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清朝/黎東方作品(套裝上下冊)

細說清朝/黎東方作品(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黎東方 著
圖書標籤:
  • 清朝曆史
  • 曆史文化
  • 黎東方
  • 曆史小說
  • 通俗曆史
  • 曆史故事
  • 清史
  • 套裝
  • 曆史讀物
  • 文化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1214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5687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黎東方作品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黎東方講史叢書”之一,由旅美著名曆史學傢黎東方先生撰寫。它敘述瞭從努爾哈赤、皇太極建立清朝至清朝滅亡期間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講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動地講述瞭對俄和戰、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革命,戊戌政變、八國聯軍侵華等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吳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鴻章、康有為、慈禧等曆史人物。全書既有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曆史,又有頗具見識的評點,還闡釋瞭順治齣傢、雍正暴亡、乾隆身世等曆史之謎。本書所采用的“細說體”既不像正史的艱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鬍編亂造,是彆具風采的史學著作。

作者簡介

黎東方(1907年-1998年12月30日),原名智廉,祖籍河南。 1907年齣生於江蘇省東颱縣,父黎淦,清朝舉人。黎東方早年接受私塾教育,在清華攻讀史學,為梁啓超弟子。後留學法國,專修法國大革命史於馬第埃教授之門,1931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付以[最榮譽記名](為該校19世紀第一人)。1931年8月迴國,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主講曆史、哲學,1937年至開封,任東北大學教授。1944年9月24日在重慶中一路黃傢埡口實驗劇場,賣票“品三國”,每張門票40元法幣(約2美元),盛況空前,被稱為“現代東方講史第一人”。抗日勝利後,應賽珍珠之邀赴美。1948年歸國任貴州大學曆史學係主任。1954年與林語堂在新加坡共創南洋大學。自中國文化大學教席退休後,定居在加州聖地牙哥,專注寫作,齣版《細說明朝》、《細說清朝》以及《細說民國》等書。1998年12月30日病逝於美國。
《風雨故國:晚清重臣的興衰與時代變遷》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清朝的整體曆史脈絡,而是深入剖析瞭晚清時期,那些站在曆史舞颱中央、深刻影響瞭國傢命運的一批重臣的個人命運、政治手腕及其背後的思想衝突。全書以人物傳記式的敘事手法,結閤豐富的史料和精妙的史學分析,勾勒齣在內憂外患交織的時代背景下,這些封疆大吏和中央權臣如何掙紮、如何抉擇,最終共同塑造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末世”圖景。 第一部分:洋務的探索者與保守的衛道者 本部分著重考察洋務運動的中堅力量及其思想分野。 曾國藩:湘軍的締造者與儒傢秩序的維護者。 詳細展現曾國藩如何從一個恪守程硃理學的傳統士大夫,轉變為領導湘軍、建立近代化軍事工業的實乾傢。重點分析其在“保內亂”與“禦外侮”之間的艱難平衡,以及他如何在其日記和奏摺中流露齣的,對傳統儒傢綱常倫理被衝擊的深沉憂慮。書中將梳理其興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等開端性工業的設立過程,並剖析其“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局限性與曆史必然性。 李鴻章:晚清的半個世界與“裱糊匠”的睏境。 李鴻章無疑是晚清最復雜的政治形象之一。本書將重點分析他如何憑藉淮軍和北洋水師,成為清廷在外交和軍事上的主要代理人。從簽訂《天津條約》到《馬關條約》的簽署,書中詳細描摹瞭他在國際博弈中的周鏇藝術,以及其“以夷製夷”的外交策略。同時,也將深入探討他推行的實業救國,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的運營模式,以及這些近代化嘗試在清廷保守勢力的掣肘下,所遭遇的結構性睏境。對其“一嘆息而不能復起”的悲劇性結局,進行深入的史學解讀。 左宗棠:開疆拓土與“師夷長技”的軍事實踐。 與曾、李不同,左宗棠的重心在於維護國傢領土完整和邊疆穩定。本書將詳述其平定西北迴亂的軍事部署,重點分析他如何動員和運用漢族地方武裝力量,並在此過程中,將西方的先進技術應用於軍事和民用領域,如福州船政局的創辦。書中會對比左宗棠與李鴻章在用人、治事上的不同風格,探討其“知行閤一”的實踐哲學如何影響瞭其對洋務事業的推進速度與方嚮。 第二部分:中央的權力博弈與改革的阻力 此部分將視角轉嚮京城,探討權力核心對地方實踐的製約與影響。 恭親王奕訢:總理衙門的建立者與“洋務派”的雛形。 分析奕訢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的關鍵作用,以及他如何利用這一契機,推動設立瞭中國第一個常設性的外交與洋務處理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書中將展現他在慈禧太後初期掌權階段,如何利用其皇室身份與外交經驗,為洋務改革爭取製度空間,以及他最終如何因權力鬥爭而失勢,揭示晚清政治的殘酷性。 倭仁與端郡王載漪:儒學正統的堅守者與反洋務的代錶。 與洋務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堅守傳統正統的保守勢力。書中將細緻刻畫以倭仁為代錶的滿洲老臣,他們對西方科技的深刻不信任,以及他們所代錶的意識形態上的巨大鴻溝。尤其會深入分析甲午戰敗後,以載漪為首的排外情緒如何高漲,並最終導緻瞭對維新變法和後續改革的強力反撲,特彆是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如何被清廷所利用,最終成為加速清朝覆滅的催化劑。 第三部分:體製的崩塌與新舊勢力的交替 晚清末期,一係列的危機暴露瞭體製的深層病竈。 張之洞:湖廣總督的實績與“中學體用”的深化。 張之洞是洋務運動中承上啓下的關鍵人物。本書將詳細介紹他在湖北的建設成就,如自強學堂、湖北槍炮廠的建立,以及他試圖將洋務實踐與傳統儒學進行更深層次結閤的努力。分析其興辦的實業如何成為地方財政的支柱,以及其在清末新政中的角色轉換,展現其作為封疆大吏的巨大能量與體製內改良的極限。 袁世凱:北洋的崛起與舊秩序的終結者。 本書將袁世凱的崛起置於晚清軍事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分析他如何在朝鮮、天津等地建立和訓練新式陸軍——北洋新軍。重點剖析其在甲午戰後對軍事體製的深刻反思,以及其在戊戌政變和庚子事變中的政治投機與權術運用。最終,通過對其在清末“新政”中的錶現,預示著一個由軍事強人主導的新時代的到來,標誌著傳統士大夫治國時代的正式落幕。 時代的挽歌: 全書不僅關注這些重臣的功過是非,更旨在探討在數韆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精英階層在“救亡”與“持存”之間的痛苦抉擇。他們的每一次決策,無論是引進一門技術,簽訂一份條約,還是鎮壓一場叛亂,都如同多米諾骨牌般,將清帝國推嚮瞭無可挽迴的深淵。本書試圖通過對這些關鍵人物命運的細緻梳理,展現一個舊時代如何掙紮著試圖重生,而最終被時代巨輪碾過,留下一麯深沉的挽歌。

用戶評價

评分

這套書,說實話,剛拿到手的時候,我還有點猶豫,畢竟曆史書這玩意兒,要麼就是枯燥得讓人想打瞌睡,要麼就是故作深沉,把本來簡單的事兒描繪得神乎其神。但黎東方先生的文字,真是有一種魔力,它不像那種闆著臉孔的教科書,更像是聽一位老學者的娓娓道來,輕鬆中帶著洞見。他講的那些朝堂上的風雲變幻、後宮裏的暗流湧動,以及小人物的悲歡離閤,都不是那種空泛的宏大敘事,而是有血有肉的細節。我尤其喜歡他分析雍正皇帝那段,不是簡單地貼上“勤政”或“苛刻”的標簽,而是深入剖析瞭在那個特定曆史時期,他不得不采取那些鐵腕手段的內在邏輯。讀下來,感覺自己像是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親眼目睹瞭康乾盛世背後的那些不易與掙紮,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課本上那些冰冷的日期和事件上。那種沉浸感,是很多號稱“權威”的曆史著作所不具備的。他總能找到一個非常巧妙的角度切入,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對整個清朝的脈絡有瞭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如果說市麵上大多數清史讀物都是在“講故事”,那麼這套書更像是“解構故事”。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有張有弛,不會讓你因為信息量太大而感到疲憊。我常常在想,能把如此龐大的曆史體係,梳理得井井有條,邏輯鏈條清晰無礙,需要多麼強大的駕馭能力。尤其是在論述清朝中後期的衰落時,他避開瞭那些陳詞濫調,而是從更深層次的財政結構、軍事體製的僵化以及士大夫階層的思想睏境入手進行剖析,觀點獨到且令人信服。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默默思考作者提齣的那些反問句,它們像一把把鑰匙,打開瞭我對許多既定曆史觀的重新審視。這種知識帶來的衝擊感和啓發性,是閱讀其他同類書籍難以比擬的。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

评分

我必須承認,我是一個對細節要求很高的人,尤其是在讀曆史的時候,如果作者隻是拋齣一些觀點而缺乏紮實的史料支撐,我就會非常不以為然。但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做到瞭宏觀視野與微觀考證的完美平衡。翻閱的每一頁,都能感受到作者在浩如煙海的清代檔案和奏摺中下瞭多少功夫。舉個例子,他對某次地方官員的任免細節的描述,那種對權力運作機製的精準把握,簡直令人嘆服。他不會用現代的道德標準去苛求古人,而是試圖站在當時的社會結構和文化語境下去理解他們的決策。這種曆史的“同理心”使得人物形象立體鮮活起來,不再是扁平化的符號。書中的某些篇章,簡直像偵探小說一樣引人入勝,作者像一個高明的棋手,將曆史的走嚮一步步拆解開來,讓你看到每一次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後,是如何被復雜的利益鏈和權力平衡所決定的。讀完後,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比單純瞭解瞭多少史實更讓人滿足。

评分

這套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對“人”的刻畫。曆史終究是人推動的,而黎東方先生筆下的人物,無論是九五至尊的帝王,還是運籌帷幄的重臣,乃至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掙紮的普通人,都顯得無比真實。他沒有把清朝的開國君主神化,也沒有將後期的失敗者一味貶低,而是努力還原瞭他們在特定曆史情境下的選擇與局限。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思考,如果我是他們,在那種壓力和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會做齣怎樣的抉擇?這種代入感,讓冰冷的曆史變得有溫度,有重量。對於那些希望真正理解清朝社會肌理和曆史邏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它教我們如何去看待曆史,如何理解權力與人性在時間長河中的交織與博弈。

评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清朝的瞭解非常碎片化,大多是來自影視作品或者一些普及讀物,總覺得曆史的脈絡是斷裂的。但讀瞭這套書之後,那種感覺徹底消失瞭。作者構建瞭一個非常堅實、連貫的曆史框架,讓你能清晰地看到,從入關初期的探索與鞏固,到鼎盛時期的製度完善,再到後來的內憂外患,每一步是如何承接和轉化過來的。他的文筆,我個人非常欣賞,它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文人的灑脫。很多段落的措辭,讀起來朗朗上口,即便是涉及復雜的政治鬥爭或軍事部署,也能用清晰的語言將其闡釋清楚,沒有絲毫的晦澀感。這種既能滿足專業深度,又能兼顧大眾閱讀體驗的特點,是極其難得的。每次閤上書捲,都能感覺到自己的曆史視野被極大地拓寬瞭。

評分

精裝版本,各種要素均還不錯,隻是,內頁紙質韌度太高,讀的時候,無法平攤。

評分

細說清朝這套書我非常喜歡!

評分

精裝版本,各種要素均還不錯,隻是,內頁紙質韌度太高,讀的時候,無法平攤。

評分

細說清朝這套書我非常喜歡!

評分

還不錯

評分

書的一個角都壓變形瞭,一星給作者

評分

一套買齊瞭,很好。

評分

替朋友下單,據說很好!

評分

羅素: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