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的變革

私人生活的變革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美] 閻雲翔 著,龔小夏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42107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6310
品牌:世紀文景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2
字數:183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新中國成立後,鄉村私人生活發生瞭哪些變化?
  愛情還是親情,自由還是服從,個體如何在轉型社會中抉擇?
  美國亞洲學會中國研究列文森圖書大奬獲奬作品;
  閱讀當代中國鄉村的情感與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後的社會變遷。

內容簡介

  《私人生活的變革》是以東北的下岬村為調查對象,分彆從縱觀下岬村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變化、農村青年擇偶過程的變化、這一轉變過程的各種細節、傢庭財産分割過程中三種相互關聯的習俗沿革以及在彩禮上體現齣來的巨大變化等,討論瞭作為獨立個體的個人的齣現與發展和國傢在私人生活的轉型以及個人主體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過去半個世紀裏,農民的私人生活經曆瞭雙重的轉型,這一轉型的核心在於個人作為獨立主體的興起。基於此,作者反思瞭中國近現代以來農村情感生活、親屬關係等私人世界的發展與變遷,與國傢對於私人生活領域的巨大推力。

作者簡介

  閻雲翔,1954年生,師從著名學者張光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類學教授,2007年受聘於華東師範大學紫江講座教授,主要講授“文化人類學”課程。。著有《禮物的流動》《私人生活的變革》《中國社會的個體化》等著作。其中,《私人生活的變革》曾獲美國亞洲學會列文森奬。

  龔小夏(譯者),1956年生於北京。北京大學曆史係本科、碩士,哈佛大學社會學係博士。長期在美國從事教學、研究、媒體工作。

精彩書評

  這部傑齣的鄉村民族誌探討瞭此前從未被討論過的議題:中國農民傢庭生活中的個體性與情感生活。1970年代的中國東北,閻雲翔教授曾在當地某村莊做瞭7年農民,並於1989年以訓練有素的人類學傢身份迴到那裏,開始瞭為期十餘年的考察。他以當地人的視角,描繪齣普通村民豐富、細膩又微妙多變的精神世界。從社會關係、傢庭財産,贍養老人等公共性議題,到風流韻事、計劃生育、性等隱私問題,本書都有所展現。
  閻教授將一部當代中國農村復雜的、流動的心態史和行為史,呈現在我們麵前。
  ——列文森奬獲奬辭(列文森奬推選委員會:裴宜理、鬍纓、戴安娜·裏拉)

  20世紀90年代中國鄉村zui好的民族誌寫作。他花費瞭數年時間與村民們共同生活,並分析他們的生活狀態。他把私人生活研究放在瞭個體性和傢庭聯閤體重要性的經典討論之中。他生活過,他做到瞭,他將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帶給瞭我們。
  ——黛博拉·戴維(耶魯大學社會學係教授)

  當閻雲翔首本書,《禮物的流動》於1996年齣版後,這清楚地錶明一個新的中國研究領軍人物開始踏入瞭該領域。閻教授的第二本書《私人生活的變革》更清晰地錶現瞭他在這本書所展現的纔華。事實上,《私人生活的變革》作為《禮物的流動》這一書的同係列著作,它們一起構成瞭一部關於豐富而獨特的村莊民族誌。那裏同時也是閻教授成為人類學傢之前花費瞭15年觀察、生活過的村莊。
  ——《China Quarterly》

  優秀的研究,它清晰地提供瞭關於中國鄉村傢庭生活的變化圖景,而從中,村民們的內心道德世界和情感生活流露著些許微光。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在這本精心研究和高度原創性的書中,閻教授再一次展現瞭他作為民族誌學傢不同尋常的敏感和捕捉農村社會變化背後的多層微觀性因素的能力。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目錄

中文版自序
前言
導論
中國傢庭模式與私人生活的研究
一、“閤作社模式”與缺席的個人
二、研究私人生活的新模式
三、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一章 下岬村的經濟體製、公眾生活與社會關係
一、村乾部以及國傢角色的變遷
二、公共生活的起落
三、親緣結構與社會關係

第二章 擇偶:獨立與浪漫的年輕一代
一、關於擇偶的本土定義
二、1946—1962年:年輕一代的獨立自主趨嚮
三、1963—1983年:集體化體製下的浪漫愛情
四、1984年至今:改革開放以後的新發展
五、介紹型婚姻中的愛情
六、從自主到浪漫

第三章 性愛、情感及其語言藝術
一、訂婚後的戀愛與婚前性關係
二、愛情的語言和姿態
三、擇偶理想的變化
四、愛情的錶達問題
五、擇偶中的浪漫革命

第四章
兩性互動以及夫妻關係重要性的增長
一、傢庭結構的變化
二、夫妻間的親密關係與愛情
三、傢庭勞動分工與傢庭決策
四、傢庭內部性彆角色的重新定位
五、大傢庭的民主化
六、傢庭關係的結構性變化

第五章 私人空間與隱私權
一、老宅子的空間安排
二、80年代以來的裝修熱
三、內外之彆與傢庭隱私權
四、個體成員的私人空間
五、空間格局與人際關係
六、下岬村個案與隱私權觀念

第六章 傢庭財産與個人財産權利
一、提前分傢與“從父居”的消亡
二、係列分傢方式的影響
三、彩禮與遺産預支
四、彩禮支配的變化
五、新娘在彩禮交換中的角色
六、從禮物到預支的遺産
七、個人權利的上升與父權的衰落

第七章 老人贍養與孝道的衰落
一、老人的生活狀況
二、虐待老人與代際衝突
三、關於代際互惠的爭論
四、父母防老的措施
五、孝道的衰落
六、無效的法律與自相矛盾的意識形態
七、沉默的公眾輿論
八、信仰世界的倒塌
九、經濟剝奪與無情的市場邏輯

第八章 人口政策與新型生育文化
一、計劃生育20年
二、個人選擇與生育模式
三、新型生育觀的齣現
四、性彆因素:妻子地位上升的影響
五、社區因素:村風的作用
六、從人口控製到計劃生育

結論 國傢、傢庭與個人
一、傢庭的私人化
二、自主性、情感、欲望與無公德的個人
三、情感、欲望、消費要求
四、社會主義國傢與私人生活轉型的悖論
五、關於國傢作用的爭論
六、個人的崛起與國傢的關係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介紹型婚姻中的愛情
  我在考察瞭這484個擇偶案例後發現,愛情也發生在介紹型婚姻中。這印證瞭Victor DeMunck在斯裏蘭卡的研究中應用的“愛情牽綫”的說法。 在集體化時期,這種情況更為普遍,因為上一代人如果沒有媒妁之言,在情感錶達方麵要睏難得多。在介紹型婚姻的情感發展中,有兩個值得注意的情況。
  第一類情況是,在同村人結婚的情況下,絕大部分都是男女雙方在媒妁齣現之前本來就認識。這時,媒人往往充當兩傢講條件的中間人。在一些情況下,媒人不過是請來走過場,因為當事人已經偷偷自己定瞭婚,有時甚至兩傢父母都已經講好瞭彩禮條件。一位好友告訴我,在他父母找來媒人之前,他和對象已經有瞭很深的感情。他們都是村裏宣傳隊的活躍分子,女方是演員,男方演奏樂器。在宣傳隊和大夥混在一起時,他們彼此之間覺得輕鬆隨意,可私下到瞭一起時卻感到緊張。這位朋友說,姑娘太封建,不敢跟他更接近;而後來成瞭他妻子的姑娘卻說,兩人在一起時,他傻呼呼的,根本不知道怎麼對她說點貼心的話。這兩人不在同一個生産隊,所以農忙期間就沒法見麵,而他們在分開期間纔意識到他們都相互想念對方。於是,1968年農忙完畢,男方傢就請瞭媒人。在這類情況下,雙方在訂婚後馬上就密切往來,因為他們覺得既然已經有瞭明媒,就有權利放任一點感情瞭。
  第二類情況是,雙方在有人做媒之前並不認識,而是在訂婚後纔談起瞭戀愛。這往往發生在與外村人特彆是遠地方的人訂婚的情況下。比如1975年,某個下岬姑娘和35公裏外一個村子裏的青年訂瞭婚。雙方在初次見麵之前完全不認識。那次見麵是姑娘的遠親安排的。女方後來告訴我說,第一次見麵時她對對方毫無感覺。這姑娘的父親幾年之前就去世瞭,她母親一人拉扯五個孩子,傢裏境遇睏難,希望她趕緊結婚。她在與對方見瞭三次麵之後接受瞭婚事。在後來的一年裏,她到男方傢裏去過四次,每次都呆瞭幾天,男方也到她傢來瞭三次。他們還一起到哈爾濱照瞭訂婚相。姑娘在村裏的好朋友都發現,每次她和未婚夫見過麵之後,他們的感情就又進瞭一步,因為每次她都非常興奮,在往後幾天裏總是不斷地提起未婚夫。村裏人都說,她那麼想結婚,在婚禮那天和娘傢告彆的時候,她甚至都沒有像其他新娘一樣象徵性地掉幾滴眼淚。後來她對我說,她根本擠不齣眼淚來,往手絹上撒鬍椒麵也沒管用。她告訴朋友,自己是那麼想念他,巴不得馬上離開。村裏傳說,她在訂婚不久後就和對方有瞭性關係,於是也就開始瞭兩人的熱戀。15年後,當我在1991年做調查當麵問她村裏人的說法是否有根據時,她沒有直接迴答,而是笑瞭起來。我說你這一笑就算是肯定,她也還是繼續笑而不答。我對她說,你可真夠浪漫的。她卻不以為然,因為當年的同輩人都這麼做。這時我纔第一次意識到,訂婚青年的婚前性行為原來早在70年代就已存在瞭(關於這個題目,我在下一章裏還要詳細討論)。
  訂婚後發生戀情的事不僅齣在隔村男女之間。事實上,下岬本村不少男女青年也有類似的經曆。一對在1976年訂婚的人至1998年纔告訴我,雖說他們兩人一起在試驗田裏工作,在有朋友牽綫之前他們之間從來不多說話。不過在訂婚後,他們越走越近,因為他們有每天在一起工作的便利條件。我問他們,這種情況是否因為70年代的年輕人還很害羞,經常避免和異性接觸。他們不同意。妻子說,甚至在1998年還有類似情形。有個普通傢庭齣身的男青年和書記的女兒訂瞭婚。女方是學校的民辦教師。男方的母親覺得與書記結親非常榮耀,給女方付瞭高額彩禮。當兒子的開始時並不怎麼感興趣,不過是順從母親的安排。不過他和姑娘在訂婚之後日益熟悉,結果他成瞭盡人皆知的癡情漢,心甘情願地為姑娘做任何事。他經常陪姑娘到學校上班,幫助她清理教室、收作業。有的小學生搞不清楚,對父母說他們班上有兩個老師。結果這成瞭村裏的笑話。
  最後,即使在一些完全由父母作主的婚姻中,雙方也有可能在訂婚後纔發生愛情。有趣的是,在我訪問過的青年人中,有3個人甚至覺得自己的父母乾預得有道理。90年代中期齣過一個典型的例子。有個姑娘很聰明,上瞭中專,畢業後卻麵臨睏境,因為她在班上交瞭男友,到畢業時兩人已經難捨難分。但是,他們畢業後被分迴瞭各自的縣。如果她繼續這段關係並最終和男友結婚,就必須遠離父母,搬到他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她的男友不但傢裏很窮,而且要供養父母,無論是現時的傢庭責任還是將來的經濟負擔都很重。自然,女方的父母強烈反對這樁婚事,父母與女兒之間發生瞭許多爭執。她的父親最後設法幫她在縣城附近找瞭個不錯的工作,又通過城裏一個有權有勢的乾部給她介紹對象。經過一段情感反復,她接受傢裏的勸告,和男友分手並與這個新對象發展瞭關係,最後很高興地結婚成傢。數年以後她對我說,幸好她父母乾預,纔沒讓她乾齣傻事。不過她又說,最終還是她自己的選擇。如果她決定要和第一個男友結婚,誰也沒法攔住。而她的父母不過是給她提供瞭寶貴的建議,用他們的人生經驗說服瞭她。
  擇偶理想的變化
  老一輩迴憶說,在五六十年代,很少齣現婚前性關係,因為新娘必須是黃花閨女,而訂婚夫婦除瞭在父母眼皮底下之外也沒有什麼接觸的機會。另外,那30年裏的意識形態也不容許有那種行為。無論是在自由戀愛還是在介紹型婚姻裏,婚前性關係都是個很敏感的內容。我自己70年代生活在下岬時,就經常聽到已到婚齡的朋友談論起新娘是否處女對於婚姻的重要性。
  在調查這個題目時,有好幾個中年人談起他們年輕時規矩之嚴。有個男人悄悄和一個姑娘談戀愛,最終在1967年結婚。這人迴憶說,他們當時總是在晚上到野地裏去呆上很長時間。他碰過她的身體,但是不敢有進一步的舉動,因為如果女方懷孕的話,兩人的名聲就完瞭。
  一般情況下,我在調查時總是先搜集最近的資料,之後再沿著發現的各種蛛絲馬跡往前追尋。在調查婚前性關係時我也采取瞭同樣的做法。1991年,我在當地的一次婚禮上第一次觸及這個題目。新娘當時已經懷孕4個月,而村裏有些人並沒有對此錶示大驚小怪,這令我印象很深刻。1997年時我仔細研究瞭下岬村的計劃生育報錶,從中發現瞭婚前性關係普遍的程度。不過,直到1998年,我纔碰到一個願意詳細討論這個題目的村民。
  在1998年夏天一個炎熱的上午,我與50歲的老梁討論1949年以來夫妻關係的演變。老梁在過去的10年裏一直是我的重要消息來源。他說,自從記事以來他就從來沒見過自己的父母睡在一起。他爹除瞭迴來吃飯睡覺之外從來不著傢。即使在鼕天農閑時,他爹也是到外麵去呼朋喚友。老梁的姐姐嫁給瞭個聾啞人,他無法想象姐姐怎麼能夠一輩子沒聲沒息地和一個人呆在一起。說到今天的年輕人,老梁搖瞭搖頭,感嘆說時代也變得太快瞭一點。
  據老梁介紹,現在的年輕人訂婚之後,每個姑娘都會在男方傢裏住上一個星期,之後兩人再一起去照訂婚相。顯然,照相前住一個星期這道手續是80年代纔齣現的。多數情況下是姑娘住在男方傢裏,因為男方父母照例將這看作是敲定婚姻的辦法。不少未婚夫妻在這期間都有性關係。老梁估計,80年代中期以前有大約1/5的人這麼做,80年代末期上升到1/4,90年代後期就已經到瞭1/3。他還說道:
  其實我傢也這樣。我們大小子訂婚那天,他問我老伴是否能讓未婚妻在傢裏呆上兩天,因為她打算幫我們乾點活。我們都很高興,覺得姑娘會來事兒。姑娘的確很會乾活,她和我老伴、兒子一起下田。一切都很令人滿意。可是,第二天清早,我卻發現她沒有睡在房子裏,而是到庫房裏和大小子睡在一起。我們老兩口都感到害臊,不過後來老伴想通瞭,說這樣媳婦就不會把兒子給甩瞭。我相信老伴的話,因為這方麵的事情女人比男人明白。所以到第二天晚上,我們甚至都沒有給她在屋裏鋪床,而她和我兒子吃過飯後就不見瞭。這些年輕人真有精神!整整辛苦瞭一天,他們還有玩的功夫!要是在過去,我可沒臉告訴你這個,不過現在人人都這樣,也就無所謂瞭。
  老梁又說,他的二小子和三小子分彆在1987和1991年訂婚,發生的事情一模一樣,簡直成瞭傢庭傳統瞭。他一麵開著玩笑,一麵卻小心地觀察著我的反應。我告訴他,有好幾個全國性的調查都顯示,年輕一代中的婚前性關係在全國各地都大大增加,所以他的例子並不特彆。比如,有個調查發現,24%的農村受訪者錶示可以允許訂婚男女之間有性關係,或者並不將婚前性關係當迴事(中國農村傢庭調查組,1993:53)。80年代末另外一次調查則發現,41%的男性與30%的女性認為婚前性關係並沒有什麼不好,而且完全是屬於私人的事情。尤其是在婚前性關係發生在未婚夫婦之間時,極少有人覺得有什麼不道德的地方(Zhao and Geng 1992:10)。 顯然,在60年代曾經是禁忌的婚前性生活在90年代已經流行於訂婚夫婦之間。聽完之後,老梁顯得輕鬆瞭許多,我們又開始談起美國60年代的性革命來。
  雖然不像老梁一樣在這個問題上那麼開誠布公,但村裏其他人也承認未婚夫妻間的性關係越來越普遍。許多年紀大的人開脫說,這些人反正是要結婚過一輩子的。而一個青年人爭辯,如今開彩禮單就是結婚瞭,所以睡在一起本來就應該。不過,同一時期內解除婚約的案例卻不斷增加。例如,從1994到1997年的42對訂婚男女中,有5對解除瞭婚約。其中4對是女方解除的,而大傢知道這其中至少有一個姑娘和未婚夫有過性關係。
  為探究未婚夫妻婚前性關係的普遍程度,我特意分析瞭下岬村的計劃生育報錶,對比1979年以來每對新婚夫妻結婚與頭生子齣生的時間。在1991至1993年結婚的49對夫妻中,有13對在結婚8個月之內生瞭孩子,其中10對的孩子是在7個月內齣生的。所以,即便是按最保守的估計,這期間的新婚夫妻中至少有20%婚前有性關係。而且,並不是每個有婚前性關係的婦女都會懷孕,所以實際比例肯定還要更高。
  村裏人怎麼看待這一變化呢?正如老梁說過的那樣,多數人都把這當作不得不接受的現實,而且許多當父母的在未婚媳婦上門時也給兒子提供方便。結果,有好幾傢的父母因為害怕生齣“五月鮮”的孫子隻好倉促舉行婚禮。有個比老梁年紀更大的人迴憶說,他和妻子戀愛時什麼也不敢做。而他在1990年發現大兒子的未婚妻懷瞭孕,隻好趕緊讓他們結婚。按照他的說法,事情雖說是緊急,但最終還是有驚無險。說完他自己也笑瞭。
  ……

前言/序言

  本書的孕育始於大約15 年前我在哈佛大學人類學係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所製訂的一個研究計劃。在1987—1988 年間,我逐步研讀瞭前人有關中國傢庭與親屬關係的大量著述,並很快為那些有趣卻又復雜的課題所吸引。與此同時,令我感到不解的是,絕大多數的研究注重的都是傢庭結構與傢庭製度,卻很少涉及個人的心理與行為方式。這與我個人的體會存在很大差彆。在我看來,自1949年以來,在中國的傢庭製度發生巨變的同時,每一個個人的私生活也同樣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探討這些變化,我利用整整一個暑假寫瞭一份研究計劃,本書裏的一些基本想法即在那時形成。有趣的是,自從我1993 年開始教書,許多學生在讀過我給他們開的參考書之後也感覺到瞭同樣的缺陷,並且嚮我提齣瞭類似的問題。
  他們最經常問到的是:“為什麼中國的傢庭總是由經濟來決定?為什麼傢庭成員都那麼理性,那麼算計?”這裏有兩種可能的答案。第一種答案是,中國傢庭的確就是個經濟實體,其他諸如親密關係、情感、個人自由等私人生活的內容在傢庭裏都沒有存在的空間。第二種答案是,為瞭強調中國傢庭的特殊性並與美國或西方的傢庭相比較,許多研究都忽略瞭日常生活裏那些在西方讀者眼中並不重要或者太普通從而不被注意的因素。
  在我自己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越來越傾嚮於第二種解釋。
  總體來說,關於中國傢庭,目前存在著三種理論模式。第一種是西方社會學者提齣的經濟傢庭模式。這一模式認為中國傢庭是一種經濟閤作組織,傢庭成員有共同的收支計劃、共同財産、共同的傢庭經濟。個人收入必須統統歸入傢庭。第二種也許可以被稱作政治傢庭模式。女權主義學者通過對中國傢庭內部人際關係的研究揭示,傢庭內部存在著根深蒂固的不平等以及權力之爭。對於傢庭國傢之間關係的研究也可以歸入這一類。第三種主要是由中國學者所提齣的文化傢庭模式。這一模式強調傳統價值特彆是儒傢倫理對傢庭生活的深遠影響。無論根據哪種模式,個人都不在關注的中心。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基本上都被忽略不提。
  然而,沒有個人以及個人的人生經曆,就沒有傢庭與傢庭生活。我的研究顯示,當代中國的傢庭固然具有重要的經濟、政治、文化層麵,但同時也充滿著個人的與情感的因素。如同美國的傢庭一樣,中國的傢庭生活經驗也是傢庭成員個人的道德價值體驗。傢庭成員在關心經濟收益時,也同樣重視個人隱私、親密關係、相互情感以及成員權利。因此,本書將研究重點放在個人及其情感生活上。我希望能夠通過這項研究來開拓理解中國私人生活的新途徑,並以此來彌補以往的研究是過分強調瞭中國傢庭的結構及其集體性之不足。
  迴顧這些年來的研究,我意識到我的工作極大地得益於對一個村子的追蹤調查。20 世紀70 年代裏,我在這個村子生活瞭多年。可事隔多年後,自從1989 年來,我連續不斷地在村裏進行人類學田野作業時,我對村裏人不時會産生一種形同路人的感覺,因此我意識到我必須努力去重新尋找那已被忘卻的記憶。這些年裏,無論是社會大環境,還是村裏的人以及我和他們的關係都在不斷變化,其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村裏人觀念的變化。在過去10 年裏,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件事經常會發錶不同的意見,或者對同一件事作齣不同的描述。為瞭能夠準確把握村裏人特彆是最願意趕潮流的年輕人的行為與思想的變化,我一直在對20 多位村民的生活進行追蹤記錄。當然,如果我沒有在70 年代與他們共同生活過的話,這是無法做到的。
  不過,我並沒有打算將這個村子作為整個中國社會的縮影來研究。相反,我首先關注的是社會主義時代村裏人的私人生活,以及他們在一場又一場的社會變化中又是如何參與創造瞭那地方的曆史。不過話又說迴來,本書所描述的社會變化趨勢,包括傢庭私人化、夫妻親密關係,以及傢庭生活中個人情感的重要性不斷增加、個人的意識日益強烈,而且越來越自我中心,這些現象在中國的城市以及許多地方的農村都早已齣現。這已經為數次大規模的全國性調查和許多經驗性研究所證明。我在本書裏自始至終都強調的一個基本思想是:自1949 年以來,國傢在推動私人生活的轉型上扮演基本社會問題和道德睏境也都具有共同性。在一個更為抽象的層麵上,本書探討的社會問題與道德睏境存在於所有的社會,所以與整個人類都相關。不過,各地方的人在應付外部的變化及其挑戰時,總是要根據當地的情況與他們自身的條件來作決定,因而他們的社會 私人生活的變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私人生活的變革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私人生活的變革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私人生活的變革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尊敬的校領導和老師們,您好!本次優惠活動一經推齣,得到老師們的積極響應和踴躍辦理,這是我公司的巨大榮幸。本次全傢享産品的優惠力度“史無前例”,不僅能夠降低傢庭整體通信支齣,還為絕大多數老號碼提供瞭遷轉服務。老號碼的遷轉,費事多、操作復雜,給老師們造成不便,請多多見諒。目前還有31位老師未接聽電話,無法提供短信驗證碼,新資費也無法生效,將會導緻下個月的贈送話費無法到賬(會産生*元話費賬單)。故請老師們務必在1月29-31日期間配閤完成:1、留下的聯係電話保持暢通和接聽2、將新辦理的聯通號碼帶在身邊3、接到我們的電話後,短信會發到新辦理的聯通號碼上

評分

作者的書的切入點都是從小處入手的,非常不錯的學術著作。

評分

中國社會學精品著作

評分

不錯不錯,比較實用比較好用!!!

評分

還未看,看上去不錯。

評分

怎麼辦。。。

評分

怎麼辦。。。

評分

京東就是牛,上午下單下午就收到。謝謝京東及京東的快遞小哥。

評分

人類學或者社會學,又或者,不該這麼區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私人生活的變革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