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演化-基於三種生産四種關係框架的邁嚮生態文明時代的理論、案例和預見研究(第二捲)

文明的演化-基於三種生産四種關係框架的邁嚮生態文明時代的理論、案例和預見研究(第二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甘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41826
版次:01
商品編碼:1227799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頁數:196
字數:247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本捲和第一捲一起構建瞭環境社會係統發展學的框架——三種生産四種關係的框架。本捲論證瞭在文明史中人與自然的關係被分化為人與天的關係和人與物的關係;引入人與自身的關係,加上人與人的關係,共四種關係。將四種關係和三種生産結閤起來,共同構成瞭環境社會係統發展學的框架。
  本捲圍繞這一框架開展瞭理論研究,提齣瞭環境社會係統發展學的理性假設——綜閤理性;討論瞭文明變遷中四種關係的共同演化,提齣瞭實現生態文明社會應該完成的工作,指齣“人與自身的關係”的滿足是文明穩定與發展的核心動機要素,“四關暢達”是實現生態文明社會的必要條件;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論證瞭三種生産四種關係的框架是符閤馬剋思恩格斯生態思想的框架;總結瞭國際上主要可持續發展框架的研究進展。
  本捲運用這一框架進行瞭案例分析,得到瞭以下結論。在中國古代,各個階層的人的五層次需要都得到足夠好的滿足,所以,人心通常不思變,社會心理比較穩定,這是理解李約瑟問題的核心,也是超穩定結構中“穩定”的根由;朝代更替的重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馬爾薩斯陷阱,二是皇室和富人階層的高生育率與等級社會必然提高社會的不平等程度。2012年前後,我國公眾的核心需要已經從溫飽轉變到安全感。日本的節能實踐背後的動機結構是基於“不安全感+**是美+集團意識”這三大原則的。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從兩種關係到四種關係及三種生産四種關係的框架 1
1.1 人與自然關係的分化 2
1.1.1 人與自然關係分化為兩種關係 2
1.1.2 關於人與自然關係分化閤理性的剖析 5
1.1.3 小結 10
1.2 人與自身的關係的引入 11
1.2.1 為什麼要引入人與自身的關係 11
1.2.2 個體的動機 11
1.2.3 組織的動機 13
1.2.4 為什麼選擇馬斯洛的動機理論 14
1.3 三種生産與四種關係的結閤構成瞭環境社會係統發展學的框架 15
1.3.1 三種生産首先描述瞭環境社會係統中的物質流 16
1.3.2 三種生産中的四種關係 17
1.3.3 從物質和精神(能動作用)的角度看四種關係 19
1.3.4 四種關係是環境社會係統(三種生産)中的基本關係 20
1.3.5 說明 22
第二章 環境社會係統發展學的理性假設——“綜閤理性” 24
2.1 宏觀社會現象與微觀個體行為的聯係 24
2.2 各種理性假設 25
2.2.1 “經濟理性”假設 25
2.2.2 “生態理性”假設 28
2.2.3 “政治理性”假設、“道德理性”假設等 28
2.2.4 “生態-經濟理性” 29
2.2.5 復雜演化經濟學中的“經濟理性” 29
2.2.6 “程序理性” 30
2.3 環境社會係統發展學的理性假設——“綜閤理性” 30
第三章 從三種生産四種關係的框架看文明的演化及預見研究 35
3.1 人類文明的四個時代 35
3.2 從三種生産論的角度看文明的演化 36
3.2.1 三種生産相互聯係中的物資生産子係統 36
3.2.2 三種生産相互聯係中人的生産子係統 37
3.2.3 三種生産相互聯係中的環境生産子係統 37
3.3 從四種關係的角度看文明的演化 38
3.3.1 四種關係交織中的人與人的關係 38
3.3.2 四種關係交織中的人與天、人與物的關係 39
3.3.3 四種關係交織中的人與自身的關係 40
3.3.4 小結 41
3.4 “人與自身的關係”的滿足是文明穩定與發展的核心動機要素 42
3.5 從四種關係的視角看實現生態文明社會要做的工作 43
3.5.1 (個)人的綠色化(生態化)、自我實現的綠色化 44
3.5.2 經濟人性化 46
3.5.3 經濟生態化 47
3.5.4 社會公平 48
3.5.5 社會綠色化(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48
3.5.6 人的分析性能力的提高與知識的積纍 49
3.5.7 生態文明實踐的多樣性 49
3.5.8 “四關暢達”是生態文明社會的必要條件 50
第四章 三種生産四種關係的框架核心觀點總結 51
4.1 可以把世界係統劃分成3個成環狀聯係、存在物質流動的子係統 51
4.2 環境社會係統的四種基本關係:文明演化的基本驅動力 52
4.3 四種關係中意識與能動作用的一麵構成瞭三種生産中的“意識流” 53
4.4 其他 54
第五章 三種生産論和兩種生産論的內在邏輯聯係 56
5.1 三種生産論思想是馬剋思恩格斯兩種生産論思想的自然延伸和擴展 57
5.2 從三種生産中3個子係統之間的聯係看“新陳代謝的斷裂” 59
5.3 結語 62
第六章 環境社會係統主要研究進展 63
6.1 主要的框架研究進展 63
6.1.1 引言 63
6.1.2 社會-經濟-自然復閤生態係統框架 64
6.1.3 Elinor Ostrom的多層次框架 65
6.1.4 韆禧年生態係統評價中的框架 66
6.1.5 麵嚮行動者的IAC框架 67
6.1.6 聯閤國環境規劃署的框架 68
6.1.7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框架 69
6.1.8 LTER的框架 70
6.1.9 其他框架 70
6.1.10 已有的框架的特點 71
6.2 國際上環境社會係統其他主要研究進展 73
6.2.1 共同演化 73
6.2.2 多樣性研究 76
6.2.3 模型研究 77
6.2.4 案例研究 79
6.2.5 其他研究 81
6.2.6 小結 82
第七章 古代中國案例:基於四種關係的中國古代文明分析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李約瑟問題的整體性解釋框架和對超穩定結構的補充 83
7.1 中國古代文明中的人與人的關係 85
7.2 中國古代文明中的天人關係 85
7.3 中國古代文明中的人與物的關係 90
7.4 中國古代人與自身的關係 92
7.5 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與人的關係的交互作用 94
7.6 解答李約瑟問題的整體性視角和穩定的根由 95
7.7 曆史周期律的緣由是什麼 96
7.7.1 “循環”的緣由之一:馬爾薩斯陷阱 96
7.7.2 “循環”的緣由之二:皇室和富人階層的高生育率與等級社會必然提高社會的不平等程度 98
7.8 小結 100
第八章 當代中國案例:從三種生産四種關係的框架看公眾的核心需要——從溫飽到安全感 101
8.1 人的需要是人的各種行為的基本動力 101
8.2 人的需要是多樣性、有層次的 102
8.3 人的需要是演化的 103
8.3.1 人的需要及其滿足是受社會物質條件、文化製度狀況等製約影響的 103
8.3.2 人的需要及其滿足是演化的 104
8.3.3 人的需要的宏觀演化方嚮 104
8.4 人的需要及其滿足的個體與社會的辯證關係 105
8.4.1 人的需要及其滿足是以個體為基礎的 105
8.4.2 人的需要及其滿足同時具有社會性 106
8.4.3 人的需要及其滿足中的個體需要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辯證關係 106
8.5 我國當前的核心需要已經從溫飽變遷到安全感 107
8.5.1 馬斯洛的五層次動機理論簡介 107
8.5.2 當代中國公眾的核心需要已不再是溫飽 107
8.5.3 社會問題集中體現在安全感領域 108
8.6 注重滿足安全需要是讓公眾有持續“中國夢”“夢感”的關鍵——“安心中國” 112
第九章 外國案例:基於四種關係的日本的節能實踐的動機結構分析 113
9.1 概述 113
9.2 基於四種關係的日本的能源消費分析的基礎 114
9.2.1 不安全感 114
9.2.2 極緻是美 115
9.2.3 集團意識 117
9.2.4 小結 119
9.3 “安全感+極緻是美+集團意識”對節能的影響 120
9.3.1 背景 120
9.3.2 日本應對石油問題的主要政策結構 121
9.3.3 日本的《節能法》 121
9.3.4 配套的財稅製度 123
9.3.5 企業和學界的其他努力 124
9.3.6 公眾參與 125
9.3.7 其他方麵 127
9.3.8 小結 128
9.4 日本的節能實踐對中國的藉鑒意義 128
附錄Ⅰ 中國古代窮人與富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差異對基尼係數的影響模型 130
Ⅰ.1 公式推演 130
Ⅰ.2 情景分析一:固定的人口自然增長率 133
Ⅰ.3 情景分析二:變化的人口自然增長率 143
附錄Ⅱ 基於三種生産四種關係框架的分析:關於福建省長期發展的一些初步看法 152
Ⅱ.1 從三種生産看 152
Ⅱ.1.1 從人的生産看 152
Ⅱ.1.2 從環境生産看 154
Ⅱ.1.3 從物資生産看 156
Ⅱ.2 從四種關係看 157
Ⅱ.2.1 從人與人的關係看 157
Ⅱ.2.2 從人與自然的關係看(整體性視角) 158
Ⅱ.2.3 從人與自然的關係看(分析性視角) 158
Ⅱ.2.4 從人與自身的關係看 158
Ⅱ.3 從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意識流視角看 159
Ⅱ.3.1 從物質流視角看 159
Ⅱ.3.2 從能量流視角看 159
Ⅱ.3.3 從信息流視角看 159
Ⅱ.3.4 從意識流視角看 160
Ⅱ.4 從區域間聯動、閤作視角看 160
Ⅱ.5 對福建省省內各區域的一些想法 160
附錄Ⅲ 關於環境社會係統研究方法論的思考 162
Ⅲ.1 方法的多樣性 162
Ⅲ.2 目標的多樣性以及多目標係統中兩個變量同時最大化的可能性 163
Ⅲ.3 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歸納邏輯及演繹邏輯的局限性 165
Ⅲ.4 矛盾律在局部失效——弗協調邏輯 166
Ⅲ.5 阿羅不可能性定理 167
Ⅲ.6 結語 168
索引 169
後記 177
文明的演化-基於三種生産四種關係框架的邁嚮生態文明時代的理論、案例和預見研究(第二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文明的演化-基於三種生産四種關係框架的邁嚮生態文明時代的理論、案例和預見研究(第二捲)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文明的演化-基於三種生産四種關係框架的邁嚮生態文明時代的理論、案例和預見研究(第二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文明的演化-基於三種生産四種關係框架的邁嚮生態文明時代的理論、案例和預見研究(第二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文明的演化-基於三種生産四種關係框架的邁嚮生態文明時代的理論、案例和預見研究(第二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