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环境审计研究》包括环境审计基本理论、环境审计应用理论、环境审计相关问题的探讨3个部分。
《环境审计研究》在介绍环境审计理论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现状的同时,阐述作者多年来在环境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看法。
《环境审计研究》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概念上、理论上探讨环境审计的基本问题,并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环境审计的发展规律,评价相关理论的正确性。
《环境审计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审计人员进行环境审计、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国内外环境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我国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进行环境审计、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这些研究不但推动了审计学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丰富了传统审计的理论体系框架,而且有助于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李雪,男,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审计与管理咨询研究所所长,中国会计学会理事、高级会员,中国审计学会会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
主要从事审计理论、环境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效益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国软科学》《审计与经济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审计理论研究》,主编教材《审计学原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审计基础与实务》等,作为总主编主持出版了“十三五”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型经济管理系列教材(会计系列)30余部。担任省级精品课程《审计学原理》、省级特色课程《审计学原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的主持人。
目录
第一章 环境审计的产生背景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环境审计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国内外环境审计研究情况述评
第一节 国内外环境审计研究情况综述
第二节 国内外环境审计研究情况评价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环境审计的内涵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环境审计定义的观点
第二节 环境审计的定义
第三节 环境审计的内容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环境审计理论结构
第一节 环境审计理论结构概述
第二节 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点选择
第三节 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环境审计目标
第一节 环境审计目标概述
第二节 关于环境审计目标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第三节 构建环境审计目标体系
第四节 环境审计目标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环境审计假设
第一节 环境审计假设概述
第二节 环境审计假设的内容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国内外环境审计的开展现状
第一节 国外环境审计开展现状及评价
第二节 国内环境审计开展现状及评价
第三节 国内外环境审计开展现状的差异及其原因
第四节 我国进一步开展环境审计的建议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政府环境审计实务探讨
第一节 政府审计机构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第二节 政府环境审计的重点
第三节 政府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的形式
第四节 政府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第五节 政府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结果的报告
第六节 政府环境审计的现状、问题和解决途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内部环境审计实务探讨
第一节 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内部环境审计的内容和实际开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实务探讨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环境审计的重点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开展环境审计的形式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开展环境审计的现状、困难和对策建议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环境审计的其他实务问题探讨
第一节 环境合规性审计实务问题探讨
第二节 环境财务审计实务问题探讨
第三节 环境绩效审计实务问题探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的协调
第一节 环境会计概述
第二节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第三节 环境会计与环境审计的协调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环境审计准则与环境审计立法
第一节 环境审计准则
第二节 环境审计立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环境审计的合作与协调
第一节 审计部门与环保、司法、证券监管部门合作与协调
第二节 环境审计的国际协调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环境审计研究》:
任何理论结构的建立或构筑都需要一定的具体要素作为支撑,逻辑基点对整个学科体系中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对整个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
从哲学角度来讲,逻辑基点就是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全过程出发点的一个或一组概念、范畴或是判断,也可以称之为上升的基点。它是构造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开端,是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同时也是最本质的一个理论范畴,对于整个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因而,环境审计理论结构逻辑基点的确定成为构筑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关键与开端。一、选择的逻辑基点必须符合以下一些前提条件
(一)它必须是环境审计理论结构中的一个要素为了实现基本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此要素必然与结构中的其他要素有密切联系,从而能够通过一些直接的途径对其他要素产生作用,而不以结构中的其他范畴作为中介或前提。逻辑基点的基本功能客观地要求逻辑基点需要位于整个理论结构之中,是理论结构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其本身就是理论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能紧密联系环境审计理论与实务
理论与实务相联系是所有逻辑基点要素应具备的特征。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不断修正所形成的理性认识,获取理论的新发展。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点也必须是联系理论和实务的纽带。它既要和实务紧密相连,及时反映其变化,又要对其他要素有决定性作用,从而推动整个环境审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能联系环境审计理论与环境审计环境
与其他的理论结构有所差异,环境审计是基于一定的环境所进行的。环境将直接影响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开展,环境审计各理论要素都必须反映环境的变化,推动整个理论结构随环境而不断改进、完善。作为整个理论结构主导的逻辑基点自然也应该具备这一基本特征,它需要与环境密切联系,反映并适应环境的转变,同时促进其他要素的转变。
(四)能实现对其他环境审计要素的推导论证
环境审计理论结构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理论的逻辑基点必须能够推导论证所有其他相关的理论范畴,这是作为逻辑基点要素的基本特征。通过此特殊要素的特殊作用使理论结构形成一个逻辑严密、内容完整、相对稳定的整体,并确保整个结构具有清晰的逻辑和完整的内容。
(五)可知性,简而言之就是可以被人们所识别和理解
能够被充分地认识是所有理论结构要素所需要具备的特征。如果所选择的要素无法被人们所认识,就无法对它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无法判断这个要素本身所包含的意义,自然更无法实现对其他要素的推导认证,而最终导致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失去意义。
(六)环境审计理论的逻辑基点必须具备较好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它的存在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小,不易随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同时,要素的稳定性还体现在它能够反映出该理论的根本属性,逻辑基点的稳定性直接作用于整个理论结构,使建立的理论结构能反映出其内在固有的性质。
二、逻辑基点的特征
逻辑基点必须具备的特征有:①逻辑基点是环境审计理论框架的构成要素;②逻辑基点能推导出其他要素。在环境审计理论结构中只有本质可以作为逻辑基点,因为本质是固定属性,是对环境审计特征抽象的概括,它无法被其他要素决定,在理论结构中有着导向的作用。在环境审计框架的实务中,环境审计的目标是逻辑基点,因为它可以反映外部审计环境的变化,又可以推导出其他的要素。
……
前言/序言
环境审计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保护项目计划、管理和实施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环境审计的产生在于对政府和企业履行社会环境责任情况进行检查的需要,在于企业自我生存、发展,改善其社会公共关系和形象的需要,也在于政府机构执行环境法规、制定环境规划的需要。
环境审计作为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个新的审计领域,受到了国内外审计职业界的高度关注。从国际上看,两个最大的审计国际组织曾分别开会讨论,寻找针对环境审计的一致观点,进而寻求建立环境审计的基本准则。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颁布了《审计职业与环境》;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则在开罗会议上将环境审计作为两大议题之一,并发表了《开罗宣言》。西方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也普遍完善了环境法规,强化了环境审计制度。从国内情况看,环境审计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起社会瞩目。《审计研究》1993年第3期刊载了加拿大审计长丹尼斯的论文——《环境审计——九十年代的挑战》,此后又陆续刊载了多篇译著,为我国环境审计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中国审计学会于1997年年初确定以环境审计为重点研究课题,组织福建、浙江、江西3省的审计学会以实施环境审计的经验和问题为基础撰写论文,并组织对此有研究的学者和专家,于当年6月在厦门市举办了环境审计研讨会;陈思维和陈正兴等分别出版了题为《环境审计》的著作,实务界和理论界人士撰写了大量论文,对环境审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总的来说,上述关于环境审计的研究充分吸收了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既有对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又有对实务经验的总结,涉及环境审计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审计动因、理论基础、本质、职能、目标、假设、原则、准则、程序、方法、主体、对象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已有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并且偏重于对环境审计实务的解释,难以深入,对概念的界定有些不够清晰,因此研究基本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例如,已有研究对审计主体在环境审计中各自应充当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等很少进行讨论。因此,如何看待审计在整个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和开展环境审计,如何界定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环境领域的作用,3种审计主体如何具体运作环境审计等,是摆在广大审计实务工作者和审计科研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
正是基于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在国内外已有环境审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环境管理体系中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以指导审计人员更好地承担起环境监督、鉴证、评价的职责,为实现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如何搞好环境审计研究,笔者在2004年就提出了环境审计研究应处理好的8大关系,目前看来仍然是环境审计研究的难点,需要持续重点解决:
(1)必须处理好环境审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环境审计是融合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医学、环境法学、社会学、统计学和工程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但是,它并不是这些学科的简单拼凑,也不是相关内容的简单相加。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体系和特色。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环境审计研究是一种开放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来考虑问题,处理好环境审计与各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使它们充分融合。
(2)必须处理好环境审计与常规审计的关系。环境审计运用了常规审计的基本理论,是对常规审计的一种继承;同时,它是在受托经济责任向环境责任扩展后形成的,是常规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常规审计中包含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三部分;环境审计同样也包含这三部分。在研究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是要挖掘常规审计与环境审计的相同之处,以资借鉴;二是要找出两者的区别,以突出环境审计特色。
(3)必须处理好不同种类环境审计理论之间的关系。①环境审计按主体分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它们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因此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当前,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应以国家审计为重点,逐步带动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的发展。②环境审计按内容和目标可分为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一方面,它们在对象、依据、目标、范围、报告内容和报告形式等方面都有不同;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环境审计目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体现。当前,我国环境审计仍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应尽快发展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
(4)必须处理好环境审计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关系。环境审计理论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环境审计基本理论,它的理论性强,可以间接指导和预测实务,包括环境审计目标、假设、原则、本质等;二是环境审计应用理论,它的实务性强,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实践,包括环境审计准则、程序与方法等。环境审计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划分是相对的,两者之间虽有密切联系的,但不能作界限分明的划分。基本理论可以指导应用理论的研究,应用理论也可以促进基本理论的发展。当前,我国学者主要进行的是应用理论的研究,而对于基本理论却涉及较少。
环境审计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