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让孩子在学钢琴的同时提高素养,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让孩子在学钢琴的同时爱上音乐,是每一位教师的愿望。
让初学的孩子直接弹奏世界上优美的音乐作品,让年幼的孩子直接对话世界上伟大的音乐家,让人类历史上经典的旋律幻化成儿时的记忆伴随孩子一生……或许可以帮助家长与教师实现愿望。
本书是一本为儿童钢琴初学者编写的补充教材,含乐曲18首,全部改编自经典的音乐作品。乐曲技术简单,即使刚刚开始学、习的孩子也完全可以胜任。每首乐曲配有一段与乐曲或作曲家相关的小故事,可由家长、教师讲述,有阅读能力的孩子也可自行阅读。另外每首乐曲配有一段与乐曲的体裁、内容或原曲演奏乐器相关音乐知识小贴士,帮助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
这些改编曲二直在儿童钢琴实践教学过程中使用并得到师生的喜爱。同时,它在使用中可以由其他教师进一步改编。一切有利于个体教学的变化都是允许的,甚至是有必要的。比如勃拉姆斯中有连线,旨在表现原曲音乐特点,但初学者也可以忽略连线,使用非连音的方式弹奏;而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则可以针对有能力的孩子添加一些短连线弹奏。
为部分单旋律乐曲配写了由教师弹奏的伴奏,我们相信这不单单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同时可以锻炼孩子在音乐中的合作能力。但这些伴奏并非独有的形式,有经验的教师可以自行编配不同的伴奏。只要教师认为有必要,甚至可以将这里的每一首改编曲变成两人联弹的作品。
乐曲的顺序大致按照从易到难排列。如果针对不同的孩子需要训练不同的技术,这样的顺序也可以打乱。再有,为了在使用的过程中少一些限制,乐曲并没有标记速度与表情。比如《拿波里舞曲》并不难,但如果以较快的速度来体现音乐的特点,它的位置也许应该更靠后一点。
作者简介
彭程,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俄罗斯归国博士,国际音乐比赛评委;临沂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俄罗斯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学院讲座教授。
曾主编《俄汉·汉俄音乐术语词典》;出版中俄文学术著作多部;音乐作品集1部,其钢琴作品在俄罗斯等国家音乐学校教学中应用;发表音乐理论、音乐教育论文、译文数十篇;编写音乐教育普及读物《七杯茶让您成为优秀的琴童家长》。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序言
让孩子在学钢琴的同时提高素养,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让孩子在学钢琴的同时爱上音乐,是每一位教师的愿望。
让初学的孩子直接弹奏世界上最优美的音乐作品,让年幼的孩子直接对话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让人类历史上最经典的旋律幻化成儿时的记忆伴随孩子一生……或许可以帮助家长与教师实现愿望。
这是一本为儿童钢琴初学者编写的补充教材,含乐曲18首,全部改编自最经典的音乐作品o乐曲技术简单,即使刚刚开始学、习的孩子也完全可以胜任。每首乐曲配有一段与乐曲或作曲家相关的小故事,可由家长、教师讲述,有阅读能力的孩子也可自行阅读。另外每首乐曲配有一段与乐曲的体裁、内容或原曲演奏乐器相关音乐知识小贴士,帮助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
这些改编曲二直在儿童钢琴实践教学过程中使用并得到师生的喜爱。同时,它在使用中可以由其他教师进一步改编。一切有利于个体教学的变化都是允许的,甚至是有必要的。比如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中有连线,旨在表现原曲音乐特点,但初学者也可以忽略连线,使用非连音的方式弹奏;而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则可以针对有能力的孩子添加一些短连线弹奏。
为部分单旋律乐曲配写了由教师弹奏的伴奏,我们相信这不单单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同时可以锻炼孩子在音乐中的合作能力o但这些伴奏并非唯一的形式,有经验的教师可以自行编配不同的伴奏。只要教师认为有必要,甚至可以将这里的每一首改编曲变成两人联弹的作品。
乐曲的顺序大致按照从易到难排列o如果针对不同的孩子需要训练不同的技术,这样的顺序也可以打乱。再有,为了在使用的过程中少一些限制,乐曲并没有标记速度与表情。比如《拿波里舞曲》并不难,但如果以较快的速度来体现音乐的特点,它的位置也许应该更靠后一点。
《流浪者之歌:阿尔卑斯山下的生活与智慧》 书籍简介 《流浪者之歌:阿尔卑斯山下的生活与智慧》是一部深入阿尔卑斯山脉腹地,记录当地居民数百年来如何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构建出独特生活哲学的非虚构作品。本书并非描绘都市的喧嚣与浮华,而是将笔触聚焦于那些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那些世代守护着古老传统、与山脉共呼吸的淳朴灵魂。 本书的叙事线索紧密围绕着“流动”与“定居”的辩证关系展开。阿尔卑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牧民逐水草而居的迁徙之地。作者花费数年时间,跟随几位代表性的山地居民——一位世代相传的奶酪匠人,一位经验丰富的山地向导,以及一位致力于保护濒危高山植物的生态学家——深入探访了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交界处的偏远山谷。 第一部分:岩石与坚韧——生活的基石 第一部分着重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地环境的极端性及其对人类性格的塑造。山脉不仅仅是壮丽的背景,更是日常的挑战和决定性的力量。 建筑的艺术与抗争: 我们将探究当地独特的木结构建筑——木屋(Chalet)的建造哲学。这些房屋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对重力、雪压和狂风的精确计算与温柔对抗的产物。书中详述了传统木工如何选择、切割和组装结构梁,强调材料的本地化和世代相传的技巧,这些技巧保证了房屋能在百年风雪中屹立不倒。 季节的律动与劳作: 书中详细记录了阿尔卑斯山地一年四季的典型工作流程。春季的融雪期,是对冬季储备的清点与牲畜的第一次大规模转场;夏季是高山牧场的黄金时期,奶牛需要被赶到海拔两千米以上的草甸,这是制作顶级高山奶酪(如阿彭策尔或孔泰)的必要过程。作者对传统牧民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包括清晨在雾气弥漫中挤奶、在简陋的木棚中熬制奶酪的漫长过程,以及在夜幕降临时围坐在火堆旁分享故事的场景。 “山地智慧”的传承: 本章重点介绍了一种代代相传的非书面知识体系。这包括识别可食用的野生草药、预测突变天气的微妙迹象(如云层的颜色、风中携带的气味),以及如何在迷雾中辨认归途的独特方法。这种智慧深深植根于对自然的敬畏和长期的观察实践,是现代科技难以取代的宝贵财富。 第二部分:味蕾上的地理——食物的哲学 阿尔卑斯山区的食物,是地理环境最直接的表达。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当地饮食文化如何应对资源稀缺和季节限制。 奶酪的史诗: 奶酪在当地的地位超越了食物本身,它是一种时间储存和社区经济的体现。我们将跟随历史悠久的家族奶酪作坊,了解他们如何使用未经巴氏消毒的生牛奶,通过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发酵,制造出具有独特地域风味的硬质奶酪。书中揭示了许多关于奶酪窖藏温度、湿度控制的“秘密”,这些秘密往往与山谷深处的特定洞穴环境紧密相关。 烟熏与风干的艺术: 由于冬季缺乏新鲜肉类,腌制和风干技术成为生存的关键。书中有专门章节描述了如何处理野味和家养牲畜,通过使用当地特有的松木或杜松进行烟熏,赋予肉类独特的香气和长久的保质期。探讨了著名的风干火腿(如意大利南蒂罗尔的Speck)制作过程中,对海拔、风速和湿度控制的近乎苛刻的要求。 高山农作的坚持: 与大平原的机械化农业不同,高山农业极其依赖人力。书中记录了人们如何在陡峭的梯田上种植土豆、黑麦和小规模的葡萄藤。讨论了他们如何通过改良品种以适应短促的生长期,以及“交叉播种”等古老耕作方法如何保持了土壤的肥力。 第三部分:人与自然的边界——探索与信仰 本部分转向了山地居民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模式。 向导的职责与孤独: 山地向导(Mountain Guide)不仅是攀登的专家,更是生命的守护者。本书通过讲述一位资深向导的经历,展现了他们如何处理团队中的恐惧、如何应对突发的雪崩或冰崩,以及他们对“安全”一词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不是没有风险,而是对风险的充分认知与尊重。向导的职业精神,体现了对大山近乎宗教般的虔诚。 信仰的避难所: 在许多偏僻的山谷中,古老的基督教信仰与本土萨满教的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民间宗教实践。书中描绘了村庄为抵御灾祸而举行的宗教游行,以及修建在危险隘口上的小型石砌教堂。这些建筑不仅是祈祷之地,更是社区凝聚力的物理象征。 流失与回归的张力: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阿尔卑斯山正在经历一场悄然的变革。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山谷,涌向城市追求更“轻松”的生活。然而,书中也记录了部分人(特别是第二或第三代移民)对“根源”的重新发现。他们开始投资于可持续旅游、复兴传统手工艺,试图在保持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重拾山地身份的价值。这部分深入探讨了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微妙的平衡点。 结论:永恒的循环 《流浪者之歌》并非一部旅游指南,而是一部关于“如何存在”的哲学沉思录。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富足往往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对有限资源的极致利用和对自然力量的谦卑顺从。阿尔卑斯山下的生活教会我们的,是如何在坚硬的现实中,雕刻出属于自己的、有温度的家园。本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类文明在地球上最雄伟的背景下,所展现出的不屈、智慧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