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迴望毛澤東時代和今天的關係,中國共産黨人認為,毛澤東時代完成瞭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瞭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實現瞭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嚮繁榮富強的曆史性飛躍。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時代雖然經曆瞭嚴重麯摺,但為新的曆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瞭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瞭新時代。
每個時代的前麵,都是新的時代。傳奇,卻永遠是傳奇。
內容簡介
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希望瞭解今天的中國。要讀懂今天的中國,就必須先走進昨天的中國,翻看和體會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故事。
人們習慣稱謂的毛澤東時代,時間範疇是1949年到1976年。這個時期的中國,人們稱之為新中國。舊中國是毛澤東時代的前序和産床;新中國是毛澤東時代的正文和舞颱。
為化繁為簡而不失精要,論從史齣而彰顯平實,《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以史為綫索,分“曆史的‘問’與‘答’”、“新中國‘新’在哪裏?”、“走進社會主義”、“冷戰格局下的突圍”、“有這樣一個‘項層設計’”、“計劃時代”、“麵對知識分子”、“移風易俗,改造社會”、“治國之道”、“國際新角色”十個方麵,講述毛澤東時代的中國那段曆史,幫助讀者真實瞭解中國道路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進而讀懂今天的中國。
作者簡介
陳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兼任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會會長等。多年來從事中共黨史文獻和當代理論研究,以及電視文獻片撰稿。主要著述有《毛澤東讀書筆記精講》、《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與中國先進文化》、《大時代的脈絡和記憶一一從五四運動到改革開放》、《毛澤東閱讀史》等十餘部。擔綱《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新中國》、《大國崛起》、《築夢路上》等多部大型電視文獻片的總撰稿。著述作品多次獲中國圖書奬、全國“五個一工程”奬、電視金鷹奬、電影華錶奬等。
目錄
序言:毛澤東和他的時代
四聲炮響與中國之命運
從“舊中國”到“新中國”
何以成為時代的靈魂性人物?
在時代的使命麵前
道路、夢想和傳奇
第一章 曆史的“問”與“答”
“大團結就是大力量”
“政權是從槍杆子中取得的”
“指導偉大的革命,要有偉大的黨”
終歸還是人心
第二章 新中國“新”在哪裏?
民族獨立新形象
人民解放新麵貌
國傢統一新局麵,
第三章 走進社會主義
搞社會主義是早晚的事
為何撥快瞭嚮社會主義過渡的時鍾?
一條和平改造道路
第四章 冷戰格局下的突圍
站到蘇聯一邊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撕開經貿封鎖的裂口
兩個國際會議,一個中國方案
第五章 有這樣一個“頂層設計”
為什麼是1956年?
理清“十大關係”
一場盛會,一條路綫
“多事之鞦”的判斷和選擇
第六章 計劃時代
經濟計劃是怎樣編製的?
老百姓的吃穿用
“搞社會主義建設不要那麼急”
從發展戰略到經濟布局
第七章 麵對知識分子
原本是“書生”
團結、教育、改造
百花齊放、百傢爭鳴
打好科學技術這一仗
……
第八章 移風易俗,改造社會
第九章 治國之道.
第十章 國際新角色
後記
精彩書摘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
中國共産黨接手全國政權時,在一些資本傢中間曾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共産黨“軍事內行,經濟外行”;他們打仗得100分,搞政治可得80分,但搞經濟隻能得0分。不少老百姓也大體存在類似的擔心。
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中國共産黨長期在農村從事革命戰爭,隻擁有在根據地和解放區局部執政的經驗和本領,缺乏全麵治國理政的經驗,更缺少經濟建設方麵的人纔。治理5億多人口的大國,談何容易。
於是,一些投機資本開始興風作浪瞭。新生政權麵臨著物價飛漲、市場混亂不堪的局麵,不得不和投機資本進行瞭兩場“經濟戰役”。
第一次戰役叫“銀元之戰”。各大城市解放後,軍管部門和人民政府立即通令,禁止黃金、白銀和美元的流通,支持人民幣作為唯一閤法的貨幣。但金融投機商對此置若罔聞,在當時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上海,一些金融投機商宣稱:“解放軍進得瞭上海,人民幣進不瞭上海!”麵對此番對抗局麵,接管上海市政權的軍事管製委員會隻好采取硬辦法,在1949年6月10日查封證券大樓,將200多個主要的金融投機者逮捕法辦。緊接著,武漢、廣州等地的地下錢莊也被陸續查封。
第二場戰役叫“米棉之戰”。1949年10月,投機商大量囤積糧食、棉紗和煤炭,掀起物價上漲風潮。中央政府不得不緊急從全國範圍內特彆是老解放區調集糧食、棉紗等物資,運到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集中投放,同時緊縮銀根,催徵稅收。這一套“組閤拳”打下來,緻使投機資本周轉失靈,紛紛被迫放棄囤積,全國物價也趨於穩定。
第一場戰役采用的是行政手段,第二場戰役采用的是市場手段。經此兩場經濟戰役,中國共産黨治理經濟展示齣先聲奪人的氣勢。前綫的指揮者是上海店員齣身的老資格共産黨人陳雲,當時他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簡稱“中財委”)主任。看來,執政黨內也不是沒有經濟人纔。
此後,新中國經濟很快得以恢復。1950年的財政收支竟然能夠基本平衡,1951年和1952年,盡管國傢拿齣很多錢來支撐抗美援朝戰爭,但中央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甚至還略有節餘。
新中國成立時,保證人民吃飯是天下第一大事。1952年,中國的糧食總産量達到1.6億噸,比1949年的1.1億噸增長45%,比曆史上最高年産量的1936年增長9.3%。
工業方麵,在蘇聯的幫助下,東北工業基地率先得到恢復。東北生産的機器、設備和工業品源源不斷地運往四麵八方,支援瞭全國其他地區的經濟恢復。到1952年底,中國的鋼、生鐵、原煤、原油、水泥、電力等主要工業品都超過瞭曆史最高年産量。對國民經濟至關重要的交通運輸網,這期間也得到瞭全麵恢復和大規模建設。
新中國隻用3年多一點的時間,便全麵恢復瞭曆經多年戰亂百廢待興的國民經濟。這樣的奇跡,或許也齣乎執政的中國共産黨自己的預料。更讓中國共産黨領導層沒有料到的是,在如此巨大而急速的變化中,新中國社會經濟的內在結構也展示齣新的變化態勢。
在廣大農村,齣現瞭新的社會矛盾。新中國成立前後,通過土地改革.每戶農民都擁有瞭自己的土地,這就極大地刺激瞭農民的生産積極性。但有的人傢勞動力、勞動技能和生産資料多一些,他們很快富裕起來。與之相反的人傢,則陷入瞭貧睏。完成土地改革較早的東北和山西,這種貧富分化現象比較明顯。有部分農民不僅添瞭車馬,雇瞭長工,還不斷買進或租進一些貧睏戶的土地;另有一部分人生活下降,不得不齣賣齣租土地,靠藉糧藉錢度日。
……
前言/序言
在中國近代曆史上,有四聲炮響,改變瞭國傢的命運。
第一聲炮響是英國人打的。
1840年的中國,就像一個古老易碎的青瓷花瓶,看起來碩大精美,卻經不起外部世界哪怕是輕輕的一擊。這一年,英國憑藉堅船利炮,對中國發動瞭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從此陷入被西方列強欺淩的屈辱境地,被迫簽訂瞭一個又一個極不平等的條約。
這聲炮響,把沉睡的中國從東方老大帝國的迷夢中驚醒瞭。“不僅激起瞭農民的排外反應,而且激起瞭幾乎中國政治、知識等各界精英人士這樣一種情緒,即現狀必須徹底改變。”①
改什麼,怎樣變?中國人相繼嘗試瞭許多辦法。開始是不乏傳統色彩的農民起義,為推翻清王朝政府,一個叫洪秀全的領袖率領他的起義軍,從中國南部的廣西打到東部的江蘇,還建立瞭一個叫太平天國的政權,搞瞭十幾年,終歸失敗。接下來,是在器物技術層麵開展嚮西方國傢學習的“洋務運動”,還興辦瞭一些近代軍事工業,建立起近代陸軍和海軍到毀滅性打擊。再後來,在清朝光緒皇帝的支持下,企圖通過自上而下的變法,逐步推行君主立憲製度,從政治、經濟、軍事、文教等方麵進行改革,結果隻搞瞭3個多月,引起守舊勢力的強烈反撲而戛然而止,領頭的幾個骨乾還被殺掉瞭。再後來,就是八國聯軍打到北京,①連清王朝政府自己都覺得,如再不隨時而變,就很難維持政權瞭,於是,搞起瞭一係列被稱為“新政”的改革,甚至重新撿起曾被自己腰斬的君主立憲製,然而,隨後推齣的卻是一個主要由皇室成員組成的政府內閣。這時候,人們還願意買王朝政府的賬嗎?
寄希望於清王朝自身的變革,顯然已經不能救中國瞭。第二聲炮響的齣現隻是時間問題。
第二聲炮響是中國資産階級革命黨人打的。
1911年(中國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深夜,立意推翻清王朝的武昌起義新軍,炮轟清王朝的湖廣總督署,不僅嚇跑瞭總督瑞澄,也結束瞭延續幾韆年的封建專製王朝。這就是中國資産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這場革命的先行者和領導人,是一位學醫齣生的廣東人,名字叫孫中山。
聽到武昌起義的炮聲,有一位剛從湖南農村來省城長沙讀書的18歲中學生,立刻到長沙的起義新軍裏當瞭名列兵。半年後,孫中山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這位青年以為革命成功瞭,便退齣軍隊繼續求學。這位學生當時默默無聞,後來人們都熟悉他的名字,叫毛澤東。,搞瞭二三十年,結果在1894年的中日戰爭中受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