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與重構:中國“輿論場”研究二十年

遷徙與重構:中國“輿論場”研究二十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張淑華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2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141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000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頁數:388
字數:366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從五韆餘篇“輿論場”研究成果中爬羅剔塊,逐年甄選,舉其犖犖大者,將其珍珠穿綫般集成一輯,尋求多元“輿論場”走嚮“一體化”的科學依據,以推進中國社會進步為價值訴求,善莫大焉。該書以馬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實事求是。全書按事物發生、發展的順序編排,脈絡分明;以問題梳理為導嚮謀篇布局,富有曆史縱深感;融問題提齣、現象描摹、理論解析和對策探究於一爐,視野開闊。

作者簡介

張淑華,河南新密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副院長。2008 年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10~2014 年在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在職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獲河南省五一勞動奬章、河南省教學標兵、河南省優秀社科學者等多項榮譽。近5 年主持國傢社科項目1 項,教育部項目1 項,其他省部級項目3 項。齣版學術著作4 部,發錶論文30 餘篇,對新媒體傳播和網絡輿論有較多關注。
王佳林,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李淩淩,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目錄

第一部分 分散錶達與凝聚共識:前十年成果擷集
(1998)增強新聞報道對社會輿論的影響力【南振中】
(1999)“病理標本”與輿論場
  ——寫作《140萬雙襪子的命運》的感想【餘蘭生】
(2000)輿論場效應的利用及調適【熊誌超】
(2001)電視談話節目如何營造輿論場【吳玉蘭】
(2003)把密切聯係群眾作為改進新聞報道的著力點
  ——對“三貼近”本質和核心的思考【南振中】
(2004)尋求“媒體輿論場”與“口頭輿論場”最大重閤度
  【新華社“輿論引導有效性和影響力研究”課題組】
(2005)《決策》欄目對“輿論場”的藉鑒【李 楊】
(2006)新聞報道要對公眾輿論進行導航
  ——關於把“兩個輿論場”統一起來的思考【魯蘭洲】
(2007)以媒體為支點的三個輿論場整閤探討【劉九洲 付金華】

第二部分 新媒體熱詞與研究熱點:新語境下的五年
(2009)中國語境下的網絡“輿論場”【鬍 泳】
(2010)網絡輿論場的構成及其研究方法探析
  ——試述西方學者的“場”論對中國網絡輿論場研究帶來的啓示【餘秀纔】
(2011)虛擬輿論場:政府怎樣發揮主場優勢【陳力丹】
(2011)當前中國輿論場的宏觀觀察【張濤甫】
(2011)人民網評之一:打通“兩個輿論場”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人民網評之二:為“網絡問政”喝彩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人民網評之三:對話“意見領袖”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人民網評之四:網絡輿論的“生態治理”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人民網評之五:網民、人民和公民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官方民間輿論場異同剖析【童 兵】
(2012)從“威權輿論”到“權威輿論”
  ——“微時代”主流輿論的解構與重振【周廷勇】
(2012)@人民日報:對接兩個輿論場的有益嘗試【明廷棟 王 琪 瀋 陽】
(2012)“兩個輿論場”的由來和融通之道【祝華新】
(2012)求解“兩個輿論場”的最大公約數
  ——自媒體時代黨報創新實踐的“集體性自覺”【趙 兵 李建春】
(2012)2012年新媒體熱詞【鄧 瑜】

第三部分 理論思辨與實踐總結:最近五年成果匯集
(2013)“兩個輿論場”若乾歧義的破解【劉建明】
(2013)論具有中國特色輿論場之構建【何溢誠】
(2013)“穿越”在兩個輿論場【盧新寜】
(2013)主流媒體微博:如何打通“兩個輿論場”【王君超】
(2013)以議題設置推動“兩個輿論場”共振
  ——以《南方日報》九論九策報道為例【曾 妮 姚燕永 薑玉龍】
(2014)集閤傳播權與謙抑性原則
  ——解析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兩個輿論場”【支庭榮】
(2014)從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看兩個輿論場的打通【石艷紅】
(2014)簡論“兩個輿論場”的內涵與價值【張 徵 陳海峰】
(2014)打通兩個輿論場,傳統媒體能有所作為【王 悅 範以錦】
(2014)在輿論場的融閤中重新發現社會【曹 林】
(2014)如何塑造媒體融閤時代的新型主流媒體與現代傳播體係?
  【硃春陽 劉心怡 楊 海】
(2015)2014年:兩個輿論場共識度明顯提高【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5)微信時代民間輿論場的建構與輿論引導策略
  ——以“APEC藍”在民間輿論場的發酵過程為例【郭 英 劉東建】
(2015)後媒體時代的兩個輿論場【魏武揮】
(2015)我國“兩個輿論場”研究現狀之述評
  ——基於2003-2014期刊論文的分析【張 露】
(2016)互聯網時代輿論引導範式的新思考【張誌安 張美玲】
(2016)關於網絡輿論場供給側改革的幾點思考
  ——基於網絡輿情生態的復雜性原理【喻國明】
(2016)論潛在輿論和潛在輿論場及其引導【童 兵 王 宇】
(2016)輿論場結構演化論【李後強 彭 劍 李賢彬】
(2016)社會化傳播背景下輿論場的重構【李淩淩】
(2017)2016年網絡輿論場觀察【東 鳥】
(2017)在全媒體輿論場構築我們的“主流敘述”【盧新寜】

後記【張淑華】

前言/序言

緻敬中國“輿論場”研究二十年(序言)

輿論,作為新媒體時代最為活躍的公民參與錶徵,正在構建著當下社會政治、經濟等公共生活的豐富內涵和閤法性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2月19日全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就曾說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綫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傢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嚮心力,事關黨和國傢前途命運”。麵對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現實和新的曆史時期輿論傳播的新特徵,習總書記在2016年4月19日網信工作座談會上對如何察民意、知得失、凝聚共識等作瞭更為具體、明確的指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瞭網,民意也就上瞭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乾部就要到哪兒去”“善於運用網絡瞭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乾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對廣大黨員乾部提齣瞭關注網絡民意的要求之後,總書記還錶達瞭對網絡輿論、網絡異見包容和吸納的意見,對廣大網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睏難要及時幫助,對不瞭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形成良好網上輿論氛圍,不是說隻能有一個聲音、一個調子”“對網上那些齣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乾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因為“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來自四麵八方,各自經曆不同,觀點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門的,不能要求他們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麼準、說得那麼對”。這些論述,不僅說明瞭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更重要的,它所錶現齣來的理性、客觀、務實的態度,為我國的輿論工作實踐和輿論研究提供瞭新的理論指導和方法論啓示。一是講話指齣瞭當前輿論生態多樣化的現實,有不一樣的聲音和調子,“來自四麵八方”,觀點和想法“五花八門”;二是不同的輿論空間和平颱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輿論氛圍,同一議題在網上的輿論和傳統媒體的輿論可能就有著不一樣的輿論體徵,錶現齣觀點、情感傾嚮、立場等差異,需要加以分辨和進行區彆對待;三是對批評意見和輿論監督的寬容和支持,以辯證和客觀務實的態度提齣新媒體時代輿論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主張。這些論述為“輿論場”研究提供瞭直接的理論論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1998年“輿論場”概念提齣到2017年底,二十年間,“輿論場”的研究文章浩如煙海,以“輿論場”為主題在“中國知網”上搜索,可得文章6075篇;“輿論場”一詞直接齣現在標題中的文章就有500篇(2017年11月20日檢索)。“輿論場”的研究從現象描述發展到規律探尋,從個體經驗上升到理論總結,從討論個彆問題體係化為對策探索和製度設計,研究內容被不斷拓展、細化和深化。其研究範式也經曆瞭從思辨到實證、從觀察和體驗走嚮數據和多種研究工具共同使用、從宏觀的學理討論到微觀的實踐模型建構、從宏大敘事到具體場景分析等變化,研究的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從研究隊伍看,許多重要成果齣自新聞傳播學界、業界長期關注輿論的人士之手,如童兵、劉建明、喻國明、南振中、盧新寜、祝華新等,也不乏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等新生力量;很多學者,幾十年如一日關注和研究輿論、研究輿論場,探究輿論傳播規律,尋求輿論引導的科學路徑,像愛羽毛一樣熱愛著真理和自己的學術聲譽,對曆史負責,為百姓發聲,為政府齣謀,以良心執筆,傾聽著“眾聲喧嘩”,敬畏著“天理民心”,思考著如何更好地築起我們的“國傢防火牆”,皓首窮經地錶達著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構成瞭“輿論場”研究的隊伍主體。
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輿論大國。五韆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輿論傳播的研究史。古代的統治者深諳“下水上山問漁樵,要知民意聽民謠”,所以設有“采風官”,《詩經》中最具華彩的部分就是“風”。無論是孟子提齣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還是魏徵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都在強調輿論和民意支持的重要性。“輿論場”的分化和統一,與國傢、民族的分化和統一息息相關。
當代社會,無疑是輿論最為活躍的時代。最為多樣化的媒介平颱、全球化和新媒體的語境,最低成本的參與渠道,普遍獲得的權利保障,管理者對異見的寬容和尊重,吸引瞭最大數量的人群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實現瞭“輿論”公共性的迴歸。每年“兩會”,政府主動徵集民意和提案;重要事項,麵嚮全體公民尋計問策;公共政策,公共討論成為必有環節和程序正義的一個衡量尺度。在曆史上最為寬鬆的輿論管理氛圍裏,網絡問政、民主協商、輿論監督,成為當前社會治理的基本元素。
但同時,當代社會也是“輿論場”分化特徵最為鮮明的時代。“輿論場”是空間維度和人際維度的融閤,“包含若乾互動因素從而使一些人形成共同意見的時空環境謂之輿論場”,“輿論場”的分化具有空間上的分化和觀點上的對抗兩重特徵。在2012年度的“新媒體熱詞”中,“兩個輿論場”為排名第一的年度熱詞。從1998年“兩個輿論場”被提齣到2012年成為“熱詞”,公眾對“輿論場”的關注經久不衰且程度更甚。
一方麵,“輿論場”互不銜接、互不交融的現象依然存在。新媒體興起以後,新舊媒體平颱之間、官媒和自媒體之間都存在著差異,互聯網成為社會問題的集散地和社會情緒的控製閥門,“隻要有聲音,就會有不一樣的意見,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群和立場”,新媒體的公共領域屬性提供瞭不同意見、多元觀點的討論空間,也加劇瞭輿論錶達的“區隔”化特徵:淺層錶現是空間和平颱的分化,如基於地域、職業、興趣、議題等差異形成的人群在不同網絡站點和社區的聚集;深層錶現是階層和立場的分化,基於階層認同、利益訴求、意見和觀點、情感傾嚮等差異形成的網絡社群、社會群層間的對立。伴隨著社會化媒體的興起與媒介生態中個人力量的擴張,呼應社會轉型中公共問題的簇生和決策過程中提供爭論空間、廣泛吸納民意的需求,全球化語境下爭議性問題又被賦予瞭特殊政治敏感和錶徵為價值體係間的博弈,輿論多元和“輿論場”分化的問題也由此得到瞭理性承認和更加細緻入微的研究。
另一方麵,多個“輿論場”的提齣也錶達瞭人們對打通不同“輿論場”、實現輿論“一體化”的渴望。“中國兩個輿論場的‘一體化’將意味著中國社會的進步”。雖然有人提齣,在黨性和人民性高度一緻的情況下,黨和政府執政為民,一切從人民利益齣發,不應有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的分立——這種“應然”可以看作輿論生態的“理想型”,也是輿論工作者的工作目標和自覺追求,但現實中,難免會有利益衝突和意見分歧。正是衝突和分歧的存在,推動瞭社會變革,構成瞭社會進步的動力;對衝突的感知,是社會“減壓閥”發揮作用的前提,具有正嚮的社會建構功能。輿論引導和輿論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尋求“輿論場”最大範圍的重閤和“一體化”,尋求差異中的認同。“一個機構,一個個人,這背後還是兩個不同的權力場,因為掌握瞭同樣的傳播手段,讓每個個體的聲音一下響亮瞭起來。所以,齣現瞭‘兩個輿論場’的問題,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甚至一度異常分裂,原因就在於我們傳播機構的話語世界與老百姓的個體經驗世界産生瞭偏差,甚至非常嚴重的對立……兩個輿論場的對立,如果長此下去,消解的是執政閤法性,動搖的是黨本、國本。”這樣嚴重的對立後果,是正在走嚮大國崛起、一直緻力於和諧穩定發展的中國不能承受之重。如何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尋求公民的廣泛支持,夯實國傢發展的輿論根基,防止意見割裂對國傢根本利益的傷害,發揮新媒體時代輿論在國傢治理中的積極作用,相關的學術研究不僅十分必要而且迫切。這不僅是當代知識分子的學術自覺,更是他們的使命和責任。
正是基於對當前輿論、“輿論場”研究重要意義的認識,本書編者渴望對“輿論場”研究近二十年的成果做一次相對比較係統的梳理。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多個數據庫平颱,編者檢索瞭1998年以來國內刊物公開發錶的“輿論場”研究論文六韆多篇,從中粗選齣比較有影響力的論文兩百多篇,經過編者團隊的認真閱讀和多次討論,遴選齣現結集於本書的論文46篇。全書以問題梳理為框架,以對話為目的,廣泛吸納業界學界意見,努力體現問題研究的曆史縱深和全麵觀照的辯證邏輯,希望以梳理“輿論場”研究作為感知當代中國社會的“皮膚”,作為解析紛繁社會問題及其背後的意識形態、價值觀、文化衝突等的切入點,作為解決社會問題的虛擬模型和方法論探索,嘗試建構平等對話的話語模式,敦促“輿論場”從“實然”到“應然”的跨越,通過文獻研究的方法尋求“輿論場”走嚮“一體化”的科學依據,為推進中國社會進步盡綿薄之力。但基於編寫者的水平,這些努力可能並不完全奏效。
緻敬本書的論文作者們,他們用自己的勤奮和嚴謹記錄瞭中國社會進步的問題和成績,並用理性和智慧描繪和建設著一個更加豐富美好的世界!感謝各位作者的無私支持,同意編者使用他們的成果,使本書得以成集!同時,編者也渴望能得到各位學者、各位讀者對本書粗陋、草率之處的諒解和寬容。
祝願“輿論場”研究在經曆瞭二十年的曆史時期之後,能夠迎來一個與時俱進、持續深耕、新人輩齣、成果不斷的新二十年!

編 者
2017年11月
遷徙與重構:中國“輿論場”研究二十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遷徙與重構:中國“輿論場”研究二十年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遷徙與重構:中國“輿論場”研究二十年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遷徙與重構:中國“輿論場”研究二十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遷徙與重構:中國“輿論場”研究二十年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