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然界的实证研究已经自古代经典描述(例如,泰勒斯,亚里士多德等人),和科学方法已自中世纪使用现代科学的曙光往往追溯到近代早期,特别是科学革命发生在16世纪-17世纪的欧洲。科学的方法被认为是如此重要,以现代科学的一些考虑,早前咨询走进大自然是前科学。传统上,科学史家所定义的科学足够广泛,包括那些调查。
评分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 笔名叫马南屯,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1960年其兼任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并主编《前线主编理论刊物《前线》。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邨(cūn)”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篇,受到读者喜欢。他的杂文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悍、妙趣横生、富有寓意,一时全国许多报刊、杂志争相仿效,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他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邓拓[1]撰写过大量社论、杂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有《燕山夜话》等,深受读者欢迎。[2]文化大革命中与吴晗、廖沫沙一起被诬为“三家村”成员,含冤而死。1966年5月18日逝世。1966年4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关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批判材料,“三家村”被打成“反共集团”,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最早牺牲品。5月18日,邓拓含冤自尽,成了“四人帮”1966年起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邓拓另有《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论著。他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评分救荒几乎伴随着人类的历史,天之道,补不足,无论天灾人祸,在任何时代都是可能发生的,怎样使得民不聊生的惨状减到最低,有序而高效的最重要,该书就是这样一本很特别而实用的书,通过对饥荒和灾难以及救灾等史实的梳理,大致还原了中国几千年的灾难应对史的面貌,后来人可以为鉴。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好读物
评分第一部反映中國五千年抗災救荒歷史的專著,文筆流暢,史料豐富,功底紮實!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