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怀着对党的感恩、追求、向往之心,詹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她承受着所谓的历史问题,忍受着病痛折磨,扶老携幼,相夫教子,拉扯五个子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顾家人和同事们的劝阻,在教学的前沿阵地上摸爬滚打。她没有多高的理论水平,也没有多深的文化功底,但是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孩子的爱心、责任心,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放心和领导的信任。她研究儿童心理,自制教具,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丰富的教学经验让她成为全县小学数学界的骨干‘教师、领头雁、排头兵。她爱生如子,家长千方百计要把孩子送到她的班里。如今,她的学生很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不少学生至今还常来看她,令她甚感欣慰。她还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因此各种表彰、奖励接踵而至,詹老师当之无愧。
“事业家庭两不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是詹老师做到了,她很好地处理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一九八六年,安徽省委、省政府给她家颁发了“五好家庭”奖状,并为她个人颁发了奖品和证书,其事迹材料发表在省级刊物上。
目录
序
一位母亲的博大情怀
第一章 孤苦的童年
永恒的伤疤
三岁丧父
战争的摧残
进入学堂
中学生活
九个月的服侍
明明白白上路
为母亲暖井
寄人篱下
被迫早婚
凄惨出嫁
第二章 喜忧交加的五十年代
媳妇难熬
第二块伤疤
实现夙愿
喜从天降
从金寨到梅山
种下病根
入党前的突变
出生在动荡年代
穷帮穷
令人怀念的附小大教室
悬案成冤案
与饥饿作斗争
观摩学习与县“先进教师”
第三章 风云变幻的六十年代
不舍二子
安葬公公
双河区中心小学
难忘的一堂公开课
婆婆改嫁
三次出险
换子风波
冒着风雪回双河
“悠然见南山”
流产的人工流产
……
第四章 争来转机的七十年代
第五章 喜事连连的八十年代
第六章 跨世纪的悲情与天伦之乐
后记
精彩书摘
《八十沧桑:一位老区小学女教师的坎坷人生》:
一九四九年农历二月初三,我进了叶家的门,与叶光裕拜堂结为夫妻,那年我仅十六周岁。结婚时的新房,是他叔父叶孝栋家的一间破旧草房。结婚时婆婆也来了,婚后我们在这间破屋里住了好几天。
大概在二月中旬,我们和婆婆一起离开了曾油坊。经过了两三天的徒步行走,到了安徽省立煌县金家寨。婆婆把我们安排在他们老夫妇原来的卧室里,他们俩上楼去住了。
立煌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北麓。据史料记载,县境在五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县境在尧时为皋陶封地,秦属九江郡。境内多险关要隘,历代有兵事,南北朝时常驻重兵。一九三二年九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中,卫立煌部占领了金家寨,为加强对鄂豫皖边区的统治,国民政府重划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交界部分地区,以司令官卫立煌的名字设县,称“立煌县”。一九四九年九月上旬,刘伯承、邓小平所部三纵八旅攻克立煌县城,更名为金寨县。金家寨依山傍河,风景优美,地势重要,在抗战时期曾一度作为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的临时所在地,建有飞机场,城内街市和商业区都较为繁华。
我丈夫在县城的房子是租的。楼上楼下两间房子,楼上一间,楼下一间。前半间开了店面,卖锅铁等杂货,后半间是卧室,卧室后面拖着厨房。说是卧室,其实是过路道,去店堂经过它,去厨房也经过它。这还不算,上楼的梯子就设在床头边,人来人往,是个无遮无拦的卧室。
我和叶光裕的新房也极其简陋,连一床新被子都没有,也没有新床,一切都是旧的。这些我并不计较,心想有了家就有了安身之处,从此就一个心地扑在这个家上。每天早起做饭,包洗全家人的衣服,除此之外,还要为店里的挑夫做饭。
叶家生意不大,但人客不断,一天到晚烧了这顿烧那顿,没完没了,累得我腰酸背痛。丈夫叶光裕每天没有什么事,只是帮他父母看看生意,出去讨要账。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灶台上做饭做菜,他在灶台下添把火。我去河边洗衣服,他帮送。等我洗完了,他再提回来。互相友爱倒也不错。别看他是家里的独子,手中无分文,在父母面前无地位,当不了一分钱的家。
婆婆年纪不算大,才三十多岁,可挺会享福,也挺厉害。记得我刚到他们家的第二天,就洗了一大筐衣服。邻里们都说:“叶太太,你也真是有点啥,人家新媳妇刚到你们家,也不让人家歇歇,就洗这么多的衣服?”她听后说:“三天孩儿娘惯始,三天媳妇婆惯始,我才不惯着她,开始不叫她洗,以后她就不洗了。”别人听了直笑,我听了心里很难受,不由想起母亲活着的情景,偷着流眼泪。那时女孩子到了婆家,无论多大年纪,人家都是当大人使唤。我整天只能在家里做事,不能外出和别人玩一会儿,或者说上两句话。如果婆婆发现,回来了马上就要给我脸色看。
……
前言/序言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詹远英同志。我们共事时间很长,她的口碑一直很好。二〇〇八年,她以七十六岁的高龄,带着多病的身子,顽强地写完了这本十多万字的书稿。我本是一个不大容易动情的人,但手捧书稿,竟一鼓作气地把它读完了。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一个在旧社会饱经磨难的孤儿弱女子,凭借不高的文化水平,在党的召唤下,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挣脱家庭的羁绊,毅然决然地走出家门,踏上了三尺讲台,一干就是三十八年。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有喜有悲,有笑有泪,有花有果。
书中,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的语言,纯真的感情,自然的流露,见证了六十年中国的沧桑巨变。经历了寒冬的人更懂得珍惜阳光的温暖。詹老师以中国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品质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斗争,百折不挠。书中的字里行间贯穿始终地折射出一个字——爱。她爱党、爱教育事业、爱家庭、爱孩子。
掩卷遐思,人们常说“巾帼不让须眉”,女中豪杰在哪里?就在我们身边。詹老师就是一位伟大的中国女性,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的博大情怀,只有读完这本书才可能有所领略。
詹老师是个知恩感恩的人,年轻时代她就意识到,是中国共产党给了她新的生命,给了她做人的尊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她就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让她一等就是近三十年。这三十年里,她始终没有放弃对党的信赖、向往和追求,坚持干好工作,坚持每年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一九八三年,她终于迎来了终生难忘的日子,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实现了终身的理想和追求。
怀着对党的感恩、追求、向往之心,詹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她承受着所谓的历史问题,忍受着病痛折磨,扶老携幼,相夫教子,拉扯五个子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顾家人和同事们的劝阻,在教学的前沿阵地上摸爬滚打。她没有多高的理论水平,也没有多深的文化功底,但是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孩子的爱心、责任心,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放心和领导的信任。她研究儿童心理,自制教具,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丰富的教学经验让她成为全县小学数学界的骨干‘教师、领头雁、排头兵。她爱生如子,家长千方百计要把孩子送到她的班里。如今,她的学生很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不少学生至今还常来看她,令她甚感欣慰。她还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因此各种表彰、奖励接踵而至,詹老师当之无愧。
“事业家庭两不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是詹老师做到了,她很好地处理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一九八六年,安徽省委、省政府给她家颁发了“五好家庭”奖状,并为她个人颁发了奖品和证书,其事迹材料发表在省级刊物上。
如何“两不误”?詹老师没有什么诀窍,唯一的做法就是比别人更多地付出。大爱无疆,为了爱,她是那样的执着;为了尽责,她是那样的顽强。待人处事,詹老师考虑周到;相夫教子,詹老师全心全意。
八十沧桑:一位老区小学女教师的坎坷人生自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