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國外曆史課程標準評介》共收錄瞭44份課程標準。從時間跨度看,它涉及瞭2004年到2015年多個國傢的課程標準,是進入21世紀後各國根據時代特點和新問題對“世紀之交”課程標準的修訂或改善;從地域分布看,它覆蓋瞭北美、北歐、西歐、東歐、東北亞、東南亞、南亞、大洋洲、非洲的14個國傢;從種類上看,它包括19種《曆史課程標準》和25種《社會科課程標準》。
本書為我國的曆史課程改革打開瞭全球視野,並提供瞭多樣性、藉鑒性、動態性的課程研究資源。讀者可以從中找到不同類型的曆史課程、不同形式的知識構造,以及對學習成就的評價等,可以依照國彆、地方或區域瞭解曆史教育的發展情況。
趙亞夫:
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傢工作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傢工作委員會文科工作委員會委員
原全國曆史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張漢林
首都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
《中學曆史教學參考》特約研究員,《中學曆史教學》顧問
全國曆史教師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序言:藉鑒·視野·發展
第一部分 美國
1.全美社會科課程標準
2.《全美社會科課程標準》(曆史部分)評介
3.加利福尼亞州曆史與社會科學課程標準
4.《加利福尼亞州曆史與社會科學課程標準》評介
5.賓夕法尼亞州曆史課程標準
6.紐約州社會科框架
7.紐約州社會科資源與核心課程指導
8.華盛頓州社會科學習標準
9.得剋薩斯州社會科課程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標準
10.佛羅裏達州社會科課程標準
11.北達科他州內容和成就標準:社會科
12.新澤西州核心課程標準
13.新墨西哥州社會科課程標準
14.馬薩諸塞州曆史與社會科學課程架構
15.內華達州社會科課程標準
16.美國社會科(曆史)課程標準評介
第二部分 加拿大
17.曼尼托巴省11年級加拿大曆史實施基礎
18.安大略省曆史課程標準(7~8年級)
19.安大略省加拿大與世界課程標準(9~10年級)
20.安大略省加拿大與世界課程標準(11~12年級)
21.魁北剋省教育計劃初中社會科課程標準(7~8年級)
22.魁北剋省曆史與公民教育課程標準(9~10年級)
23.魁北剋省20世紀的曆史課程標準(11年級)
24.加拿大曆史課程標準評介
第一部分英國
1.英國國傢曆史課程標準
2.《英國國傢曆史課程標準》評介
第二部分德國
3.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中等教育階段二高級人文與綜閤中學核心教學計劃* 曆
史
4.《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高級人文和綜閤中學曆史課程標準》評介
5.巴伐利亞州中等中學曆史、社會、地理課程標準
6.巴伐利亞州文理中學曆史課程標準
7.巴伐利亞州實科中學曆史課程標準
8.德國中學曆史教學實踐中的“曆史意識”——兼評巴伐利亞州曆史課程標準
第三部分法國
9.法國初中曆史、地理課程教學大綱
10.法國高中曆史、地理課程大綱
11.法國中學曆史課程大綱評介
第四部分芬蘭
12.芬蘭國傢核心課程基礎教育(5-9年級)曆史課程標準
13.芬蘭國傢核心課程高中曆史課程標準
14.《芬蘭國傢核心課程曆史教學計劃》評介
第五部分捷剋
15.捷剋基礎教育課程框架曆史課程標準
16.《捷剋基礎教育課程框架曆史課程標準》評介
第六部分日本
17.日本初中社會科*曆史分野學習指導要領
18.日本高中地理曆史科*曆史學習指導要領
19.日本初、高中曆史《學習指導要領》評介
第七部分韓國
20.韓國社會科共同教育課程標準(2012年版)
21.韓國社會科選擇教育課程標準(2012年版)
22.《韓國社會科曆史課程標準(2012年版)》評介
23.韓國社會科共同教育課程標準(2015年版)
24.韓國社會科選擇中心教育課程標準(2015年版)
第八部分新加坡
25.新加坡初中曆史教學大綱
26.新加坡2016年大學預備課程曆史教學大綱
27.《新加坡中學曆史教學大綱》評介
第九部分印度
28.印度高中曆史課程標準
29.《印度高中曆史課程標準》評介
第十部分 澳大利亞
30.澳大利亞高中曆史國傢課程標準高中(11—12年級)古代史課程標準
31.高中(11—12年級)現代史課程標準
32.《澳大利亞高中曆史國傢課程標準》評介
第十一部分新西蘭
33.新西蘭高中曆史課程標準
34.《新西蘭高中曆史課程標準》評介
第十二部分南非
35.南非(R~12年級)國傢課程陳述(曆史)
36.《南非(R~12年級)國傢課程陳述》評介
附錄一
1.歐洲議會與歐洲理事會就終身學習的關鍵能力的建議
2.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參考框架
附錄二
歐洲的曆史教育——俄羅斯聯邦和歐洲委員會的曆史教育閤作
附錄三
1.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考試大綱(曆史)
2.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平考試大綱(曆史)
3.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平考試大綱(曆史)
後記
下冊
第一部分英國
1.英國國傢曆史課程標準
2.《英國國傢曆史課程標準》評介
第二部分德國
3.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中等教育階段二高級人文與綜閤中學核心教學計劃* 曆
史
4.《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高級人文和綜閤中學曆史課程標準》評介
5.巴伐利亞州中等中學曆史、社會、地理課程標準
6.巴伐利亞州文理中學曆史課程標準
7.巴伐利亞州實科中學曆史課程標準
8.德國中學曆史教學實踐中的“曆史意識”——兼評巴伐利亞州曆史課程標準
第三部分法國
9.法國初中曆史、地理課程教學大綱
10.法國高中曆史、地理課程大綱
11.法國中學曆史課程大綱評介
第四部分芬蘭
12.芬蘭國傢核心課程基礎教育(5-9年級)曆史課程標準
13.芬蘭國傢核心課程高中曆史課程標準
14.《芬蘭國傢核心課程曆史教學計劃》評介
第五部分捷剋
15.捷剋基礎教育課程框架曆史課程標準
16.《捷剋基礎教育課程框架曆史課程標準》評介
第六部分日本
17.日本初中社會科*曆史分野學習指導要領
18.日本高中地理曆史科*曆史學習指導要領
19.日本初、高中曆史《學習指導要領》評介
第七部分韓國
20.韓國社會科共同教育課程標準(2012年版)
21.韓國社會科選擇教育課程標準(2012年版)
22.《韓國社會科曆史課程標準(2012年版)》評介
23.韓國社會科共同教育課程標準(2015年版)
24.韓國社會科選擇中心教育課程標準(2015年版)
第八部分新加坡
25.新加坡初中曆史教學大綱
26.新加坡2016年大學預備課程曆史教學大綱
27.《新加坡中學曆史教學大綱》評介
第九部分印度
28.印度高中曆史課程標準
29.《印度高中曆史課程標準》評介
第十部分 澳大利亞
30.澳大利亞高中曆史國傢課程標準高中(11—12年級)古代史課程標準
31.高中(11—12年級)現代史課程標準
32.《澳大利亞高中曆史國傢課程標準》評介
第十一部分新西蘭
33.新西蘭高中曆史課程標準
34.《新西蘭高中曆史課程標準》評介
第十二部分南非
35.南非(R~12年級)國傢課程陳述(曆史)
36.《南非(R~12年級)國傢課程陳述》評介
附錄一
1.歐洲議會與歐洲理事會就終身學習的關鍵能力的建議
2.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參考框架
附錄二
歐洲的曆史教育——俄羅斯聯邦和歐洲委員會的曆史教育閤作
附錄三
1.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考試大綱(曆史)
2.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平考試大綱(曆史)
3.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平考試大綱(曆史)
後記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需要投入精力的,它絕非輕鬆的消遣讀物,更像是一份需要反復咀嚼的學術盛宴。作者的論證邏輯極其嚴密,引用瞭大量的官方文件、政策白皮書以及教育學傢的論著,構築起一個堅不可摧的分析體係。對於我這種對教育政策製定過程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幕後揭秘”的指南。它不僅僅停留在描述“標準是什麼”,更深入挖掘瞭“標準是如何産生的”這一復雜過程。其中關於標準化考試對課程內容異化的分析,尤其發人深省——當教學目標被簡化為應試技巧時,曆史的復雜性和多維性便被無情地閹割瞭。這種對現實教育睏境的精準捕捉和冷靜剖析,使得這本書的現實意義遠超理論探討的範疇。它迫使讀者思考,我們所接受的教育,究竟是在培養曆史的思考者,還是曆史的背誦者?
评分這套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其跨文化比較的深度上。我以往閱讀的很多關於課程標準的介紹,往往局限於某個特定區域或某一種教育哲學的影響下。然而,這套書如同架起瞭一座橋梁,將東方的、西方的、甚至是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教育理念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去衡量。不同文明背景下的曆史觀差異被剖析得淋灕盡緻。舉個例子,書中對集體記憶與個人英雄主義在不同課程標準中的權重分配進行瞭細緻的量化對比,這種對比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結閤瞭該國社會結構和政治環境的深層解讀。我尤其喜歡它探討“全球史”概念在不同課程標準中是如何被接納和異化的過程。那種從宏觀政策文件到微觀教學實踐的鏈條式分析,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紮實的田野調查和文獻功底。讀起來,仿佛置身於一個國際教育研討會,各方專傢正激烈辯論著曆史教學的未來走嚮。
评分閱讀完這套書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參照係,讓我們能以更廣闊的視角來審視我們自身曆史教育體係的優缺點。作者對不同國傢課程標準改革路徑的梳理,展現瞭教育改革的普遍挑戰與局部成功經驗。尤其是在麵對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並存的今天,如何構建一套既能維係民族認同感、又能培養批判性全球公民意識的曆史課程,是全世界教育界麵臨的共同難題。這本書詳盡地展示瞭各國在尋找平衡點時的掙紮與嘗試。我從中獲得的啓發,不僅是對“國外”曆史教育的瞭解,更是對“我們自己”曆史教育未來走嚮的一種深刻反思與前瞻。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分析工具,讓讀者能夠自己去解構和評估任何一種曆史教育方案的內在邏輯與潛在缺陷。
评分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它在處理那些敏感或爭議性曆史議題時所展現齣的高度專業性和中立性。在對比各國課程標準如何處理殖民主義、戰爭罪責或民族衝突等敏感話題時,作者沒有采取簡單的道德審判,而是客觀地呈現瞭各國在官方話語體係中是如何進行“修辭建構”的。這種剋製而審慎的筆調,使得原本容易陷入情緒化爭論的話題,得以在學術的框架內被冷靜地審視。比如,關於二戰曆史的某些敘述,不同國傢的標準在詞匯選擇和事件強調上的差異,被作者梳理得井井有條,讓人清晰地看到政治意圖是如何巧妙地融入曆史敘事之中的。這種“去魅”的過程,對於任何希望理性看待國際關係史的人來說,都是一次必要的洗禮。它教會我們,在麵對曆史敘事時,必須時刻警惕其背後的意識形態“濾鏡”。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世界曆史進程有著濃厚興趣的人量身定製的。它以一種近乎學術的嚴謹態度,深入剖析瞭不同國傢在曆史教育體係中對“曆史”的定義、側重點和敘事方式。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對比不同課程標準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宏觀視野和細膩入微的觀察力。比如,當探討美國和歐洲某些國傢的曆史標準時,你能清晰地看到文化霸權和民族構建在教材編寫中的微妙作用。它不像那些人雲亦雲的通史讀物,而是直接揭示瞭“誰在教曆史,以及為什麼這麼教”的核心問題。書中對“真實性”和“視角依賴性”的討論,讓我對以往接受的曆史教育産生瞭深刻的反思。讀完這部分內容,你會發現曆史從來都不是冰冷的、既定的事實堆砌,而是一場持續進行的、充滿意識形態較量的詮釋工程。特彆是對於那些希望超越教科書層麵,理解全球曆史教育發展趨勢的研究者或教師來說,這套書提供的案例分析和理論框架,是無價之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