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世凯二子袁克文以显赫家世和丰裕财力,成为民国间收藏与鉴定名家,过手珍品古籍甚多,且多有亲题跋语题识。
☆ 作者李红英长期任职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耳濡目染,切磋磨砺,尤精于版本考订及寻溯流变。
☆ 书中所及善本古籍均附彩色书影,题跋亦原样复制,精美逼真。
☆ 本书对古籍爱好者、收藏爱好者,均为有益参考书。
? 《寒云藏书题跋辑释》以国家图书馆藏袁克文旧藏善本题跋为主,附作者搜集的袁克文所写跋语题识等。正文先述该部善本的题名、卷数、版本、行款等,其次略述其递藏源流,最后以该书中袁克文的题跋为主线,阐释版本源流及相关内容。 袁克文为民国四公子之一,酷爱收藏古籍善本,尤嗜宋椠元刊,兼及明清精抄刻本等。每得一书,则题签、跋尾,以志得书因缘、评版本优劣、述递藏源流等。因有方尔谦、李盛铎、傅增湘等大家为之掌眼,故其藏书多珍本佳刻。其藏书仅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刊印于世,余皆散见各书,而袁氏晚年经济拮据,所藏善本陆续散出,先归傅增湘、丁福保、叶德辉、刘承螒等藏家,继而辗转递藏,分藏各处,以国家图书馆所藏为大宗,上海图书馆、台北“中央”图书馆等亦多其旧藏,搜集非常不易。本书从国家图书馆所藏袁克文藏书中的题跋入手,以经史子集为序,通过对每条题跋的辑录、疏证、考释等,比勘同一部古籍相关版本之间的差异,梳理版本源流,研究藏书历史。李红英先生专力搜集袁克文藏书题跋,经历有年,所获甚多。该书所收袁克文藏书题跋以题写于今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古籍者为主,兼及作者所见收藏于其他图书馆或现于拍卖会之古籍善本中者。书中不仅收录袁氏题跋、题款、藏印,每种题跋都附该题跋之图版以及题跋所在善本古籍之书影,图文并茂,井然有序。在研究题跋、探求隐微之余,亦得赏鉴难得一见的珍本,是颇为有用的一种题跋和古籍鉴赏资料汇编,为不便于接触善本古籍的广大学者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李红英,1971年生,安徽淮北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毕业。现在主要从事古籍版本、古典文献研究。国家图书馆副研究员。
序
凡例
寒云藏书述略
寒云藏书印鉴
一.八经阁中的嫏嬛秘宝
经部藏书题跋
1. 宋刊《八经》
2. 元刻《周易兼义》
3. 宋绍兴刻《古三坟书》
4. 宋婺州唐宅刊《周礼》
5. 宋刻《纂图互注周礼》
6. 宋绍熙刻宋元递修本《礼记正义》
7. 宋刊《春秋传》
8. 元刻《春秋经左氏传句解》
9. 宋龙山书院刻本《纂图互注春秋经传集解》
10. 宋余仁仲万卷堂刻本《春秋公羊经传解诂》
11. 宋刊《孟子注疏解经》
12. 元刻《四书章句集注》
13. 宋庆元刻本《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14. 宋绍兴刻本《群经音辨》
15. 宋绍兴齐安郡学刻本《集古文韵》
16. 元刊《广韵》
17. 元刻《韵补》
二.蒙叟挥泪两《汉书》
史部藏书题跋
1. 宋刻百衲本《史记》
2. 蒙古中统本《史记》
3. 清影宋钞本两《汉书》
4. 宋黄善夫刻本《后汉书》
5. 宋元旧本《隋书》
6. 宋刻《京本增修五代史详节》
7. 明弘治刻本《司马温公经进稽古录》
8. 宋刻递修本《舆地广记》
9. 元刻本《新编方舆胜览》
10. 元刊《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
11. 宋刊《水经注》残本
12. 宋刻两汉《会要》
13. 元至正刻本《通鉴总类》
三.莲华精舍中的清净
子部藏书题跋
1. 宋刊《纂图互注荀子》
2. 宋刊《伤寒明理论》
3. 清鲍廷博钞本《一角编》
4. 明钞本《书苑菁华》
5. 明成化刻本《草书集韵》
6. 明刻《太音大全集》
7. 明龙山童氏本《文房四谱》
8. 明弘治碧云馆活字印本《鹖冠子解》
9. 宋刻《挥麈第三录》
10. 明成化刻《桯史》
11. 明弦歌精舍刻本《虞初志》
12. 明正德杨氏清江堂刻本《新增补相剪灯新话大全》
13. 宋刊《册府元龟》残帙
14. 宋刻《妙法莲华经》
15. 宋刻元椠《北山录注》
16. 明刻《佛果圜悟真觉禅师心要》
17. 元刻《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18. 宋刻《五灯会元》
19. 元刻《老子鬳斋口义》
20. 宋刻《百川学海》
四. 三琴趣斋主人的词曲人生
集部藏书题跋
1. 明铜活字印本《刘随州集》
2. 元前至元詹光祖月崖书堂刻本《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
3. 宋刻《韦苏州集》
4. 元刻《唐陆宣公集》
5. 元刻《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
6. 宋刊《皇甫持正文集》
7. 宋乾道间公文纸印本《歌诗编》
8. 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
9. 元建安虞平斋务本书堂刻本《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
10. 元刻《后山诗注》
11. 宋庆元黄汝嘉重刻《倚松老人文集》
12. 宋刻《于湖居士文集》
13. 元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14. 宋嘉泰吕乔年刻本《东莱吕太史别集》
15. 宋嘉定刻本《友林乙稿》
16. 宋刻元修本《后村居士集》
17. 旧钞本《巴西文集》
18. 明正统刻本《书林外集》
19. 明成化刻《姑苏杂咏》
20. 清吕无党钞本《鼓枻稿》
21. 清钞《松雨轩集》
22. 宋绍兴明州刻递修本《文选》
23. 明刻《玉台新咏》
24. 宋刻《迂斋标注诸家文集》
25. 明刊《唐诗极玄集》
26. 宋刻《唐僧弘秀集》
27. 宋刊《圣宋文选全集》
28. 宋庆元刻本《新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
29. 清黄氏士礼居影元钞本《皇元风雅》
30. 元刻《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
31. 宋刊《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
32. 宋淳祐本《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33. 明刊《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34. 明刊《盛世新声》
五. 附录:国家图书馆藏寒云旧藏善本知见录
六. 征引文献
七. 图版目录
八. 后记
这本《寒云藏书题跋辑释》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扇通往过去时光的窗户。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古籍研究者,但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物件怀有深深的好奇。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被那些泛黄的纸页、遒劲的笔迹深深吸引。书中所辑录的题跋,就像是作者与前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笔、每一划都可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一段对书中内容的解读,甚至是对作者心境的流露。那些晦涩的古文,在辑释者的辛勤考证下,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窥见其间的精妙。我尤其喜欢那些对题跋背景、作者生平的详细考证,它们不仅解释了题跋的含义,更勾勒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交往、学术的传承。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藏书家的书房,静静地聆听着那些古老墨迹在耳边低语,感受着知识在指尖流淌的温度。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任何现代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比拟的。它让我对“藏书”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仅是拥有,更是对历史、对文化的一种守护与传承。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藏书”这个概念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敬感,觉得那是一种与时间对话,与智慧共鸣的方式。然而,真正要理解藏书背后的文化内涵,却并非易事。《寒云藏书题跋辑释》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具象的切入点。我从中看到的,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鲜活的、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每一则题跋,无论长短,都仿佛是书的主人在与下一位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辑释者的工作,则像是翻译官,将那些古老而精炼的文字,转化为我们这个时代能够理解的语言,并且,更重要的是,它还原了题跋产生的背景,让这些文字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被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我从中看到了不同学者对同一本书的不同解读,看到了他们之间思想的碰撞,甚至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这本书让我觉得,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思想之间,精神与精神之间一种延续的纽带。
评分我必须承认,第一次接触《寒云藏书题跋辑释》时,我对“题跋”这个概念并不十分清晰,只知道它与书籍有关。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领略到了其独特的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将那些古老的题跋罗列出来,更重要的是,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辑释”。这就像是给这些古老的“耳语”配上了清晰的“字幕”,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逐渐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每一次的辑释,都像是一次考古发掘,作者循着蛛丝马迹,考证人物、年代、典故,将原本可能模糊不清的文字,还原出其应有的历史语境。我特别欣赏那些对题跋中涉及的文学、历史、哲学思想的解读,它们往往能够触及到书籍本身的核心,甚至引发了我对原作的重新思考。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新”的知识,而在于它如何以一种严谨而富有人文关怀的方式,重新激活了那些沉寂在书卷中的思想火花。它让我明白,阅读一本古籍,不仅仅是看其正文,更要关注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附赠品”,它们往往是理解书籍精髓的关键。
评分对于一个平日里喜欢翻阅旧书、搜寻文人墨迹的爱好者而言,《寒云藏书题跋辑释》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了解古代藏书文化以及文人之间学术交流方式的途径,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它所辑录的题跋,就像是一部微型的文人交往史,透过这些简短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学者是如何通过书籍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辑释的部分更是精妙,它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释,更是对背后文化背景的还原。我能够感受到辑释者在处理这些材料时所付出的心血,他们不仅需要深厚的古文功底,还需要广博的学识来支撑其考证。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题跋作者的生平介绍,以及他们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题跋,这些细节往往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题跋本身所传达的情感和立场。这本书让我觉得,每一本古籍的诞生,都不仅仅是作者一人之功,更是历代读书人共同呵护与解读的成果。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发现《寒云藏书题跋辑释》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籍。它不同于那些直接讲解历史事件或哲学思想的通俗读物,也不同于纯粹的学术专著。这本书以一种更加“微观”的视角,带我走进古人的世界。我常常会想象,当一位古代的读书人得到一本心仪的书籍,他在书上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批注,甚至只是寥寥几句的感慨,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这本书所做的,就是将这些“情怀”集结起来,并通过细致的考证,让我有机会去理解它们。辑释的部分,对我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我毕竟不是专业的古文专家,没有辑释者的引导,很多题跋中的典故、人名、甚至是一种微妙的语气都可能被我忽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题跋,更用现代的学术方法,为我们这些后辈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读书人精神世界的窗口。
评分品相不错
评分心水好久了这部书。制作真不错。特种纸印制很清晰。好书,这次活动也是好价格
评分纸质印刷一般
评分没啥好买的,帮朋友买了需要的书
评分《寒云藏书题跋辑释》装帧精美,值得购藏。
评分一套很不错的书,收藏了。
评分书籍内容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满意哦,慢慢看吧。有档次
评分寒云藏书,好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