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沉思录
原价:20.00元
作者:(古罗马)奥勒留 ,何怀宏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802115743
字数:90000
页码: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
★权威译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本书内容是近两千年前的古罗马皇帝的人生感悟,而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一代代的领导人
★包装美观精致,红色古罗马背景封面在书店里非常高雅,腰封上温家宝总理和克林顿总统的倾情推荐格外抢眼,让人有翻阅的欲望。
内容提要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目录
译者前言 一本写给自己的书
Book 1 卷一
品质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
我从父亲那里学到的
Book 2 卷二
来自命运的东西并不脱离本性
唯一能从人那里夺走的只有现在
Book 3 卷三
享受那你认为是最好的东西的快乐
最长久的名声也是短暂的
Book 4 卷四
任何行为都不要无目的地做出
使你的智慧仅仅用于正直地行动
Book 5 卷五
遵从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
寻求不可能的事情是一种发疯
Book 6 卷六
灵魂保持在一种状态和活动之中
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让人羞愧之事
没有人能阻止你按本性生活
Book 7 卷七
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
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东西
痛苦不是不可忍受或永远持续的
Book 8 卷八
幸福在于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
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是你的义务
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
Book 9 卷九
与持有同样原则的人一起生活
在来自外部事物的打扰中保持自由
不同无知的人作无谓的交谈
Book 10 卷十
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
认识真正按照本性生活的人
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信念
Book 11 卷十一
我为普遍利益做过什么?
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
总是想着有德之士
Book 12 卷十二
在无望完成的事情中也要训练自己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作者介绍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
文摘
序言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决定入手这本“怎样写文章”,市面上同类型的指导书太多了,但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结构组织逻辑,简直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学习路线图。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多读书多思考”的空洞口号,而是像一把精密的瑞士军刀,把写作的各个环节都细致地拆解开来。我尤其欣赏它对“立意”和“结构布局”的论述部分,那几章我反复研读了好几遍。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抽象的、难以把握的创作思维,用最直白、最接地气的方式阐述出来。举例来说,它解析一个论点的展开方式,会给出好几种不同的逻辑推进模型,并且会详细分析每种模型的适用场景和潜在弱点。这让我明白,写作不是一套固定的公式,而是一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配的工具箱。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写作信心,让我从过去那种“写完就好”的状态,逐渐向“精心雕琢”的方向迈进。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提升表达能力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绕不开的一座里程碑。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某些教程那样刻板生硬,反而带着一种温和的、智者的引导感。作者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极好,张弛有度,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他很少用命令式的语气,更多的是用提问和类比来激发读者的自我反思。比如,在探讨如何克服“写作障碍”时,他没有直接说“你要坚持每天写”,而是通过讲述几个历史上著名作家的挣扎瞬间,让我们感同身受,然后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这种挣扎本身就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从而减轻了我们对“完美开篇”的焦虑。这种以同理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我这个容易自我批判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心理按摩。我能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他深知写作不仅是技巧,更是心性的磨练。所以,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耐心十足的导师,在你迷茫时轻轻推你一把,告诉你方向在哪里,但最终的路还是需要你自己去走。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翻阅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毕竟“写作”这个领域随着时代变化也很快。但惊喜在于,这本书在保留了经典文学写作精髓的同时,展现了令人信服的“增订”诚意。我留意到其中对于“信息整合与提炼”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特别的加强,这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它没有被时髦的短视频文案风潮所裹挟,而是专注于如何构建持久、有深度的文本。书中对如何构建清晰的语境、如何选择最精准的动词和形容词的讨论,细致到近乎苛刻的地步。我过去常常在寻找“那个词”上卡壳,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检索和辨析词义的强大框架。读完相关章节,我感觉自己的“词汇库”不是单纯地扩大了,而是升级了,我开始更清楚地意识到,用“走”和用“踱步”或“疾驰”之间的巨大信息差。这种对语言细微差别的敏感度提升,是任何速成教程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剔,精装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质感和厚度,让人立刻就能感觉到它是一本有分量的、值得珍藏的工具书。封面设计简洁又不失大气,字体选择也恰到好处,虽然书名直白地指明了主题,但整体的视觉观感却是那种老派、严谨的学术气息,让人有种翻开它就能立刻进入专注写作状态的冲动。内页的纸张选择了米黄色调,长期阅读下来对眼睛非常友好,而且排版上留白处理得当,没有那种拥挤感,使得即便内容再多,看起来也不会觉得有压力。尤其是新增订的细节,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在力求与时俱进,可能是加入了对新媒体写作、网络语言的考量,使得这本看似传统的写作指南,其实内在的血液是新鲜的。光是看这本书摆在书架上的样子,就觉得自己的书房品味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每次伸手去拿它,都带着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感,这对于我这种对书籍外观有一定要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加分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摆设,一个时刻提醒我要保持阅读和写作习惯的伙伴。
评分我向几位正在读研的朋友推荐过这本书,他们反馈的焦点都集中在它对学术写作和非虚构写作的指导深度上。这本书的“增订”部分,似乎特别关注了如何处理复杂论证和大量引用的规范性问题。我过去写报告时总是在“逻辑链断裂”和“论据堆砌”之间徘徊,而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论,教你如何将看似无关的论点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张坚固的网。特别是它对“引文的嵌入艺术”那一段的阐述,极其精辟,它强调的不是引用的数量,而是引用如何服务于你自己的核心论点,避免成为文字的“搬运工”。这套标准直接把我过去写论文的底气提升了好几个台阶。对于任何需要进行正式、结构化表达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怎么写”,更是“如何以最可信服的方式构建你的思考体系”,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写作技巧指南的范畴,直击有效沟通的核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