话,会破灭吧,但是终究会留下些美好。


★真实的生活原本就是复杂的,痛并快乐着的,接受这点反倒能活得比较容易。


★一个人时丰富内心熨平过往,转身再一头扎进热闹的生活里,这二者都何其必要啊。


目录

第一章 我曾是个半途而废的少女

003你也在找那条回去的路吗

012留一寸孤独的时间

019一个女科蜜

027少年馋

034消失的半年里(上)

043消失的半年里(下)

048我曾是个胆小鬼


第二章 我们如此不同,却又撞到一起

061-066千万个她里的你

067-072不仅小确幸,不止小确丧

073-080再会,上海女房东

081-088路人甲

089-094等一个让你好奇的人

095-101二十岁的顽固派


第三章 在爱里坚持,跟过往告别

104此生短暂,愿你无憾

116无人在生活里牺牲

124戒不掉微醺

132相拥才不怕骤变

142关于死亡

149达尔文世界

156幸会,追星少女

163我已经打消了整容的念头


第四章 我走得慢,你不用等我

169 19

177治愈流浪者

189我们终究会牵手旅行


精彩书摘

年轻的红利所剩无几了。自从高中毕业以后,人生就仿佛被谁点了快进,眼看着进度条止不住地往前跑。那之前时间过得很慢,一道数学题能做上整整一堂课,就好像过了整整一辈子;那之后再也不用做数学题,却也不再用分秒来计时,而是年和月——上一年的新年计划还没实现,下一个新年就已经到门口了。


慢慢地,你看到大家都走了很远,而自己还在起点线外热着身,害怕不能在终点哨响之前入场,害怕自己压根儿不像想象中的那样能跑那么远那么快。想要的太多了,可是时间远远不够。


其实你我都知道,“XX后”是个很虚妄的词儿,是一个伪概念。所谓的“95后”“00后”,也并不会在聚光灯下待得更久,就跟我们经历过的一样。

它是那些有点儿岁数和资历的人擅自给后辈书写的刻板印象,也是个跟星座差不多的社交标签。它过于以偏概全,虽然有时候让你为身处其中而洋洋得意,更多时候却是个枷锁,制造了一个“成功低龄化”甚嚣尘上的假象。

但它仍然叫你焦虑不安,你焦虑的不仅仅是年纪,而是原本应当与年龄相匹配的一切。

生活富足的年轻人焦虑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可以讲,家境普通的年轻人焦虑自己一穷二白还看不清未来,更底层的年轻人更是被生活压得直不起腰来,根本无暇在乎其意义……总而言之,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应当焦虑的阶段……



《光影流年:一个时代的侧影》 序言: 时间是一条沉默的河流,静静地流淌,将无数个瞬间汇聚成奔腾的海洋。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河流中的一叶扁舟,随着波涛起伏,经历着日出日落,四季更迭。那些被我们匆匆瞥过的风景,那些被我们深埋心底的情感,最终都会在时光的冲刷下,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 《光影流年:一个时代的侧影》,并非一本史书,也不是一本回忆录,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特定时期里,普通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琐碎却又无比真实的情感共鸣。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它试图捕捉的是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微光,是构成我们共同记忆的细碎颗粒。 我们尝试在这本书中,回溯那些曾经鲜活的场景:老街巷口飘散的饭菜香,小卖部里琳琅满目的零食,一台黑白电视机前一家人围坐的温馨,一次迟迟不敢拨出的电话,一场青涩的暗恋,一份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这些元素,或许会勾起你内心深处某个角落的回忆,或许会让你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 本书的写作,并非是为了对某个年代进行评判,更不是为了丈量“老”与“年轻”的界限。而是希望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摹,展现不同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适应与成长。它关乎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理解周遭的世界,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希望,《光影流年:一个时代的侧影》能成为你手中一本温情的读物,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份穿越时空的温暖,一份与他人相似的经历所带来的慰藉。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被光影覆盖的岁月,去感受那些不曾褪色的情感。 第一章:童年,未命名天空下的奔跑 那个年代,天空似乎比现在更蓝,云朵也更像棉花糖。放学铃声响起,是解放的信号。书包被随意扔在路边,孩子们便如同脱缰的野马,奔向田野,奔向小河,奔向那片无拘无束的天地。 没有智能手机的干扰,游戏的创意全部来源于想象。弹珠在地上碰撞出清脆的响声,跳房子留下的彩色粉笔痕迹,捉迷藏时屏住呼吸的心跳,都是童年最纯粹的快乐。空气中弥漫着泥土、青草和汗水的混合味道,那是生命最初的芬芳。 小卖部是孩子们的乐园。一块钱能买到好几样零食,辣条、泡泡糖、琥珀糖,每一颗都甜得让人心醉。老板娘总是笑眯眯地招呼着,仿佛认识每一个常来的孩子。偶尔,会攒下零花钱,买一本连环画,在树荫下看得津津有味,跟着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跌宕起伏的冒险。 夏日的傍晚,是夜的序曲。收音机里播放着戏曲或流行歌曲,伴随着蝉鸣,构成一幅宁静而热闹的画面。家家户户的灯光亮起,大人开始忙碌晚饭,孩子们还在追逐嬉戏,直到被父母唤回家。简单的晚餐,围坐在桌边,分享一天的趣事,是最温馨的时刻。 那个年代的电视机,仿佛是稀世珍宝。一台黑白电视机,就能吸引整条街的孩子们挤在客厅里。动画片《大闹天宫》、《黑猫警长》,历史剧《三国演义》,都曾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偶尔出现彩色画面,都会引起一阵惊叹。 我们追逐的,不仅仅是游戏中的胜利,更是那种纯粹的快乐,那种与伙伴们共同度过的时光。那些奔跑的身影,那些无忧无虑的笑声,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底色。 第二章:少年,青涩心事与初识世界 当身体悄然发生变化,荷尔蒙开始在血管里奔腾,我们进入了一个更加敏感和迷茫的年纪。书本上的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关注点,那个叫做“情窦初开”的东西,开始在心底悄悄萌芽。 第一次注意到某个异性的眼神,第一次因为一句无心的话而心跳加速,第一次写下又擦掉的日记,都伴随着忐忑与羞涩。暗恋是少年时代最常见的情感,它悄无声息,却又占据了整个青春。不敢表白,只能默默关注,将喜欢藏在心底,化作考试时偷偷递过去的一张小纸条,化作放学路上不期而遇的巧合。 音乐,成为少年时代最好的慰藉。磁带和CD,是当时的主流。罗大佑、周华健、张学友、王菲,他们的歌声,唱出了我们心中的不羁与迷惘,唱出了对未来的渴望与不安。《光阴的故事》、《真心英雄》、《吻别》,每一首熟悉的旋律,都能勾起一段尘封的记忆。 文学作品,也开始影响着我们的思想。琼瑶的小说,描绘着轰轰烈烈的爱情;金庸的武侠世界,让我们憧憬着仗剑走天涯;鲁迅的笔触,则让我们开始思考社会的现实。书中的故事,成为了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启蒙。 早恋,这个词汇在当时带着一丝禁忌色彩。但那份纯粹的情感,却是青春最真实的写照。一次短暂的牵手,一次一起看电影的经历,都可能被反复回味,成为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片段。 面对高考这座独木桥,压力与希望并存。无数个夜晚,台灯下埋头苦读,只为心中的梦想。那是一种为了未来而拼搏的执着,是一种即使跌倒也要爬起来的勇气。 少年时代,是懵懂与成长的交织。我们开始尝试理解成人世界的规则,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开始渴望独立,却又害怕孤独。那份青涩的心事,那份对世界的初识,都在悄然塑造着我们未来的人生走向。 第三章:青年,探索与迷茫的十字路口 离开了熟悉的校园,踏入社会这个更广阔的天地,青年时代的我们,仿佛站在了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前方的道路,既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也潜藏着未知的挑战。 大学生活,是许多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离开父母的羽翼,学着自己打理生活,学着管理时间,学着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社团活动、学生工作,是锻炼能力、拓展视野的舞台。一场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辩论,一次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都让我们开始认真审视自己。 打工的经历,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学会了如何去付出与收获。在餐厅端盘子,在商店做导购,在办公室做助理,每一个岗位,都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些微薄的收入,却承载着我们独立的梦想。 网络,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BBS、QQ、MSN,成为了我们交流的新方式。虚拟世界的便捷,也带来了现实中的疏离。我们开始学会如何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找到平衡。 爱情,在这个阶段变得更加复杂。不再是简单的暗恋,而是充满了试探、磨合与成长。一次次的约会,一次次的争吵,一次次的和解,都让我们更懂得如何去爱,如何去包容。失恋的痛苦,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独自面对,如何重新站起来。 求职的道路,充满了坎坷。一份份简历石沉大海,一次次面试碰壁,让我们尝到了挫败的滋味。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迷茫未来的方向。这个阶段,焦虑与不安如影随形。 旅行,成为逃离现实的一种方式。背上行囊,去看看远方的风景,去感受不同的文化,去寻找内心的宁静。旅途中的遇见,遇到的风景,都可能成为生命中重要的转折点。 青年时代,是探索与迷茫的并存。我们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跌倒,会受伤,但也会在每一次的经历中变得更加坚韧。 第四章:中年,沉淀与回望的风景 岁月,如同不经意间洒落的雨点,滴滴答答,在生命的画布上画出深浅不一的痕迹。当进入中年,那些曾经的奔跑与追逐,逐渐沉淀为一份从容与淡定。 家庭,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港湾。为人父母,肩负起新的责任。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体验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幸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重新学习耐心,学习付出,学习如何去爱。 事业,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或许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或许还在默默耕耘。曾经的雄心壮志,或许已经化为脚踏实地的坚持。我们学会了在挑战与安稳之间寻找平衡,学会了在得失之间保持平和。 friendships,也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显得珍贵。那些曾经一起疯、一起闹的伙伴,如今可能天各一方,但那份情谊却从未褪色。偶尔的相聚,话题从过去聊到现在,从生活聊到未来,温暖而充实。 健康,开始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着我们关爱自己。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不再是为了年轻的资本,而是为了更长久的陪伴。 面对社会的变化,我们可能不再像年轻人那样充满冲劲,但却多了一份理解与包容。对于新事物的接纳,或许带着一丝审慎,但内心深处,仍然渴望与时代同行。 反思与回望,成为中年生活的一部分。那些曾经的错过,曾经的遗憾,都被收入生命的画卷。我们不再执着于改变过去,而是更加珍惜当下,规划未来。 中年,并非生命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是一种沉淀,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从容。在看过潮起潮落之后,我们更能理解生命的厚重,更能欣赏平凡中的不凡。 结语: 《光影流年:一个时代的侧影》希望带给读者的,不是对过去单纯的怀念,也不是对未来的无尽焦虑,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无论我们出生在哪个年代,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在经历着属于自己的成长,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那些曾经的“老”与“新”,只是时间的刻度。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条流动的河流中,留下了怎样的足迹,收获了怎样的情感,形成了怎样的品格。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每一个年龄,都有其独特的风景。重要的,是保持一颗感受的心,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去理解人生的意义。 愿这本书,能成为你回望过往的一扇窗,也能成为你照亮前路的一盏灯。让那些光影流转的岁月,在你的心中,留下永恒的温暖。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生在1994,我是不是老了”——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一种矛盾的魅力。它既有对时间的追问,又带着一丝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同时还隐藏着对未来未知的探索。我很好奇,作者究竟想通过这本书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是怀旧?是反思?还是对新生的期待?“1994”作为一个具体的时间坐标,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出生年份,更是一种时代背景,一种文化符号。我期待这本书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解读这个年代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切。也许,作者会从某个社会事件、某段流行文化,或者某个具体的个体经历出发,引申出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身份认同的深刻思考。我想要从这本书中看到,那些曾经的青涩与懵懂,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如今的成熟与稳重;那些曾经的理想与抱负,又是如何在这现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或者悄然凋零。这本书,能否成为一个坐标,让我们衡量自己的成长,也认识到时代的变迁?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其中找到属于“1994”一代,以及所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我们的,一份独特的解读。

评分

我一直觉得,关于“老了”的讨论,与其说是对年龄的焦虑,不如说是对生命体验的沉淀。这本书的书名,直接抛出了这样一个命题,让我觉得它绝非泛泛之辈。我猜想,作者可能不会用那种煽情的笔调来诉说岁月的无情,而是会以一种更轻盈、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去探讨“1994”这个数字背后所承载的意义。也许,作者会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折射出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成长轨迹,他们的迷茫、他们的奋斗、他们的选择,以及最终的收获或遗憾。我期待看到书中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观察,用“1994”的视角去审视,也许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对比和反差。例如,当今社会年轻人面临的各种压力,与当年我们所经历的相比,是更严峻了,还是换了一种形式?那些曾经的梦想,在现实的洪流中,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这本书,会不会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些“90后”的集体肖像,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彼此。

评分

初读这本书名,我脑海里蹦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谁不是这样呢?”“是不是老了”这个问题,似乎是每一个经历过青葱岁月的人,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都会问自己的。而“1994”这个具体的时间点,则为这个问题赋予了一种代入感,一种群体性的共鸣。我很好奇,作者会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构建这本书的叙事。是散文式的回忆录?还是带有小说情节的随笔?亦或是某种更加抽象的,关于时代精神的探讨?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友,用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和我聊起那些共同的经历。比如,那些我们一起经历过的潮流,那些我们一起追过的偶像,那些我们一起经历的社会变迁,那些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恐惧。这本书,会不会是一本“情怀指南”,让我们重新拾起那些被时光遗忘的碎片,重新感受那些曾经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情感?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和慰藉。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质问,一种对时间流逝的困惑,以及一点点自嘲。当我看到“我生在1994,我是不是老了”这个标题时,脑海里立刻涌现出无数关于年龄、青春、回忆的画面。90后,这个承载了太多时代印记的群体,似乎总是在被问“你们是不是老了?”“你们那一代是怎么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看看作者是如何回应这个问题的,是否能找到共鸣,或者看到一种全新的解读。我很好奇,作者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是回忆童年时物质匮乏但精神富足的时光?还是怀念初高中时代那些纯粹的友谊和懵懂的爱情?亦或是对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感到一丝疏离?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引子,勾起了我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遐想,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出生年份,更是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和情感投射。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关于“1994”的答案,或者至少,能找到一种和解。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封面设计很用心,简洁却充满故事感。我并非出生在1994年,所以“老了”这个词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感触,一种对生命进程的观察。但作为同龄人,或者稍有年龄差的读者,我想都能理解这本书所要传达的那种情感。“1994”这个年份,在我看来,代表着一个特殊的节点。那是一个互联网刚刚开始渗透,但尚未完全改变我们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流行文化正在多元化,但还没有被算法完全裹挟的年代;是一个我们还能在街头巷尾找到小卖部,和小伙伴们玩到日落的年代。我很好奇,作者是否会描绘出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那些让我们怀念的细节?比如,当年我们听的磁带,看的盗版碟,追的电视节目,以及那些现在看来可能有些幼稚,但却异常真挚的情感?这本书会不会是一趟穿越时空的旅程,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却又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过往?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能够看到一张张熟悉的、泛黄的照片,听到一首首被时光打磨得更加动听的老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