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位學原理是》是布拉格語言學派重量級人物H.C.特魯彆茨柯依的開創性的研究成果,該書不僅在布拉格語言學派,甚至在整體意義上的語言學史中都占據重要地位。在這部著作中,特魯彆茨柯依使用瞭大量的語言材料,在活語言事實的基礎上確定瞭音位之間的各種對立關係,發現瞭各種語言的普遍規律。詳細闡述瞭音位學的相關概念、語言的音位係統、對立類型、相關關係、中和、元音和輔音係統等。該書終結瞭長期從理論角度探討音位學的階段,是第一部全麵係統性闡述新語言學科的著作,為該學科在科學中的建立和鞏固起到瞭重要作用。
《音位學原理》一書是20世紀語言學的經典著作。作者在書中係統闡述瞭音位學的基本理論,重點強調瞭語音的辨義功能和區分功能,指齣瞭語言學發展的新途徑。在書中還涉及到瞭音位學的重要元素及其組成部分,音位體係等。該書所闡述的理論原則上不僅適用於音位學,而且也適用於語言結構的其他領域。特魯彆茨柯依的《音位學原理》對於研究現代語言學的很多重要問題的研究産生瞭直接的影響。
特魯彆茨柯依(1890-1938),俄羅斯著名的語言學者、思想傢,哲學傢,歐亞學說的奠基者之一。特魯彆茨柯依的科研活動主要分為兩個方嚮:語言學和與歐亞學說有關的文化思想。尤其在語言學方麵提齣瞭影響深遠的音位學理論,成為布拉格語言學派的精神領袖和斯拉夫結構主義語言學創始人之一。特魯彆茨柯依於身後發錶的《音位學原理》一書成為現代語言學的經典著作。
緒論1
Ⅰ.音位學和語音學1
Ⅱ.音位學和語音修辭學11
音位學21
序言21
辨義理論23
Ⅰ. 基本概念23
1. 音位(辨義)對立23
2. 音位(辨義)單位·音位·變體25
3. 音位定義28
Ⅱ. 劃分音位的規則34
1. 區分音位和變體34
2. 其他語言有關音位的錯誤論斷39
3. 獨立音位和音位組閤41
4. 在確定其他語言語音的單音位和多音位意義的錯誤48
Ⅲ. 辨義對立的邏輯劃分50
1. 音位內容和音位係統50
2. 對立分類50
3. 相關關係63
4. 相關關係束群65
Ⅳ. 辨義語音對立的音位係統68
1. 前言68
2. 語音的辨義特徵分類69
3. 元音特徵72
4. 輔音特徵98
5. 韻律特徵142
6. 異常辨義元素178
Ⅴ. 辨義對立的中和類型180
1. 一般觀點180
2. 以上下文為前提的中和類型180
3. 以結構為前提的中和類型185
4. 混閤中和類型188
5. 不同類型中和的結果189
Ⅵ. 音位組閤190
1. 音位的功能分類190
2. 音位組閤的一般規律問題192
3. 音位組閤理論方法196
4. 音位的異常組閤199
Ⅶ. 音位統計學201
1. 兩種計算方法201
2. 以修辭為前提的數量和以結構為前提的數量202
3. 已經提齣有關音位頻率的闡釋205
4. 事實頻率和理論頻率208
5. 詞匯音位統計學210
語音區分或者標界功能理論213
Ⅰ. 前言213
Ⅱ. 音位界標和非音位界標214
Ⅲ. 單一標誌和集群標誌218
Ⅳ. 積極界標和消極界標225
1. 音位消極界標226
2. 非音位消極集群界標227
Ⅴ. 界標的使用228
術語索引233
緒論
Ⅰ. 音位學和語音學
每一次,當一個人與另一個人說什麼的時候,我們指的是言語行為或者言語。言語永遠是具體的,言語與固定地點和時間密切相關。言語要求有說話人(發齣者)、聽話人(接受者)和言語所涉及的對象。所有三個要素——說話人、聽話人及言語對象隨著言語行為的替換而發生變化。但是言語行為還要求一個方麵: 為瞭使聽話人能夠理解說話人,兩者都必須熟知同一種語言,語言團體每一個成員意識中的統一語言是發生任何言語行為的前提。與一次性的言語行為不同,語言是共同的、永久的。語言存在於該語言團體所有成員的意識中,是無數個具體言語行為的基礎。但是,從另一方麵而言,語言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促進言語行為的實現。語言之所以存在,因為語言與具體言語行為彼此相關。沒有具體言語行為就不會有語言。因此,語言和言語相輔相成。它們相互聯係,可以視為是同一個現象——言語活動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麵。但是,實質上,語言和言語是完全不同的現象,7所以將它們視為相互獨立的現象。
瑞士語言學者索緒爾是第一個清楚地意識到語言和言語之間差異的學者。在有關這個問題的較晚時期文獻中,我們隻提到Alan. Gardiner的著作,尤其K.Bühler的著作。
按照索緒爾的觀點,言語活動(包括語言和言語)由兩方麵組成: 能指和所指。因此,言語活動是能指和所指兩者的組閤和相互聯係。
在言語中所指永遠是完全具體的陳述,隻有作為整體時纔有意義。相反,所指在語言中是抽象規則: 句法、成語、詞法和詞匯。即使在語言中,詞語意義也隻是抽象規則,概念提要,而在言語中齣現的具體意義與此相關。
言語中的能指是具體的語音流——能夠聽到的物理現象。但什麼是語言中的能指?如果語言中的所指是抽象規則,且根據這些規則,全部意義分解為各個有序的組成部分,那麼語言中的能指則是一些規則,根據這些規則,規範言語行為的語音方麵。
在言語行為中可以錶達無限數量的不同具體概念和思想,而語言中的詞匯意義數量卻是有限的。“掌握”語言的目的,就是藉助於語言提供給我們有限的語義和語法手段,錶達具體概念和思想及它們之間的聯係。與言語所指不同,語言所指是由有限數量的單位組成。同樣,語言和言語之間的這種關係也體現在能指範圍內。8發音運動及與此相對應的,齣現在言語中的發音是多種多樣的,而構成能指單位的語音規則是有限的、可數的,在數量上是有限製的。
因為語言是由規則或者規範構成,因此是一個係統,或者最好說是獨立係統的綜閤體,與言語正好相反。語法範疇構成語法係統,語義範疇構成不同類型的語義係統。所有係統完全是平衡的,各個部分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相互聯係。因此,可以將言語中齣現的無限數量的概念和思想與語言係統的元素聯係起來。所闡述的內容對於能指而言同樣有效。初看起來,言語的語音流是不規範的,是一個語音嚮另一個語音過渡的序列。與此相反,能指單位在語言中構成瞭規範係統。隻是因為錶現在言語行為中語音流的個彆元素或者方麵可能與這個係統的個彆成員相對應,為語音流帶來秩序性。
這樣一來,語言過程的各個方麵紛繁復雜,因此這些方麵的研究應當成為一係列獨立科學的研究對象。首先,顯然,言語活動的所指和能指應當歸屬於不同學科。確實,“語音論”——換言之,是有關能指各個元素的科學,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成為與“意義論”嚴格區分開來的語言學一部分。但是,正如我們在前麵看到的,與言語能指相比,語言能指完全是另一種現象。因此,用兩門“語音科學”取代一門是閤理的選擇,一門是以言語為目標,另一門是以語言為目標。根據兩門科學對象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 與具體物理現象有關的言語語音理論應當使用自然科學方法,而與此對立的語言語音理論則使用純語言學方法(廣義地說,社會科學或者人文科學方法)。我們將言語語音理論稱為“語音學”,語言語音理論稱為“音位學”。
學者們並不是立刻就對語音學和音位學進行區分的。J.Winteler似乎是第一個毫無條件地承認在該語言中存在這樣的用於區分詞語意義的語音對立。但從另一方麵而言,還有一些不能用於此目的的語音對立。但是,他並沒有由此得齣相應結論,即語音理論應當分解為兩種不同的科學。而J.Winteler的同時代人做齣類似結論的可能性就更小。雖然他的書已經引起瞭關注並且作為嚴格從語音角度描述方言的第一次嘗試得到瞭認可,但是他提齣的兩種類型語音對立並沒有引起關注。或許,根本就沒有人發現。後來,著名英國語音學者Sweet不止一次地提到瞭類似的觀點,但似乎與J.Winteler沒有關係。他的學生們捕捉到瞭這些思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O.Jespersen,他特彆堅持這樣的觀點。但應當指齣,Sweet本人及其學生都是以同樣的方式解釋語音對立,完全不考慮這些對立是否用於區分意義。他們采用的方法本身也是自然科學方法。索緒爾懂得瞭並且清晰地闡述瞭區分語言和言語的重要性。正如他所錶述的那樣,他甚至明白瞭語言中“能指”的非物質性,但即使是索緒爾也沒有確定錶達區分言語語音理論和語言語音理論的必要性。在他的《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我們隻是看到這種思想的暗示。顯然,這位日內瓦學派奠基人覺得在語言學中區分言語語音理論和語言語音理論不如區分描寫語音學和曆史語音學重要。而且,索緒爾的一些學生,尤其梅耶、巴利和薛施藹已經非常清晰地劃分齣“言語語音理論”和“語言語音理論”的界限。10但是,隻有Baudouin de Courtenay根據研究對象,即在某一語言團體中作為物理現象或者語音信號,用於告知目的的具體語音,提齣瞭必須劃分兩種描寫語音科學的觀點。Baudouin de Courtenay的學生主要是俄羅斯人,還有波蘭人(他本人就是波蘭人,但是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俄羅斯大學裏教書。先是在喀山,後來在聖彼得堡)。其中需要特彆強調的是謝爾巴和波利萬諾夫。他們在深入和普及自己導師有關語言語音理論做齣瞭很大貢獻。但是,除瞭狹窄的學生圈,Baudouin de Courtenay的普通語言學思想鮮為人知。因此,沒有受到重視。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區分兩類語言科學的思想在國際語言學界沒有得到任何支持。隻是在戰後,這個觀點得到瞭普及。在海牙舉辦的第一屆國際語言學者大會上三個俄羅斯學者(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們當中沒有一個與Baudouin de Courtenay有關)發錶瞭簡短的綱領,清楚準確地闡述瞭嚴格區分語音學和音位學的必要性。這就是雅剋布遜、卡爾采夫斯基和本文作者。綱領引起瞭反響,來自不同國傢的很多學者都支持這個觀點。成立於1926年的布拉格語言學小組在這方麵尤其積極,並且在海牙大會召開之前已經有不少滿腔熱忱的新思想擁護者。
……
特魯彆茨柯依生平與學術(譯者序)
布拉格語言學派又稱為功能語言學派,通常被視為現代結構語言學三大流派之一。1926年,在捷剋語言學者馬鐵休斯和斯拉夫語言學者雅科布遜的倡議下,布拉格語言學小組(又稱布拉格語言學派)成立。該小組匯集瞭緻力於從結構和功能角度研究斯拉夫語言、日耳曼語言和文學的學者。其中除瞭馬鐵休斯、特倫卡、哈弗拉奈剋在、瓦海剋、穆卡洛夫斯基、斯卡利奇卡、卡瑞耐剋等捷剋學者之外,還包括瞭當時在布拉格的雅科布遜、維也納的特魯彆茨柯依及日內瓦的卡爾采夫斯基三位俄羅斯學者。該學派一方麵吸收瞭索緒爾的某些觀點,另一方麵接受瞭博杜恩·德·庫爾德內、謝爾巴、福爾圖納朵夫等為代錶的俄羅斯語言學傳統,在弘揚俄羅斯語言學思想、發展世界語言學方麵做齣瞭卓越貢獻。
布拉格語言學派的顯著特點就是徹底擺脫瞭盛行於19世紀的新語法學派理論及其研究方法,剋服瞭新語法學派的原子論,強調語言結構及語言係統中符號的功能。布拉格語言學派的成員們重視語言外因素的意義和作用,將共時研究語言和曆時研究語言有機結閤起來,研究語言現象的意義,解決標準語問題等等。布拉格語言學派的著作詳細闡述瞭研究語言音位學結構的方法,包括音位學主要概念、音位對立類型、以統計學方法描述語言的音位係統等等。
該學派的一個重量級人物特魯彆茨柯依以其具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音位學原理》在布拉格語言學派,甚至在整體意義上的語言學史中占據重要地位。他在創建20世紀語言學新流派和語言學理論方麵做齣瞭巨大貢獻。作為布拉格語言學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和後索緒爾時代的主要學者,特魯彆茨柯依在語言學、語言哲學、文化曆史、文學等方麵都留下瞭不可磨滅的足跡。
法國著名語言學者梅耶稱他為“現代語言學最強悍的人物”(Топоров: 2004, 7)。20世紀的語言學巨匠雅剋布遜稱特魯彆茨柯依是“時代最偉大的語言學傢,俄羅斯大地上最偉大的學者。在詞語及詞語藝術結構和內部動態科學中的最新發現與特魯彆茨柯依有直接的關係。他的指導性思想感召瞭現代世界語言學、詩學和文化人類學”(Неразнак: 1990,148)。特魯彆茨柯依“做齣瞭很多傑齣的發現。特彆值得關注的是,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嘗試構建元音音位分類的語言學者,從而得到瞭世界語言的元音分類係統。這確實是偉大的、轉摺性的發現。將其與著名的門捷列夫的化學元素周期錶相媲美並不是沒有原因的”(Якобсон: 1998,56)。
特魯彆茨柯依於1890年4月16日齣生在莫斯科的貴族傢庭。他的父親謝爾蓋·尼古拉維奇是著名的哲學傢和宗教曆史學者,同時也是莫斯科大學的教授,1905年成為莫斯科大學第一任通過選舉産生的校長。在這樣的一個傢庭氛圍中,特魯彆茨柯依自幼受到學術氛圍的熏陶,對科研錶現齣瞭濃厚的興趣。從13歲起,特魯彆茨柯依已經開始參加莫斯科大學的民族協會的會議,與著名的俄羅斯民俗學者米勒及著名的考古學者庫茲涅佐夫保持著學術層麵的交往。15歲時就已經在《民族學評論》雜誌上發錶瞭第一篇與古芬蘭民歌有關的論文,詳細闡述瞭多神教世界觀的殘餘現象。16歲時,特魯彆茨柯依已經搜集瞭各類有關古亞細亞語言的材料,甚至還編寫瞭勘察加語言詞典和語法。
1908年,特魯彆茨柯依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瞭莫斯科大學曆史語文係的哲學語文學專業。在大學期間,他多次去北高加索考察,研究高加索各個民族的語言和民間創作。從大學第三學期開始,特魯彆茨柯依轉入瞭語言文學專業,在福爾圖納朵夫、波爾任斯基、謝普金等名師的指導下,潛心鑽研曆史比較語言學。兩個專業的學習基礎在特魯彆茨柯依的科研生涯中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特魯彆茨柯依意識到印歐語言學史的比較語言學領域是一個較為成熟的研究領域,他在對比各個學科之後,得齣瞭如下結論“語言學是唯一一門擁有真正科學方法的人類科學,而民族學、宗教史、文化史等的方法還處於煉金術發展階段,因此應當效仿語言學的例子”(Топоров: 2004,46),並在此基礎上開始研究正確的語言學方法。
1913年,特魯彆茨柯依大學畢業後,為瞭準備碩士論文,有幸在著名教授В.К.波爾熱津斯基的推薦下來到19世紀的語言學發展中心德國萊比锡大學進修學習。在萊比锡大學他多次傾聽瞭新語法學派代錶人物雷思琴、勃魯格曼講授的課程,參加各種學術討論,研究梵語等。這一段時間的進修學習,不僅使特魯彆茨柯依結識瞭當時著名的語言學者,更進一步開闊瞭特魯彆茨柯依的學術視野,為未來學術的發展方嚮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1915年,特魯彆茨柯依從德國迴到俄羅斯,成功完成瞭碩士論文答辯。經過努力成為瞭莫斯科大學的一名編外副教授,獨立講授曆史語言學和梵語課程。1915年科學院士沙赫馬托夫《古代時期俄語綱要》的齣版對於特魯彆茨柯依的學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最終促使特魯彆茨柯依從事俄羅斯學、斯拉夫學的研究。在莫斯科方言學委員會的一次學術會議上,特魯彆茨柯依針對科學院士沙赫馬托夫的這部著作做瞭題為《恢復共同斯拉夫語方法的報告》。在這篇報告中,特魯彆茨柯依以古典比較語言學和自身研究成果為基礎,提齣瞭構建原始語言更完善的方法。報告內容在當時立即引起瞭很大的轟動,頃刻間吸引瞭一大批年輕學者的關注。
關於這一轟動性的學術事件,特魯彆茨柯依在記述中這樣寫到:“福爾圖納朵夫學派繼承的構擬方法的所有缺點在這本書中顯露無疑。這種不完善的方法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因為我永遠對方法論感興趣。我針對這本書寫瞭一篇詳細的評論並在莫斯科方言學委員會宣讀瞭這篇評論。我的報告引起瞭爆炸性的效果。因為在這之前,福爾圖納朵夫學派的觀點一直處於統治地位,莫斯科的所有學者都視這個學派的觀點為教條和方法論原則。圍繞我提齣的觀點,在莫斯科學術界展開瞭激烈爭論。老一代語言學者代錶堅決反對我的觀點並努力捍衛沙赫馬托夫的觀點,而年輕一代語言學者則站在瞭我這一方麵。我認為,我的報告對於莫斯科的語言學未來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我認為,需要尋找更閤適的曆史語言學和語言構擬的方法並將尋找這種方法視為己任。因為沙赫馬托夫這部使我意識到這種方法的不完善性的著作,是以斯拉夫語為研究對象,於是我的注意力開始轉嚮這些語言。……如今,斯拉夫語言的意義越來越重要。我決定撰寫‘斯拉夫語言原始史’。在這本書中我打算藉助於完善的構擬方法展示個彆斯拉夫語言如何由原始斯拉夫語發展而來,而原始斯拉夫語如何從印歐語言發展而來的過程。”(Топоров: 2004,16)
從1916年開始,特魯彆茨柯依開始全身心鑽研斯拉夫語言學,研究原始斯拉夫語和印歐語及現代斯拉夫語與原始斯拉夫語之間的聯係。與此同時,他成為瞭莫斯科語言學小組積極參加者。在這裏,特魯彆茨柯依不僅研究語言學,而且還與其他學者們一起共同研究神學、民族學、文化史等。
隨著革命的來臨,特魯彆茨柯依的生活發生瞭巨變。特魯彆茨柯依因此而中斷瞭在莫斯科的科學研究和教學活動,於1917年的夏天離開熟悉的莫斯科生活環境,來到瞭基斯洛沃茨剋。1918年,他開始在羅斯托夫大學一邊教課,一邊從事語言史的研究、編寫詞典等。但特魯彆茨柯依對這裏惡劣的科研環境感到瞭厭倦。他在1920年給雅科布遜的信中寫道:“總之,我極度渴望科研。在特彆緊張的莫斯科科研生活之後,我先是淪落到偏僻的基斯洛沃茨剋,接著來到羅斯托夫。雖然那裏有一所大學,然而卻沒有任何的科研生活,沒有人可以進行交流。……我無法寫作,因為我隨身帶來的書籍很少,而在羅斯托夫大學圖書館幾乎找不到我感興趣的書籍。但我還是基本上寫完瞭語音學部分,草擬齣瞭形態學部分。”(Якобсон: 2004,23)
1920—1922年間,特魯彆茨柯依不得不離開羅斯托夫,留下瞭所有的科研手稿和書籍,包括已經開始撰寫的論文《構擬原始斯拉夫語産生與衰落的曆史》,在保加利亞曆史學者,一位有影響力的社會活動傢И.Д施史馬諾夫的推薦下,來到索菲亞大學任教。特魯彆茨柯依雖然對這裏的科研環境還比較滿意,但從他寫給雅科布遜的信函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特魯彆茨柯依在這裏生活的艱辛和無奈。他寫道:“我既沒有職稱,也沒有專業論文。因此,在這裏除瞭副教授的微薄工資,我什麼也沒有。而且,這裏至今也沒有比較語言學教研室……”(Якобсон: 2004,3)
在索菲亞大學期間,雖然條件有限,特魯彆茨柯依還是積極參與俄羅斯僑民的社會政治活動,齣版瞭與歐亞主義有關的學術論著《歐洲與人類》。特魯彆茨柯依在1921年3月7日寫給雅科布遜的信函中闡釋瞭該論著的意義:“在這本專著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鄙視自我中心主義和他人中心主義,主要要求和唯一可能的齣路就是需要在非日耳曼民族的知識分子階層的意識中、世界觀中進行一場革命。沒有這場革命就不可能找到齣路。……意識中的這場革命的實質就是剋服自我中心主義和他人中心主義,從絕對主義嚮相對主義過渡。……無論是‘我’,還是其他人都不是瞭不起的人物,所有民族和文化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之分。這就是我的書對於讀者的重要性。”(Якобсон: 2004,13)
除瞭《歐洲與人類》之外,特魯彆茨柯依在這期間還撰寫瞭大量與歐亞文化相關的論文,包括《論俄羅斯的自我意識》、《成吉思汗的遺産——從東方,而非西方的角度看俄羅斯曆史》、《巴比倫塔和語言混閤》等等。
自1923年開始,在著名匈牙利語言學者揚吉奇的極力推薦下,特魯彆茨柯依被聘任為維也納大學編製內教授,接著又齣任該大學斯拉夫語文學教研室主任。1923—1938這十五年間特魯彆茨柯依一直在維也納大學執教,這十五年也是特魯彆茨柯依學術成就的頂峰時期。他在這裏不僅講授古斯拉夫語、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剋羅地亞語、捷剋語、波蘭語、俄語等課程,還承擔瞭各種語言史、斯拉夫語言比較語法、音位學導論、俄羅斯文學史等教學工作。除此之外,每一個學期還要為學生開設語言討論課、斯拉夫文學起源課等。除瞭繁重的教學工作之外,特魯彆茨柯依還撰寫瞭大量涉及各個領域的論文,奠定瞭一係列語言及文化理論問題的基礎,發展瞭之前還沒有確定的一些理論。所以,這十五年的時間也是特魯彆茨柯依最忙碌的一個時期。
“特魯彆茨柯依在這個時期的科學活動和成果呈現在同時代人的麵前。即使當時沒有被理解、評價和接受,在後來,在我們的時代卻成為瞭經典,科學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個時期,如果從知識領域而言,特魯彆茨柯依在創作領域中的注意力集中在瞭語言學、民間文學、文學、文化學、曆史學、民族問題、政治上。如果從理論思想和問題角度而言,特魯彆茨柯依則將注意力放到瞭係統、係統的元素和層次、一緻性和非一緻性、相關特徵和非相關性特徵、特性的空間、對立概念、類型、中和對立、各個層次之間的聯係、空間和時間、地域概念、語言地理學、語言‘相似’(語係、語言同盟、‘大的’語族等)、分化和聚閤、語言類型、偶然性和必然性、統計學與概率、語言和文化的聯係、語言的潛在性、意義範圍(從音位的區分特徵一直到文化傳統的象徵價值)、標準語現象等等方麵。如果從語言傳統角度,特魯彆茨柯依的創作注意力放在瞭印歐語、拉丁語、希臘語、伊朗語、突厥語、芬蘭烏戈爾語、古亞細亞語上,並且首先是斯拉夫語的各種錶現形式——原始斯拉夫語、古斯拉夫語、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剋羅地亞語、波蘭語、捷剋語、斯洛伐剋語、拉巴河沿岸語、俄語、烏剋蘭語等等。”(Топоров: 2004,18)
1926年以後,隨著布拉格語言學小組的成立,特魯彆茨柯依積極參與布拉格語言學小組的活動,經常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發錶演講。在布拉格語言學派論文集的第一捲中,發錶瞭特魯彆茨柯依的兩篇重要論文: 《元音音位係統的一般理論》和《論形態音位學》,由此奠定瞭音位學和形態音位學的基礎。特魯彆茨柯依提齣的對立理論成為瞭結構語言學的起點。
1935年,特魯彆茨柯依發錶瞭《論種族主義》,高度關注民族獨立性問題。在奧地利被法西斯占領後,特魯彆茨柯依受到瞭法西斯的跟蹤監視,各類手稿被沒收,特魯彆茨柯依無法接受這種法西斯式的做法,身心受到瞭重創。本來虛弱的身體,再也無法忍受法西斯的摺磨,在1938年6月不幸去世,一生隻活瞭短短的48年。
特魯彆茨柯依的一生可謂是充滿坎坷與荊棘,但在學術方麵卻碩果纍纍。1963年,維也納大學斯拉夫學研究所主任魯多爾夫·雅格基奇在特魯彆茨柯依逝世23周年的一次學術會議上指齣:“特魯彆茨柯依公爵因為革命而丟失瞭一切——祖國、身份和井然有序的貴族文化生活。但在他那裏卻從來沒有聽到一句抱怨的話語。……毫無疑問,特魯彆茨柯依生活在自己的科研興趣中,但這並不能解釋他本身所錶現齣的平靜。如果與特魯彆茨柯依關係很近的人,就會知道這個學識淵博且天纔的研究者其實是一個宗教人士。”(Аверинцев: 2003,137)
特魯彆茨柯依作為布拉格語言學流派創建者之一,成為瞭繼索緒爾之後的現代語言學的代錶人物。他的學術人生雖然短暫,但他孜孜不倦地探索語言學、哲學、文化史、民族學等學科,揭示瞭若乾個新科學流派的本質,涉獵瞭很多富有前瞻性的語言學理論問題,將獨特的歐亞文化觀與語言學思想有機地結閤起來,形成瞭與眾不同的現代語言觀,特魯彆茨柯依在各個方麵的語言學觀點至今為止已經成為瞭現代語言學的最寶貴的一部分。特魯彆茨柯依的語言學思想在創建、豐富和深入研究語言事實和現象方麵對20世紀的語言學理論和語言學流派具有重要影響。
特魯彆茨柯依雖然是俄羅斯人,但由於各種客觀曆史原因,包括特魯彆茨柯依大部分學術著作的齣版語言問題,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並沒有被俄羅斯語言學界所熟知。1960年,俄文版的《音位學原理》正式齣版。自此在俄羅斯學術界正式揭開瞭研究特魯彆茨柯依語言學思想的序幕,而特魯彆茨柯依作為一個偉大的俄羅斯語言學者、布拉格語言學派的重要人物,也因此正式進入瞭俄羅斯語言學者們的研究視野,引起瞭俄羅斯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隨著特魯彆茨柯依書信集、語言學論文集及語言文化曆史論文集在蘇聯和俄羅斯的相繼齣版,特魯彆茨柯依的多維身份再次進入瞭俄羅斯學者們的研究視野,大量與特魯彆茨柯依學術思想有關的研究成果不斷湧現。學者們紛紛從語言學、哲學、民族學、文化學等各個方麵論述特魯彆茨柯依的學術貢獻。尤其在特魯彆茨柯依誕辰一百周年時,俄羅斯學術界齣現瞭一大批研究特魯彆茨柯依學術思想的論文,從各個角度深入探討瞭特魯彆茨柯依對於人文科學領域的貢獻。
特魯彆茨柯依在俄羅斯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1967年齣版的《布拉格語言學小組論文集》的主編康德拉紹夫指齣:“在最近200年時間裏可以列舉齣很多發現研究新領域和獨特方法的泰鬥。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科學界引起瞭轟動,甚至改變瞭語言學的各個方麵。這就是葆譜、洪堡特、格裏姆、施萊赫爾、博杜恩·德·庫爾德內、福爾圖納朵夫、索緒爾、布龍菲爾德。而特魯彆茨柯依作為現代語言學的創建者之一完全有權利位列其中。”(Кондрашов: 1967,98)而另一位研究特魯彆茨柯依學術思想的俄羅斯學者多波洛夫指齣:“尼古拉·特魯彆茨柯依是偉大的學者,深刻而富有獨創性的思想傢。”(Топоров: 2004,22)而特魯彆茨柯依研究者雅蘭采夫則是從特魯彆茨柯依學術成果對於現代語言學發展的意義角度指齣瞭特魯彆茨柯依對於語言學的偉大貢獻。他認為並不是所有語言學者的研究成果都能經受住時代的考驗,但“特魯彆茨柯依的研究成果至今為止不僅是現代語言學的寶貴部分,而且還是發展現代語言學思想和創作性地探尋解決其中問題的動力”(Яранцев: 1994,14)。“特魯彆茨柯依在創建20世紀語言學新流派和語言學理論、在豐富和加深從結構角度研究語言學事實和現象方麵做齣瞭巨大貢獻。在語言學飛速發展的時期,尼古拉·特魯彆茨柯依作為布拉格語言學派的創始人之一,成為瞭語言學史上後索緒爾時代的主要學者。如果說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被很多語言學者視為是與舊傳統的決裂,那麼,特魯彆茨柯依、雅科布遜及其他布拉格學派成員的活動,則為語言學和語言文學帶來瞭無可置疑的進步,但又與過去保持著聯係。特魯彆茨柯依與其親近的布拉格學派成員在尋找使用比較方法的新可能性時,推翻瞭必須在共時和曆時方法之間建立不可逾越的障礙的觀點,提齣瞭將語言學視為功能係統的觀點”(Трубецкой: 1987,7)。而涅羅茲納剋指齣:“在革命後,很多背井離鄉的學者們為世界科學的發展做齣瞭巨大貢獻,確立瞭人文知識各個領域的科學思想的長期發展方嚮。尼古拉·特魯彆茨柯依就是這個學者圈中最光鮮的人物。”(Нерознак: 1990,148),特魯彆茨柯“聚閤個性”確定瞭人文科學一係列概念化領域的發展。特魯彆茨柯依的精神遺産包括語言學、文化學和哲學曆史的內容”(Нерознак: 1999,89)。
諸多類似的高度評價還有很多,但我們所列舉的這些已經足以證明特魯彆茨柯依在語言學史,乃至整個人文科學領域的重要地位。對於今天的俄羅斯學者而言,特魯彆茨柯依的名字既是語言史上輝煌的時代符號,更是俄羅斯學術界永遠的自豪與驕傲。
特魯彆茨柯依的科學研究從烏戈爾語言開始,後來轉嚮高加索語言,試圖在活語言之間對應基礎上建構曆史比較語法。他第一次在斯拉夫語言學史上將共同斯拉夫曆史分為四個分期,展示瞭語言的係統性體現在音位、形態和詞匯層麵,從共時和曆時角度闡釋語言的動態類型。他將地理因素和生態因素摻雜在內的語言發展觀對於當時的人文科學來講具有一定的開創性。語言類型及語言形成過程則反映瞭文化類型和發展方嚮。
特魯彆茨柯依認為民族的曆史文化價值觀與語言曆史是密不可分的。在特魯彆茨柯依的語言學論著中通過語言揭示民族的命運成為瞭永恒的主題,歐亞文化觀體現在一係列發錶在1920—1930年間的論著中。其中《歐洲與人類》(1920)奠定瞭特魯彆茨柯依歐亞文化觀的基礎。正是在這部著作中,特魯彆茨柯依提齣瞭“俄羅斯人在精神層麵更接近於東方,而不是西方”的觀點。他反對羅曼日耳曼的文化沙文主義,確定瞭文化平等論。
特魯彆茨柯依提齣的歐亞文化理論框架發展瞭三個重要理論: 歐亞曆史文化空間、語言同盟、俄羅斯民族文化的民族根源。
特魯彆茨柯依著眼於音位的結構與功能,曆經12年的時間,撰寫瞭一部對現代語言學方法論産生深遠影響的《音位學原理》。這部著作的德語版本齣版於1939年,1949年被翻譯成法語,接著又被翻譯成俄語、英語、日語等多種語言。俄羅斯語言學者對於這部著作給予瞭高度評價,指齣“《音位學原理》曾經是,而且永遠是語言學傢、思想傢特魯彆茨柯依的最有影響的一部作品。這部著作成為他的語言學遺言和音位學的堅實基礎”(Толстой и др.: 1987,492)。“《音位學原理》不僅僅是12年音位學研究的名副其實的和最完整的實現,而且還是特魯彆茨柯依緻力於研究各種語言規律的所有思想的總結。……這是第一部音位學百科全書,20世紀的經典語言學著作”(Реформатский: 1960,361)。“《音位學原理》是戰爭期間的二十年語言學的最好遺産。它汲取瞭索緒爾的教訓,繼續發展,成為語言學中的後索緒爾時代的開始。音位學成為瞭發展全部理論語言學的巨大動力,成為瞭語言學結構主義的最可靠基礎”(Топоров: 2004,14)。“特魯彆茨柯依的這部著作終結瞭長期從理論角度探討音位學的階段。這是第一部全麵係統性闡述新語言學科的著作,在為該學科在科學中的建立和鞏固起到瞭重要作用”(Трубецкой: 1960,5)。
在這部著作中,特魯彆茨柯依使用瞭大量的語言材料,在活語言事實的基礎上確定瞭音位之間的各種對立關係,發現瞭各種語言的普遍規律。詳細闡述瞭音位學的相關概念、語言的音位係統、對立類型、相關關係、中和、元音和輔音係統等。
特魯彆茨柯依的音位學理論不僅闡明瞭布拉格語言學派的觀點,而且還對現代語言學的研究方法産生瞭深遠影響。“特魯彆茨柯依的整體研究成為具體使用與布拉格語言學小組相關的功能結構語言學新原則的聚閤典範。……所以,沒有深入細緻地研究特魯彆茨柯依的著作,就不可能正確評價現代語言學理論狀態和以批判式的態度獲取這個領域的主要成就”(Трубецкой: 1960,6)。
特魯彆茨柯依被視為當之無愧的現代音位學創始人。“沒有一個理論,無論是之前的還是之後的,都不具有如此廣泛的科學性。完全成為獨立科學之後,音位學能夠對很多知識領域——文字理論、詩學和修辭學、文學……象徵邏輯學、形式係統理論、數字理論、組閤幾何學、控製論等很多産生革命性的影響”(Потапова, Потапов: 2000,3)。“音位學相對於其他社會科學而言,所起的革新式作用等同於核物理相對於所有精密科學而言所起的作用”(Веденина: 2015,90)。
特魯彆茨柯依提齣的對立論成為結構語言學的起點。正如雅科布遜所說的:“他(特魯彆茨柯依)建立在非對稱對立基礎上的對稱係統音位論及特魯彆茨柯依提齣的標記及無標記對偶式概念終結瞭語言分析中幼稚的、膚淺的經驗主義的殘餘,在重要的任務和數理邏輯、物理、生物和社會科學中找到瞭越來越明確的對應和證明。”(Нерознак: 1990,151)
《音位學原理》一書中充分展示瞭特魯彆茨柯依作為一個分類學傢的纔能。《音位學原理》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豐富多樣的語言例子,而且“音位學呈現齣一個詳細研究和富有維度的科學係統。《音位學原理》全麵覆蓋瞭所研究的對象,遵循瞭嚴格的分類原則”(Реформатский: 1960,360)。迴顧語言學的各個方麵,我們都可以見到誕生於音位學基礎上的術語,比如“對立、相關、中和”等運用到語言學,乃至其他人文科學領域的事實。
《音位學原理》一書早在20世紀60年代起就已經引起我國語言學者的關注,各個時期的語言學者都在不同論著、不同論文中引用和闡釋過特魯彆茨柯依的音位學觀點。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遺憾地看到,自特魯彆茨柯依的《音位學原理》於1939年在德國齣版至今已經過去70多年,這期間先後有法語、英語、俄語、日語等各種語言的版本齣版,供各國語言學者研究特魯彆茨柯依,汲取其語言學思想的精華,但卻一直沒有一本漢譯本。這樣一個事實從某種程度上妨礙瞭我國語言學界對於特魯彆茨柯依及其語言學思想的深入研究,從一個多維的視角認識特魯彆茨柯依對於現代語言學的意義。
鑒於此,我們在1960年俄羅斯外國文學齣版社齣版的俄語版本基礎上將這部著作及其術語索引翻譯成中文,為中國語言學者深刻瞭解特魯彆茨柯依語言學思想提供一個可參考的資料來源。
由於特魯彆茨柯依語言學思想的博大精深,而且特魯彆茨柯依在書中使用瞭大量豐富的語言例證,譯本中難免有瑕疵和錯誤之處,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評指正。
最後,感謝北京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劉娟教授同意為本書的齣版提供資助。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