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书法爱好者,对书法有兴趣的读者 全书印刷精美,汇集知名书法家的经典真迹,弥足珍贵,彰显大师气派,为书法爱好者提供阅、临、摹、赏、藏的墨宝典范。
内容简介
潘伯鹰的行草书浏丽健劲、潇散超然,得《十七帖》及孙过庭《书谱》之法,可以说颇有二王风致;但其正书大楷则显露出了他关于碑帖并行的书学主张,擘窠大字偶有露锋者,仍显古拙质朴,雄浑有北碑风貌。潘伯鹰一直强调学书既要勤练而非勤言,更强调书法要求“字外精神”。他的书学主张集中反映在这部《中国书法简论》中,被好书、识书者奉为圭臬。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潘伯鹰写的关于练习书法的技巧,指导书法学习者如何入门,并罗列了学习书法的参考书;下卷为书法欣赏,作者对隶书及二王、颜柳等名家进行了点评。
作者简介
潘伯鹰(1904—1966),安徽怀宁人。原名式,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別署孤云。早年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词。国共和谈时,曾担任国方代表章士钊的秘书。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对文学颇有造诣,曾著小说多种,后潜心于诗词及书法。是近代书坛“二王”书风的积极追崇者之一。
目录
卷上
一 引论
二 “书画同源”与笔法
三 正确的执笔
四 如何用笔
五 从结字和用笔入门
六 如何临习
七 途径示范
八 笔墨纸砚
九 参考书举例
卷下
一 欣赏
二 隶书的重要作用
三 晋后书派鸟瞰
四 二王
五 虞欧褚薛
六 李孙张素
七 颜柳
八 杨凝式与李建中
九 苏黄米蔡
十 赵孟頫
十一 明清书势
初版后记(潘伯鹰)
新版后记(潘仲武)
精彩书摘
卷上一引论
多年以前,有许多喜欢研求书法的朋友嘱咐我写一本如何学习书法的书。我也想动笔试写,不过,屡次提起笔来,又放下了。放下笔的理由,却不一定是由于自己的不努力,而是有其他种种原因。
第一,写字的事,是一件需要实践的事。字是由“写”而进步的;书是由“读”而进步的。所以“写字”和“读书”它本身两个字,便已将秘诀明告我们了,也不需要再“谈”了。字不是“谈”得进步的。与其看一本“书法入门”,不如拿起笔学一张古法帖。当然,不谈就写,往往写到弯路上去。但只要人有志用功,久久不懈,走几段弯路是不可避免,也无须避免的,因为弯路之中也给我们很多教训,甚至引我们另开奇境。第二,自古及今爱谈书法的多半都不是第一流书家。例如清朝的包世臣几乎是一位谈书法的专家。他著了一部《艺舟双楫》的大书。后来又出来一位康有为,说得更多。他们的书在近代一般人中发生了极大影响。但他们的理论和方法,也有不少人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们知道,越是关于教初学的书,越需要谨慎正确。所以我不敢写,为的是自己所知甚少,怕的是万一有错。第三,中国谈书法的书,古今来真也不少,有韵的,无韵的;分章节的,不分章节的;长的,短的;冒上王羲之、颜真卿的名字的,和负责用自己姓名的数也数不清。这许多书,从古到今流传不已,各立一说,各自都说真传,如若要想将正确的书法原理建立起来,必须先将历代相传的千奇百怪的说法加以排比考核和扬弃。这样,才可以将千古以来关于书法上神秘的、依托的、“强不知以为知”的一切不可靠的言语摧陷廓清。但,谈何容易?这一大堆古代论书法的书籍,其中荒谬的固然不少,精华却也所在皆是。要考证,要选择,岂是短时期、少数人所能奏效?这一层先办不到,谈起书法来,总觉得碍手碍脚。所以还是不写的妥当。
但是有很多朋友仍责备我这种踟蹰不动的办法。他们以为谈是不妨的。当然,决不是说写字的事只要谈而不须写,写是一定要写,但如何写,必须先谈。因为这样,使得有志写的人,免得走许多弯路。与其从弯路中明白了,再回头走直路,不如一动就走直路。至于错误呢,无论什么专家,谈什么问题,不能说绝对一些小小错误都没有。有了,大家批评,错误就改正了。若是怕出错而不谈,那就根本又错了。
……
前言/序言
这册小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曾在1955年三月到八月,以独立的书册形式,由上海四联出版社刊行过两版。当时除四联编辑陆萼庭先生作了很多帮助之外,许多朋友热心鼓励,写信来校正了一些误字。其中沈宗威、于思泊、吴则虞、陈蒙安诸位先生都作了非常可感的校正。吴稚鹤先生更加了很多补充的资料。作者同时也作了一些修正和删校。蒙安先生在校订中助力独多,不幸即于是年八月病殁,感篆之余尤深悼惜!
下卷则是以后增写的。由于增写下卷,作者又将上卷文字再事增删,其中有些地方则是重写的。在这工作中,又得到许多朋友的爱助,如刘大杰、胡问遂、许宝驯诸位先生皆是。许先生尤其异常出力,不辞琐细。
由于在解放后出版的论述书法的书册,就作者寡陋所知尚以此小书为嚆矢,故此小书不可能不逊色于后出的好书。加以作者所知甚浅,谬误自多,尚乞各方读者赐予指正,实所企盼!
1962年1月
潘伯鹰
中国书法简论(插图本)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