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外少年合唱歌曲集(三)》收集和改编了20世纪20至60年代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流传甚广,经过几代人的筛选,适用少年演唱。其中包括陈歌辛、侯湘、姚敏以及林道生等作曲家的作品。目的是让我们的少年合唱团员了解过去,了解我们的长辈怎么用歌曲表达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对未来前途的期盼和憧憬。通过这些旋律优美、词意深邃的作品,启发少年们学会懂得生活和珍惜生活,让少年们体味合唱音乐丰富的和声、规范的结构,并从中获益,感知合唱音乐美;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启蒙少年们奋发有为.做富有教养的一代少年。
本歌集整理和改编少数民族童谣,真实地反映了少数民族少年的生活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乐观向上情绪。本歌集收集、改编外国少年合唱作品有莫扎特的《迎春曲》、韦伯的《海的寂寞》、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目前在我国,法国的少年合唱作品较为少见。本歌集收集和改编了一些法国艺术歌曲,以扩大和丰富少年合唱团的演唱曲目。本歌集中还介绍了美国少年合唱曲,其中包括《呼基拉歌》等,借以了解和研究美国学生的合唱教材、内容及幅度、训练视野与心理思维等。
作者简介
王珏,合唱指挥家。山东省掖县人(今莱州市)。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在职进修;系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童声合唱委员会顾问、天津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音乐荣誉教研员、国际童声合唱及表演艺术协会亚太区董事。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顾问、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国际童声合唱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主要经历:天津交响乐团附属绿星少年合唱团总监兼指挥;天津市少年宫海河少年合唱团、天津市塘沽青少年宫合唱指挥;天津外国语学院附属外语学校合唱团艺术总监;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天津财经大学学生合唱团、天津市红光中学高中西藏班合唱团艺术指导。曾任天津市大学生合唱比赛、外省市中小学合唱比赛评委;曾率安徽江淮汽车厂子弟学校中学少年合唱团赴上海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合唱交流演出;率天津绿星少年合唱团参加1993年首届、1997年第二届中国童声合唱节,获全国优秀童声合唱团奖、优秀指挥奖;指导山东省莱州市实验小学合唱团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艺术展演合唱,获省小学组一等奖;创作和改编童声合唱曲数十首。发表《漫话中国童声合唱60年》等多篇论文,主编《中外少年合唱歌曲集》一、二、三集,与他人合作编著《中外轮唱歌曲集》。
宫晓霞硕士,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技术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曲式与作品分析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歌曲《风》《问》《我的思念》《夜思》《等候》《春雨的故事》《拨动心灵的琴弦》《什么样人生才算美》《我爱》等;钢琴组曲《山川之恋》;弦乐四重奏、小型室内乐作品《山精灵》;巴扬手风琴独奏曲《京韵》,获全国“金杯”手风琴新作品创作三等奖,另该作品人选“2010哈尔滨之夏国际手风琴艺术节”自由低音组比赛规定曲目。
主要论文:《歌剧(白蛇传)乐队音乐分析》《东方音画印象》《合唱音乐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意义之我见》《注重音乐赏析,让音乐走入学生的心灵》《论歌剧(白蛇传)唱段的中国音乐元素与角色塑造》。
由本人独立主持完成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一项,并参与完成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立项重点项目一项。
受北京天天艺术文化有限公司之邀,录制了全国艺术类高考视唱练耳教学辅导VCD和CD光盘(配书)一套六册。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简谱部分
中国作品
船歌(影片《蔷薇处处开》插曲)
大地回春
丢草把
给我一个微笑
梅娘曲(话剧《回春之曲》插曲)
乐作歌
美哉,少年中国
牛角弯弯
螃蟹歌
青春之歌
桃李春风(影片《花外流莺》插曲)
铁蹄下的歌女(电影《风云儿女》插曲)
校园
小雨中的回忆
渔家女(影片《渔家女》主题歌)
迎春风
祝你幸福
外国作品
海的寂寞
呼基拉歌
黄昏
快速波尔卡
来吧,可爱的五月
浪漫曲——我是春天的信使
玛利亚摇篮曲
妈妈,我在演奏
哦,温暖的春天来临
帕哉匹哉嘭
亲爱的故乡
清凉的水啊
曙光
顺其自然
万岁,友谊
小河
迎春曲
愉快的漫游者
在森林里
走在路上
五线谱部分
中国作品
船歌(影片《蔷薇处处开》插曲)
大地回春
丢草把
给我一个微笑
梅娘曲(话剧《回春之曲》插曲)
乐作歌
美哉,少年中国
牛角弯弯
螃蟹歌
青春之歌
桃李春风(影片《花外流莺》插曲)
铁蹄下的歌女(电影《风云儿女》插曲)
校园
小雨中的回忆
渔家女(影片《渔家女》主题歌)
迎春风
祝你幸福
外国作品
海的寂寞
呼基拉歌
黄 昏
快速波尔卡
来吧,可爱的五月
浪漫曲——我是春天的信使
玛利亚摇篮曲
妈妈,我在演奏
哦,温暖的春天来临
帕哉匹哉嘭
亲爱的故乡
清凉的水啊
曙光
顺其自然
万岁,友谊
小河
迎春曲
愉快的漫游者
在森林里
走在路上
前言/序言
2012年和2013年我们相继推出了《中外少年合唱歌曲集》和《中外少年合唱歌曲集》(二)。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反响较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策划推出《中外少年合唱歌曲集》(三)。
本歌集收集和改编了20世纪20至60年代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流传甚广,经过几代人的筛选,适用少年演唱。其中包括陈歌辛、侯湘、姚敏以及林道生等作曲家的作品。目的是让我们的少年合唱团员了解过去,了解我们的长辈怎么用歌曲表达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对未来前途的期盼和憧憬。通过这些旋律优美、词意深邃的作品,启发少年们学会懂得生活和珍惜生活,让少年们体味合唱音乐丰富的和声、规范的结构,并从中获益,感知合唱音乐美;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启蒙少年们奋发有为,做富有教养的一代少年。
例如:由李隽青作词、陈歌辛作曲的影片《渔家女》主题歌《渔家女》,由陈歌辛为影片《蔷薇处处开》作词作曲的《船歌》,由金城作词、侯湘作曲的《青春之歌》,由陈栋荪作词、姚敏作曲的《大地回春》等歌曲,虽历经风雨沧桑,仍充满青春活力,仍能表达人们真挚的感情,仍能启迪少年的音乐智慧。比如影片《花外流莺》中由陈式作词、姚敏作曲的插曲《桃李春风》中唱到:“春风吹襟袖,桃李满门墙,负笈来四方,聚首在一堂;并肩携手,不知有彷徨。我们要奋发图强,做新中国的栋梁,亲爱精诚,争取辉煌。”时至今日,这样的歌曲仍具感召力,仍能震撼少年一代纯洁的心灵。
本歌集整理和改编少数民族童谣,真实地反映了少数民族少年的生活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乐观向上情绪。本歌集收集、改编外国少年合唱作品有莫扎特的《迎春曲》、韦伯的《海的寂寞》、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目前在我国,法国的少年合唱作品较为少见。本歌集收集和改编了一些法国艺术歌曲,以扩大和丰富少年合唱团的演唱曲目。本歌集中还介绍了美国少年合唱曲,其中包括《呼基拉歌》等,借以了解和研究美国学生的合唱教材、内容及幅度、训练视野与心理思维等。
在本歌集编辑出版之际,指挥家、世界音乐艺术教育协会音乐总监、维也纳儿童合唱团总监兼指挥杰拉尔德·维尔特先生非常高兴地将他本人整理改编的世界名作,通过本歌集介绍给中国少年合唱团及指挥家朋友,以表中奥两国合唱指挥家的情谊。其中包括约瑟夫·施特劳斯的《快速波尔卡》、莫扎特的《帕哉匹哉嘭》等。
当今世界合唱作品繁纷多样,考虑到我们的少年对世界流行合唱的兴趣,本歌集收录了瑞典作曲家彼得森的爵士合唱《自由颂》及英国利物浦甲壳虫乐队由列侬、麦卡特尼创作的,影响极广的现代流行合唱曲《顺其自然》,这些作品融合了现代与古典音乐,影响了欧美流行和乡村音乐的创作与表演。
本歌集整理改编曲目的原则是:1.具有少年合唱美学意义;2.适合我国少年对多题材、多体裁、多风格的中外合唱音乐的需求;3.考虑到合唱作品的经典性、具有合唱艺术教育研究价值。有许多歌词存在不可译性,考虑到我国少年都有一定的英文拼读基础,有些作品按原文出版,为适应我国少年年龄特征,有些歌词可有所改动。
本合唱曲集中许多作品,适合小学高年级和高校合唱团演唱,同样适合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师生的合唱训练参考教材。
对在本歌集编辑出版过程中,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朱寒冬先生、编辑陶彦希女士所付出的辛苦深表感谢;对指挥家、世界音乐艺术教育协会艺术总监、维也纳少年合唱团总监兼指挥杰拉尔德‘维尔特先生提供的合唱作品深表谢意;对我的合作伙伴宫晓霞、作曲家王伟州、李丹以及孙虎等老师的愉快合作深表谢意!对艺术史学家、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刘恒岳博士多年来对本人研究中国童声合唱的发展给予的关注与帮助表示感谢;对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胡建华教授多届选派优秀学生协助本人合唱训练;今又鼓励合唱指挥研究生从事少年合唱写作表示感谢;对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2009级范萌,20lO级梁爽、王淳,2013级作曲研究生王佳琦,天津外国语大学合唱团长、英语学院2010级刘畅,翻译系2011级万璐、王伊蕾参与文稿工作表示感谢!特别对我合唱音乐教育启蒙和点拨的恩师高燕生教授表示深深的敬意及永远的怀念。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歌集难免有谬误,请海内外从事和关心音乐教育的各位专家、学者、同行以及爱合唱的孩子们指教、批评。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份关于一本与《中外少年合唱歌曲集(三)》内容不相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书名:《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精选译丛: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研究》 作者: [此处可虚构一位学者姓名,例如:艾伦·格雷厄姆] 出版社: [此处可虚构一家严肃学术出版社名称,例如:普罗米修斯学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例如:2023年10月] --- 内容简介:跨越时代的浪漫回响与人性深思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精选译丛: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研究》并非一部音乐或歌集,而是一部深度聚焦于十九世纪欧洲文学黄金时代的学术专著。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剖析浪漫主义思潮在德意志、英格兰、法兰西及俄国等主要文学区域的演变脉络、核心主题、美学特征及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共分六大部分,约五十万字,内容涵盖了自十八世纪末期起源至十九世纪中叶衰落的整个浪漫主义运动,着重探讨了其在哲学基础、社会背景、艺术表现等多个维度上的复杂面向。我们回避了对通俗文化作品的肤浅评述,转而深入挖掘那些奠定现代文学基石的、充满激情与反思的文本。 第一部分:浪漫主义的哲学根基与时代背景 本部分首先追溯了浪漫主义思潮的起源,重点分析了卢梭的自然哲学、康德的先验美学以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如谢林和黑格尔早期思想)对浪漫主义者集体精神的影响。详细论述了法国大革命的余波、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剧变,以及启蒙理性主义的局限性如何共同催生了对“情感”、“想象力”和“无限性”的渴求。 书中特别设立章节,详细比较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耶拿圈)的思辨性与英国“湖畔派”对自然沉思的偏好,揭示了不同地域浪漫主义者对同一哲学母题的差异化处理。 第二部分:德意志浪漫主义:梦想、讽刺与“蓝色花”的追寻 德意志文学被视为浪漫主义的摇篮,本书对此给予了最详尽的分析。重点研读了歌德(后期作品)、席勒(早期剧作)、荷尔德林、以及“浪漫主义晚期”代表人物如霍夫曼和爱伦·冯·阿尔尼姆的作品。 深入剖析了“蓝色花”(Blaue Blume)这一核心象征的内涵——它不仅代表着对超越性真理的渴望,更象征着诗意与现实的永恒分裂。此外,本书还辨析了德国浪漫主义的“碎片化”叙事结构及其对“未完成性”美学的追求,探讨了其内在的矛盾性,即在追求绝对自由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滑向神秘主义或悲观主义的倾向。 第三部分:英格兰的自然颂歌与个体的史诗 针对英国浪漫主义,本书采取分层研究的策略。首先,详细解读了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合作与分流,特别是《抒情歌谣集》如何将“普通生活”提升到诗歌的殿堂,以及对“想象力”的等级划分(如“初级想象力”与“高级想象力”)。 随后,重点转向第二代诗人:拜伦的“拜伦式英雄”——那个被社会放逐、充满激情与宿命感的反叛形象的文化意义;雪莱对自由、爱与乌托邦的激情呐喊;以及济慈对“感官的愉悦”与“永恒的美”的极致探求。本书强调,英格兰浪漫主义在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中,嵌入了深刻的道德和政治寓言。 第四部分:法兰西的激情与历史的重构 法国的浪漫主义发展路径独特,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新古典主义规范的反叛,并紧密依附于激烈的政治动荡。本书聚焦于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旗手的地位,分析其《克伦威尔》序言中对戏剧规则的颠覆,以及其宏大叙事中对历史、人民与悲剧命运的关注。 此外,夏多布里昂的“世纪病”(Mal du siècle)的探讨被置于核心位置,揭示了拿破仑时代后一代人的精神迷惘与感伤主义。本书也探讨了乔治·桑等女性作家的作品如何将浪漫主义的个人情感表达延伸至社会批判领域。 第五部分:俄国浪漫主义的独特张力:普希金与抒情性叙事 俄国文学在吸收西欧浪漫主义元素的同时,迅速发展出强烈的民族特色。本书将普希金视为俄国浪漫主义的奠基者,分析其如何将抒情诗的精炼与叙事小说的现实观察相结合,创造出“多余人”这一经典文学原型。对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的解读,则深入探讨了俄国贵族知识分子在广袤土地上的精神困境。此部分强调,俄国浪漫主义的“感伤”往往指向更深层的社会矛盾与民族精神的探寻。 第六部分:遗产与反思:浪漫主义的终结与后续影响 最后一部分对浪漫主义文学的遗产进行总结。探讨了其在审美上的“过度”倾向如何为十九世纪后期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如巴尔扎克、福楼拜)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回调与反作用力。同时,本书也分析了浪漫主义对现代主义早期(如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在心理深度探索和象征语言运用上的直接启示。 本书特点: 跨文化比较视角: 不仅对各国作品进行孤立分析,更注重揭示不同地域浪漫主义之间的对话与张力。 严谨的文本细读: 深入文本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而非停留在传记层面。 系统的理论框架: 整合了二十世纪以来主要的浪漫主义研究理论流派,为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坐标系。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精选译丛: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研究》是献给所有致力于理解西方文学史核心脉络、渴望洞察人类永恒情感与理性冲突的读者和研究者的必备参考书。它带领读者重返那个充满激情、梦想与深刻反思的时代,感受文学如何塑造我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