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可说是自有为张居正立传以来zui深入、zui公正、zui能“美恶不掩,各从其实”的巨著。(台湾学者徐泓语)
它不同于前人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作者运用大量罕见的丰富史料,除实录、政书等官方出版品外,引用的私人笔记、文集、书信达150余种,以明代为主的地方志达65种。因此能深入许多以前学者所未谈到的细节。
对张居正在改革中所要面对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作者分别立档,上有皇帝、太后,旁及宦阉权竖、外戚、各派言官,特别是与居正曾共事的历届内阁大学士、重要文臣僚佐都有叙及,涉及人物之多,探求研究之细,皆为同类著述所罕见。
同时,书中提出了“隆万改革”的新判断和新概念,重新审视后发现,高拱和张居正在隆庆时期已经联手进行重大的改革,在吏治、经济、军事上都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使垂危的明王朝出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可以说,万历初叶张居正所进行的改革是隆庆改革的继续。这一成果无疑是研究明代中后期历史的新突破和新贡献。
尤其要指出的是,该书对张居正主持改革的过程作了动态式的叙述,不但写了张居正如何运筹帷幄、选贤任能、妥为部署,而且写出了他在改革和反改革的矛盾冲突中如何坚定指挥、鼓舞士气的实况。在充分肯定张居正的伟大历史作用的同时,对他的“失误、失律和失德”的一面也给以实事求是的直书。
张居正要推行改革,不得不集中权力,但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而无所制约,势必要引来皇权的反噬,酿成悲剧,张居正死后的凄惨正好诠释了此点。在个人专权独断的体制下,这也是必然结局。
作者简介
韦庆远(1928-2009),广东顺德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教授。历任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英国牛津大学东亚研究系客座教授、圣安东尼学院兼职院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客座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教授、香港珠海书院史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近代史研究所、香港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有:《明代黄册制度》、《中国档案史稿》、《康雍乾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主编)、《清代奴婢制度》(合著)、《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中国政治制度史》(合著)、《清代全史》(第四卷)、《明清史新析》、《隆庆皇帝大传》、《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正德风云:荡子皇帝朱厚照别传(上下)》。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可说是自有为张居正立传以来zui深入、zui公正、zui能“美恶不掩,各从其实”的巨著。
——著名学者徐泓
居正救时似姚崇,褊礉则似赵普,专政似霍光,刚鸷则类安石。假令天假之年,长辔获骋,则吏道杂而多端,治术疵而不醇,斯岂贞观之房、杜,而元祐之司马乎?
——清初人谷应泰
目录
绪论有关张居正研究的若干问题
第一章 早岁峥嵘
第二章 生于忧患
第三章 科举道路和翰苑生涯
第四章 政治上的失落和彷徨
第五章 山居未敢忘忧国
第六章 重新投入政治的漩涡
第七章 嘉隆交替与张居正入阁
第八章 隆庆内阁的矛盾斗争与张居正地位的上升
第九章 隆庆内阁的成就和张居正的作用
第十章 隆万交替与张居正独揽朝纲
第十一章 幼年万历与张居正特殊形式的君臣关系
第十二章 “江陵柄政”首重整饬吏治
第十三章 为天下理财
第十四章 申严军政,发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十五章 厉行法治,刑期无刑
第十六章 对驿递制度的整顿和改革
第十七章 整治漕运和高拱、张居正的分歧
第十八章 敦本务实的学术思想和执行文化专制政策
第十九章 以夺情事件为中心的反张高潮
第二十章 屹立在权势的巅峰上
第二十一章 张居正去世与政局大变
第二十二章 功罪凭公论,青史有是非
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大事记
引用文献和参考资料
后记
精彩书摘
《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套装上下册)》:
第二节 隆庆内阁与“九相”的浮沉
隆庆皇帝上台,沿用了嘉靖时期的内阁体制,也保持着它实际的职权范围。事实上,历经数十年形成的既定规模并不是能轻易更动的。而且,对于素以端拱南面不亲朝政为个性特点的隆庆帝,也缺乏大事更新的能力和魄力。加以当时的内阁亦未曾形成对皇权的威胁,实无更张的必要。原在嘉靖晚年已任职内阁的人员中,首辅徐阶,向以拥裕抑景著称,其对新帝的忠忱绝无问题;李春芳虽以青词得位,又无大能耐,但为人一向恭谨温和,不介入政争;高拱本来就是隆庆在藩邸时最亲信的心腹;与高拱同时人阁的郭朴,既是高拱的同乡,遇事又唯高拱的马首是瞻;隆庆登基后,先后补充的大学士中,陈以勤、张居正、殷士儋三人都是原裕王府的讲读官,与隆庆夙有渊源,且一贯为维护其储位权益尽心尽力;赵贞吉素称干才、有学问,他任日讲官时即受到隆庆的亲自赏识;高仪久任礼部尚书,隆庆登基典礼及改订嘉靖朝诸祀典,皆由他斟酌议定,而且他是在隆庆六年(1572)四月才因高拱的推荐而入阁的,一个多月后,隆庆即去世,未在任内起多大的作用。以上的九人内阁班子,承担着隆庆朝中枢辅政的责任。阁揆如徐阶、高拱,以及当时尚任一般阁员的张居正,均能有所展布,建立事功,享有“救时良相”的美誉。隆庆其人有一个突出的优长之处,即“穆皇委政台阁”,故终隆庆一朝,一直有一个强势内阁在正常主政,有人谓之“丞相政治”。隆庆以昏懦之君,但能采纳一系列措施,废除了“先朝政令不便者”;又在人事制度、行政效率、边防和战、赋役改制以及通海运等重大问题上进行了大兴大革,为隆万大改革奠下初基,显出了“柄臣用事之效”。
试对上述徐、李、高、郭、陈、张、赵、殷、高(仪)九人的生平言行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为众所公认的结论,即“九相”中并无奸佞之人,大体上都可归人正人之列。但又必须看到,不是由正人组成的群体便可以齐心合力以共事,可以协作无间。隆庆朝确实有一个强势内阁在正常动作,但内阁成员的组成及其关系又是异常复杂的。融洽与倾轧,协同与争拗,政见分歧和意气用事,学术见解与政治的互动连锁,权位利害的冲突,等等,都交缠在一起。再加上个人恩怨,阁内阁外以门生故吏为基础形成的派系门户之分,遂使内阁成为内讧互斗之场,阳谋与阴谋层出不穷,纵横捭阖,波谲云诡。在短短五年半之中,一再进行改组又改组。有人青云直上,揽权自重;有人被迫辞官告退,淡出政治漩涡。报复反报复,指控反指控,始终未断。而在如此缠斗的过程中,却又存在间歇性的相对稳定,不同时期的首辅仍得以有效展布,未因冲突而过分影响内阁的运转,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在政治史和政治制度史中确实是罕见的。
嘉靖以后,内阁权力一再加重,而“密勿之地,易生嫌隙”,加上首辅和次辅、群辅之间地位权力的悬殊,更易引起排挤或取代之心。“嘉靖以来之首辅,莫不由倾轧排挤而得之”。内阁大学士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内相猜若水火”,各有防范戒备,各有拉帮结派,又各有制敌致胜之谋。这样的风气传统,到隆庆朝并无少减,“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
“嘉靖以来,首、次辅相搏不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在论析隆庆朝“九相”之间存在的政争和倾轧,又必须分出主次和是非。
如所周知,隆庆朝的内阁大学士中,地位最显赫,对当时政局起过最大作用的,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稍次为赵贞吉,陷入倾轧斗争最深的亦此四人。其余五人,李春芳虽一度职任首揆,实无重要表现,唯唯诺诺,庸碌守位,不过扮演着一个“伴食宰相”的角色。陈以勤淡泊名利,知机高蹈,及早自拔于官场;郭朴、殷士儋二二人旋入旋出,其实是阁中的过客;高仪最后人,仅置身于隆庆时期的末梢,无关大局。更应注意的是,在这段时期及隆万交替之际,阁内先后发生过三次重大斗争,即在隆庆元年(1567)爆发的徐阶与高拱之斗;四年爆发的高拱与赵贞吉之斗;六年,朱载垕“驾崩”,随即爆发的由司礼监宦官冯保与张居正联手,并倚李太后为后台的倒高之斗。对这三次震撼朝野,关系全局的内阁大内讧,以及直接有关的徐、高、张、赵、郭等人的是非曲直和胜负得失,我们拟在下文论述。本节拟先将在历次内斗中直接关系较少的李春芳、陈以勤、殷士儋三人的为人和政见主张,他们在内阁内的地位和作用等作一简介,旨在扫清外围,便于集中评述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原次辅,在徐阶退休后转为首辅的李春芳,兴化人,曾高中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的一甲第一名,即俗称状元,随即简人西苑撰写青词,“大被帝眷”,是嘉靖帝御前最受欣赏的文人之一。他除善作青词外,便是安分按班以做官,无棱角,无锋芒,不轻树敌,故此官途平顺,一再得到破格提拔。谈迁曾批评他“政在徐阶则媚徐,政在高拱则让高,盖深于老氏之术者”…。此言并非过分苛刻。他以庸碌为特长并因此邀得皇帝的特别宠眷。“世宗眷侍直诸臣厚,凡迁除皆出特旨。春芳自学士至柄政,凡六迁,未尝一由廷推。”而他精心撰制青词,堆砌辞藻,不过视为职业,并非真正相信玄道;一旦宣布撤废青词,亦能随大流,弃之如敝屣。嘉靖四十四年(1565),徐阶看中他性格温和、言论持平、易于相处,故推荐他人阁。他在内阁内,“每事必推阶,阶亦雅重之”。
……
前言/序言
后记
《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一书终于脱稿了,颇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回忆这一段工作历程,首先是对多年来一直对此关心督促,并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师友们充满感激之情。
自己多年来养成一种习惯,即每到一处,必到当地图书馆去利用它们的藏书。自着手本专题研究以来,当然更以收集与本书传主张居正直接间接有关的资料作为重点。十多年来,除了在本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以外,我还先后在北京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东亚研究系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台北“中央图书馆”和汉学研究中心、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馆等处较系统地阅读图书。正是由于各馆各具特色的丰富藏书,才使我掌握的研究资料,逐渐增加积累,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逐步加深思考。
特别是,在1995年秋天到1996年春天,我应邀到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所教书和到其他单位作学术访问,当时正处于本书已草拟出部分初稿,同时又是收集资料最关键的时刻。手上虽已积累了一定资料,但又担心另一些最基本最原始的资料仍未看到,担心由此作出的判断易于偏颇。其中较为薄弱的,是一些与张居正关系较密切或冲突最突出的人物的文集,和在推行全国经济政治改革过程中,反映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地方志,以及一些孤本、抄本等。为填充以上空白,除了要上课的日子外,我差不多每天都到台北“中央图书馆”善本室或汉学研究中心藏书室借阅图书资料。承图书馆工作人员张锦郎先生、卢锦棠先生、方美芬小姐、罗金梅小姐;汉学研究中心刘显叔先生、张琏小姐等热情帮助,经常为我解决借调、复印、制图等问题,提供各种方便。有一些照顾是令人难忘的。例如,我有一次提出,希望了解近四十余年台湾学术界对张居正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几天,图书馆就为我提供出一份历年在台湾各报刊发表的、所有有关张居正问题论文的完整复印件。又例如,汉学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影印我国流散于域外的已佚古籍,这批影印本是该中心的珍藏之一。但他们不仅给我提供借阅的方便,而且还免费为我再重新复印选中的材料。我之所以能在1996年春季基本结束了收集资料的工作,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转入写作和修订书稿,实与他们的鼎力帮助分不开。我一直为他们以及其他图书馆许多同仁的服务和敬业精神所鼓舞,为他们致力于促进两岸学术交流的热忱所鼓舞。
另外,我还由衷地感谢许多同行师友,他们是李洵、吴量恺、叶显恩、梁希哲、杜婉言、刘重日、林金树、吕士朋、张德言、赵毅、徐泓、张哲郎、赵令扬、苏同炳、吴智和、林丽月、朱鸿、何冠彪、叶泉宏、柏桦、余兴安、李克毅、李春明等。他们都是明史研究工作者,又都是我在进行本专题研究时经常交流意见,进行咨询和请教的人。和以上诸位的历次见面和通信,差不多都离不开张居正这个话题。我们曾多次在双方或多方之间进行过坦诚愉快的讨论。他们对初稿提出的批评和补充意见,对我都是很好的启迪,从中得到不少教益。特别是杜婉言、叶显恩、徐泓、苏同炳四位,分别为我审阅了全部手稿,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纠正了一些谬误。叶泉宏先生为我提供了16世纪朝鲜国人士对明朝国政民情记载的汉文文献;柏桦先生为我提供了日本的史学界有关评述张居正的多篇文章,都有助于扩大我的视野,有助于争取能较全面地观察和论述有关问题。
应该说,《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之能成书,实凝聚着以上师友的大量心力。在他们深厚情谊的策励下,本人不敢不勉力前驱。
本书定稿之日,恰好是自己年届七十之期。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应该更努力工作。
韦庆远
1998年12月
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套装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