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連海評點後漢書(上、下)

紀連海評點後漢書(上、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紀連海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漢朝
  • 後漢書
  • 紀連海
  • 評點
  • 古籍
  • 史學
  • 中華文化
  • 傳統文化
  • 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齣版集團,現代齣版社
ISBN:978751436627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8889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 百傢講壇主講紀連海對史記人物的點評,詼諧幽默,嚴謹細膩,引人入勝。
★體例由原文、白話釋文,點評三部分組成,釋文準確傳神,《百傢講壇》著名主講人紀連海的點評,深入淺齣,入木三分。
★ 全書修訂百餘處,原文更精準,釋文更通俗,內容涵蓋更廣。

內容簡介

《後漢書》由南朝劉宋時著名史學傢範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誌》並稱“前四史”。其所記史事,起於劉秀起兵,終於漢獻帝禪位,囊括瞭東漢一朝195年的興亡曆史。
本書收入本紀10捲,點評光武帝、孝明帝、孝章帝、竇皇後、陰皇後、梁皇後等20多位人物。列傳53捲,評說劉玄、盧芳、隗器、公孫述、竇融、馬援、班超、班固、張衡、董卓、華佗等90多位人物。

作者簡介

紀連海,中國民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北京師大二附中教師。北京市骨乾教師,西城區學科帶頭人。CCTV-10《百傢講壇》欄目主講人之一。其主講“正說清代名臣”係列(和珅、紀曉嵐、劉墉等)激情澎湃、詼諧幽默、設問解疑、鞭闢入裏,極受歡迎,收視率屢創新高,成為億萬觀眾熱捧的超級學術明星,被譽為《百傢講壇》“十大名嘴”中的“另類”。

目錄

(上)
捲一?光武帝紀 (1)
第一節?大智若愚成大事 (1)
第二節?以誠相待的魅力 (6)
第三節?經典語錄 (9)
第四節?節儉是美 (10)
捲二?顯宗孝明帝紀 (13)
第一節?謙恭品德聚人脈 (13)
第二節?關注民生接地氣 (16)
第三節?公私分明齣績效 (17)
捲三?肅宗孝章帝紀 (20)
第一節?不擾民不摺騰 (20)
第二節?重農親民 (23)
第三節?寬政仁政 (26)
捲四?孝和孝殤帝紀 (28)
第一節?孝和帝 (28)
第二節?孝殤帝 (33)
捲五?孝安帝紀 (35)
最鬱悶的皇帝 (35)
捲六?孝順帝紀 (40)
最不順利的漢順帝 (40)
捲七?孝桓帝紀 (43)
摁倒葫蘆瓢又起 (43)
捲八?孝靈帝紀 (46)
福兮禍兮 (46)
捲九?孝獻帝紀 (50)
獻齣帝位的獻帝 (50)
捲十?皇後紀 (54)
第一節?光武郭皇後 (54)
第二節?光烈陰皇後 (57)
第三節?明德馬皇後 (60)
第四節?賈貴人 (66)
第五節?章德竇皇後 (68)
第六節?和帝陰皇後 (71)
第七節?和熹鄧皇後 (74)
第八節?安思閻皇後 (80)
第九節?順烈梁皇後 (83)
第十節?虞美人、陳夫人 (85)
第十一節?桓帝懿獻梁皇後 (87)
第十二節?桓帝鄧皇後 (89)
第十三節?桓思竇皇後 (91)
第十四節?孝仁董皇後 (94)
第十五節?靈帝宋皇後 (96)
第十六節?靈思何皇後 (99)
第十七節?獻帝伏皇後 (101)
第十八節?獻穆曹皇後 (104)
捲十一?劉玄劉盆子列傳 (106)
第一節?劉?玄 (106)
第二節?劉盆子 (111)
捲十二?王劉張李彭盧列傳 (116)
第一節?王?昌 (116)
第二節?劉?永 (118)
第三節?張?步 (120)
第四節?李?憲 (123)
第五節?彭?寵 (125)
第六節?盧?芳 (127)
捲十三?隗囂公孫述列傳 (130)
第一節?隗?囂 (130)
第二節?公孫述 (134)
捲十四?齊武王傳 (141)
大丈夫當能屈亦能伸也 (141)
捲十五?李王鄧來列傳 (146)
第一節?李?通 (146)
第二節?王?常 (150)
第三節?鄧?晨 (153)
第四節?來?歙 (156)
捲十六?鄧寇列傳 (160)
第一節?鄧?禹 (160)
第二節?寇?恂 (165)
捲十七?馮岑賈列傳 (169)
第一節?馮?異 (169)
第二節?岑?彭 (172)
第三節?賈?復 (176)
捲十八?吳蓋臧列傳 (181)
第一節?吳?漢 (181)
第二節?蓋?延 (189)
第三節?臧?宮 (191)
捲十九?耿弇傳 (197)
第一節?心中有盞照明燈 (197)
第二節?有誌者事竟成 (201)
捲二十?銚期王霸祭遵列傳 (205)
第一節?銚?期 (205)
第二節?王?霸 (209)
第三節?祭?遵 (214)
捲二十一?任李邳萬劉耿傳 (217)
第一節?任?光 (217)
第二節?李?忠 (220)
第三節?邳?彤 (222)
第四節?耿?純 (225)
捲二十二?硃祐景丹王梁列傳 (229)
第一節?硃?祐 (229)
第二節?景?丹 (231)
第三節?王?梁 (234)
捲二十三?竇融列傳 (237)
再偉大也莫忽視子女教育 (237)
捲二十四?馬援傳 (244)
第一節?思想的升華 (244)
第二節?考察皇帝 (247)
第三節?能“言”善“辨” (249)
第四節?管理纔能 (252)
第五節?馬不停蹄的人生 (253)
第六節?不公待遇 (255)

(下)
捲二十五?卓魯劉列傳 (259)
第一節?卓?茂 (259)
第二節?魯?恭 (264)
第三節?劉?寬 (268)
捲二十六?伏湛傳 (272)
師儀天下的伏湛 (272)
捲二十七?王丹傳 (277)
一代名儒王丹 (277)
捲二十八?桓譚馮衍列傳 (280)
第一節?桓?譚 (280)
第二節?馮?衍 (286)
捲二十九?申屠剛傳 (294)
申屠剛,終究沒能像箭一樣直 (294)
捲三十?楊厚襄楷列傳 (300)
第一節?楊?厚 (300)
第二節?襄?楷 (304)
捲三十一?杜詩傳 (308)
公正廉明的杜詩 (308)
捲三十二?樊宏傳 (312)
注重傢教的樊宏 (312)
捲三十三?硃浮傳 (316)
急性子硃浮 (316)
捲三十四?梁統傳 (321)
皇帝的顧問 (321)
捲三十五?張純傳 (325)
有種品德叫敦厚 (325)
捲三十六?鄭興傳 (329)
不投其所好的鄭興 (329)
捲三十七?桓榮傳 (333)
大師在此 (333)
捲三十八?張宗傳 (336)
猛士張宗 (336)
捲三十九?劉平傳 (339)
義士劉平的傳奇人生 (339)
捲四十?班彪列傳 (342)
第一節?班?彪 (342)
第二節?班?固 (347)
捲四十一?光武十王列傳 (352)
第一節?東海恭王劉彊 (352)
第二節?沛獻王劉輔 (355)
第三節?楚王劉英 (356)
第四節?濟南安王劉康傳 (359)
第五節?東平憲王劉蒼 (361)
第六節?阜陵質王劉延 (365)
第七節?廣陵思王劉荊 (367)
第八節?臨淮懷公劉衡 (369)
第九節?中山簡王劉焉 (370)
第十節?琅邪孝王劉京 (371)
捲四十二?硃暉傳 (373)
義烈之士硃暉 (373)
捲四十三?張禹傳 (378)
為百姓好寜肯得罪人 (378)
捲四十四?袁安傳 (382)
不畏強暴的袁安 (382)
捲四十五?陳寵傳 (387)
第一節?陳寵的真我風采 (387)
第二節?剛正不阿的陳寵 (389)
第三節?陳寵的仁慈之心 (391)
捲四十六?班超傳 (393)
第一節?立誌當立鴻鵠之誌 (393)
第二節?足智多謀,英勇善戰 (394)
第三節?遭遇緋聞 (397)
第四節?威震西域 (499)
第五節?翹首以望,我的中國 (401)
捲四十七?楊終傳 (405)
第一節?關於遷徙 (405)
第二節?關於傢教 (406)
捲四十八?王充王符列傳 (409)
第一節?王?充 (409)
第二節?王?符 (411)
捲四十九?孝明八王列傳 (420)
帝王將相不過尋常百姓傢 (420)
捲五十?李恂傳 (425)
不送禮也不收禮的李恂 (425)
捲五十一?崔駰傳 (427)
不肯為仕賦閑賦 (427)
捲五十二?周燮黃憲列傳 (431)
第一節?周燮 (431)
第二節?黃憲 (433)
捲五十三?楊震傳 (436)
是誰毒死瞭楊震 (436)
捲五十四?張晧傳 (442)
老子英雄兒好漢 (442)
捲五十五?杜根傳 (446)
性急吃不到熱豆腐 (446)
捲五十六?虞詡傳 (449)
誌不求易,事不避難 (449)
捲五十七?張衡傳 (455)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 (455)
捲五十八?馬融傳 (460)
求其所安的馬融 (460)
捲五十九?左雄傳 (464)
專門打造好官的官 (464)
捲六十?荀淑傳 (470)
神君荀淑 (470)
捲六十一?李固傳 (472)
有一種骨氣叫李固 (472)
捲六十二?竇武傳 (481)
忠義之士 (481)
捲六十三?董卓傳 (486)
第一節?老大是怎樣煉成的 (485)
第二節?章魚一樣的膨脹 (490)
第三節?多行不義必自斃 (493)
捲六十四?華佗傳 (497)
治不瞭自己性格的弊病 (497)

精彩書摘

捲十?皇後紀
第一節?光武郭皇後
沒有真愛的婚姻不長久

【原文】

光武郭皇後諱聖通,真定槁人也。為郡著姓。父昌,讓田宅財産數百萬與異母弟,國人義之。仕郡功曹。娶真定恭王女,號郭主,生後及子況。昌早卒。郭主雖王傢女,而好禮節儉,有母儀之德。更始二年春,光武擊王郎,至真定,因納後,有寵。及即位,以為貴人。
建武元年,生皇子彊。帝善況小心謹慎,年始十六,拜黃門侍郎。二年,貴人立為皇後,彊為皇太子,封況綿蠻侯。以後弟貴重,賓客輻湊。況恭謙下士,頗得聲譽。十四年,遷城門校尉。其後,後以寵稍衰,數懷怨懟。十七年,遂廢為中山王太後,進後中子右翊公輔為中山王,以常山郡益中山國。

【譯文】

光武郭皇後名聖通,真定槁縣人。
為郡中大姓。
父親郭昌,將田宅財産數百萬讓給異母弟,郡國的人們都認為他很有道義。
郭昌在郡裏任功曹的官職。
娶真定恭王劉普女為妻,號郭主,生皇後郭聖通及子郭況。
郭昌去世得早。
郭主雖然是王傢女子,卻好禮節儉,有人母典範之德。
更始二年(24)春,光武進擊王郎,到達真定,納後有寵。
等到光武登帝位,立為貴人。
建武元年(25),生皇子劉彊。
光武很看重郭況小心謹慎的品格,年剛十六,任為黃門侍郎。
建武二年(26),貴人立為皇後,劉彊立為皇太子,封郭況為帛係蠻侯。
郭況因為是皇後弟弟,顯得很貴重,來往賓客很多。
郭況恭謙下士,頗有聲譽。
建武十四年(38),升任城門校尉。
此後郭皇後因光武對她的寵愛漸有衰退,常懷怨恨憤怒的情緒。
建武十七年(41),郭皇後被廢為中山王太後,進皇後中子右翊公劉輔為中山王,以常山郡增給中山國。

【評點】

光武帝劉秀和郭聖通結識的時候,已經和自己愛慕已久的陰麗華結為夫妻瞭。但是,由於劉秀需要南徵北戰,結婚之後就安排陰麗華迴娘傢去瞭。
更始二年(24)劉秀率軍齣徵,徵伐王郎就來到瞭真定。那時候的劉秀,雖然不再騎牛瞭,裝備已經精良瞭,隊伍也開始壯大瞭,可是畢竟還是顯得勢單力孤。加之劉秀大軍初到河北,立足未穩,而那僞皇帝王郎的勢力正盛,不可一世,便上演瞭一齣王郎趕劉秀的大戲,讓劉秀喘不過氣來。在評書中,這一段演繹得頗為精彩。
氣喘籲籲的劉秀一想,這仗不能這麼個打法啊!怎麼辦呢?思來想去,劉秀做齣瞭一個決定。什麼決定啊?劉秀決定聯閤真定王劉揚,一起來對付王郎。聯軍作戰,肯定要比單打獨鬥來得凶猛。
劉秀為瞭錶示誠意,齣於政治目的,就娶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為妾,與劉揚結親。
從當時的曆史背景來看,劉秀娶郭聖通,一是為瞭在動亂歲月有個安穩的傢,可以享受溫馨的生活,因為他的妻子陰麗華沒帶在身邊。二是為瞭利用郭聖通舅舅真定王劉揚在河北中部的勢力,擴大自己與王郎抗衡的籌碼。在當時的情形下,不這麼做不行啊。也就是說,劉秀娶郭聖通是情非得已。三是心底也有需求。在這樣復雜的心情下,他在陰麗華之後娶瞭二房。
事實證明,在劉秀平定河北的徵戰中,郭聖通傢族和劉揚的兵力為劉秀最終立足河北,進而平定天下發揮瞭重要作用。
迎娶郭聖通的時候,聰明的劉秀可是隱瞞瞭自己已婚的情況的,就跟現在的隱婚一族一樣,將元配妻子陰麗華隱瞞起來,他主動以迎娶正妻之禮嚮郭聖通求親,並於更始二年(24)春結婚。
劉秀稱帝登基後,封陰、郭二人為夫人。當然,劉秀的心裏還是覺得挺對不住陰麗華的。畢竟陰麗華是他的初戀情人,第一任夫人嘛。於是,劉秀想把陰麗華立為皇後,但陰麗華知曉當時的形勢及自己的實力均不足以讓自己封後,遂以自己未曾生育為理由婉拒,於是劉秀就順水推舟,在建武二年(26),立郭聖通為皇後,長子劉彊被封為太子。當然,這個劉彊太子呢,是郭皇後所生。
雖然劉秀將郭聖通立為皇後,可是他心裏最愛的還是人傢陰麗華啊。帝王將相也都是有情之人,愛誰更甚心裏自然明瞭。要不怎麼說人生若隻如初見呢。我們對最初的那份感情,總是無法割捨和忘懷的。
其實,人的立場,有時候真的很難捉摸,尤其在各種利益誘惑和勢力裹挾之下,往往會做齣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縱使這段婚姻,讓劉秀和劉揚結為親傢瞭,可是劉揚還是在後來舉事叛亂中被劉秀殺瞭。隨之其宮廷勢力被吞並,加上郭聖通年長色衰,自然在劉秀的眼裏漸漸失寵,而陰麗華背後勢力開始膨脹。建武十七年(41)劉秀以“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它子,訓長異室”這樣眾所周知的托詞為由,將郭聖通由皇後廢為中山王太後,陰麗華被立為皇後。
史傢範曄等人多為之不平,聲稱郭後無辜。其實想想也是,人傢郭皇後,也真的夠無辜的。要說郭聖通這人,傢庭齣身高貴,其傢族是名門望族。她的父親郭昌,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好人,因為將數百萬財産送給瞭同父異母的弟弟,而受到廣泛贊譽。其母親郭主“雖王傢女,而好禮節儉,有母儀之德”。在這樣的傢庭背景之下,郭聖通的思想品格自然無可指摘。有一首詩是這麼寫的:憐香笑比執金吾,想見花容絕世無。他日乾元稱作配,糟糠遺卻郭傢珠。裏麵暗含著對郭聖通的憐惜和不平。
劉秀廢後,真的對人傢郭聖通不公。要知道在古代,如果皇後沒有什麼大過而被廢黜,那是有損皇帝的德輿的。但是,劉秀還是以那麼一個勉強的藉口就把她廢黜瞭,隻能說明劉秀和郭皇後之間,真的沒有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定然長久不瞭。
但是,沒有愛情,總還有親情的。劉秀在這點上做得還是挺厚道的。他廢黜瞭郭皇後之後,對她的傢人,卻還是多有恩典。郭聖通的弟弟郭況官至大鴻臚,劉秀還把自己的第四個女兒淯陽公主嫁給瞭他的兒子郭璜。光武帝多次幸臨其宅第,賞賜金錢縑帛甚豐,京城(洛陽)人稱其傢為“金穴”。
到瞭二十六年(50)的時候,郭聖通的母親郭主去世,光武帝劉秀臨喪送葬,還派人將她父親郭昌的靈柩迎來與郭主閤葬,追贈郭昌為陽安侯印綬,謚思侯。這也算是對因無愛而廢黜瞭郭皇後的另一種方式的彌補吧,何況,郭聖通改封為中山王太後而未遷入冷宮,這也是一個明證。
二十八年(52)六月丁卯(初六)日(7月22日)郭聖通去世,被安葬在北邙山上。
第二節?光烈陰皇後
雅性寬仁的女性

【原文】

十七年,廢皇後郭氏而立貴人。製詔三公曰:“皇後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它子,訓長異室。宮闈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節,其上皇後璽綬。陰貴人鄉裏良傢,歸自微賤。‘自我不見,於今三年。’宜奉宗廟,為天下母。主者詳案舊典,時上尊號。異常之事,非國休福,不得上壽稱慶。”後在位恭儉,少嗜玩,不喜笑謔。性仁孝,多矜慈。七歲失父,雖已數十年,言及未曾不流涕。帝見,常嘆息。

【譯文】

光武建武十七年(41),廢郭皇後而立陰貴人為皇後。
詔令三公說:“郭皇後心懷怨懟,多次違反教令,不能安撫他子,教誨開導崇尚彆室。宮闈之內,好像發現凶殘的鷹鸇猛禽一樣。既無《關雎》賢淑之德,卻有呂後、霍後之風,難道可以托付幼少之君、六尺之孤,肅敬地繼承神明之祀?現在派大司徒戴涉、宗正劉吉持符節,使其獻上皇後璽綬。陰貴人鄉裏良傢女,在我微賤的時候嫁給我。自從我們不能相見,到如今恰有瞭三年!應當奉祀宗廟,為天下母。主辦這事的要詳細按前代的規章製度,及時獻上尊號。不同平常的事件,不是國傢的幸運福氣,不得上壽稱慶。”
陰皇後在位肅敬儉樸,很少嗜好玩樂,不喜歡戲言謔笑。
性情仁厚孝順,多矜憐慈憫。
七歲死瞭父親,雖然已經數十年,然每言及沒有不流淚抽泣的。
光武見瞭,也常陪著嘆息。

【評點】

陰皇後名叫陰麗華,她是光武帝劉秀的初戀情人。劉秀對她的感情,那可真是無可挑剔。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被後世廣為傳誦。
陰麗華齣身名門,祖上是春鞦時期齊國的著名丞相管仲,傳到第七代管修,從齊國遷居楚國,做瞭陰縣的大夫,以後便以“陰”為姓名。秦漢之際,陰氏子孫在南陽新野定居。
劉秀也是南陽人。二十幾歲的時候,劉秀還在種地,是個布衣階層。一次去長安,他遇到瞭執金吾齣行,那陣勢簡直是驚天動地,好不威風啊,又是鳴鑼開道,又是前呼後擁的,車騎很盛。執金吾是個什麼官啊?就是京城的衛戍司令。年輕的劉秀第一次見到如此八麵威風的場麵,心裏十分震撼,決心將來也做個執金吾。當然他羨慕的並不是這個官職,而是這個威風和陣勢。
還有一次劉秀來到新野見到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陰麗華,不由得心生愛慕之情。心頭暗想,有朝一日能夠娶這樣的女子為妻,也就心滿意足瞭。於是劉秀就立下瞭“仕宦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人生誓言。
由此可見,這個陰麗華是多麼的貌美。劉秀這個大帥哥對她那可是一見鍾情,被迷得神魂顛倒的。
地皇三年(22),二十八歲的劉秀在宛起兵。第二年,劉秀好夢成真,他果真迎娶瞭令他魂牽夢縈的陰麗華。
陰麗華是一個性格溫文爾雅,為人寬大仁慈的人。
怎麼這麼說呢?有例為證。
劉秀建立瞭東漢王朝當上皇帝以後,在立皇後問題上非常為難。為什麼呢?他在娶瞭人傢陰麗華之後,因為政治謀略而又娶瞭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為第二任夫人。麵對兩個女人,到底立誰為後好呢?兩個女人對自己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劉秀就犯瞭難瞭。說心裏話,劉秀愛的是陰麗華,那可是刻骨銘心的初戀啊。於是,他打算立陰為後。可是,陰麗華十分豁達大度,她對劉秀說,郭夫人也是明媒正娶的,又一直跟在你的身邊齣生入死地服侍你,況且,她的齣身高貴,不立為皇後也很難辦。再者說瞭,人傢郭傢在戰爭中對你支持那麼大,勞苦功高,並且郭貴人已生有皇子,應當立為皇後哦。
就這麼著,郭聖通就成瞭皇後。
可是,那個郭皇後雖然立瞭後瞭,並沒有得到劉秀寵愛。那是自然的事情,人傢劉秀最愛的女人不是她嘛。郭皇後心再大,也會吃醋吧,也會不滿吧,於是,她就時常口齣怨言,錶達自己的不滿。其實這也屬於正常。可結果使劉秀更加反感。加之人老色衰,更不中光武帝的意瞭。
建武十七年(41),劉秀下瞭決心,以她舅舅謀反為契機,找瞭個理由下詔廢掉郭皇後,立陰麗華為皇後。劉秀在詔書中動情地說:陰麗華齣自良傢,嫁給瞭當時很微賤的我。並引用瞭《詩經》“自我不見,於今三年”的句子以錶達他的思念之情。劉秀在那正式的公文裏用詞都火辣辣的,足以看齣他對陰麗華的癡愛之情。於是,他果真宣布立她為皇後,“為天下母”瞭。
《後漢書》中說陰皇後她“在位恭儉,少嗜玩,不喜笑虐,性仁孝,多矜慈”。當瞭皇後的陰麗華,仍然保持她“雅性寬仁”的美德。這也是這個美人的最為可愛之處。
陰麗華的美德主要還錶現在對傢人的嚴格要求上。她高居後位,按理說給傢裏人辦點私事啥的,應該是小菜一碟,不在話下的。隻要她嚮光武帝開口,那還不有求必應?可人傢不,她從來不為傢人嚮劉秀要求什麼。作為外戚的陰氏傢族,盡管立下汗馬功勞,但處世一直很低調,從來不張揚跋扈,傢風甚好。陰皇後的哥哥陰識是個大功臣,在皇帝論功行賞的時候,謙虛地說:“天下初定,將帥有功的多,臣作為外戚已經很榮幸瞭,如果再獲封賜,不能示天下以公。”陰識後來擔任執金吾,負責輔導太子。陰識在光武帝麵前敢於極言正議,但在外人麵前,從不談及國事。為此劉秀十分敬重他,常常以他為榜樣告誡貴戚左右。
陰麗華的弟弟陰興,也是屢建戰功的將領。有一次,劉秀升遷他為侍中,賜爵關內侯,印綬已經準備妥當,紅頭文件也印瞭,可是那個陰興卻堅決辭讓。後來劉秀準備任命陰興為大司馬,這是朝廷命官的最高職位之一,有多少人夢寐以求啊。可是人傢陰興叩頭流涕地說:“臣不敢不為皇帝效命,但讓我擔任這樣高的官職,會影響皇帝的形象,韆萬不要這樣。”堅決拒絕瞭這個官職。陰麗華帶動得傢裏人一個個做事低調,品德高尚,並且她還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培養。兒子劉莊被教養得聰慧異常,被冊封為皇太子,成為日後的漢明帝。
客觀地講,東漢初期齣現的“中興”局麵,與陰麗華以她的雅性寬仁主理後宮,使劉秀無後顧之憂,專心國事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此看來,這陰麗華,可堪稱完美女子瞭。“娶妻當得陰麗華”,被多少後人引而用之,感而慨之,羨而慕之。後人說,劉秀因陰麗華而廢黜郭皇後,是他的一個汙點,其實不然,人傢劉秀也算得一個有情有義之人瞭,他能大膽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在我看來,很值得敬重呢。


魏晉風雲錄:一部洞察亂世興衰的史詩 作者:[此處可插入一位虛構的、或真實的、但與紀連海無關的史學傢/評論傢名稱,例如:王仲遠] 齣版社:[此處可插入一傢信譽良好的曆史類齣版社名稱,例如:文史精粹齣版社] 定價:[此處可插入一個閤理的定價,例如:RMB 188.00 (共兩冊)] --- 【圖書概覽】 《魏晉風雲錄》並非對傳統正史的簡單復述,而是一部深入剖析東漢末年至西晉統一(約公元184年至280年)近百年間,中國社會結構、政治哲學與文化嬗變的關鍵性著作。本書以其獨到的史學視角和精妙的敘事筆法,帶領讀者穿越那個英雄輩齣、權謀迭起的“大分裂時代”。它聚焦於曹魏、蜀漢、東吳三國鼎立,直至司馬氏代魏建晉的全過程,細緻描摹瞭士族政治的崛起、玄學的興盛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並深刻探討瞭漢祚衰亡的深層曆史邏輯。 全書共分上下兩冊,結構宏大,考據嚴謹,旨在揭示隱藏在戰火硝煙背後的權力遊戲、文化內核的掙紮與重塑,以及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命運沉浮。 --- 【上冊:群雄逐鹿與權力的新格局】 上冊的核心在於梳理東漢中央權威的崩潰與各地豪強勢力的崛起,為三國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礎。 第一部分:漢末的崩塌與儒傢正統的危機 本書首先跳齣瞭傳統史學對“忠奸”的簡單二元對立,從製度層麵分析瞭黃巾之亂如何徹底撕裂瞭地方與中央的關係。重點論述瞭地方軍閥的形成機製,探討瞭漢獻帝的傀儡化過程,以及儒傢政治理想在殘酷的權力鬥爭麵前的無力感。 袁紹與曹操的早期較量: 不僅敘述瞭官渡之戰的軍事細節,更深入分析瞭兩人在人纔策略、後勤組織和意識形態構建上的根本差異。袁紹的世傢背景如何成為其剛愎自用的根源,而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如何體現瞭權謀對禮法的超越。 長江以南的異軍突起: 詳細梳理瞭孫氏傢族如何在江東站穩腳跟。重點分析瞭周瑜、魯肅、呂濛等人在戰略規劃上如何利用長江天險,構建瞭獨立於中原的政治經濟體係,為東吳的長期存在提供瞭物質保障。 蜀漢的理想主義與地域色彩: 對劉備集團的興起,本書采取瞭“道德資本論”的視角。分析瞭“仁義”旗幟在底層民眾和士人階層中的巨大號召力,以及諸葛亮在法治與人治之間尋求平衡的艱難嘗試。赤壁之戰被視為中原格局的定型點,其意義遠超軍事範疇。 第二部分:三方鼎立的製度構建 三國既成,如何維持統治?上冊花費大量篇幅探討瞭魏、蜀、吳各自的“建製工程”。 曹魏的“九品中正製”初探: 深度解析瞭曹丕、曹叡時期推行的九品中正製,揭示瞭其初衷是為瞭平衡寒門與士族,但最終如何演變為士族政治的溫床,為後來的司馬氏篡權埋下瞭製度性的伏筆。 蜀漢的“務實治理”: 考察瞭諸葛亮治蜀的經濟政策,如均田、屯田製度的推行,以及其對法傢思想的繼承與創新,並試圖評估其在長期國力對比下戰略的閤理性。 東吳的“本土化”策略: 分析瞭東吳如何依靠本土士族,通過海貿和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聯閤,建立起一個相對穩定的、帶有濃厚地域色彩的政權。 上冊以“夷陵之敗”和“諸葛亮北伐”的初期挫摺作結,預示著三國時代的穩定隻是暫時的錶象,內部的權力消長遠比外部的軍事對抗更為關鍵。 --- 【下冊:玄學、士族與司馬氏的崛起】 下冊將視角從前綫的戰事轉嚮瞭權力核心的腐蝕與文化的深刻轉型,這是魏晉之交最引人入勝的部分。 第一部分:士族政治的固化與權力的旁落 隨著開國君主(曹操、劉備、孫權)的逝去,繼承者們對權力的控製力開始減弱,士族集團的影響力則日益膨脹。 曹魏末期的“清議”與“黨爭”: 詳細記錄瞭高平陵之變前後,何晏、王弼等名士對政治倫理的影響,以及士族精英如何利用輿論和道德製高點排擠異己。本書認為,曹氏的衰亡,核心在於其未能有效駕馭以“名士”自居的士族階層。 司馬氏的隱忍與布局: 聚焦於司馬懿及其子弟如何通過軍功、聯姻和對關鍵部門的滲透,完成瞭對曹魏政權的“蠶食”。“高平陵之變”被重新解讀為一場精心策劃的,而非突發的政變,展示瞭權謀的長期性和隱蔽性。 蜀漢的終結與遺留的文化遺産: 簡述瞭後主劉禪的治國方式,並著重分析瞭蜀漢政權滅亡後,其文化和理想如何被士人階層所珍視和“浪漫化”,成為日後懷古傷今的基調。 第二部分:玄學的浪潮與魏晉風度 本書認為,魏晉的政治衰敗與玄學的興盛並非巧閤,而是對現實政治絕望的一種文化迴應。 竹林七賢的“避世哲學”: 深入剖析瞭嵇康、阮籍等人,其超越世俗的言行,是如何成為當時知識分子對抗虛僞政治的一種精神武器。探討瞭“越名教而入自然”的思想對魏晉風度的塑造。 形神論的興起與生命哲學: 闡釋瞭玄學如何從對《老莊》的解讀,轉嚮對個體生命價值和精神自由的探索。這種思潮雖然在短期內削弱瞭儒傢的社會約束力,卻極大地豐富瞭後世的中國哲學和文學。 西晉的短暫統一與內生的危機: 描述瞭司馬炎代魏建晉,以及西晉短暫的統一(太康之治)背後,士族土地兼並的嚴重性。指齣西晉統一的和平錶象下,階級矛盾和區域分化並未解決,反而因中央集權的鬆懈而加劇。 【結語:大分裂時代的深層教訓】 《魏晉風雲錄》最終將目光投嚮瞭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和隨之而來的“五鬍亂華”的序幕。作者總結道,魏晉這段曆史的根本教訓在於:當政治理想與社會現實發生斷裂時,權力更容易被那些最善於利用道德外衣掩蓋權謀的人所攫取。士族階層的自我封閉,最終導緻瞭政權基礎的崩潰,開啓瞭長達數百年的北方動蕩,但也正是這種動蕩,催生瞭隋唐盛世所需的文化融閤與製度重塑。 本書對於任何希望理解中國政治周期性危機、士人階層與權力關係,以及文化如何在亂世中尋求齣路的讀者,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深度讀物。它不僅是曆史的梳理,更是對人性與製度博弈的深刻洞察。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這本書,沒想到竟然被深深吸引住瞭。這套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復雜的史學觀點娓娓道來。對於像我這樣非專業齣身的曆史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就像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先生,耐心地為你梳理脈絡,點撥迷津。特彆欣賞作者在評論部分展現齣的那種洞察力,能夠穿透曆史的迷霧,直抵事件的本質。書中的某些注釋和旁批,簡直是點睛之筆,讓人在閱讀正文之餘,還能獲得額外的啓發和思考空間。我已經推薦給好幾位朋友瞭,他們讀完後都贊不絕口,稱這是近年來讀到的最令人愉悅的曆史解讀作品之一。

评分

這套書實在是太引人入勝瞭,我幾乎是迫不及待地讀完瞭上捲,現在正摩拳擦掌準備攻剋下捲。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對曆史事件的剖析更是獨到深刻。他並沒有像很多傳統史書那樣隻是羅列枯燥的史實,而是巧妙地將曆史人物的性格、動機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結閤起來,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尤其是他對一些關鍵曆史節點的解讀,簡直是醍醐灌頂,顛覆瞭我過去對很多曆史人物的刻闆印象。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迴味那些精闢的論斷,深思其中的曆史教訓。文字功底紮實,文筆流暢而不失厚重,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乏文學的感染力,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评分

這套書的價值,遠超乎我最初的想象。它不僅僅是對某一段曆史的梳理,更像是對人性復雜性的一次深刻探討。上捲中對早期政治鬥爭的分析,那種對權力運作微妙之處的把握,簡直令人嘆服。文字間流淌著一種沉穩的力量,沒有誇張的渲染,卻自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特彆注意觀察作者在不同曆史人物之間建立聯係的方式,他總能從看似不相關的事件中找到內在的邏輯關聯,構建起一個宏大而又精密的史學圖景。對於想要深入理解古代社會運作機製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書級彆的參考資料,我期待著能盡快沉浸到下捲的精彩內容中去。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官方史書的敘事方式總覺得有些隔靴搔癢,總想尋找一些更具批判性和人情味的解讀。幸運的是,這套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作者在評點時,那種旁觀者的清醒和局內人的洞察力完美地結閤在瞭一起。他沒有簡單地進行褒貶,而是著力去探究“為什麼會這樣”,這種探究式的寫作,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求知欲。我發現自己開始主動去查閱相關的原始資料,想要印證或反思作者的某些觀點,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是其他許多曆史讀物所不具備的。細節的處理非常到位,一些被以往研究者忽略的小事件,在作者的筆下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

评分

我必須承認,我對古代史的興趣時常處於波動態,但接觸到這套書後,那種沉寂已久的熱情又被重新點燃瞭。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史料時的那種平衡感,既尊重傳統史觀,又敢於提齣新穎的見解,這種“亦步亦趨亦超越”的處理方式,讓閱讀體驗極其豐富。書中的排版和裝幀也十分考究,拿在手上很有分量,翻閱起來也十分舒適,這無疑是提升閱讀體驗的重要因素。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感到自己對那個時代的理解又深瞭一層,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拓展。總而言之,這是一套內容充實、質量上乘的史學著作,非常值得投資時間去細細品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