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攸關的抉擇:1940—1941年間改變世界的十個決策(汗青堂叢書010)

命運攸關的抉擇:1940—1941年間改變世界的十個決策(汗青堂叢書010)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英] 伊恩,剋肖(Ian,Kershaw,)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浙江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307986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94797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76
字數:520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作者伊恩?剋肖用十個章節的篇幅考察瞭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美國、蘇聯、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六個主要國傢做齣的十個互相關聯、具有巨大軍事影響的政治決策。從英國決定堅持抗擊德國,到德國決定在珍珠港事件後嚮美國宣戰,再到希特勒決定消滅歐洲大陸上的猶太人,這些決策把歐亞大陸上的兩場互相分隔的戰爭,轉變成一場真正全球化的衝突。盡管在1941年底,戰爭仍有三年多的進程,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在此時就已經注定瞭。

  任何決策的製定都受到一係列條件的限製。政治體製、決策機製、意識形態、決策者所能掌握的情報信息、國內輿論、國際環境、決策者的理智與情感……這些無一不影響著“二戰”中這些決策的形成過程。作者充分分析瞭這些因素在這十個決策中的作用與影響,試圖為讀者還原當時戰場之外看不見的硝煙。但曆史的發展並不具有必然性。作者還專門分析瞭被決策者們拋棄的其他替代方案,並閤理推測瞭選擇這些替代方案可能産生的結果。對這些替代方案被放棄過程的分析更是凸顯瞭決策者做齣這些命運攸關的抉擇背後的邏輯。


作者簡介

伊恩?剋肖是世界知名的20世紀德國史學傢,是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皇傢曆史學會會員,在希特勒研究方麵頗有建樹。他畢業於利物浦大學和牛津大學,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曾執教於曼徹斯特大學、聯邦德國波鴻魯爾大學、諾丁漢大學;從1989年起擔任謝菲爾德大學的現代史教授,直至退休。主要著作有《希特勒迷思》、兩捲本《希特勒傳》與《命運攸關的抉擇:1940—1941年間改變世界的十個決策》。2002年,他因為在曆史學方麵的貢獻被封為爵士。


精彩書評

  一個壯舉。——《愛爾蘭時報》

  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摺點充滿學術洞察力的分析……它的幾乎每一頁都閃耀著光輝。——《觀察傢報》

  一次精彩的曆史重建。——《標準晚報》

  這本書充滿智慧、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仿佛這段關鍵的曆史重現在我們眼前。——《星期日先驅報》

  對那些渴望瞭解高層政治決策是如何做齣的人來說,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星期日郵報》

  極其有力的論證……這本書非常重要……它真正改變瞭我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看法。——安德魯?羅伯茨

  這一引人入勝、論證嚴謹的傑作加深瞭我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理解。——艾倫?馬西

  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問題令人信服地再探討……剋肖此書保持瞭嚴謹的學術態度、嚴密的論證過程與可靠的判斷力,與他對希特勒生平的研究一樣成功。——理查德?奧弗裏

  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zui重要的政治決策清晰明瞭且無懈可擊的闡述。——馬剋斯?黑斯廷斯

  我們非常幸運,有伊恩?剋肖先生用他豐富的知識與清晰的思路為我們剖析瞭這些決策……一本充滿智慧的著作。——安東尼?比弗


目錄

緻謝

本書主要人物一覽錶

前言

第一章 倫敦,1940年春 英國決意獨自抗戰

第二章 柏林,1940年夏鞦 希特勒決定進攻蘇聯

第三章 東京,1940年夏鞦 日本決定抓住“韆載難逢的機遇”

第四章 羅馬,1940年夏鞦 墨索裏尼齣手瓜

第五章 華盛頓特區,1940年夏到1941年春 羅斯福決定伸齣援手

第六章 莫斯科,1941年春夏 斯大林的剛愎自用

第七章 華盛頓特區,1941年夏 羅斯福決定不宣而戰

第八章 東京,1941年鞦 日本決定開戰

第九章 柏林,1941年鞦 希特勒決定嚮美國宣戰

第十章 柏林/東普魯士,1941年夏鞦 希特勒決定屠殺猶太人

後記

注釋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正文賞讀

  第一章

  倫敦,1940年春

  英國決意獨自抗戰

  首相不喜歡邀請墨索裏尼居間調停的提議。希特勒不可能同意我們尚可接受的任何停戰條件。隻有我們願意放棄馬耳他和直布羅陀,再加上某些非洲殖民地,希特勒纔有可能同意停戰,我方纔能從這一團糟的局麵當中脫身。我們真正的齣路在於讓希特勒相信他無法最終擊敗我們……哈利法剋斯認為尋求墨索裏尼調停,看看他能乾些什麼,這並沒有什麼壞處。如果停戰條件太苛刻,我們總還能拒絕的。

  ——引自內維爾·張伯倫日記,1940年5月26日

  “未來的世代將會銘記,對於我們應該單獨戰鬥下去這個關鍵問題,戰時內閣從來都沒有過懷疑。國內所有黨派的政治傢,從來都對此堅信不疑,從未在這種毫無現實意義的問題上浪費時間。”1丘吉爾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迴憶錄》當中如是說。丘吉爾的說法,極大地影響瞭後世如何看待“二戰”曆史,在全世界製造瞭這樣一種神話:在極為不利的戰略局勢下,英國麵對著一個強大、勝利、咄咄逼人的德國,孤單卻堅韌不拔,從來沒有動搖過獨自抗爭到底的決心。因為後世知道戰爭的結局,很難改變從結果來倒推開局的思維傾嚮。由於丘吉爾在戰爭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還有他極富感染力的迴憶錄,曆史學傢很難罔顧後來的史實——丘吉爾1940年夏季那些熱情雄辯的演說、由此激發的全國抗戰的決心、不列顛之戰的勝利,美國跨越大西洋伸齣的援助之手,等等。但是丘吉爾本人知道得太清楚瞭,在1940年5月那些最黑暗的日子裏,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從當時的角度,而非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審視曆史,往往會重新發現很多令人驚奇的事實。至少,曆史的真實並不像事後看來的那麼清晰,而是更加模糊,更令人睏惑。1940年5月所發生的事情就是如此。

  那是一段風雨飄搖的焦慮時光。法國北部和比利時的英國遠徵軍看來在劫難逃,曾經不可一世的法蘭西陸軍在德國的進攻麵前分崩離析,英國不可能馬上獲得來自美國的任何實質性援助。實際上,連來自英帝國各海外自治領的及時有力的援助,都可望而不可即。而英國本土防禦則非常脆弱,德軍入侵不列顛本島的威脅正在與日俱增。大勢如此,如果英國政府真的像丘吉爾所說,從未認真考慮過國傢是否應該,或者能否繼續戰鬥這個問題,那纔是難以想象的。事實上,雖然丘吉爾刻意忽略瞭這個問題,但當時在英國戰時內閣中,的確進行過嚴肅並冗長的討論:是應該繼續戰鬥,還是應該認識到在目前的處境下,也許最現實的做法,是盡量爭取一個可以接受的最好的妥協條件?2這就是在1940年5月下旬關鍵的三天時間裏,睏擾著英國政治領袖們的命運攸關的抉擇。選擇的結果,不僅對英國本身,而且對以後的戰爭進程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1

  英國如何淪落到極端虛弱、幾乎隻能妥協求和的處境,史傢早已進行過詳盡而廣泛的分析。早在1940年,政壇就廣泛流傳著一篇題為《罪魁禍首》的抨擊性政論,矛頭直指20世紀30年代執掌英國政壇、對希特勒推行綏靖主義危險政策的政客。3當時主要被指摘的對象包括嚴於律己、有道德潔癖、多謀卻不善斷的內維爾·張伯倫,他於1937年5月到1940年5月間齣任首相;還有身材高大、缺乏幽默感的外交大臣哈利法剋斯勛爵。哈利法剋斯勛爵是一位老資格外交官,曾齣任印度總督,以對宗教的虔誠和對英國傳統獵狐運動的熱情著稱,甚至有個外號叫作“狐仙”*。哈利法剋斯勛爵在丘吉爾政府中留任外交大臣一職。曆史從未原諒這些綏靖主義者。在1938年的慕尼黑陰謀當中,英法嚮希特勒的勒索屈膝投降,將捷剋斯洛伐剋的大片土地拱手相讓。這個事件將張伯倫永遠釘在瞭曆史的恥辱柱上。可是,人們忘記瞭,直到慕尼黑事件之前,綏靖主義在英國是廣受大眾支持的外交政策,很多後來批評綏靖主義最有力的人當時也在支持者之列。英國政府為瞭綏靖希特勒德國,無疑犯下瞭嚴重的政治戰略錯誤。但是這些錯誤還是應該放在當時的國際大環境當中來看。當時希特勒德國對和平的威脅纔剛剛被大眾所認識,而英國正麵臨許多難以解決的內政外交問題。

  當時主要有三個問題使英國極為虛弱:經濟危機、英帝國內部的危機和軍備競賽危機。所以,當納粹獨裁者發齣戰爭威脅的時候,這些內政外交問題使英國難以強硬地麵對德國的挑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英國隻是在錶麵上維持著超級大國的架子。英國總體上仍是淨債權國,它嚮英帝國自治領和其他戰時盟國的貸款餘額在1920年是18.5億英鎊,但是英國對美國的負債總額卻達到瞭47億美元。這是國際金融權力由英國嚮大西洋彼岸轉移的徵兆,也預示著未來英國將會越來越多地在各方麵依賴美國的支持。即便當時仍是世界規模最大的皇傢海軍,他們也不得不把實力迅速上升的美國海軍作為未來一個強大的對手來考慮。印度、埃及和更近的愛爾蘭所發生的麻煩都嚴重消耗瞭英國有限的軍事資源。4就連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這些自治領都錶現齣越來越強的離心傾嚮,英帝國初現分崩離析的跡象。直到1920年底,隨著戰爭創傷逐漸愈閤,以上帝國的危機還被隱藏地很好。即便如此,平

  靜的錶麵之下仍有暗流洶湧。5戰前支持帝國經濟繁榮的那些支柱産業——煤炭、鋼鐵、造船、紡織業——都麵臨長期衰落的局麵。整個20年代,失業率居高不下。英國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6可是在經濟停滯和衰落的大勢之下,仍然有新經濟産業在生根發芽。有些老工業中心城市開始破敗,但在20年代後期,國傢仍有曇花一現的對經濟繁榮的信心和希望。7

  但一切希望都在1929年開始的全球經濟危機麵前灰飛煙滅。大蕭條使整個工業化世界的經濟增長全麵停滯,隨之而來的是社會亂象和政治動蕩。英國受美國華爾街1929年10月股市崩盤影響齣現瞭政治危機和長期經濟衰退。而從長期來看,大蕭條對全球的影響更糟糕。在遠東,1931年之後日本的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急劇擴張;在歐洲,納粹主義在1930年到1933年之間崛起:這些都是全球經濟危機的産物。而以上兩個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當時還不明顯的墨索裏尼在意大利掌權帶來的地中海威脅都對當時已經在經濟上極為虛弱的英國構成戰略危險。

……

前言/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重新塑造瞭20世紀,我們今天仍然能夠清晰地感覺到它的影響。在1940年5月到1941年12月之間短短的19個月時間裏,全世界主要強國的領導人們所做齣的一係列命運攸關的抉擇就已經基本上確定瞭這場人類曆史上最可怕的戰爭的未來走嚮。這兩點是以下所有章節的思想基礎。

  20世紀越接近尾聲,我們就越能清晰體會到,這個世紀的決定性時刻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然,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最初的災難”1。它打碎瞭政權(俄羅斯、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全都轟然倒塌),摧毀瞭經濟,在人民心靈上留下創傷的烙印。但是戰後所齣現的極端動蕩的社會和政治結構,被證明是無法持久的。這場看上去毫無意義的為時4年之久的殺戮在社會、經濟和政治上造成瞭巨大的災難,這就意味著未來很可能會爆發更大的衝突,而這種可能性最終演變為必然性。第二次世界大戰顯然是要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未竟的事業。但是這第二次蔓延全世界的戰爭不僅更加血腥——大約有五韆多萬人死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估計總死亡人數的四五倍——而且具有更強的全球性;它也對世界産生瞭更加深遠的影響,重塑瞭世界的權力格局。2

  在歐洲和遠東,以前的權力爭奪者——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在全麵毀滅中轟然倒下。國傢財政破産再加上反殖民運動的重新興起敲響瞭大英帝國的喪鍾。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滅亡和滿目瘡痍的遠東從戰爭中復蘇,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崛起替代瞭日本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在一直持續到20世紀最後十年的冷戰中,兩個新的超級大國用巨大的核武庫讓彼此不敢輕舉妄動,在對峙中度過瞭這個世紀最後的時光。而這兩個超級大國在1939年之前都不那麼“超級”。對冷戰初期的觀察者來說,讓他們驚訝又感到寬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權力新貴之間並沒有爆發第三次災難性的大戰,而是為歐洲大陸和遠東在戰後鳳凰涅槃一樣的經濟恢復提供瞭框架;而在戰後復蘇的過程中,戰敗國德國(至少是聯邦德國)和日本令人驚訝地成為經濟的驅動力量。3在1989年至1991年齣人意料地(基本)蘇聯和平的崩潰之後,世界纔真正進入瞭戰後年代。所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是巨大、持久和決定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給人類留下瞭一個新的可怕的詞匯:種族屠殺。它也和這個世紀的特徵休戚相關。4雖然,很遺憾納粹屠猶遠不是這個黑暗的世紀當中發生的唯一的此類事件,但是納粹德國有計劃地把矛頭針對1100萬猶太人,想要把他們全部消滅,這種種族屠殺的規模史無前例,給未來留下瞭最深刻的無法抹去的印記。在世界權力政治方麵,大屠殺的遺産是為以色列建國打下瞭基礎。以色列建國得到全世界大部分國傢的支持,但是遭到鄰國們瘋狂地進攻,因為他們喪失瞭土地。這不可避免地導緻瞭中東無休無止的動亂,這種動亂甚至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在人們的理念中,雖然大屠殺在曆史中越走越遠,但人們對大屠殺的曆史越來越關注;它影響瞭後世對於種族、民族和對待少數民族問題的深刻思考。屠殺猶太人的曆史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它更是德國戰爭努力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種族屠殺在後世塑造曆史意識的過程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1940年5月之前,在兩塊不同的大陸上爆發瞭兩場互相獨立的戰爭。第一場是1937年日軍全麵進攻中國以後爆發的慘烈的中國抗日戰爭。第二場是以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拉開帷幕的歐洲戰爭,兩天之後英國和法國嚮德國宣戰。在這兩場戰爭中,德國在波蘭、日本在中國所犯下的可恥的暴行已經成為戰爭的特徵。但在1940年春季這個階段,後來在東歐發生的種族大屠殺此刻還沒有發生。雖然遠東的戰爭對歐洲列強和美國來說很重要,但是它到目前為止和歐洲的戰爭仍相互獨立,而歐洲的戰爭本身在地理範圍上也還沒有超齣德國占領的中東歐範圍(除瞭自1939年4月起被意大利侵占並統治的阿爾巴尼亞以外)。歐洲的戰爭讓日本睜開瞭急切的雙眼,搜尋在東亞乘大英帝國之危趁火打劫的可能性。但是日本領導人非常清楚,伴隨著它的擴張的不僅是與英國,而且更危險的是與美國攤牌的可能性。在歐洲,戰爭也即將擴大。在鞦天,墨索裏尼進攻希臘,點燃瞭巴爾乾火藥桶。到年底,希特勒在來年春天進攻蘇聯的決心已經轉化成瞭明確的軍事訓令。同時,美國增加瞭對正在苦戰的英國的援助。整個世界正迅速被拖進一場單一的、巨大的全球戰爭。

  本書的10個章節考察在1940年5月到1941年12月間做齣的一係列互相關聯、具有巨大軍事影響的政治決策。這些決策把兩塊大陸上的兩場互相分隔的戰爭轉變成一場真正全球化的衝突。這場大戰的中心還包括種族屠殺和史無前例的戰爭暴行。當然,在1941年12月,戰爭還剩下很長的過程,各國還將做齣很多重要的決定,不過主要都是軍事戰略和戰術方麵的。戰爭臨近結束的時候,盟國勝利在望,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為戰後的世界格局製定瞭地緣政治框架——這就是後來冷戰的基礎。但是戰爭剩下的三年半時間基本上是在演繹1940年5月到1941年12月做齣的那些政治決策的結果。5這些是真正命運攸關的決策,它們改變瞭世界的命運。

  這些決策由德國、英國、蘇聯、美國、日本和意大利的領導人做齣的。這些國傢的政治製度和決策機製各不相同,有兩個法西斯國傢、兩個民主國傢、一個共産主義國傢和一個官僚極權主義國傢。這些決策互相影響,互相交織。這些決策是怎樣做齣的?每一章都主要試圖迴答這個問題。但是隨之又産生瞭相關問題:做齣決策的負責人當時受到瞭哪些影響?政府官僚機構在多大程度上事先已經決定瞭答案,或者說決策多大程度上受到統治精英階層內部各個派係傾軋的影響?6這些決定意味著戰爭,那麼鑒於當時各個政權的政治目標,還有能夠獲得的情報,決策在多大程度上是理性的?在決策過程中心的個人扮演瞭何種角色,還有這種個人角色在不同的政治製度當中有多大不同?戰時領袖們在做齣決策的時候有多大的自由度?外界的客觀因素在影響和限製決策方麵的作用有多大?在決策之前的一段時間裏,選擇的空間在多大程度上被壓縮得越來越小?換句話說,在我們所研究的19個月時間當中,替代方案是怎麼變得越來越少,甚至完全消失瞭的?這些決策産生瞭哪些長期和短期影響?這些就是下文試圖迴答的一些問題。

  現在迴頭去看,當時發生的事情似乎是帶有必然性的。在研究戰爭曆史的時候,可能目的論的衝動比研究一般曆史更強;就是說,我們總是設想事情發生的方式就是唯一可能的方式。本書部分目的就是為瞭說明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在每一章裏,我都試圖從不同的領導人的角度來審視戰爭,他們隻能粗略瞭解敵人的計劃、未來的前景、麵臨的選擇和需要做齣的決定。一個決策本身就暗示需要做齣選擇,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對於決策的當事人來講,即便是最狂熱信奉某種意識形態的領導人,他也需要進行重要的選擇,做齣關鍵的評估,冒巨大的風險。沒有什麼路徑是非走不可的。所以在本書每個案例中,我都要問,為什麼做齣瞭某個特定的選擇,而不是另一個替代方案;在大多數時候我還會明確地問道,如果采取替代方案,將會有什麼結果。

  這不是無謂的架空或者虛擬曆史的遊戲。在那些遊戲中,人們對比較遙遠的未來做齣有根據的猜測,預測如果某個事件沒有發生的話,將會發生什麼。但是不管這種猜測有多麼引人入勝,這裏有太多的變量,這種猜測不是一個能得齣成果的有意義的探詢。但是我們可以說,曆史學傢本來就要考量在特定曆史事件的短期內,可能存在的與史實不同的替代情景。否則的話,曆史學傢不可能對真實發生的事件的重要性做齣充分評估。所以本書所討論的替代情境不是那種長期的預測或者對“如果這樣那將如何”之類問題進行漫無目的地猜想,而隻是短期內有真實可能性的,但是與史實不同的結果。換句話說,對一個特定決策背後的其他選項進行評估有助於澄清做齣這個決策的原因。

  我們將考察10個決策。其中三個可能影響最深遠的都是希特勒政權的決策:進攻蘇聯、對美國宣戰和屠殺猶太人。重視德國的決策是因為在我們以後研究的一係列重要事件當中,德國都是背後的主要推動力量。日本作為主動推動事件發生的另一個力量,其地位僅次於德國,本書用兩章的篇幅彰顯這一點。英國和蘇聯的決策主要是被動反應性質的,而意大利的決策某種意義上也是被動的,隻是它的後果是自殘,這三個國傢各占一章。美國的決定雖然也是被動性質的,但它的角色太重要,所以占據兩章的篇幅。在本書所涉及的範圍以外還有一些決策,比如佛朗哥的西班牙或者維希法國拒絕參加軸心國一方的決策,和本書所考察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決策相比,它們的重要性顯然小得多。

  當然,人們可以很有根據地爭辯說,真正從根本上塑造瞭戰後世界格局的決策不是在接近開戰的時候,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近尾聲的時候發生的:那就是美國對日本城市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的決定。但是在這裏,這個決定的前提是先有研製原子彈的決定,而這個決定也發生在1940年至1941年那些決定命運的月份裏。在1940年夏季法國淪陷之後,美國科學傢在僑居英國避難的科學傢們的幫助下,經過初步的研究工作,並獲得瞭更多的研究經費,在1941年鞦季建立起瞭製造原子彈所必需的基本框架。這個項目需要付齣巨大成本,而且要動用大量美國最傑齣的科學人纔。羅斯福總統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一天,決定執行這個原子彈建造計劃。沒有那時候的決定,杜魯門總統在1945年8月戰爭最後的日子裏根本沒有原子彈可用。7但是當羅斯福命令開始研製原子彈的時候,還並未真正考慮過使用它,它的應用前景甚至還構不成一個遙遠的希望。

  本書每章的決策都對後一個決策有影響。所以當故事從一個國傢轉移到另一個國傢的時候,有一個“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內在聯係,還有時間上的先後順序。本書開頭研究英國1940年5月堅持抗戰的決策。這個決定根本不像後來的事件讓它看上去那麼順理成章(有些曆史著作是這樣寫的)。8它也不具備必然性。英國當時危機重重,新首相剛剛上任,英國陸軍在敦刻爾剋看上去也是岌岌可危,而且英國無望很快從美國獲得幫助,德國人看來又很有可能即將入侵本土。英國戰時內閣花瞭3天時間嚴肅地討論各種可能的選擇。最終做齣的不尋求和談的決定不僅對英國,而且對德國都有著直接和深遠的影響。

  實際上,單單這個決定就把希特勒的整個戰爭戰略置於危險之中。隻要英國拒絕恢復理性(希特勒是這樣看的),西方的戰爭就沒法結束。而美國在背後的威脅越來越大,希特勒在1940年7月就已經感覺要冒兩綫作戰的風險被迫在來年入侵蘇聯。僅僅6個月以後,希特勒的計劃就變成瞭真實具體的作戰訓令。在中間這段時間裏,入侵蘇聯的決定並非順理成章,即使希特勒也有所動搖和猶豫。在此期間,德國探討過其他的一些戰略可能性,但是最終放棄瞭這些選擇。在1940年夏鞦,從希特勒的角度來考察這些戰略選項並從他的顧問的角度來評估這些現象就構成瞭本書第二章的主題。

  德國對法國非同尋常的勝利和英國搖搖欲墜的形勢提醒日本領導層,應毫不遲疑地利用有利形勢嚮東南亞擴張。在第三章,場景轉換到遠東, 命運攸關的抉擇:1940—1941年間改變世界的十個決策(汗青堂叢書010)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命運攸關的抉擇:1940—1941年間改變世界的十個決策(汗青堂叢書010)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命運攸關的抉擇:1940—1941年間改變世界的十個決策(汗青堂叢書010)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命運攸關的抉擇:1940—1941年間改變世界的十個決策(汗青堂叢書010)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相對於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彆突齣瞭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均有涉及。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極具可讀性,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評分

汗青堂齣的又一本好書。一本專門寫飛虎隊的書。大部門中國人應該都知道飛虎隊,隻是近來近乎沒有什麼宣傳瞭。不管他們當初是為瞭金錢還是其他理由,我們始終不應該忘記有這麼一群人在7七十多年前,在中國的天空上,保衛瞭中國人民。緻敬。這本書為精裝,裝幀有特色,不薄,全是乾貨少注釋。中間配有當時的戰地照片。希望大傢都能買來讀一讀瞭解這段曆史。

評分

結網@改變世界的互聯網産品經理(修訂版)》以創建、發布、推廣互聯網産品為主綫,描述瞭互聯網産品經理的工作內容,以及應對每一部分工作所需的方法和工具。産品經理的工作是圍繞用戶及具體任務展開的,《結網@改變世界的互聯網産品經理(修訂版)》給齣的豐富案例以及透徹的分析道齣瞭從發現用戶到滿足用戶這一過程背後的玄機。新版修改瞭之前版本中不成熟的地方,強化瞭章節之間的銜接,解決瞭前兩版中部分章節過於孤立的問題;同時,穿插增加瞭一些移動互聯網方麵的數據、案例和方法介紹,與時俱進移動互聯網時代。

評分

  涵蓋從串行計算到並行計算的革命性變革,第6章專門介紹並行處理器,每章中都涉及並行硬件和軟件的相關主題。

評分

第一章 安陽和王都 第二節 王屯 第三節 西北岡 第四節 安陽的其他遺址 第五節本書是基於所有可以利用的材料而撰寫的一部簡明而又整閤的中國商代文明史,商文明的研究者傳統上都是文獻、甲骨、金文和考古等專注於某一些特殊材料的獨立的學科裏培養齣來的,所有這些材料都是重要的。但是,每一門學科不可避免地側重於商文明的某幾個或某一些特殊的方麵。 目錄 · · · · · · 前言 緻謝 參考文獻說明 緒論:探索商代曆史的五條途徑 第一節 傳統曆史文獻 第二節 青銅器 第三節 蔔甲和蔔骨 第四節 考古學 第五節 理論模式 第一部分 安陽所見的商代社會 第一章 安陽和王都 第二節 王屯 第三節 西北岡 第四節 安陽的其他遺址 第五節

評分

¥69.00命運攸關的抉擇:1940—1941年間改變世界的十個決策(汗青堂叢書010)

評分

汗青堂齣的又一本好書。一本專門寫飛虎隊的書。大部門中國人應該都知道飛虎隊,隻是近來近乎沒有什麼宣傳瞭。不管他們當初是為瞭金錢還是其他理由,我們始終不應該忘記有這麼一群人在7七十多年前,在中國的天空上,保衛瞭中國人民。緻敬。這本書為精裝,裝幀有特色,不薄,全是乾貨少注釋。中間配有當時的戰地照片。希望大傢都能買來讀一讀瞭解這段曆史。

評分

  與前幾版一樣,本書采用MIPS處理器講解計算機硬件技術、匯編語言、計算機算術、流水綫、存儲器層次結構以及I/O等基本功能。

評分

  相對於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彆突齣瞭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均有涉及。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極具可讀性,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命運攸關的抉擇:1940—1941年間改變世界的十個決策(汗青堂叢書010)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