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教你对症艾灸不生病

名医教你对症艾灸不生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健康养生堂编委会 编
图书标签:
  • 艾灸
  • 中医养生
  • 健康
  • 家庭医学
  • 疾病预防
  • 穴位
  • 经络
  • 养生保健
  • 传统医学
  • 名医经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257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4425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含章·名医话健康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名医写给大众的艾灸 “金处方”!传授简单有效的健康法宝:小儿病、妇科病、疑难病…74种常见大病小痛灸到病除!
  家庭保健之选,浅显的艾灸入门读本,名医讲解,看懂、用透,就靠这本!
  图多一倍,省心一倍!效果实实在在、立竿见影!一书抵上一百个专家号!
  名医话健康系列(10本)全新上市,不去大医院也能把名医请回家。一套在家一定用得上的健康书。
  海报:
  

内容简介

  求医找名医,专业、经典、好用:全国27位名院名医打造,以理论知识、科学依据、实践经验为准绳,打造全民健康第1超图典。
  家用艾灸法看这本就够了:知名艾灸专家与中医博士开列的健康“金处方”,教读者有效的防病治病法宝。本书介绍了74种疾病的艾灸疗法,涉及家庭生活各类常见病,各类人群都可以依照《名医教你对症艾灸不生病》找到适用于自己病情的方法。本书编委会阵容强大,审读、修改严格,这使得本书在专业性、内容丰富度、实用性上都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书中每个穴位均有对应的穴位图和真人操作演示图,能让读者更快地找准穴位、用对疗法,简单轻松在家自学艾灸。

作者简介

温玉波,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常务理事,中医针灸专家,贵州省兴仁县中医院院长,中医世家的第四代传人。毕业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中医针灸系,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曾发表国家级论文数十篇并多次参加省级 、市级的学术研讨会。从事中医、针灸医疗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医、中药、针灸疗法治疗不孕不育、心脑血管病及后遗症、高血压病、青少年近视、消化系统类疑难疾病等。

内页插图

目录

阅读导航 … 10
24节气艾灸养生 … 12
第一章 艾灸的原理与实际操作
源远流长的艾灸疗法 最古老的中医疗法 22
艾灸的材料 艾绒的制法、选择与贮藏 26
艾灸的原理 艾灸为什么能养生祛病 28
治疗原则 艾灸治病时要遵循的原则 29
注意事项 艾灸时需要格外注意的事项 30
艾灸器具 温灸筒、温灸盒、温灸管 32
艾灸体位 艾灸时常用的姿势 34
艾灸方法 艾灸时常用的一些方法 36
施灸以后的工作 灸疮的处理和灸后调理 40
艾灸灸感 艾灸时的反应 42
艾灸常用穴位手绘取穴技巧图鉴(一) … 44






第二章 艾灸与经络穴位
经络与艾灸 人体经络系统与艾灸应用 48
十二经脉 贯穿人体上下的主要经脉 50
奇经八脉与十五络脉 人体的别行经脉与细小支脉 62
人体的腧穴 人体经脉气血输注部位 65
取穴原则 局部取穴、远部取穴、随证取穴 66
配穴原则 为什么要艾灸这个穴位 67
取穴技巧 艾灸时如何快速找准穴位 68
禁灸穴位 这些穴位千万不能灸 72
艾灸常用穴位手绘取穴技巧图鉴(二) … 74


第三章 十大艾灸保健穴
涌泉穴 清脑益肾 78
足三里穴 延年益寿 79
三阴交穴 养血补气 80
曲池穴 清热解毒 81
气海穴 生发阳气 82
关元穴 培肾固本 83
神阙穴 补中益气 84
大椎穴 益气壮阳 85
命门穴 补肾壮阳 86
中脘穴 健脾益胃 87
艾灸常用穴位手绘取穴技巧图鉴(三) … 88


第四章 轻松保健治未病艾灸疗法
免疫力低下 预防感冒的艾灸法 92
心烦意乱 调节情志的艾灸法 93
食欲不振 调和脾胃的艾灸法 94
疲劳乏力 强身补肾的艾灸法 95
视物模糊 眼睛保健的艾灸法 96
记忆力减退 健脑益智的艾灸法 97
心神不安 养心安神的艾灸法 98
小儿孱弱 小儿保健的艾灸法 99
延缓衰老 青壮年保健的艾灸法 100
延年益寿 中老年保健的艾灸法 101
艾灸常用穴位手绘取穴技巧图鉴(四) … 102


第五章 生活中常见病艾灸疗法
感冒 驱除风邪升阳气 106
咳嗽 健脾、止咳、宣肺气 108
头痛 疏经通络调气血 110
失眠 调节脏腑平阴阳 112
眩晕 调节脏腑功能 114
中暑 补充正气通经络 116
休克 泻实攻邪扶正气 118
心悸 养心补气心不慌 120
腹痛 温中散寒理肠胃 122
腹泻 调理脏腑扶正气 124
呕吐 健脾、和胃、祛湿 126
呃逆 调气理膈健脾胃 128
便秘 生津润燥理肠胃 130
腰腿痛 活血化淤通经络 132
痔疮 补中益气清湿热 134
艾灸常用穴位手绘取穴技巧图鉴(五) … 136


第六章 常见妇科疾病艾灸疗法
月经不调 调和气血益肝肾 140
痛经 活血化淤除湿寒 142
闭经 活血化淤培元气 144
带下病 升阳祛湿、健脾益肾 146
女性不孕症 调补元阳通经络 148
习惯性流产 益气养血、滋阴补肾 150
产后乳汁不足 疏肝理气补气血 152
外阴瘙痒 滋补肝肾除湿热 154
子宫肌瘤 活血化淤调脏腑 156
子宫脱垂 补中益气养肾脏 158
更年期综合征 平衡阴阳补肾气 160
性冷淡 滋肾养阴解肝郁 162
艾灸常用穴位手绘取穴技巧图鉴(六) … 164


第七章 常见男科疾病艾灸疗法
前列腺炎 健脾补肾除湿热 168
遗精 补心益肾、滋阴降火 170
阳痿 补肾壮阳健心脾 172
男性不育 补肾壮阳益肾精 174
艾灸常用穴位手绘取穴技巧图鉴(七) … 176


第八章 健康美丽艾灸疗法
面色苍白 调节脏腑补气血 180
肥胖 健脾益肾除痰湿 182
黄褐斑 调节脏腑消斑痕 184
雀斑 行气活血滋肾水 186
酒渣鼻 祛风解毒调脏腑 188
面部疖肿 清热解毒扶正气 190
皱纹 活血化淤补气血 192
斑秃 调和气血补肝肾 194
上睑下垂 补脾益气扶正气 196
神经性皮炎 凉血清热、养血润燥 198
湿疹 补气养血、清热祛湿 200
带状疱疹 疏肝利胆排毒素 202
硬皮病 祛风散寒通经络 204
艾灸常用穴位手绘取穴技巧图鉴(八) … 206


第九章 中老年慢性疾病艾灸疗
第十章 常见儿科疾病艾灸疗法

精彩书摘

  在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灵枢》中就有关于针灸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意思是说,不能针刺的部位,可以采取艾灸的方式。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特效疗法,艾灸疗法对于许多疾病都有着特殊疗效艾灸最初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远古先民们因为经常要风餐露宿,遇到病痛时,一般都是用手摁,用手掐,或者用硬物击打痛处,有时候甚至还会用火去烧灼。渐渐地,人们开始积累了一些经验,于是,艾灸疗法的雏形就出现了。后来,一种在我国广泛生长的艾草,不经意间被人们用来作为艾灸的材料,并且效果很好。再后来,人们又尝试着将艾草捣碎做成艾绒,发觉用艾绒施灸,火力变得更温和,于是,比较成熟的艾灸就出现了。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医学进一步发展,《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相继问世,艾灸疗法已经成为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问世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的《黄帝明堂经》,是我国第一部有成熟体系的、针灸并重的腧穴学经典著作,奠定了艾灸选穴治疗的基础。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①中也记载了许多用艾灸治疗疾病的药方。三国时期,曹操之孙魏东平王曹翕②撰写《曹氏灸方》七卷,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灸疗专著,和之前的医学著作相比,艾灸的穴位又增加了,艾灸时的禁忌也更加详细。两晋南北朝时,虽然兵荒马乱,但艾灸疗法的发展并未因此而中止,甚至还成为民间普遍采取的一种治病方式。西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灸疗专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证候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艾灸时的选穴部位,从而使艾灸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晋代名医葛洪③在其著作中,也强调了艾灸对于一些传染病和在急救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唐代时,艾灸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唐代的医科学校里就专门设有针灸科,由专门的针灸博士①授课,唐太宗还命人校订《明堂》,做《明堂人形图》,可见唐朝政府对针灸的重视。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也提倡针刺与艾灸并用,他还特别重视艾灸时的用量与壮数。而且,他还亲手绘制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明堂三人图》。宋代政府对艾灸更加重视,并将艾灸列为十三科②之一,促进了艾灸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宋代的医学书籍中,最早出现了“天灸③”或“自灸”的记载,这种艾灸方法已经和传统的艾灸方法不同了。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普济本事方》以及《圣济总录》等医学书籍中,也大量记载了灸疗的相关内容。元代西方子的《明堂灸经》和《备急灸法》,对于艾灸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明代时,我国艾灸疗法发展到全盛时期,就拿古代树枝灸的方法来说,就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桑枝灸”“桃枝灸”“神针火灸”“艾条灸”“药条灸”等。此外,明代还有关于“灯火灸”的记载,方法是用灯心草蘸油点火在病人皮肤上直接烧灼。“阳燧灸”,方法是利用铜镜集聚日光,作为施灸热源,这与我们现在常用的“日光灸”类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中也多次提到艾和艾灸的用途与灸法,说明当时艾灸法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清代时,艾灸疗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吴谦等人撰集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用歌诀的形式来表达针刺与艾灸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记诵。清代吴亦鼎的《神灸经论》、雷丰的《灸法秘传》等著作,推动了艾灸疗法的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艾灸更是得到了很大发展,各级中医院都开设了针灸科,许多综合医院和卫生院也开设了针灸治疗,全国以及各省市都建立了专门的针灸科研机构,针灸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发展。
  ……

前言/序言


《疏通经络,激活自愈力:古法艾灸的现代智慧》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亚健康如同隐形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活力,疾病也悄然侵袭。当我们被各种不适困扰,寻求身心安宁之道时,不妨回望那些流传千年的智慧。艾灸,这项古老而神奇的疗法,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重焕生命的光彩。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艾灸入门指南,而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之旅,旨在帮助您理解艾灸的精髓,掌握其科学原理,并将其融会贯通于您的日常生活,从而激活身体深层的自愈能力,实现“不生病”的健康目标。我们不承诺奇迹,只揭示科学与自然的和谐共振。 第一章:艾灸——古老智慧的生命密码 我们将从艾灸的源头说起。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库中,艾灸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疗法,更是一种与生命能量——“气”——深度对话的方式。本章将带您穿越时空的隧道,了解艾灸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历代医学典籍中的记载。我们会探讨“艾”这种植物的神奇药性,为何它能温通经络、驱寒散湿、活血化瘀。 您将了解到,艾灸之所以能被誉为“百病之膏”,并非虚言。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动人体自身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我们不会回避科学的审视,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尝试解读艾灸的有效机制。例如,艾灸产生的温热刺激如何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甚至可能诱导免疫系统的积极反应。我们将深入浅出地介绍经络理论,理解经络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艾灸如何成为打通这些“生命通道”的有效工具。 第二章:拨开迷雾,理解艾灸的科学内核 “对症艾灸”是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但“对症”并非盲目套用。在这一章,我们将为您剥离那些关于艾灸的模糊概念和片面解读。您将清晰地认识到,艾灸并非包治百病的神药,它需要建立在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深刻理解之上。 我们将重点讲解艾灸的作用机理,包括: 温热效应: 艾灸产生的温热不仅仅是简单的加热,它能深入肌理,温通经脉,驱散侵入体内的寒邪和湿气。我们会探讨温热刺激如何影响体温调节、血管舒张以及疼痛信号的传递。 药理效应: 艾草本身含有多种挥发油、黄酮类、氨基酸等活性成分。在燃烧过程中,这些成分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发挥抗炎、镇痛、抗菌等作用。我们将介绍艾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 穴位刺激效应: 艾灸以穴位为基础,通过定向施灸,精准地激发身体的特定反应。您将了解到不同穴位的生理功能和艾灸对其的独特调控作用。我们也会引入部分基础的经络辨证思维,帮助您初步理解何为“对症”。 免疫调节效应: 部分研究表明,艾灸可能通过影响某些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的活性,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本章旨在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您在进行艾灸时,心中有数,不盲从,不迷信,而是基于科学的认知,做出明智的选择。 第三章:个体化艾灸——“对症”的智慧与实践 “对症艾灸”的关键在于“个体化”。每个人的体质、症状、病因都存在差异,因此,适合他人的艾灸方法,不一定适合您。本章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我们将引导您学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 我们将跳出“病症与穴位一一对应”的简单模式,而是引导您理解: 体质辨识: 了解自己是偏寒、偏热、偏虚还是偏实,这是进行有效艾灸的前提。我们将介绍一些简便的体质自测方法,帮助您初步判断自己的体质类型。 症状分析: 深入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分析症状背后的根源。例如,同样是头痛,原因可能千差万别,艾灸的选穴也会有所不同。 穴位选择的艺术: 介绍一些基础而常用的艾灸穴位,并重点讲解这些穴位的功效与主治。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教授您如何根据辨识出的体质和症状,灵活组合穴位,制定个性化的艾灸方案。例如,如何针对“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选择不同的艾灸穴位。 施灸方法的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艾炷灸和艾条灸,我们还将介绍一些现代化的艾灸工具和方法,如随身灸、艾灸盒、艾灸仪等,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帮助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施灸方式。 灸量与灸程的把握: 艾灸的温度、时间和次数都至关重要。我们将提供指导原则,教您如何判断施灸时的最佳温度,如何确定合适的灸时长和疗程,以达到最佳效果并避免副作用。 第四章:日常生活中的艾灸智慧——预防与调养 健康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在于预防和调养。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将艾灸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您健康管理的得力助手。 日常保健灸: 介绍一些适合长期坚持的保健穴位,如足三里、关元、气海、涌泉等,以及它们在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改善睡眠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将强调“治未病”的理念,通过日常的艾灸,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季节性艾灸: 针对不同季节的特点,提供相应的艾灸调养建议。例如,春季如何通过艾灸疏肝理气,夏季如何清热祛湿,秋季如何润肺益气,冬季如何温阳固本。 艾灸与生活方式的结合: 强调艾灸并非孤立的疗法,它需要与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相结合。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艾灸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来践行。 警惕与禁忌: 即使是温和的艾灸,也存在一定的禁忌症。本章将详细列出艾灸的禁忌人群和禁忌情况,以及施灸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您的艾灸安全有效。例如,高烧、皮肤过敏、出血倾向等情况需要谨慎。 第五章:超越“生病”——艾灸的深层价值与身心灵的和谐 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不仅仅是身体的无恙,更是心灵的安宁与精神的充盈。本章将带领您超越单纯的“不生病”,去探索艾灸更深层次的价值。 情绪的疏导: 许多身体不适源于情绪的压抑和失调。艾灸通过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也能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我们将探讨艾灸与情绪健康的关联。 精神的提升: 当身体的能量流动顺畅,内在的活力自然会得到激发。艾灸有助于提升精神状态,改善思维敏捷度,增强专注力,让您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生命的韧性: 艾灸不仅仅是在“治疗”疾病,更是在“滋养”生命。它帮助我们建立更强大的生命韧性,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力量。 与自然同频: 艾草源于自然,艾灸是人与自然能量的一种互动。通过艾灸,我们得以重新连接自然的节奏,感受生命本源的能量。 本书旨在为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艾灸实践指南。它不是速成的秘籍,而是一段需要您耐心探索、细心体会、反复实践的旅程。我们鼓励您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倾听身体的声音,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最终,找到属于您自己的“不生病”的健康之道。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返璞归真、激活自愈力的艾灸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如何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感觉身体吃不消,小感冒也容易找上门。《名医教你对症艾灸不生病》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痛点。虽然我以前没怎么接触过艾灸,但听说它对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很有帮助,感觉这可能就是我需要的。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对症”二字,这意味着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能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小病痛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个贴心的养生顾问,它会先教会我如何识别自己的身体信号,比如为什么会感到疲劳,为什么会容易着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指导我如何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艾灸。我期待书中能有图文并茂的穴位讲解,让我能准确地找到穴位,不会出错。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告诉我具体的艾灸方法,比如是用艾条还是艾柱,温和灸还是温针灸,每次艾灸的时间多久,频率如何,这些细节都非常重要。如果这本书能够真正做到“教你对症艾灸”,那它将是我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一大助力。

评分

我是一个对传统养生方法充满好奇但又缺乏实践经验的人。《名医教你对症艾灸不生病》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很接地气,而且“名医”二字也增添了不少权威性。我一直觉得,很多身体不适,比如头痛、失眠、肠胃不好,都不是什么大病,但长期困扰,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讲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我觉得艾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自然疗法,应该能在这方面发挥很大作用。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易于操作的艾灸方案,能够帮助我解决一些常见的健康困扰。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列出一些穴位和功效,而是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艾灸的原理,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症状来调整艾灸的选穴和手法。例如,对于经常感到腹胀的朋友,这本书能否教他们如何通过艾灸来缓解?对于容易腰酸背痛的上班族,又该如何通过艾灸来改善?这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对我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从一个艾灸的门外汉,变成一个能够为自己和家人进行基础艾灸保健的“小能手”。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就吸引了我,一看就知道是关于养生的,而且是比较实用的那种。我一直对中医养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艾灸,觉得它温和又有效。市面上讲艾灸的书不少,但很多都写得比较晦涩,或者过于泛泛,真正能落地到具体病症的,感觉还是比较少。《名医教你对症艾灸不生病》这个书名就非常有针对性,让人觉得学了就能用,就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买这本书,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告诉我,我身体上出现的那些小毛病,比如偶尔的肩颈酸痛、消化不良,或者换季时的鼻炎,到底该怎么通过艾灸来调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一样,手把手地教我,从辨别症状开始,到选择哪个穴位,用什么样的艾灸工具,艾灸多久,需要注意什么,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不想看那些讲大道理、讲理论的书,我只想看到实实在在的操作指南,让我在家就能轻松地进行艾灸,而且是科学有效的艾灸。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绝对是我书架上不可多得的宝贝了,我会非常珍视它,并且会经常翻阅。

评分

我平时就比较注重健康生活,也接触过一些养生类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有能真正指导实践的。《名医教你对症艾灸不生病》这个名字就很有吸引力,因为它明确地指向了“对症”和“不生病”这两个核心诉求,非常实用。我设想这本书会是一本“工具书”,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健康的大门。我特别希望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艾灸的原理,让读者理解为什么艾灸能达到治疗效果,而不是仅仅背诵穴位和功效。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有非常详尽的“对症”指导,比如,针对感冒初起,应该如何艾灸?针对消化不良,应该选择哪些穴位?针对睡眠不好,又该如何艾灸?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示,清晰地标明穴位位置,以及具体的艾灸方法,包括艾灸的时间、频率、力度等等。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而不是千篇一律。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易行的艾灸方法,有效预防和改善各种不适,那它将是我心目中的一本经典养生读物。

评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关注养生和健康问题,尤其是那些可以居家操作、不依赖药物的方法。《名医教你对症艾灸不生病》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对艾灸一直有种莫名的好感,总觉得它有一种温润的能量,能够驱散身体的寒气和湿气。但一直没有找到一本真正适合我的、能够指导我实践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空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将复杂的艾灸知识变得简单易懂,特别是针对各种常见疾病的艾灸方法,能够有详细的讲解。比如,对于女性常见的痛经问题,这本书能否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艾灸方案?对于中老年人容易出现的关节不适,又该如何通过艾灸来缓解?我希望书中能够配有清晰的穴位图,并且有详细的操作步骤说明,让我能够准确地找到穴位,掌握正确的艾灸手法,避免误操作。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学会如何利用艾灸来预防和改善一些亚健康状态,甚至是一些小病痛,那么它对我来说就具有极高的价值。

评分

京东快递,快!书本很好,全彩版本质感很棒。看书就是喜欢新书的书香味,这是电子书比不了的。

评分

很不错,受益匪浅!!!

评分

东西不错啦不错啦~~~~~~~

评分

东西不错啦不错啦~~~~~~~

评分

在京东上买了很多书,用优惠卷很划算

评分

不错?

评分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③我们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总担心秩序失控而严格纪律,导致紧张有余而轻松不足。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思想顾忌,没有思想负担,提问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回答不用担心受怕,辩论不用针锋相对。同学们的任何猜想、幻想、设想都受到尊重、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解释,在聆听中交流想法、 沟通中达成共识。 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⑤教学生抓重点.教学难免有意外,课堂难免有突变,应对教学意外、课堂突变的本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让意外干扰教学、影响教学是无能,把意外变成生成,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是艺术。生成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分有意生成、无意生成两种类型;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答案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模式生成六种形式。生成的重点在问题生成、灵感生成。教学机智显亮点.随机应变的才智与机敏,最能赢得学生钦佩和行赞叹的亮点。教学机智的类型分为教师教的机智、学生学的机智,师生互动的机智,学生探究的机智。机智常常表现在应对质疑的解答,面对难题的措施,发现问题的敏锐,解决问题的灵活。 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

在京东上买了很多书,用优惠卷很划算

评分

书是可以,封面的包装明明说着书内的卡片注明买书就可以送刮痧工具一套,结果打电话过去,一说人家就把电知挂了,什么意思嘛,没有的送就不要打那个广告,有意思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