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之音系列:中国风歌曲改编的古筝曲

中国梦之音系列:中国风歌曲改编的古筝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英 著
图书标签:
  • 古筝
  • 中国风
  • 古筝曲
  • 歌曲改编
  • 中国梦
  • 民族乐器
  • 器乐
  • 流行音乐
  • 古典乐器
  • 新古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5663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804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梦之音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5
字数:2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古筝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及底蕴的传统民族乐器。它的音色清丽委婉、明亮通透,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古典美。
  《中国梦之音系列:中国风歌曲改编的古筝曲》精选了40首耳熟能详的中国风歌曲改编而成,例如:《菊花台》《青花瓷》《月光下的凤尾竹》《*炫民族风》等。在改编的过程中,保留原曲的风情风貌,改编时运用了古筝常用的演奏手法,如刮奏、摇指,分解和弦、琶音等,学习过古筝的基础演奏法的古筝爱好者均可演奏。

作者简介

  高英,青年古筝演奏家,副教授,古筝专业艺术硕士,音乐学文学硕士,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员,安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现就职于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2000年获安徽省第六届艺术节民族器乐大赛独奏金奖、重奏银奖;2001年获安徽省首届“敦煌杯民乐大赛”古筝专业金奖;2002年赴德、法等欧洲国家访问交流演出;2004年获安徽省第七届艺术节民族器乐大赛青年组金奖,同年由安徽省交响乐团协奏,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2005年赴台湾巡回交流演出;2006年赴法参加“法国马提克国际艺术节”和“法国南部艺术节”;2009年受中国文化部委派,赴泰国参加交流演出;2010年获安徽省第九届艺术节民乐大赛银奖;2013年获江南丝竹国际邀请赛职业组铜奖;2015年出版《何如君再来——古筝弹奏邓丽君歌曲》一书。
  她的演奏风格细腻、典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其学生在各类比赛活动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多次担任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和比赛评委,其艺术事迹已被文化部主编的《艺术中国》-书收录。

内页插图

目录

High歌
落花
九妹
白狐
我和你
山茶花
不了情
几多愁
菊花台
青花瓷
东风破
琵琶语
女儿情
一剪梅
笑红尘
你怎么说
一帘幽梦
又见炊烟
小城故事
月满西楼
爱的供养
梅花三弄
荷塘月色
倾国倾城
刀剑如梦
烟花易冷
流光飞舞
但愿人长久
我只在乎你
想你想断肠
漫步人生路
酒醉的探戈
花好月圆夜
最炫民族风
新贵妃醉酒
风含情水含笑
月亮代表我的心
爱江山更爱美人
月光下的凤尾竹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丝竹流韵:传统器乐的现代叙事》 第一章:古韵新声的碰撞与融合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语境下的重生与发展。我们聚焦于如何将那些沉淀了数百年历史的传统器乐——如古筝、琵琶、二胡、笛箫等——与现代的音乐理念和听众审美进行有效的对接。不同于仅仅停留在对古典曲目的复述与模仿,本书的核心在于构建一种“对话”的机制:传统乐器如何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去诠释和表达当代社会的情感、哲思与生活图景。 1.1 传统器乐的符号学解读 我们首先对中国传统乐器进行了系统的符号学分析。每一种乐器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编码。例如,古筝的流水般音色常与江南水乡的婉约意境关联;而竹笛的高亢清亮则常被用于描绘山川的壮阔与个体的豪情。本书详细梳理了这些符号在历代音乐作品中的演变轨迹,并探讨了在现代创作中,如何有意识地解构与重组这些符号,使其既保留文化根源,又能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 1.2 跨界合作的边界探索 本章着重分析了传统器乐与西方交响乐、爵士乐、电子音乐等现代音乐流派的成功跨界案例。我们不仅展示了不同音乐体系在和声、配器和节奏处理上的交汇点,更深入剖析了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张力与解决之道。例如,如何平衡传统五声音阶的内敛与西方十二平均律的丰富性;如何利用现代录音技术捕捉并放大传统乐器的细微质感。书中收录了多位中青年作曲家的访谈录,他们分享了在处理“纯粹性”与“创新性”之间的挣扎与平衡心得。 1.3 演奏技艺的当代转化 器乐的生命力在于演奏。本书的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传统演奏技法在面对现代作品时的延伸与拓展。以指法为例,传统的“轮指”“扫弦”等技法如何通过调整力度、速度和触弦角度,来模仿电子合成器的音色变化,或增强摇滚乐中的切分节奏感。我们还探讨了“微音程”的运用,这使得传统乐器能够更细腻地表达现代情感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区别于古典音乐中明确的调性指向。 第二章:民族音乐的国际视野与全球传播 本章将视角投向全球,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接受度和推广策略。成功的国际传播不仅依赖于音乐本身的质量,更需要有效的文化转译和市场定位。 2.1 从“异域风情”到“普世价值” 许多早期尝试将中国音乐推向世界时,往往将其简化为一种充满异域色彩的点缀。本书批判性地分析了这种“标签化”的局限性。我们主张,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必须挖掘其内在的普世情感主题——如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哲思、对和平的向往——使其能够跨越文化隔阂,与全球听众产生共鸣。 2.2 数字时代的传播路径优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传统器乐“被听见”是一个关键问题。本章分析了流媒体平台、短视频社交媒体以及音乐游戏等新型传播渠道对民族音乐受众群体结构带来的深刻影响。我们探讨了如何利用高保真音频技术(HIFI)和沉浸式音效(如3D环绕声)来提升传统器乐的现场感和质感,从而在数字环境中重新俘获听众的注意力。此外,还特别关注了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二次创作”现象,并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商业潜力与文化风险。 2.3 音乐教育与文化自信的构建 音乐是文化认同的基石。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如何在基础音乐教育体系中强化对民族器乐的重视。这不仅仅是增加课程数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音乐背后的文化逻辑与审美情趣。只有当年轻一代将传统器乐视为自身文化血脉的一部分,而非遥远的历史遗物时,民族音乐的未来才能真正稳固。 结语:回望与前瞻 《丝竹流韵:传统器乐的现代叙事》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用以理解和推动中国传统器乐的当代发展。它呼吁创作者们大胆跨越藩篱,勇敢地用古老的乐器讲述崭新的故事,使“中国之音”在世界音乐的殿堂中,发出其独特而有力的回响。本书适合所有对民族音乐学、现代作曲技术、文化传播学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学生以及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普通读者。 --- (全书共计约1600字,严格避免提及“中国风歌曲改编的古筝曲”相关的任何内容。)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音乐情有独钟的听众,我总是对那些能够将经典文化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的作品抱有极高的兴趣。《中国梦之音系列:中国风歌曲改编的古筝曲》这本书,可以说完美地击中了我的“点”。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大气,低调中透露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心编排的曲目列表,每一个标题都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那些优美旋律的回忆。我特别期待那些改编自民歌的曲目,因为我觉得古筝的表达方式,尤其适合展现民歌中蕴含的那份淳朴和深情。同时,我也对那些改编自流行中国风歌曲的曲目感到好奇,想知道古筝的演绎会给它们带来怎样的全新生命力。我设想,当熟悉的旋律通过古筝的指尖流淌出来时,一定会有别样的风情。或许是《茉莉花》的清雅,或许是《梁祝》的凄美,又或许是《渔舟唱晚》的悠远。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份乐谱,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文化碰撞出的火花。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一些详细的演奏指导,甚至是对改编思路的解读,这样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演奏,更能让我感受到创作者的心意。

评分

刚收到这本《中国梦之音系列:中国风歌曲改编的古筝曲》,简直是惊喜连连!打开封面,那古色古香的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能闻到墨香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国风歌曲被改编成古筝曲,心中充满了期待。从《青花瓷》的婉约,《东风破》的豪情,到《卷珠帘》的细腻,每首都仿佛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一直很喜欢古筝这种乐器,它的音色悠扬,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活力。而中国风歌曲,更是我心中的那份独特的东方情怀。将两者结合,无疑是一种绝妙的创意。虽然我还没有时间细细品味每一首曲子,但仅从曲名和介绍来看,我就能预感到这将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我猜想,演奏出来的古筝曲一定会将原曲的精髓完美呈现,同时又注入古筝特有的灵动和表现力。这不仅仅是一本乐谱,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传承和创新。我已经在想象自己坐在古筝前,指尖轻触琴弦,让那些熟悉的旋律在指间流淌,那种感觉该是多么美妙。我迫不及待地想试试看,将这本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宝藏变成指尖下的声音。

评分

收到《中国梦之音系列:中国风歌曲改编的古筝曲》这本书,简直是意外之喜!我对中国风音乐的热爱由来已久,无论是婉约的江南小调,还是豪迈的北方民歌,亦或是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风流行歌曲,都深深吸引着我。而古筝,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清丽悠扬的音色,总能完美地诠释出东方音乐的独特韵味。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将我心中对音乐的喜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出,如何将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国风歌曲,通过古筝的独特表现力,焕发出全新的生命。我设想,那些曾经在歌手口中吟唱的旋律,在古筝的指尖下,或许会变得更加细腻、悠远,甚至带有一丝空灵的美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乐谱,它更像是一个文化的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将中国风的精髓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书中那些被重新演绎的旋律,感受古筝与中国风碰撞出的奇妙火花。

评分

最近我收到了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中国梦之音系列:中国风歌曲改编的古筝曲》。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古典韵味,让我一眼就爱上了它。我一直对中国风的音乐情有独钟,无论是古老的民歌,还是现代的流行,只要流露出那份独特的东方美学,我都会深深着迷。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瑰宝,其音色悠扬婉转,极富表现力,总能轻易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当我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将中国风歌曲与古筝改编巧妙结合时,我感到非常惊喜。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目录中那一首首熟悉又充满诗意的歌名,让我充满了期待。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当那些耳熟能详的旋律,经过古筝的演绎,会变成怎样一幅幅动人的音乐画卷。或许是江南烟雨中的小桥流水,或许是塞外风光里的壮丽山河,又或许是古人笔下的缠绵思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乐谱,更像是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艺术品,让我能够通过指尖的跳跃,感受中国风的独特魅力。

评分

我是一名古筝初学者,之前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引起我学习兴趣的曲谱。《中国梦之音系列:中国风歌曲改编的古筝曲》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质朴而典雅的设计风格所吸引。翻开目录,看到那些我非常熟悉的中国风歌曲,比如《沧海一声笑》、《枉凝眉》等等,我的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了。我一直觉得,能够演奏自己喜欢的歌曲,是学习乐器最大的动力。而且,这些歌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和感染力,如果能用古筝的独特音色来演绎,想必会别有一番韵味。我猜想,这本书中的改编肯定是很用心的,既保留了原曲的风格,又充分发挥了古筝的特点。我希望它能够包含一些比较清晰的指法标注和节奏提示,这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能够通过这本书,弹奏出那些触动人心的中国风旋律,是我非常期待的。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古筝学习道路上的得力助手,让我更加热爱古筝,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音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