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斯坦福对于黑格尔也是极其恐惧的。在整本书中,黑格尔一直作为被批评的“受气包”形象出现。年轻时的斯坦福受汤因比的启发进入历史学这个行当。不过,在他看来,不论黑格尔、康德,又或者是汤因比寻求的某种历史模式,都不过是世俗化了的历史神学,其著作中“历史神学大于历史哲学”。
评分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务必铭记作为事件的历史(history?as?event)与作为记述的历史(history?as?account)之间的重要区别。1989年,东德人民曾有若干行动,包括拆毁柏林墙。这些事迹(deeds)不仅见诸报端、电视,更有政论家如福山等加以讨论。随后,这些事迹必然载入史册。先有行动,继而有图像、口头或书面描述。根据我的叙述,对拆毁围墙一事,读者脑海中便留下了大致清晰的印象,但却不可能详细的了解此事的细节。 "历史"一词,既可指世间曾经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也可指通过文字或理念将发生的事件进行的基本连贯的记述,二者混淆不清也在所难免。然而二者的区别却非常明显。为了区分,若干学者采用作为事件之历史[history(e),简称历史事件]、作为记述之历史[history(n),简称历史叙述]加以区别,其中(e)代表事件(event),(n)代表叙事(narrative)。其他学者则以甲类历史[history(1),简称历史(甲) ]、乙类历史[history(2),简称历史(乙)]为之区分,甲或乙表明其究竟属于一级或次级事实。本书在必要之处采用后一种区分。
评分上海书展上看到的,这次收了
评分文/左页
评分书很好,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读物,也很适合历史学家去看
评分作者在书中将历史区分为“作为事件的历史”和“作为记述的历史”,分别标记为历史(甲)和历史(乙),以此为横轴,以作为统一体、行动、观念、论述、知识、遗迹、事件、顺序、理论、形而上学的历史这十个透视角度为纵轴,内容涵盖了从古至今历史研究中所有可能面对的概念和问题。全书不仅澄清了历史的本质、作为记述的历史、作为事件的历史、历史理论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等等学理上的问题,也注重如何使用证据这种方法论层面的传授。另外,书中虽然涉及大量不同历史学派的历史观点,但是作者力图避免学术术语的使用,尽量以富含常识的日常语言论述,直触和直面问题的核心关键。
评分一人的欢愉就是千万人的欢愉时
评分这则故事表明了本书将和读者探讨的若干要点,例如历史关心变革,历史进程可视为走向佳境的演进,历史活动多坐落于政治场景之中,历史既关系到往昔,也关系到现时。然而最紧要的,它彰显出"历史"一词的含混性。
评分热爱图书,囤书是一种美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