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全集 书信日记卷一

丰子恺全集 书信日记卷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丰子恺 著
图书标签:
  • 丰子恺
  • 书信
  • 日记
  • 文学
  • 散文
  • 文化
  • 艺术
  • 回忆
  • 近代史
  • 中国现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511029393
版次:01
商品编码:1235999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页数:2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文学爱好者,藏书爱好者,丰子恺研究者
丰子恺作为知名画家、散文家、艺术教育家和翻译家,对读者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号召力。目前如此全面的丰子恺作品整理与研究工作,将对现代文学史研究及对丰子恺艺术的传承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本套书分为文学卷、艺术理论卷、书信日记卷、美术卷、附卷等五大部分,共计50册,邀请丰子恺的研究者陈星、陈建军、刘晨、吴浩然担任编委,丰子恺的后人丰一吟、杨子耘担任顾问,力求将全面的丰子恺作品展现给读者。

内容简介

《丰子恺全集》分为文学卷(6卷)、艺术理论艺术杂著卷(12卷)、书信日记卷(2卷)、美术卷(29卷)、附卷(1卷)等五大部分,共计50册。总计420万字(其中佚作近百万字,此前未收入《丰子恺文集》)。美术卷收画作10000幅。书信日记卷的书信部分以《丰子恺文集》(丰陈宝、丰一吟合编,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初版)为基础,共收入致家人书信195通(其中新收集到的26通);致广洽法师书信200通,致友人书信345通(其中新收集到的30通);共计740通(其中新收集到的56通)。《丰子恺全集·书信日记卷一》收录致家人和广洽法师的书信,年代跨度从1928年(致杭州籍作家汪馥泉)到1975年(致幼子丰新枚,作者罹患癌症入院前一日的最后一通),历时近半个世纪。除能查阅到的正式发表的书信外,多数系各方搜求得来。但不少亲友所藏旧信已毁于十年浩劫,诚为一大憾事。信中所提及的人物的注释,我们在《丰子恺文集》(丰陈宝、丰一吟合编,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初版)的基础上尽量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资料再作充实,使大多数人物都有生卒年代及简短的介绍。从作者在十年浩劫时期所写的信中可以看出,有因胆小而说的违心之言(包括叮嘱受信人阅后毁弃的话),也有为安慰对方而说的与事实不符的话,这些,相信读者会加以分析揣度的。在第一辑(致家人)中,为便于幼子丰新枚学习日语,部分书信为日文撰写。早在1992年出版的《丰子恺文集》中,已由丰子恺的女儿丰陈宝、丰一吟译为汉语。本卷仍以日文信呈现,译文附后,以方便读者阅读。第二辑为致广洽法师。作者与广洽法师同为弘一法师弟子,交往甚笃,书信达200通之多,往来42年之久(1937—1975),因此单设一辑。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1.9-1975.9.1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是中国引进“漫画”概念的头一人,其漫画作品多以儿童为题材,富有童趣,幽默、睿智,反映社会现象。

目录

目录
致家人
致广洽法师
《丰子恺全集 · 书信日记卷一》:穿越时空的生命絮语 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温度,一段生命的轨迹,以及无数细微的情感流淌。翻开《丰子恺全集 · 书信日记卷一》,你将开启一场与丰子恺先生跨越时空的对话,聆听他以最真挚、最私密的笔触,向我们袒露内心深处的风景。这并非一本描绘宏大叙事的史书,也不是一本探讨深刻理论的学术专著,它是一扇敞开的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艺术家、散文家、教育家,以及一位凡人,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怀揣着怎样的喜悦、忧愁、思考与感悟。 卷一的精髓,在于其“原生性”与“真切性”。在这里,我们接触到的是未经打磨的、鲜活的文字。信件,是丰子恺先生与亲友、师友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字里行间洋溢着朴实无华的温情。他谈论生活中的琐事,分享对艺术的感悟,倾诉对时局的忧虑,也记录下与家人、朋友相聚的点滴幸福。读他的信,仿佛置身于那个温暖的年代,与写信人一同围炉夜话,听风吹过窗棂,看灯光映照在泛黄的纸页上。每一封信,都是一段凝固的时间,一份真诚的心意,一种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连接。 而日记,更是丰子恺先生精神世界的私密花园。在这里,他卸下了公众人物的身份,回归到最本真的自我。日记的文字,或许更显随性,更富于思考的痕迹。他记录下清晨窗外第一缕阳光的触动,午后一杯清茶的闲适,傍晚散步时的偶得,深夜焚香入梦的宁静。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在他笔下却散发出哲思的光芒。他观察自然的细微变化,体味生命的枯荣更迭,反思人性的复杂多面。在他的日记里,我们能看到他如何以一颗赤子之心,拥抱生活的美好,也如何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书信日记卷一》所展现的,是丰子恺先生人格的完整性。他是一位艺术家,他的画作以其独特的“漫画”风格,将深邃的哲学思考融入日常的趣味之中,传达出“艺术是人生的需要”的理念。而这些书信和日记,正是他艺术创作最真实的源泉和印证。他笔下的漫画,或是对孩童纯真的描绘,或是对世事无常的慨叹,或是对自然景物的礼赞,这些情感和思考,都在他的书信和日记中有了更直接、更细腻的表达。他是一位散文家,他的文字以其简净、平和、富有韵味的风格,温暖了无数读者的心。他的散文,常常取材于生活,却能在平凡中见伟大,在琐碎中见哲理。而书信和日记,则展现了他文字创作的另一种形式,一种更自由、更个体化的表达。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教育家。他曾长期投身于教育事业,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他的书信和日记中,我们也能够窥见他对教育的思考,对学生的关怀,以及对知识的追求。他或许会在信中提及某位学生的进步,或是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对教育方向的困惑与探索。这些片段,虽然零散,却勾勒出他作为一位教育者的执着与深情。 《丰子恺全集 · 书信日记卷一》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理解丰子恺先生思想与人格的独特视角。我们不再仅仅是通过他的作品去认识他,而是通过他与世界的连接,通过他与他人的对话,通过他与自己的对话,来更立体、更深入地理解他。他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普通人,一位在时代的大潮中,努力寻找心灵安宁与生命意义的先行者。 翻阅此卷,你会发现,那些跨越时空的絮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相反,它们以一种恒久的力量,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他对于生活的观察,对于人性的洞察,对于艺术的理解,对于生命的态度,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重读丰子恺先生的书信和日记,犹如在喧嚣中寻觅一处静谧的港湾,让我们有机会慢下来,去感受生活的质感,去品味情感的温度,去反思生命的意义。 这卷书信日记,是丰子恺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动荡的年代,一个人也可以凭借内心的力量,保持独立的人格,坚守审美的原则,拥抱生活的美好,并以一种平和而充满智慧的方式,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读罢此卷,你或许会感叹于他文字的纯净,惊叹于他思想的深邃,更会动容于他那颗永远保持纯真的赤子之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探寻,一次与一位伟大灵魂的深度交流。它将引导你重新审视生活,发现日常的美,体会情感的真挚,并在平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能拥有一整套《丰子恺全集》,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对我而言,就像是冬日里的暖阳,夏日里的清风,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予我力量和慰藉。他的随笔,平淡中见真淳,幽默中含智慧,读来让人觉得格外舒心,仿佛与一位老友在悠闲地交谈,分享着彼此对生活点滴的感悟。

评分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丰子恺先生的文章,就像是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入口时或许有些平淡,但细细品味,便能体会到其中深邃的韵味和醇厚的甘甜。这次有幸能读到《丰子恺全集》,更是让我有机会在更广阔的维度上去理解这位大师。他笔下的生活,无论是对儿时趣事的追忆,还是对世间万物的观察,都充满了童趣和禅意,这种独特的视角,总能让我豁然开朗,重新审视我习以为常的生活。

评分

对于《丰子恺全集》的出版,我一直抱有极大的期待。丰子恺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最深刻的道理,他的散文,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的柔软,也启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能够一次性拥有这套全集,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收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

评分

这套《丰子恺全集》当真让我惊喜不已!我一直对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情有独钟,他的文字,总有一种淡淡的温情,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仿佛能将生活中的琐碎烦恼涤荡干净,留下的是一种平和与安宁。《丰子恺全集》的出版,无疑是给我们这些热爱他的读者带来了一场盛宴,让我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套全集,光是看名字就让人心生向往,而拿到手中,更是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不仅是书本的重量,更是其中蕴含的文字的重量,思想的重量。

评分

我一直都很喜欢丰子恺先生的画,那种简笔勾勒,却意境悠远,充满了东方美学的神韵。但之前对他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他的画作上,这次《丰子恺全集》的问世,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他文字背后的世界。他的文章,同样有着画作般的灵动与隽永,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洞察,以及他对艺术的执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