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年谱丛书:陈宝琛年谱

闽人年谱丛书:陈宝琛年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旭,车树昇,龚任界 著
图书标签:
  • 闽人年谱
  • 陈宝琛
  • 地方志
  • 人物传记
  • 清史
  • 福建历史
  • 族谱
  • 史学
  • 传记
  • 近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10749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08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闽人年谱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20
字数:53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陈宝琛为福建著名人物,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至深。然以陈氏生平经历之丰富,迄今尚无详尽年谱资料可为参考。此《陈宝琛年谱长编》即填补空白之作,既自陈氏著述、信札、奏议中勾稽其行实,又采摭数百种已刊之诗文、日记,及近代各大期刊所载文字,资料甚是翔实,考订较为严谨。

目录

前言
凡例
螺洲陈氏五世簪缨简图
螺江陈氏进士科第表
年谱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1岁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2岁
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3岁
咸丰元年辛亥(1851)4岁
咸丰二年壬子(1852)5岁
咸丰三年癸丑(1853)6岁
成丰四年甲寅(1854)7岁
咸丰五年乙卯(1855)8岁
咸丰六年丙辰(1856)9岁
咸丰七年丁巳(1857)10岁
成丰八年戊午(1858)11岁
咸丰九年己未(1859)12岁
咸丰十年庚申(1860)13岁
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14岁
同治元年壬戌(1862)15岁
同治二年癸亥(1863)16岁
同治三年甲子(1864)17岁
同治四年乙丑(1865)18岁
同治五年丙寅(1866)19岁
同治六年丁卯(1867)20岁
同治七年戊辰(1868)21岁
同治八年己巳(1869)22岁
同治九年庚午(1870)23岁
同治十年辛未(1871)24岁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25岁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26岁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27岁
光绪元年乙亥(1875)28岁
光绪二年丙子(1876)29岁
光绪三年丁丑(1877)30岁
光绪四年戊寅(1878)31岁
光绪五年己卯(1879)32岁
光绪六年庚辰(1880)33岁
光绪七年辛巳(1881)34岁
光绪八年壬午(1882)35岁
光绪九年癸未(1883)36岁
光绪十年甲申(1884)37岁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38岁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39岁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40岁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41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42岁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43岁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44岁
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45岁
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46岁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47岁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48岁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49岁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50岁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51岁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52岁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53岁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54岁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55岁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56岁
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57岁
光绪三十一年乙已(1905)58岁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59岁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60岁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61岁
宣统元年己酉(1909)62岁
宣统二年庚戌(1910)63岁
宣统三年辛亥(1911)64岁
民国元年壬子(1912)65岁
民国二年癸丑(1913)66岁
民国三年甲寅(1914)67岁
民国四年乙卯(1915)68岁
民国五年丙辰(1916)69岁
民国六年丁巳(1917)70岁
民国七年戊午(1918)71岁
民国八年己未(1919)72岁
民国九年庚申(1920)73岁
民国十年辛酉(1921)74岁
民国十一年壬戌(1922)75岁
民国十二年癸亥(1923)76岁
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77岁
民国十四年乙丑(1925)78岁
民国十五年丙寅(1926)79岁
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80岁
民国十七年戊辰(1928)81岁
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82岁
民国十九年庚午(1930)83岁
民国二十年辛未(1931)84岁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1932)85岁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86岁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87岁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1935)88岁
附录一:陈衍《陈宝琛传》
附录二:陈三立《清故太傅赠太师陈文忠公墓志铭》
附录三:哀挽录选辑
参考文献
后记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为一本名为《闽人年谱丛书:陈宝琛年谱》的书籍所撰写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 --- 闽人年谱丛书:[此处应为另一部闽地人物的年谱,例如:《林则徐年谱》或《沈葆桢年谱》] 卷 编撰者: [此处应为该书的实际编撰者或整理者姓名] 出版方: [此处应为该书的实际出版机构,例如:福建人民出版社] 丛书名: 闽人年谱丛书 装帧/开本: 精装/16开 ISBN: [此处应为该书的实际ISBN号] 定价: [此处应为该书的实际定价] --- 内容概要:一部屹立于近代史前沿的闽地英才全景摹写 本书并非聚焦于陈宝琛先生的生平事迹,而是作为“闽人年谱丛书”中的重要一卷,旨在系统、详尽地梳理和记录另一位对近现代福建乃至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此处代指该卷书所聚焦的闽地人物,例如:林则徐] 的一生轨迹。本书严格遵循传统年谱体例,以编年为纲,按年月日详述其生、婚、迁徙、仕途进退、重要著述、亲友交往、以及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参与和决策过程。 本卷年谱的价值,在于其无可替代的史料性与客观性。它忠实地还原了[人物A]从呱呱坠地到辞世的完整生命历程,通过对原始档案、奏折、函牍、日记、官方史料、地方志以及相关人物回忆录的交叉印证与钩沉,力求构建一个多维度、去神化、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个人生命史。 史料的深度与广度 本书的编撰团队历经数载,足迹遍布海内外的各大档案馆、图书馆及私人藏书楼。我们重点挖掘了以下几类核心史料,以确保年谱的详实与可靠: 1. 清代档案的系统梳理: 重点查阅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军机处档案、内阁大库档案、外务部档案,特别是与福建地方行政、漕运、水利、海防等相关的奏折与朱批奏折,力求精确捕捉其在中央权力核心层的动态。 2. 私人信札的释读与整理: 收集整理了[人物A]与其同僚、师长、亲属往来的私人信件,这些信件往往透露出官方文书中难以见到的真实情感、策略考量与个人困境,为理解其决策动机提供了关键视角。 3. 地方志与族谱的互证: 详细比对了福建省内(如福州、泉州、厦门等地)不同版本的府志、县志以及该人物所属宗族的家谱,用于校准其早年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及地方人脉网络的构建过程。 4. 地方报刊与外文记录的补充: 尤其是在其主政或参与对外事务的时期,本书引用了当时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外交官、商人的日记与报告,提供了更为客观的第三方视角,以审视其对开埠、通商、外交事务的处理方式。 结构布局与叙事特点 全书按时间顺序,划分为若干主要阶段,如“早岁 formative 年光”、“初入仕途与地方历练”、“中枢重任与关键转折”、“晚年隐退与著述时期”等。 在叙事上,本书力求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漏”: 行政成就的量化呈现: 对于其在治理地方时推行的如赈灾、兴修水利、整饬吏治等举措,本书尝试尽可能地引述原始数据或地方报告,而非空泛的赞美,例如,某年某地兴修水利涉及的亩数、耗费的人力物力等。 思想演变的轨迹: 年谱不仅记录了[人物A]的行动,更通过其批示和言论的变化,展现其思想观念如何随着时代洪流而逐步调整,特别是其对“开眼看世界”的认识深度变化。 人际网络的细致描绘: 记录了其重要幕僚、提携的后进、以及政敌的交集时间点,帮助读者构建一个立体的政治生态图景。 超越个体,观照时代 本书所描绘的[人物A]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缩影。通过其个人年谱,读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晚清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儒家思想体系的崩塌、列强侵略带来的主权危机、内部地方势力的崛起、以及在有限的体制内寻求改革的艰难性。 [人物A]的宦海沉浮,恰恰是中国精英阶层在剧烈社会转型期所经历的集体命运的缩影。本书不是歌颂,而是以严谨的史学态度,提供一幅高分辨率的历史底片,供后世研究者和爱好者自行解读、评判这位影响了闽地乃至国家命运的重量级人物。 附录部分收录了该人物的官职履历表、主要著作目录(不含年谱本身)、以及重要的奏折摘要,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书支持。 本书是“闽人年谱丛书”中研究近代福建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其详实程度,足以媲美同系列中已出版的其他名家年谱的严谨标准。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晚清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想了解他们在动荡年代里的个人选择和命运轨迹。《闽人年谱丛书:陈宝琛年谱》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从“年谱”的视角来审视这位历史人物的机会。相比于一般的传记,年谱更能以精确的时间为线索,勾勒出一个人完整的生活图景,将零散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尤其感兴趣的是,陈宝琛作为溥仪的老师,他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以及他在实践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此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记录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经历,例如他如何看待清朝的衰落,如何在这种背景下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对于一个曾经与皇室有着如此紧密联系的人物,在王朝覆灭后,其心境和生活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看到他晚年的生活状态,他对历史的评价,以及他如何处理自己与新时代的关系。年谱的严谨性,让我相信这本书会提供丰富的史料细节,比如他的书信往来、诗词创作、日常起居等,这些都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

评分

我对近代史,特别是涉及帝王师的史料一直有特别的关注,《闽人年谱丛书:陈宝琛年谱》这个书名,立刻就勾起了我的阅读兴趣。陈宝琛作为溥仪的老师,其人生轨迹必然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紧密相连,而“年谱”的形式,则预示着这本书将以严谨的时间线索,梳理他一生的经历。我迫切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他在教育溥仪过程中的具体教诲内容,以及他如何在这种特殊的身份下,试图平衡传统士大夫的操守与时代的变革需求。他一生所经历的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巨变,无疑会给他带来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我期待看到书中关于他如何适应这种转变的记载,包括他的思想变化、人生选择以及晚年生活状态。特别是“闽人”这一身份,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会从福建地域文化和家族背景的角度,来解读陈宝琛的人生,这是一种更具深度和地方特色的视角。我想知道,他所处的地域文化如何滋养了他的思想,又如何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年谱的详实记录,相信能为我展现一个鲜活、立体的陈宝琛形象。

评分

我最近读了几本关于晚清名臣的回忆录和传记,发现许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在不同的著述中会呈现出细微的差异,这让我更加渴望能有一本以年谱形式呈现的著作,来还原一个相对更客观、更全面的历史人物形象。《闽人年谱丛书:陈宝琛年谱》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期待。年谱最大的好处在于其时间线的梳理,它能够帮助读者清晰地把握人物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关键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其性格、思想和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陈宝琛在教育溥仪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儒家思想与时代新知,如何在他有限的影响力范围内,试图为大清王朝的延续和改革播下希望的种子。同时,我也对他在辛亥革命后的生活状态非常好奇。一个曾经身居要职,又与皇室关系密切的士大夫,在政权更迭之后,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他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是否依旧保持着昔日的风骨与情怀?这本书的“年谱”形式,想必能够提供大量的史料细节,例如他出行的记录、会客的交往、诗文的创作等,这些琐碎却真实的生活片段,往往最能触动人心,也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情。

评分

我一直对近现代史,尤其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家族史和地方志颇感兴趣,这本《闽人年谱丛书:陈宝琛年谱》的名字一出来,就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陈宝琛这个名字,对于稍微熟悉清末民初政治格局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其一生轨迹无疑承载着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诸多印记。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陈宝琛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转变,以及他如何在那个复杂的历史节点上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扇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士大夫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我想知道,他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在复杂的宫廷内外,他又是如何处理与人交往,尤其是与皇室成员的关系的?他的政治主张和个人情怀之间是否存在张力?这本书如果能细致地梳理出他的人生脉络,从早年的求学,到晚年的隐居,再到中间的仕途起伏,我相信会是一次非常充实和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更重要的是,从一个“闽人”的角度去审视这位历史人物,或许能挖掘出更深层的地域文化和家族传承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这正是地方志和人物年谱的独特价值所在。

评分

我之所以对《闽人年谱丛书:陈宝琛年谱》产生浓厚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一直认为,了解历史人物,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历史人物,不能仅仅局限于他们的政治作为,更要深入挖掘他们作为“人”的一面。《闽人年谱丛书:陈宝琛年谱》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地域性和个人化色彩,这让我预感到这本书会更注重陈宝琛作为一个“闽人”的文化根源和他个人的生活点滴。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福建的地域文化,比如闽南的习俗、家族的传承,是如何塑造了陈宝琛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他作为帝师,其教育理念是否也受到了浓厚的闽学传统影响?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如何处理家族责任、个人情怀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有血有肉的陈宝琛,而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符号。年谱的形式,相信会为我展现他从青年到老年,每一个重要转折点上的心路历程,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或许能揭示出一些历史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评分

材料丰富,装帧也颇佳

评分

陈宝琛为福建著名人物,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至深。然以陈氏生平经历之丰富,迄今尚无详尽年谱资料可为参考。此《陈宝琛年谱长编》即填补空白之作,既自陈氏著述、信札、奏议中勾稽其行实,又采摭数百种已刊之诗文、日记,及近代各大期刊所载文字,资料甚是翔实,考订较为严谨。

评分

收到后看了下后面的参考文献,作者爬梳材料甚勤,何振岱日记也用了

评分

陈宝琛为福建著名人物,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至深。然以陈氏生平经历之丰富,迄今尚无详尽年谱资料可为参考。此《陈宝琛年谱长编》即填补空白之作,既自陈氏著述、信札、奏议中勾稽其行实,又采摭数百种已刊之诗文、日记,及近代各大期刊所载文字,资料甚是翔实,考订较为严谨。

评分

材料丰富,装帧也颇佳

评分

收到后看了下后面的参考文献,作者爬梳材料甚勤,何振岱日记也用了

评分

收到后看了下后面的参考文献,作者爬梳材料甚勤,何振岱日记也用了

评分

陈宝琛为福建著名人物,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至深。然以陈氏生平经历之丰富,迄今尚无详尽年谱资料可为参考。此《陈宝琛年谱长编》即填补空白之作,既自陈氏著述、信札、奏议中勾稽其行实,又采摭数百种已刊之诗文、日记,及近代各大期刊所载文字,资料甚是翔实,考订较为严谨。

评分

很重要的著作,期待很久。活动购入。很给力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