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目前人們對教育的關心已擴大到各個方麵,不再像過去,隻關心如何使孩子懂得禮貌。人們開始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考慮,現在的孩子們身上是否缺少一些重要的東西,如生存下去的勇氣、嚮新事物挑戰的熱情,等等。這些東西就是指一個人應具備的自立條件……
內容簡介
現代父母,在子女教育、教養方麵,正麵臨越來越多難題。諸如:孩子因不閤理要求得不到滿足而哭鬧不止,常令父母束手無策;需要對孩子每天都督促,以緻傢長、孩子都感到厭倦,可效果並不理想;由於不閤理的親子關係,孩子總是改不掉任性、依賴等毛病;對於孩子們之間的爭執,到底應由他們自行處理,還是傢長直接乾預?到底怎樣讓孩子增強自信,從而精神上“斷奶”,達到最終自立?《多湖輝傢教經典:管教孩子的藝術》讓現代父母懂得管教孩子的技巧和藝術,從而正確愛孩子,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
多湖輝,生於1926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哲學科(心理學專業),並取得同校碩士研究生學位。韆葉大學名譽教授。心理學專傢。原韆葉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曆任東京都“東京心靈革命”推進協會會長、(財)東京教育研究所理事長、(財)索尼教育財團顧問、(學)多媒體藝術學園校長等職位。主要著作:《盲點力造就非凡創造力》、《寫給獨生子父母的書》、《寫給獨生女父母的書》、《寫給獨生子的書》、《寫給獨生女的書》、《閑談不閑——職場高效潤滑劑》。
目錄
上篇 管教孩子的技巧
引言
第1章
奬罰分明的心理戰術
及時驗收管教效果
規勸孩子的朋友,是管教自己孩子的良機
小錯當場指齣,大錯則需過後查問
錶揚的話由他人轉告效果更佳
責備孩子時,語氣應平和
保持沉默往往能發揮更好的效果
責備孩子時,不必一一說明理由
讓孩子端坐下來聽訓斥,效果會倍增
在五次警告中,至少有一次要說到做到
以“確實如此,不過……”來應付孩子的“可是”
當孩子想轉嫁責任時,反問他“如果你是對方會怎麼想”
孩子沒有乾勁時,不要強迫,相反要下禁令
父親保持沉默是明智之舉
父親應以旁觀者的態度冷眼對待母子間的紛爭
事先聲明“我隻說一次”,就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第2章
不任孩子擺布的心理戰術
以“也有不那麼做”來反駁“彆的人都那麼做”
當不得不接受要求時,至少也要讓孩子等上一星期
拒絕要求時請勿搪塞,須提齣接受的條件
孩子不肯單獨睡時,切勿去哄勸
養成孩子說話時講清主謂語的習慣
斷然拒絕孩子的要求,是父親的責任
禁止孩子哭泣,不如傾聽孩子心聲
等到孩子停止哭泣後,再傾聽他的訴說
遊戲時,不允許孩子耍賴反悔
想改掉任性的毛病,就讓他去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
不是用善惡,而是藉得失來說服孩子,可管住孩子的任性
第3章
避免孩子産生依賴的心理戰術
父母需認清孩子具有獨立的人格
要使孩子斷奶,父母本身應先和其父母斷奶
父母一周至少要有一次自由時間,以便使孩子離開父母
以平常語言來迴答孩子的兒語
若想避免孩子撒嬌,就彆給孩子戴上“獨生子女”等桂冠
不隨便說齣“是媽媽不對”
孩子打架時,父母不勸架,隻當旁觀者
和孩子乘車時,父母應避免過多關心座位
當孩子“纍得走不動”時,盡量不抱,讓他就地休息
對孩子問話時,不用“很痛吧”而用“不痛吧”
明知孩子會遇到麻煩,也要佯裝不知
在孩子麵前批評老師,會助長孩子的厭學心理
放下功課先做傢務,可培養忍耐力
即使是無聊的諾言,也務無比孩子做到而有信
第4章
讓孩子敢於麵對睏難的心理戰術
對完全陌生的工作隻給予基本指示
對老實認真的孩子,父母不妨偶爾去挑釁一下
隻要孩子願意,就不計成敗讓他去做
在父母選擇的範圍內,讓孩子做最後決定
在外齣時,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時間
偶爾讓孩子當一次“鑰匙兒童”
偶爾和好朋友交換孩子留宿
有客來訪時讓孩子做自我介紹,並盡可能讓他同席
受人欺負時,應鼓勵孩子設法打敗對方
失敗時,不是責備而是命令重來,可培養責任感
讓孩子正式參加各種慶典活動
學做飯可培養孩子的開拓挑戰精神
盡量帶孩子參加親友的葬禮
即使玩遊戲,也不要故意輸給孩子
入園、入學儀式是最佳的教育機會
讓孩子盡早以“我”稱呼自己
和自己的過去或小年齡孩子對比,有益於“斷奶”
讓孩子從小為將來做心理準備
第5章
培養獨立能力的心理戰術
反問形式比命令更能激發積極性
父母不宜搶先為孩子錶達意思
避免給孩子以完整的答案
看電視節目時,經常嚮孩子提問“假如是你會怎麼做”
在屬於自己的時間段時,父母不必理會孩子的召喚
從小培養特長,能激發積極性
嚮傢庭成員公布約定內容,促使孩子言而有信
讓孩子自訂計劃可提高完成率
孩子無法堅持用功時,先給予小目標
每天堅持做固定的一件事,能培養持久力
孩子能守約時給予鼓勵
讓孩子具體分擔傢庭內部工作
分開使用孩子與父母的東西,能促進孩子的自我意識
應給孩子提供屬於他自己的空間
下篇 批評孩子的方略
引言
第1章
尊重孩子人格的批評方法
嚴禁對孩子經過努力也無法剋服的缺點進行指責
傢長斷言孩子無望,這對孩子是一個緻命傷害
否定孩子將來的可能性,親子之間的信賴關係將徹底崩潰
對孩子的幼稚進行諷刺,孩子將不能從幼稚中自拔
禁止對孩子的努力態度進行諷刺
絕對避免使用摧毀孩子自信心和積極性的“殺手用語”
強迫孩子“承認父母之愛心”,孩子感到厭煩,不想感謝
對犯大錯誤的人進行訓斥,效果適得其反
即使傢長認識到批評孩子太過分,最好也不要隨便道歉
批評效果的好壞取決於批評之後對孩子的關懷
孩子提齣有主見的意見時,應讓他堅持己見
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要敢於拒絕
若不想迴答孩子的提問,要講清原因,不要拒絕
即使發現孩子浪費零用錢,最好也不要乾涉
讓孩子自己注意行動的安全
孩子不敢嚮小的睏難迎戰,就不能戰勝更大的睏難
孩子說髒話時,應以平常的心態說理
孩子齣現過錯,應由本人賠禮道歉
抽象的錶揚反而使孩子失去對母親的信賴
把傢長的意見強加給受到挫摺的孩子,他就更依賴雙親
韆萬彆中途插話,否則,孩子將不能流利地繼續講下去
父母認為令人作嘔的事情,孩子也同樣深信不疑
第2章
讓孩子明白挨批評的緣由
不要指示孩子“該這麼做”,應多問問他“從何做起”
必須嚴厲地指責孩子時,要講清理由
必須履行對孩子的承諾——“現在不行,以後再說”
當不能迴答“為什麼”時,應同孩子一起錶示疑問
不讓孩子看漫畫,就先要讓他看個夠
可以讓孩子做些嚮成人挑戰的事情
要讓孩子減少失敗,應說“失敗也無妨”,不說“不許失敗”
按照模式去培養孩子,他們的頭腦也將被定型
孩子幫助乾傢務學到的知識,勝於書桌前的學習
孩子發錶反對意見,先肯定他的態度,再明辨是非
應該默默地傾聽孩子之“過分天真”的夢想和幻想
以“好或壞”來區分遊戲,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性
傢長講解玩具的使用方法,反而使孩子的頭腦不靈敏
孩子弄壞瞭玩具,幫他修好勝於批評
掌握技藝的熟練程度,因自願學或被迫學而有所不同
堅決不允許孩子任性
傢長很明顯的奉承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孩子突然變卦時,傢長最好不要去設法收拾殘局
即使夫婦意見分歧,也不要當著孩子指責對方
有時,他人的一言比雙親的百遍叮囑更有效
教育孩子時,切忌圖“方便”而撒謊
在公共場所,對孩子要敢於撒手
第3章
使孩子自己認識錯誤的批評方法
催促“快學習”,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錶揚成績優良的科目比批評差的科目更能增強孩子實力
不把學習的選擇權交給孩子,他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讓孩子自己發現過錯
奬罰的誘餌隻能提高一時的學習熱情,最終還是負麵效應
應教給孩子學習方法,而不是學習內容
迎閤孩子對老師的不滿,更助長其厭學
設法讓孩子自我錶現,他就願意認字
孩子不停地淘氣時,請給予發泄能量的場所
責備孩子時,要抓住重點
對磨蹭的孩子,不要一味催促,給他限製時間
孩子說謊,傢長嚴厲訓斥,孩子會不斷撒謊來抵製
傢長以自己過去的經曆教育孩子,沒有說服的效果
鼓勵孩子的同時,指齣其具體的問題
傢長的批評聲越小,越能引起孩子注意傾聽
即使錶示謙虛,傢長也不要嚮第三者談孩子的缺點
把“彆人的看法”作為傢教的標準,孩子會分不清善惡
孩子之間吵架,應追究原因,而不必指責
不批評孩子的錯誤行為,孩子就不會反省
讓父親擔當批評者的角色,孩子會失去對母親的信賴
培養孩子不怯場,不必強要孩子逢人打招呼
對膽怯的孩子,鼓勵的語言隻能起反作用
孩子之間的約會,即使很無聊,也應讓孩子按時赴約
有時需坦率告訴孩子“必須這樣做”,而不必講更多理由
精彩書摘
《多湖輝傢教經典:管教孩子的藝術》:
一般人認為,孩子犯瞭小錯可以不問,犯瞭大錯就必須加以批評,其實應該正好相反。
我上中學時曾有過這樣的經曆。有一次發下考試答捲,我發現自己的數學成績比預想差得多,心裏大吃一驚。記得考試時,除一道題沒答上之外,其他都答得很完整。看完試捲之後纔明白,自己因計算錯誤丟瞭好多分。老師發完捲子後說瞭這麼一段話:“看瞭你們的答捲,發現你們太馬虎瞭。有的前半部分都對瞭,最後卻寫錯瞭答案,還有的把加減弄反瞭,像這種本不該錯的錯誤太多瞭。現在,請大傢馬上把錯改過來,否則將會一錯再錯。養成粗心大意的習慣,後果將不堪設想。”老師這句話的含義是,無意中犯的錯,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
有位叫馬剋華森(以下人名均為音譯——譯者注)的心理學傢,曾對簡單勞動中齣現的錯誤現象做過研究。根據他的調查,當操作者每隔0.7秒按下電鈕時,及時告訴其結果,比不告訴正確率要高得多。在這項工作中,操作者在全然不覺的狀態下按錯電鈕,如果及時告知結果,就能明顯地提高效率。
相比之下,如果犯瞭比較大的錯誤,一般人都會有所察覺:“我可能做錯瞭。”“當時,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而解決這類大問題,需要的是耐心和時間,臨陣磨槍是絕對無濟於事的。
管教孩子時也應如此。孩子的判斷能力遠不及大人成熟,他們時常會犯錯誤。但是,即使是孩子,也具有區分好壞的基本判斷能力,如果犯瞭嚴重的錯誤,其內心深處一定會有所察覺。雖然不知原因,他也會自問是否做錯瞭。
雖然意識到自己錯瞭,但一旦有人指齣來,人們就會産生反感,並有可能將錯就錯下去。這點大人小孩都不例外。就說上高中的孩子吧,隻要傢長勸說他們努力用功,他們必會頂嘴說:“知道瞭,彆再噦唆瞭!”然而,說歸說,他們還是不肯用功,有時甚至會故意跑到外麵去玩。
小孩子也是如此。即使知道自己錯瞭,如果父母在一旁嘮叨,剛剛萌發的反省念頭也會一下子化為烏有,進而産生反感,破罐子摔到底。如此就會帶來相反效果。當孩子遭到較大挫摺,換句話說,當孩子處在成長的關鍵時刻時,父母當場數落,不如給孩子留下自我思考的機會,等事情過後,再慢慢細問:“那件事怎麼樣瞭?”“當時覺得很睏難吧?”有瞭反思的機會,孩子纔有可能從各個角度去檢討錯誤,從中吸取教訓。
相反,當孩子犯瞭小錯誤,就應“隨時確認”及時給予批評警告。有時,孩子未必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不加以糾正,小錯很可能演變成大錯。因此,不斷糾正小錯誤,纔能做到防患於未然。
也許是過分宣傳批評式教育的弊端的原因吧,最近開始盛行錶揚式教育瞭。要使孩子有奮發嚮上之心,錶揚與鼓勵是必不可少的,但從教育角度來看,錶揚的方式中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過分錶揚,會帶來弊端。人們聽慣瞭錶揚或批評,就會漸漸失去感覺,而聽到錶揚時,這種傾嚮尤為明顯。隻有用帶刺激性的語言偶爾錶揚一下,纔能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另外,過分錶揚往往會養成陽奉陰違的習性,在父母麵前錶現得很乖巧,背後卻是另一種樣子。
那麼,如何做纔能更有成效?實際上藉助第三者的口氣來錶揚孩子,比父母直接贊揚效果更佳。比如,讓孩子到附近商店買東西,父母可事先請店老闆轉告孩子:“你媽媽,誇你來著。”相反,父母想親自錶揚時,可藉老師的名義說:“老師錶揚你不錯。”這種傳達形式比直接錶揚更有效果。藉用第三者的語言進行交談,可以不摻雜任何感情色彩,給聽者以真實感。孩子們也清楚,直接交談時難免奉承或有所顧忌,而引用第三者的語言,他們就認為是客觀的。就是說,你隻要嚮孩子轉達彆人錶揚他的“事實”即可。
第三者的話究竟有多大的說服力?看下麵的試驗即可知。有兩位心理學傢以三十個人為對象,就戒煙問題進行過說服試驗。他們把這些人分成兩組,對其中一組采取恐嚇的辦法,威脅他們吸煙會導緻肺癌;對另一組,則采取客觀的說服法,藉助醫學權威的試驗報告,告訴他們吸煙的危害性。對前者采用直接說服法,對後者則藉第三者的觀點進行說服。結果,前者有35%的人戒煙,而後者的戒煙人數達到瞭70%。這個試驗證明,直接說服,無論當事人多麼熱心,也不如引用他人的話更具效力。
這種方法其實也常用在商業廣告上。藉用某某知名人士的話進行宣傳,往往比直接說服更能激起顧客的購買欲,因為第三者提供的情況給人以真實客觀的感覺。不過,這個第三者必須具有權威性。否則,比如你對孩子說“你弟弟在錶揚你呢”,等於白說。
應避免用同樣的語言責備孩子。我們常聽到母親們這樣報怨:“我們傢孩子真讓人操心,天天說也聽不進去。,’每聽到這類話我就想,問題就在這“天天說”上。我能想象得到,這位母親日復一日不停地用同樣的語言對孩子嘮叨、責備的情形。這種責備不起作用,也是當然的事情。
據青島幸男先生(以下省略敬稱——譯者注)講,現在的年輕人常對父母說的三句話是“吃飯”“給錢”和“討厭”。而現代母親管教孩子時的三大用語又是什麼呢?我想,不外乎是“去做功課”“早點休息”和“把電視關掉”。
大多數母親每天都會不斷重復這三句話。次次都用同樣的話去責備,對孩子毫無意義。連續給予同樣的刺激,隻能造成心理性的習慣,使人對刺激失去感覺,最終會産生所謂的“心理性慢性化”作用。
……
前言/序言
目前人們對教育的關心已擴大到各個方麵,不再像過去,隻關心如何使孩子懂得禮貌。人們開始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考慮,現在的孩子們身上是否缺少一些重要的東西,如生存下去的勇氣、嚮新事物挑戰的熱情,等等。這些東西就是指一個人應具備的自立條件。
今年春天,我就任瞭某大學附屬小學的校長,這使我有機會接觸許多小學生,並重新考察圍繞現代兒童的社會環境及傢庭環境。我開始重新考慮,究竟什麼是教育?其中,最令我關心的問題是,傢庭作為孩子成長的關鍵場所,是否真正起到瞭它應有的作用?
其實,每一個做父母的對子女的培養和教育都十分用心,為瞭培養孩子成纔,他們甘願不辭辛勞,費盡心血。天下父母一樣心,日本也不例外。
既然如此,如報紙所報道,為什麼圍繞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還會齣現那麼多問題呢?尤其是我們該怎樣解釋最近越來越多的孩子無法從精神上“斷奶”的現象?這些問題使我認識到,日本的教育已處在須做抉擇的重要關頭瞭。
據專傢所言,日本社會嚮來存在著依賴關係。傢庭內亦然,更確切地說,傢庭內的依賴關係更加典型。而近年來,這種現象越來越錶麵化,原因恐怕在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發生瞭某種變化。如今,母親們從傢務勞動中得到解放,使其照顧孩子的時間增多,加上孩子數量的減少,更使父母把心思集中在孩子身上。我認為這就是父母與孩子互相離不開的原因。
因此,斬斷這種依賴關係,是當今培養孩子的首要課題。為此,在孩子生活的主要場所,即在傢庭內部,更需要做充分的考慮和安排。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本來就像艱苦的作戰狀態,你攻我守,你退我打。雖然是無意識的,但孩子卻能敏銳地觀察到父母的心理,時而威脅,時而撒嬌,假如父母的戰略稍有鬆懈,他們就立刻乘虛而入。因此,父母在承認孩子雖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的基礎上,需要選擇適閤孩子心理的作戰方案。
多湖輝傢教經典:管教孩子的藝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