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路风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66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57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竞争力智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82
字数: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京东方的再创业史。20年来,京东方从一家岌岌可危的老牌国企发展成为领军中国工业的龙头企业,并在全球半导体显示工业中强势崛起,这一跌宕起伏的艰辛历程,恰恰是顽强坚韧、不屈不挠、独立自主的中国工业精神的真实写照。京东方怀揣“强国富民”的理想抱负,历经国企改制的脱胎重生和技术替代与市场替代的严酷洗礼,数度破釜沉舟实现颠覆式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爆发出令世人瞠目的创造力。

  京东方精神恰恰诠释了中国工业精神的内核——自立自强,中国企业只有葆有这一精神内核,敢于走自己的路,不仅在技术上、在工业发展上,而且在制度上坚持颠覆性创新,才能实现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伟大飞跃——这就是中国工业精神的意义。

作者简介

  路风,“50后”,北京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1991-199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留学,199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归国到清华执教,2003年调到北大,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1982-1991年,曾先后在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

  路风长期关注中国的技术进步、工业发展及其政策问题,其研究涉及企业理论、战略管理、技术创新等领域。近年来,他对汽车、大飞机、电信标准、核电、高铁、液晶显示器等工业的一系列研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著有《走向自主创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目录

导言/ 001

第一章

北京电子管厂的兴衰/ 006

第一节·创建中国电子工业的第一重镇:走向辉煌 / 006

第二节·困于计划体制的工厂:走向僵化 / 016

第三节·遭遇技术替代和市场替代:走向衰落 / 027

第四节·北京电子管厂的最后时刻 / 036

第二章

毁灭中的重生/ 046

第一节·为了“活下去”的改革 / 047

第二节·为了“活下去”的发展 / 058

第三节·进取性战略的形成 / 068

第四节·进入TFT-LCD工业的动力 / 079

第三章

激荡的TFT-LCD工业史/ 096

第一节·创造TFT-LCD工业:“目标远大者”败,“鼠目寸光者”胜 / 097

第二节·一个国际化的高技术工业 / 109

第三节·TFT-LCD工业的竞争动力 / 121

第四节·迎来全球金融危机的TFT-LCD工业:中国进入的契机? / 137

第四章

孤独的液晶之旅/ 150

第一节·跨入TFT-LCD工业的门槛 / 150

第二节·摔了一跤 / 159

第三节·黑暗的隧道 / 167

第四节·以北京5代线为平台的技术学习 / 180

第五节·崎岖扩张路 / 195

第五章

英雄崛起/ 205

第一节·“液晶热”的起落 / 206

第二节·“铁流两万五千里” / 215

第三节·扩张中的组织转变 / 231

第四节·挺进前沿 / 242

第五节·新一轮的扩张和新一轮的盈利 / 255

附录:华星光电的工业英雄 / 263

第六章

扭转乾坤的力量/ 271

第一节·“寡人”王东升 / 271

第二节·产业逻辑对撞财务逻辑 / 289

第三节·产业资本扩张的发动机 / 302

第四节·产业雄师 / 313

第七章

勇敢的新世界/ 335

第一节·“山雨欲来风满楼” / 335

第二节·中国半导体显示工业的崛起时刻 / 352

第三节·转变角色的“痛苦” / 368

第四节·创造一个新世界 / 387

第八章

回声:中国工业史的理论意义/ 407

第一节·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创新型企业 / 408

第二节·国有企业演进的历史透视 / 423

第三节·中国工业精神的涅槃 / 439

尾声/ 455

附录/ 457

一、访谈名录 / 457

二、文献目录 / 462

三、英文技术名词解释 / 474

精彩书摘

  导?言

  本书记录了一个中国企业在一个全球高技术工业中的史诗般崛起。它通过讲述这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团队在真实的世界里创造出来的真实业绩——来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为了理解许多事件的前因后果,本书追溯了大量的相关企业史和工业史。但追溯历史是为了面对未来,是为了激发读者对于中国工业发展方向的思考。因此,本书的内容交织着故事、历史和理论的三重主题。

  本书的主角是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2003年年初,当京东方还是一个处于边缘地位的企业时,她以自己的决策进入了TFT-LCD(或称液晶面板)工业。那是在平板显示器全面替代传统CRT显像管的前夜——仅仅几年后,这个替代像一场风暴一样席卷中国彩色电视机市场,陕西咸阳彩虹集团、河南安彩集团、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等曾经赫赫有名的企业一个个轰然倒地,中国花了20年时间发展起来的彩色显像管工业被一扫而空,而庞大的中国彩电工业也“突然”回到必须依靠进口显示器才能生产的地步。直到那时,TFT-LCD工业的重要性才被国内各方所认识,而这个重要性同时也让人气馁——中国工业在技术上似乎命中注定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爬。

  当若干中国企业在21世纪最初的几年进入TFT-LCD工业时,它们不得不从“引进”技术起步——这是落后者的“宿命”。但是,当大多数企业采用在中国已经流行了20多年的引进生产线方式,京东方却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她跨国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的液晶显示器业务,然后利用收购来的技术资源在国内自主建设一条5代线。换句话说,在最早进入这个工业的中国企业中,京东方是唯一选择自主建线的。不过,这条新建产线在2005年刚一量产,就遭遇“液晶周期”的衰退,致使京东方连续两年巨额亏损。在那个最初阶段,京东方就像是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屡经险境。但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京东方通过自主建线逐渐积累起技术能力,并通过建设成都4.5代线而找到产业扩张的融资渠道。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京东方“逆势”发动了大规模扩张,尽管当时她的主营业务仍然处于亏损状态。那年4月,京东方自主建设的6代线——也是中国的第一条高世代线——在合肥开工。同年8月,京东方又宣布在北京建设一条8.5代线,这个消息瞬间触发国际技术封锁的崩塌——日、韩和中国台湾企业在一夜之间变脸,纷纷要在中国大陆建设高世代线,引发了那年秋后的一场“液晶热”。那时,没有多少人相信中国大陆企业能够自己建设高世代线,中国政府也仍然把发展TFT-LCD工业的希望寄托在国外企业“转让”高世代线上。“液晶热”爆发后,中国政府以防止产能过剩为由开始管制项目数量,最后经过长达一年的“纠结”,在2010年年末批准了韩国双雄——三星和LG——在华建线。但到那时,全球TFT-LCD工业开始陷入一轮时间超长的价格下跌,日、韩和中国台湾的巨头企业在2011年全部亏损。在这个节点上,韩国双雄放缓了在华建线,并发起新一轮技术竞争。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京东方的两条高世代线和华星光电的8.5代线到2011年全部投产。当时,中国财经媒体自作聪明地称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8.5代线是“生不逢时”。让这些媒体挨了一耳光的是,京东方的4条生产线和华星光电的8.5代线在2012年都达到满产满销,两个公司都实现盈利。事后才能看出,这是一场全球显示工业的结构性变动,预示着中国工业的崛起。京东方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建设合肥8.5代线、鄂尔多斯5.5代AM-OLED生产线和重庆8.5代线。于是,继北京5代线之后,京东方在2008—2014年期间投资1400亿元,又连续建成了6条生产线。与规模扩大相伴的是技术进步——京东方凭借成长起来的技术能力,不仅能够开发全球领先的液晶产品(如110英寸4K显示屏、98英寸8K显示屏和82英寸10K显示屏),而且迅速挺进新的显示技术领域(如AM-OLED)。以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速度为手段,京东方今天已经跻身全球半导体显示工业的领先行列。

  以京东方为主力的中国半导体显示工业的崛起,是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一个突出的成功。这个成功立刻影响了从电视、电脑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新兴的产品领域,支持了中国电子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上的扩大。但京东方还是不肯停下脚步,她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4月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又宣布要建设成都6代线、福州8.5代线和合肥10.5代线(三个项目的总投资为920亿元)。以固定资产投资额为衡量标准,京东方从2008年开始的扩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由单个工业企业发动的最大规模的工业扩张。到这些项目全部完成的2018年,不仅京东方将在半导体显示器件的生产规模上跻身世界前三,而且中国工业也很可能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工业的领导者。

  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这场海啸般的崛起,它的过程、原因和动力。在讲述这个过程的故事时,本书一直在追问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京东方会在缺乏必要条件(如资金、技术和政府支持)的时候选择进入一个风险巨大的高技术工业?为什么京东方敢于并能够发动如此大规模和凶猛的扩张?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书追溯了京东方的全部历史。

  京东方的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北京电子管厂(即原电子工业部所属的774厂),她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前30年间,北京电子管厂曾经是中国最大、最强的电子元器件厂(1960年代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是中国电子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骨干企业。她所在的北京市酒仙桥地区也随着十几个工业项目的相继建成而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防需求的陡然下降和采用半导体技术的电子产品的大量进口,这个“万人大厂”因产品市场的萎缩而步步陷入危机。1985年从电子工业部“下放”北京市之后,北京电子管厂连续7年亏损,发不出工资。

  ……

前言/序言


  最近十几年来,国内以企业为题材的书越来越多,但这样的书很容易流于讲些特殊的故事。我之所以愿冒“风险”写一本以一个企业为主角的书,是因为这个企业——京东方——是一个具有工业意义的企业。第一,如果从她的前身北京电子管厂算起,那么她的历史几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一样长,所以她的经历反映出中国现代工业史上的所有重大主题。第二,她在过去十几年间的奋斗是中国半导体显示工业崛起的一个主要动力源,而这个崛起又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所以追溯和分析她的经历可以揭示一系列有关企业战略和中国工业发展的重大主题。因此,我从一开始就决定把这本书写成一部通过企业来反映中国现代工业史的书。这个视角正好把我过去习惯的视角颠倒过来:不是从工业去讨论企业,而是从企业去讨论工业。

  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实际上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9—2010年以课题形式对中国液晶显示器工业做的研究,第二个阶段是从2012年年末到2015年9月对本书的专门写作。虽然两个阶段的重点不同,但第一个阶段的工作构成了第二个阶段的重要基础。

  2008年夏天,我多年的朋友、资深媒体人士方向明向我讲述了京东方的故事,并建议我研究一下这个企业。当时因手头的工作而拖延了一段时间后,我和两位博士生于2009年4月初对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进行了第一次访谈。那是京东方扩张的前夜,我们意识到发展平板显示器工业对于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于是我以这个主题申请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课题。不过,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研究任何一个过去不熟悉的工业都是非常耗时耗力的,我们不得不从头开始理解液晶显示器工业的相关知识以及演进的历史。

  我们的研究开始后,京东方也开始扩张,同时液晶显示器工业的政策环境也发生一个重大变化。当时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制订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规划,其中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第一次把“新型显示器件”列入国家政策支持的范围,只是那时政府有关部门还是把发展这个工业的希望寄托在与外资特别是中国台湾企业的合作。京东方于2009年4月上马合肥6代线(中国第一条高世代线),8月末上马北京8.5代线。后一个项目上马的消息立刻引发了一场“液晶热”——多年来拒绝向中国大陆转让高世代生产线或在中国大陆建线的日、韩和中国台湾企业一夜之间改变态度,纷纷要在中国大陆建线。虽然当时还看不清京东方能否成功建成这两条高世代线,但中国发展液晶显示器工业的两条道路问题——依靠中国企业的突破还是依赖引进外资生产线——已经凸现,于是我们的研究焦点指向政策。

  2010年6月,由我和博士生蔡莹莹署名的液晶工业报告(14万字)完成并提交。这个报告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提供了全球液晶显示器工业的历史,另外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京东方进入这个工业的历程,最后三分之一是讨论政策。这个结构的形成是为了回答当时最难的一个问题:京东方的扩张行动能不能成功?由于京东方的6代线和8.5代线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建的高世代线,而且京东方还处于亏损的状态,所以她受到许多非议。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也是悬念,无法肯定回答。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考察全球液晶显示器工业的演进史,以从中概括出可以帮助判断京东方的行动是否合理的工业规律。对这段技术和工业史的考察花去了写报告的大部分时间,但结果是使我们坚信京东方的战略无可厚非,尽管我们无法直接回答其具体项目是否一定成功。在理论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液晶显示器工业报告的结论主要有三点:应该摈弃引进生产线和外资的做法,转而采取支持自主技术学习和创新的政策;把支持中国竞争性企业的成长当作产业政策的核心;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需要政府的积极作用并要求政府能力的成长。这个报告的全文从未公开发表,主要内容曾经在《中国工业报》连载。不过,后来在网上流传的诸如“红色帝国血泪史——液晶的世纪战争”“液晶战争——京东方8.5代线液晶生产线”等网文的主要内容,其实都是未经许可源自我们的液晶显示器工业报告,尤其是报告的工业史部分。

  液晶显示器工业报告完成后,我的研究又转向其他方面,但从此关注着这个工业的发展并继续与京东方保持着联系。此后,方向明多次提议把报告改成一本以京东方为重点的书,这个提议后来也得到京东方方面的认可。但我还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下决心去做,实在是因为太忙,而且深知把报告变成书并不容易。研究报告是写给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看的,重点是讨论工业层次上的政策问题;但书是写给大众读者看的,重点是企业的经历,两者非常不同。事实证明,除了液晶显示器工业史部分(见本书第三章),报告的内容没多少可以用于书里,书必须从头写。不过,第一阶段的研究对于写作本书非常重要,使我们理解并熟悉了这个工业的基本情况,所以也是形成本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直到2012年11—12月间,我才有时间开始写这本书。当时京东方已经有4条生产线实现满产满销,并在当年实现了主营业务的盈利。这是一个重大转折,标志着京东方在这个新兴高技术工业中的成功和中国半导体显示工业的崛起。当我们把京东方作为本书的重点时,围绕着企业战略和行动及其工业背景的问题实际上更多了。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在政策环境和社会条件都不那么有利的情况下,本身就处于边缘地位的京东方为什么执意要进入这个“江湖险恶”的高技术工业?无论是从经济学的“最优选择”还是学院派的战略理论出发,都无法解释这个行动。于是,为追寻京东方的行为,我们的目光又指向历史。虽然本书的重点是讲述京东方发展半导体显示工业的战略及其行动,但理解其战略的形成却必须追溯她的全部历史。于是,写作本书就变成了又一个研究过程。只是当我们发掘出来北京电子管厂的历史轨迹和中国电子工业的演变脉络后,我们才终于明白京东方的力量源泉是如何在历史传承、裂变和新的创造之间的结合中生成的。如此追寻问题答案的方式也使本书具有了工业史的性质。

  这里必须提到蔡莹莹博士的工作。她博士毕业后,从2012年8月到2013年年末在京东方工作了近一年半。现在回想起来,她的那段经历可以说就是为了这本书而工作。由于京东方乐见本书的出现,所以同意了让蔡莹莹继续帮助我进行研究的要求。于是,她就像一个打入“敌人”内部的助手,为我从内部理解京东方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例如,本书第一章大量引用的档案就是她发掘的。据档案室的工作人员讲,这些档案已经有20年没人看过了,所以当看到有一位年轻人居然对尘封的档案有兴趣时,他们就提供了热情的帮助,使蔡莹莹得以把京东方和北京电子管厂的档案室(分为两个地点)翻了个遍。此外,她还独立进行了相当数量的访谈,并以一位“内部人士”的角度进行了观察,从而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来源。

  与追溯历史同时进行的是追踪京东方进入液晶显示器工业后的成长轨迹,我们必须理解京东方是怎样克服海外收购、掌握技术、建线、融资以及扭亏为盈等瓶颈的。由于所有这些事件都发生在一个迅速变化和动荡的过程中,所以没有现成的材料去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去访谈当事人才能理解正在发生的真实过程。京东方逐渐对我们的研究采取了全面开放的态度,我们可以提出任何想访谈的名单,并得到安排。我们甚至利用个人介绍来找到受访人。我们访谈的大多数一线普通工程师就是通过个人关系介绍的,而不是由公司安排的。由于本书的终极目的是讨论有关中国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还要发展理论框架和掌握工业演进的脉络,其结果就是使写作这本书所花的时间无可救药地大大超过了预期。

  从2009年4月初第一次接触京东方,到完成本书稿的2015年9月末,这本书孕育了6年半的时间。在这段对个人来说很长但对工业来说很短的时间里,京东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从一个正在准备扩张但还处于亏损的追赶者,电闪雷鸣般地成长为一个跻身于全球领先行列的主流企业;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半导体显示工业的崛起。当2009年我们刚刚接触这个工业时,中国的彩电工业还因液晶显示器需要全部进口而苦于被卡脖子,许多人还认为只有从国外引进高世代生产线才能发展液晶显示器工业,但到了本书完成的2015年,中国工业已经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工业的重要一极,而且其相对地位仍然在继续上升,也被各方承认是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本书的写作过程就伴随着这场工业巨变,于是本书的内容也就成为中国工业史上辉煌一章的见证。

  二

  对本书需要做几点说明。

  本书定位于大众读者。我尤其希望能让年轻人成为主要的读者群——因为他们终将决定中国的未来,所以有必要让他们了解今天的中国工业是从哪里来的,并激励他们去思考未来的中国工业又应该往哪里去。为了方便非专业或非学术的读者群阅读,本书不像一般的学术著作那样从理论问题和分析框架讲起,而是按照时间顺序先把故事讲完,然后把专门的理论讨论放在最后一章。由于本书并不就故事讲故事,所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也会穿插着对理论问题的讨论。在这些地方和专门的理论章中,本书按照严格的学术标准进行讨论。

  全书正文包括导言、八个章和尾声。导言简要介绍本书的内容、目的和方法。第一章讲述北京电子管厂从建厂到1990年代初的历史,沿着英雄年代创业、计划体制逐渐僵化和改革年代发生技术替代危机的历史顺序,重点分析为什么这个曾经辉煌的企业会陷入困境。第二章讲述在企业改制后,京东方度过生存阶段并做出重新进入高技术工业决定的过程。这一章还讲述了中国彩色显像管工业在平板显示技术冲击下的崩溃过程,以便为理解京东方做出这个决定的意义提供相应的工业背景。第三章讲述全球液晶显示器工业的发展史,目的是为全书后面的内容提供工业背景和技术演进的脉络。第四章讲述京东方通过海外收购进入液晶显示器工业后,在缺少外援的状态下经历的磨难,以及为掌握技术和准备扩张做出的努力。第五章讲述京东方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势扩张的过程,同时也分析了“液晶热”的来龙去脉,以彰显京东方扩张行动对于中国工业发展的意义。第六章分析京东方能够崛起的几个主要原因,从其领导人发展出来的“理论”、遵循产业逻辑的投资战略和锻造产业大军等几个方面去寻找京东方势不可当的动力来源。第七章从全球显示工业的视角分析中国工业的崛起及其影响和京东方面向未来的进攻态势。第八章是理论章(也是最后一章),它在故事的基础上概括和讨论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这样的安排使读者即便不读最后一章,也不会影响到对故事整体性的把握。本书最后还有一个简短的尾声,用于在讨论理论问题之后把读者的思绪重新带回到本书的工业主题上。

  关于本书的格式规范需要说明以下几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有意思的企业发展史

评分

不错不错……下次还来光临…………不错不错……下次还来光临…………不错不错……下次还来光临…………

评分

可以的产品 可以的商品

评分

评分

世界液晶面板供应链在亚洲,亚洲液晶面板产业看中国,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看京东方。当中国接手全世界彩管生产线时,发现它已经是一个淘汰了的技术。世界已经进入液晶时代。在世界导体行业里面,芯片和液晶是两个顶级支柱。在液晶产业里,和其它半导体一样,都是技术驱动的,技术进步决定了需求的范围。

评分

好书,看了很解渴。

评分

很好,了解了公司历史,胖胖很喜欢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我在开会了解我在开会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