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工作能力,搞定商务写作
电子邮件、工作报告、网页文案……如何写出清晰有力的商务文件,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本书告诉你,商务写作的关键法则,就是“少说废话”!
2. 抓住信息时代商务沟通的核心问题
针对当今信息爆炸的屏幕阅读时代的写作方式,本书是一本专业的指导手册。“少说废话”是必须遵循的写作铁律,是脱颖而出的一方法!
3. 经验指导,实用方法,商务人士常备工具书
服务《财富》500强企业的商业咨询公司高管,结合35年写作经验,总结4大板块、24个方法,兼具操作性和趣味性,是随学随用的案头工具书!
本书是一本针对当今社会写作方式的专业的商务写作指导手册。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环境中,每个人都通过屏幕输出文字或完成阅读。一条普通的新闻报道,平均只能获得人们36秒的关注时间。所以,要想让你的商务文件(电子邮件、工作报告、商业企划和营销文案等)获得关注,除了改变写作方式,你别无选择。
在这本兼具操作性和可读性的书中,你可以学习如何写出先声夺人的标题、主题词和开篇语,你会获得使那些无力也无意义的行业术语、软弱被动的词句和怯懦含糊的表述变得清晰有力的勇气和技巧。而且,你会习惯于让你的写作直达读者的需求,每一个字都有意义。
乔希?贝诺夫(Josh Bernoff)
前弗雷斯特研究公司分析师兼思维开发部高级副总监,从事了20年的科技分析工作。他建立起公司的科技消费学板块,根据消费者使用科技的程度和方式划分研究对象,这一构想付诸使用逾15年。他的名字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大众传媒中常被提及,因为他曾在巴塞罗那、北京、布鲁塞尔、戛纳、伦敦、纽约、罗马、东京、圣保罗和首尔等地举行的重大会议上发表过关于电视、音乐、市场和科技的演讲。他曾与人合著过4本书,担任过2本书的主编,其中他与沙琳?李(Charlene Li)合著的《公众风潮》(Groundswell)一书曾登上《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畅销书排行榜。
第一部分 改变你的观念
第1章 超越平庸,拒绝废话
第2章 抓住你的机遇
第二部分 改变你的写作内容
第3章 克服恐惧
第4章 写作尽量简练
第5章 开宗明义
第6章 删减不必要的被动语态
第7章 替换不规范的行业术语
第8章 消除模棱两可的词句
第9章 务求直接
第10章 合理使用数据
第11章 显示出文章结构
第三部分 改变你的写作方式
第12章 早点感到压力
第13章 首先要思考
第14章 有目的地做好计划
第15章 开动创造性思维
第16章 找准心流
第17章 愉快地与人合作
第18章 拥抱编辑
第19章 进行有效编辑
第四部分 改变你的写作产出
第20章 理解文章的载体
第21章 发送电子邮件时要考虑周全
第22章 掌握各类社交媒体工具
第23章 巧妙地做推广
第24章 撰写旨在采取行动的报告
后记 改变废话文化
致谢
为何非得重写,难道不能在一开始时就清楚明白地写文章吗?这是有技巧的。
在开始写作时,要尽量明白清晰地在你的脑海中将读者想象出来。对方是不是一个小企业主?还是一家发型工作室的店主?读者是不是一个用Java语言编程的工程师?读者是不是你们部门的所有客户服务代表?想象一下最普通的读者群,而不是那些你认为最聪明的读者,然后想一想如何向那些普通读者解释你想表达的内容,这样你才能真正进入正确的思维模式。
然后,把一些简单又直接的语言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你真正想说的内容。如果你是要和客户服务代表进行沟通,那么你的表达方式可能是这样的:
我公司一款新型软件的发布会将于本周末举行。
新产品发布无疑会吸引大量客户来电咨询。
你们需要在下周一上班前熟悉最新细节。
你们肯定将会面临压力,但我期望你们能够在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之间把握平衡。
如果你们接到电话或收到邮件被指产品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请及时报告,让我知情。
如果你一开始就采用这些直白又简单的表达方式,那你接下来在填充其余内容时,就可以把文章控制在一个准确的思维框架中了。
正确合理地使用行业术语
人们坚持使用行业术语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无论什么行业、什么领域的工作,总有一些专业名词是不能不用的。律师们不得不谈及责任义务和赔偿问题,制造商们需要讨论业务外包,生物学家们需要谈及DNA。你也不可能完全不用这样有用的术语。
即便如此,由于专业术语、专业名词的迅猛增长,原本少数关键术语的有效运用已经演变成文本中遍布术语,如果不大刀阔斧地删减术语,文章就无法读下去。
因此,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使用行业术语,请参考如下三条关键的经验法则:
(1)如果你所有的预期读者都明白其含义,那么你可以使用专业术语和名词。要意识到这样会把那些读不懂你所用术语的人排除在预期读者群体之外。如果一个销售顾问写下“RFP”,那么他必须保证他要沟通交流的对象中,绝大多数人都明白RFP是指“需求方案说明书”(request for proposal),这意味着读者可以通过术语理解你的文章。
(2)如果一个专有名词具有特定的、法律规定的含义,那就应先予以定义、解释,然后再使用。比如,“免责声明”(disclaimer)一词就具有特定的法律含义,在一些情况下具有强制性作用。
(3)如果你想在一份文件中通篇使用某一术语或名词,那么就在文件的最前面予以定义。根据这一原则,我在本章的开头就定义了“内行人士的偏见”这一术语。但是,要注意把这些“秘语”的数量控制在最少的范围内,如果你仅仅需要用一次某个首字母缩略词,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加以定义呢?这种情况下,直接用一个简单的名词代替一下就可以了。
这就是经验法则。如果你使用的行业术语不在这三种例外情况中,那就直接用平实的语言替换掉吧。这样不仅会使你显得更聪明,你的读者也会觉得自己更聪明了
第1章 超越平庸,拒绝废话
如今,废话连篇的趋势越来越严重。
你的电子邮箱里总是充斥着通篇毫无联系的废话。你的上司习惯用不规范的行业术语,满口陈词滥调。你在各类网页上浏览到的内容总是叫人难以理解。
废话连篇是我们每个人有效完成工作的障碍。
技术的发展使每个人都可以极其容易地制造信息,然后极其容易地将信息传播给数以千计的其他人。然而不幸的是,从来没有人告诉这些信息制造者,要把内容写好必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所以如今我们的阅读往往就是在汹涌而来的胡言乱语中“艰难跋涉”。
你当然明白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我在此要告诉你的是,这也是一次机 遇。
试想一下,每当你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时,如果你都能够自信、大胆地写下既清楚明了又掷地有声的文字,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那时,你写的电子邮件一发送到同事们的邮箱,就会成为大家争相模仿的范本;你写的各种报告就能让人愿意坐下来仔细阅读;你撰写的市场营销文案就能够得到更多用户的回应。到那时,人人都会称赞你言简意赅、文笔精练。
那为什么不现在就做出改变呢?我知道你不立刻改变的原因何在。我曾经与数以千计和你一样的人共事过,这些人都是办公室职员,在工作中也都需要与人交流。他们(当然也有你)之所以不能彻底抛开废话,清晰明了地进行写作,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写作训练不得法。在高中和大学时,写些冗长啰唆的文章糊弄老师,让老师误以为确实言之有物,相信你明白自己表达的意思。正是你的老师无意间给你灌输了写废话将会行之有效的思想。
其次,开始工作后,你发现身边有了更多含混不清的语言。从你坐下拿起员工手册开始阅读的那一刻起,你就开始沦陷了。你身边的人会给你各种暗示,因为他们写东西的时候从不会把事实清楚地说出来。
最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你自己也在主动学习使用模糊的语言以回避风险。因为你的读者可能并不同意你的观点,因此清晰地表达会有一定的危险。
如果你觉得在商务世界这部巨大的废话机器中当一个毫无思想的零件也无所谓的话,那你大可将本书束之高阁。你大可继续写那些读来模棱两可的垃圾文字,而且你也很快就会非常适应那种文风。
然而,如果你更愿意脱颖而出,那么我将在本书中教给你如何写作才能表现得与众不同。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事实上,写文章时避免废话的窍门和你的自然交流方式是相关的。
我将在书中向你一一展示文笔糟糕的原因,以及阻碍你用清晰的方式进行写作的因素。你所习得的每一个坏习惯都和你在工作中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联。在教你如何更加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同时,我还将帮助你扫除心理障碍。一旦你对那些心理因素掌握到位,你的写作就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对你刮目相看。
我将帮你鼓起勇气,明明白白地说出你想表达的意思。
本书还会教你一些写作技巧和窍门,向你展示如何规划白天的工作时间,好使你下笔便能把勇气化作写作魅力。
如果你有很好的想法并且能够在写作中将其表达出来,那么你将因为这些想法和清晰明了的表达而获得赞赏,你也会因为坦诚和直率而受到尊敬。这对你的职业生涯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清晰地去表达的感觉真的很棒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个常年混迹于各种会议、邮件往来和项目报告中的职场人士,我常常感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沟通、让自己的观点被迅速理解,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市面上的写作指导书不少,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侧重于文学创作,与我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商务写作技巧相去甚远。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直击痛点。它不像那些空洞的口号,而是充满了实用、可操作的建议,让我眼前一亮。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开门见山”和“逻辑梳理”的部分,这些看似简单的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却能带来惊人的效果。读完之后,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工作邮件中,惊喜地发现,收件人回复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之前那些需要反复解释和澄清的问题,现在一次就能讲清楚。这种“少说废话”的理念,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精炼,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更加聚焦于核心信息,节省了自己和他人宝贵的时间。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平实易懂,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让我能够轻松地吸收和运用。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书中其他章节,相信它能帮助我在商务沟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评分我一直觉得,写一份好的商业报告或者策划案,就像是侦探破案,需要层层剥茧,找出关键线索,然后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然而,现实中的我,常常陷入各种细节的泥潭,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也不知道写出来的东西是否能真正打动人、说服人。这本《少说废话》简直就是我的“破案秘籍”!它没有教我华丽的辞藻,而是教我如何去“构建”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如何找到最能支撑观点的“证据”,以及如何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将它们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关于“目标导向”和“受众分析”的章节,让我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我之前写的东西会石沉大海,原来我压根没搞清楚我要写给谁看,以及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现在,我写任何东西之前,都会先问自己几个核心问题:这个报告的目的是什么?我的读者是谁?他们最想从这份报告中得到什么信息?一旦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写作过程就变得顺畅多了。而且,书里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用数字说话,如何巧妙地运用图表,都极大地提升了我报告的专业度和可读性。我已经推荐给我的好几个同事了,大家都反馈说,这本书真的解决了他们长期以来的写作难题。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商务写作是一门需要天赋的艺术,自己可能不太适合。每次收到需要撰写报告或者邮件的任务,都感到压力巨大,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写出来的东西却效果平平。直到我翻开这本《少说废话》,我才发现,原来商务写作并非高不可攀,它更像是一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和技巧掌握的技能。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没有教你如何“润色”文字,而是从根本上告诉你如何“思考”如何“组织”,从而让你的表达自然而然地变得清晰、有力。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废话”不仅仅是冗余的词句,更是那些与核心目的无关、未能有效传递信息的段落。书中关于“提炼主旨”和“控制篇幅”的讲解,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写作习惯,意识到我常常会因为担心遗漏信息而写得过于详尽,结果反而失去了重点。现在,我学会了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如何用最经济的语言去表达最核心的内容,这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也让我的沟通效率大大提升。我真心觉得,这本书是所有希望在商务场合提升沟通能力的人的必备读物。
评分我之前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不够“专业”,即便表达的意思没问题,但总感觉少了点“火候”,不够有说服力。尤其是在需要撰写正式的商务文件时,更是小心翼翼,生怕出现什么差错,但往往越是这样,越容易写得啰嗦,逻辑不清。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指导我如何才能写出既精炼又具有影响力的商务文本。它让我意识到,商务写作的核心不在于“写得多”,而在于“写得准”和“写得巧”。它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方法论,比如如何提炼核心信息,如何构建清晰的段落结构,以及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风格来适应不同的商务场景。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简洁性”的强调,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写得不好,是因为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或者用词不够精准。通过学习书中的技巧,我能够更有效地筛选信息,用最精炼的语言去传达最核心的意思,这样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效率,也让我的沟通更加顺畅。这本书真的帮助我提升了一个档次,让我对自己的商务写作能力充满了信心。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是个不太擅长文字表达的人,尤其是在需要面对老板、客户或者合作伙伴的时候,写一份东西总让我头疼不已。脑子里想的明明很清楚,可是一落笔,就变得支离破碎,不是太简略,就是太冗长。这本书的出现,真的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写作的道路。它不是那种让你死记硬背规则的书,而是教你一种思考问题和表达问题的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结构化思维”的讲解,它让我明白,好的商务写作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清晰的逻辑基础之上的。通过学习如何进行逻辑梳理,如何搭建文章骨架,我发现写东西不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我可以更有条理地组织我的思路,将复杂的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的部分。而且,书里有很多非常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看到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现在,每当我接到一个写作任务,我不再感到焦虑,而是会主动地去思考如何运用书中的方法,让我的文字更有力量,更能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买了很多书,还没看,一看就困!!!!!!!!!!!
评分包装物流都不错,内容还没看。看后评价。
评分开卷有益,多读书没坏处
评分用起来非常好,非常适合我。推荐给大家。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老板最想让员工看的书系列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包装倒是扎实的。
评分内容不错,内容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