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46个食疗食补以及代茶饮的经典养生方
20种祛除湿热毒的健身操
五脏六腑科学调养,一年四季保健康
内容简介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中通过湿热发生的源头,传导经过,安排了从健养脾胃,援助三焦,养好心(心包)、肺、肝(胆)、大小肠、肾、膀胱的逻辑结构,组织成章,重在养护好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来养护好全身,抑制湿热侵袭。
每一章都给出了简单、有效且贴合实际的养生防治湿热病的方法,从饮食、经络、功法等保健防治疾病的方法进行指导,帮你轻松抵制湿热,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享受健康的幸福生活。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全书共分十一章,结构组织非常合理,由此分章我们可以看出湿热导致人体生病的防治机理——以湿热生发,传导为基准来进行引导,是很有益于我们弄清楚湿热病的防治机理的。
作者简介
孔繁祥,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传人索延昌先生的亲授弟子。孔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中医理论及内科临床,先后在各类中医期刊发表《百合枣仁表汤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通栓散治疗脑血栓的临床药理作用》、《高脂血症的临床分型治疗体会》、《论糖尿病的病机特点及临床分型治疗》多篇论文。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胃肠病、肝胆病等内科疑难杂症。从医30余年来,孔教授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活人无数,深得广大患者的信赖。曾出版《怎么吃不上火》一书。
目录
湿热是百病之源
湿热伤身有警示,读懂你身体的求救信号
起床凭感觉
如厕看粪便
刷牙看舌头
呵气闻口气
照镜子看眼睛
观察皮肤的变化
身体其他的求救信号
避免湿热伤身,先防外邪侵犯人体
春天要清温防风防湿,避免湿热伤身
夏天别贪凉,避免湿邪停滞体内成病源
暑天除湿邪和防暑降温同等重要
秋天防燥,清润补益要相宜
冬天保暖补益不可过,可藏精避湿热生
烟酒最易滋生湿热,一定要戒掉
药物也是湿热大害,别盲目用药
湿热源于脾胃,健脾养胃可保体内不生湿热
脾胃不虚,湿热就不能伤人
避免过度思虑伤脾胃,引湿火上身
粥食是最好的健脾胃除湿热补品
“藿香薄荷茶”常饮,脾胃健康别无忧
陈皮当调料,常食脾胃常安
“茬香正气水”可作为现代人四季的除湿热保健药
“呼”字功养脾胃,保卫中气不生邪
脾经、胃经上有除湿热大穴要牢记
脾胃湿热痘痘多,“荷叶薏米粥”可“战痘”
湿热型肥胖,“荷叶除湿茶”塑造你的好身段
脾胃湿热致腹痛,“龟苓膏”来帮忙
脾胃湿热致呕吐,“黄连茶”除邪不再呕
脾胃湿热泄泻,“加昧葛根茶”有帮助
湿热嗜睡,“菊花竹叶茶”清蒙可提神
湿热始起伤三焦,援助三焦正气可赶走湿热88
湿热犯上亦伤肺,养好肺气则湿热自化
湿热犯上会蒙心(心包),养心可避开湿热冒犯
湿热伏中伤及肝胆,疏肝除邪免受湿热侵犯
湿热让小肠泌别功能失调,养护小肠避免湿热伤害
湿热致大肠排泄不畅,整肠养生让湿热祛光光
湿热下注留于肾,增强肾气让湿热不伤人
湿热入膀胱人就易遭殃,疏通膀胱让湿热远离
精彩书摘
湿热蒙上焦,可能出现身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病症。
湿热结肠腑,则可能出现潮热、腹满疼痛、便溏涩、黏滞等病症。
湿热在下焦,则可能出现身热心烦、口干苦、尿短赤、白带多等病症。
湿热在肌表,则可能出现斑疹隐隐、舌红无苔、脉细数等。
所以春天要注意避风,春捂是关键,注意帽子、围巾、风衣的使用。下雨的时候注意避雨,别淋雨,别着湿衣,别湿发睡觉等。保持冷热平衡上面我们说了,中国有句古话叫“春捂秋冻”,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年四季适时增减衣服。春天捂是为了让阳气更好的生发,有助养生,但是不要过分“捂”,但也不要及早脱,人家都还在穿着毛衣、风衣呢,你就穿着短袖、短裤了,这是很不合适的。当然外面的人都穿着单衣了,你还穿着羽绒服,这也是不正常的,所以要顺应时节、顺应气候,适时适宜增减衣物,以不冷不热为准,才是春天养生最好的穿衣之道,也是避免湿热袭身的重要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除湿、防风、清温春天,为了避免湿热的发生,饮食调理十分必要。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注意养肝,少食酸、略增甜。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早就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为根据中医理论,春天肝气当令,肝气偏旺可伤及脾胃,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少酸多甜,既避免肝气过旺,又有益于脾气。这样脾气正常不虚,不易于遭遇湿热之邪的侵袭。而脾胃是湿热的传导之源,所以脾胃没有湿热,肝及其他脏腑不可能有湿热侵袭。所以,春天要少吃些酸味的食品,适当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糖类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水果、蔬菜等,有助于养脾,避免湿热。
……
在线试读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精彩内文
春天要注意避风,春捂是关键,注意帽子、围巾、风衣的使用。下雨的时候注意避雨,别淋雨,别着湿衣,别湿发睡觉等。保持冷热平衡上面我们说了,中国有句古话叫“春捂秋冻”,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年四季适时增减衣服。
《人体自有良药:四季养生智慧与生活实践》 引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健康知识,然而,身体的种种不适和慢性疾病却日益成为困扰现代人的难题。那些看似寻常的疲惫、易怒、消化不良、皮肤问题,乃至更深层的心血管、代谢类疾病,其根源往往隐藏在我们被忽略的生活习惯和对身体信号的漠视之中。我们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去“治病”,却往往忽略了“不生病”才是真正的智慧。《人体自有良药:四季养生智慧与生活实践》正是应运而生,它将带领您穿越纷繁复杂的养生信息,回归到最朴素、最根本的生命规律,揭示人体内在的强大修复能力,以及如何通过顺应四时变化,调整生活方式,来激活这份与生俱来的“良药”。 本书并非宣扬某种速效的奇迹疗法,也不是罗列繁琐的医学术语,而是以一种温和而深入的方式,引导读者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理解身体的语言,并掌握一套切实可行、融入日常的养生方法。我们相信,真正的健康并非来自外部的干预,而是源于人体自身的平衡与和谐。本书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身心健康的基石。当我们遵循自然的节律,顺应四时的变化,我们的身体就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抵御外邪,自我修复,绽放出蓬勃的生机。 本书内容概述 《人体自有良药:四季养生智慧与生活实践》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重点,并辅以贯穿全年的基础养生智慧和实践指导。 第一部分:春季生发——唤醒身体的活力 春天,万物复苏,是大自然生发、舒展的季节。人体也随之进入一个活跃的时期。然而,经过漫长冬日的闭藏,很多人容易出现肝气郁结、情绪波动、消化不良等问题。本部分将深入探讨春季养生的核心——“养肝”,并阐述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促进肝脏的疏泄功能,让身体充满活力。 春季人体生理特点与常见困扰: 详细分析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出现的肝火亢盛、头晕目眩、肢体困倦、皮肤瘙痒、过敏等现象。 “肝”在春季养生中的角色: 阐述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其功能与情绪、消化、经络通畅密切相关。讲解肝气不舒可能导致的多种身心表现。 春季饮食宜忌: 推荐食用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开胃的食物,如韭菜、香椿、豆芽、菠菜、柑橘类水果等。同时,指出应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防助长肝火或伤脾胃。详细介绍几款适合春季食用的养肝汤粥,并提供制作方法。 春季起居作息: 强调“晚睡早起,广步于庭”,鼓励在清晨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沐浴阳光,舒展筋骨,以顺应阳气升发。讲解午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调节睡眠质量。 春季情志调养: 重点在于“省怒”,教导读者如何通过冥想、深呼吸、书法、听音乐等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肝脏的伤害。 春季运动健身: 推荐以舒缓、伸展为主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散步等,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 春季常见病防治: 结合春季特点,提供对流感、过敏性鼻炎、皮肤病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和缓解建议。 第二部分:夏季养心——清凉安宁的智慧 夏季炎热,万物繁茂,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此时,人体的“心”也最为活跃。然而,高温和湿热容易导致心火亢盛,出现心烦意乱、失眠多梦、口舌生疮、食欲不振等问题。本部分将聚焦“养心”,教您如何在炎炎夏日保持内心的清凉与宁静。 夏季人体生理特点与常见困扰: 分析夏季暑热、湿气重的特点,讲解人体易出汗、消耗大,以及心阳外越,出现心悸、烦躁、失眠、疲乏等现象。 “心”在夏季养生中的地位: 阐述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主宰人的精神活动。夏季养心,旨在使心神安宁,避免心火过旺。 夏季饮食调理: 推荐食用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食物,如绿豆、薏米、西瓜、黄瓜、苦瓜、冬瓜等。强调少食辛辣、油炸食物,以及冷饮的适度。提供几款夏季消暑饮品和凉菜的制作方法。 夏季起居作息: 建议“夜卧早起,无厌久视”,强调保证充足的睡眠,午间适当休息以“养阳”。指导如何适应高温天气,避免过度劳累。 夏季情志养护: 重点在于“戒躁”,教导读者通过听舒缓音乐、进行园艺活动、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保持平和的心态,缓解夏日的焦躁不安。 夏季运动健身: 推荐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在高温时段剧烈运动。适宜的运动项目包括游泳、慢跑、八段锦等,以动养静,疏通气血。 夏季常见病防治: 针对夏季易发的暑热病、肠胃疾病、中暑等,提供有效的预防和家庭护理建议。 第三部分:秋季润燥——滋养身体的根本 秋季,天气转凉,万物开始由盛转衰,人体也进入了一个“收敛”的阶段。此时,气候干燥,容易伤肺,导致皮肤干燥、鼻咽不适、咳嗽等“秋燥”症状。本部分将侧重于“养肺”,教您如何滋润身体,抵御秋燥。 秋季人体生理特点与常见困扰: 分析秋季气候特点,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燥邪易伤。讲解人体易出现的咽干、鼻燥、皮肤干裂、咳嗽少痰、便秘等症状。 “肺”在秋季养生中的关键: 阐述中医认为“肺主气”,是人体呼吸和宣发、肃降功能的核心。秋季养肺,在于润肺止咳,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秋季饮食滋补: 推荐食用具有滋阴润肺、健脾益气的食物,如梨、百合、蜂蜜、银耳、莲藕、山药、芝麻等。强调避免辛辣、燥热食物,注意食物的温润属性。提供几款适合秋季的润肺汤羹和甜品。 秋季起居调整: 建议“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强调充足的睡眠,以养阴润燥。指导如何调节室内湿度,避免过度干燥。 秋季情志调适: 侧重于“收敛”,教导读者培养宁静致远的胸怀,减少悲观情绪,通过写日记、赏秋景等方式,保持心境平和。 秋季运动锻炼: 推荐以舒缓、深长呼吸为主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步行等,以调养气息,增强肺功能。 秋季常见病预防: 针对秋季易发的呼吸道疾病、皮肤干燥、肠道不适等,提供有效的预防和保健措施。 第四部分:冬季温补——固藏身体的精华 冬季,万物休养,人体进入一个“闭藏”的时期,阳气潜藏,为来年积蓄能量。此时,寒邪容易侵袭,导致身体虚寒、关节疼痛、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本部分将重点关注“补肾”,教您如何温补身体,固藏精气,为迎接来年的生机打下坚实基础。 冬季人体生理特点与常见困扰: 分析冬季寒冷,万物闭藏,人体阳气需潜藏于内,以抵御寒邪。讲解人体易出现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尿频、精力不足等症状。 “肾”在冬季养生中的核心地位: 阐述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骨生髓。冬季补肾,在于培补元气,固藏精气。 冬季饮食温补: 推荐食用温热、滋补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核桃、栗子、黑豆、红枣、枸杞等。强调“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但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补品。提供几款冬季暖身汤粥和药膳。 冬季起居养护: 建议“早睡晚起,避寒就温”,强调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寒。指导如何进行冬季的户外活动,但需注意保暖。 冬季情志养生: 侧重于“藏”,教导读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多进行室内安静的活动,如阅读、围棋、书法等,以养精蓄锐。 冬季运动锻炼: 推荐以舒缓、温和的运动为主,如室内健身操、八段锦、散步等,以微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外泄。 冬季常见病防治: 针对冬季易发的感冒、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提供预防和保健建议。 贯穿全年的基础养生智慧与生活实践 除了四季的重点养生,本书还包含贯穿全年的基础养生智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理念: 认识身体的信号: 如何通过观察舌苔、面色、大小便、睡眠质量等,及时发现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中医“未病先防”的理念: 强调预防大于治疗,以及如何通过日常调养,构建强大的免疫系统。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详细讲解谷物在膳食中的重要性,以及各类水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宜忌。 合理饮水与食物的性味归经: 引导读者正确饮水,并初步了解食物的寒热温凉属性,以便更好地指导饮食选择。 适度运动的重要性: 强调运动并非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运动方式。 情绪与健康的关联: 深入剖析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并提供实用的情绪疏导方法。 睡眠的科学管理: 讲解优质睡眠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 倡导环保理念,鼓励读者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更好地保护自身健康。 家庭保健常识: 提供一些简单易学的家庭保健方法,如穴位按摩、食疗方等,方便读者在家中进行自我保健。 结语 《人体自有良药:四季养生智慧与生活实践》是一本写给每一个关心自己身体的人的书。它没有复杂的理论,没有高深的术语,只有回归生命本源的智慧,和切实可行的生活指南。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助您摆脱对疾病的焦虑,重新找回身体的自愈力,掌握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记住,您的身体本身就蕴藏着最强大的“良药”,只要您愿意去倾听,去学习,去实践,您就能成为自己健康最忠实的守护者。愿您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健康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