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冠名為《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但我們這套叢書十五年來著重介紹的,主要還是“美國的中國研究”。畢竟世界上五分之四的漢學傢就生活在那一個國傢。那麼,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學術傳統呢?光從人頭上數,那也已是一支經過費正清、列文森、史華茲、魏斐德、孔飛力、史景遷、施堅雅、周锡瑞、宇文所安等幾代學者的接續奮鬥和慘淡經營、目前總數已達數韆人之巨的龐大研究隊伍!更何況,我們這邊的生力軍還在不斷地通過考托福的渠道想方設法地加入進去!正因為這樣,每逢亞洲學會召開年會,人們簡直就像走進瞭眾聲喧嘩的學術超級市場或人纔交流大會,往往需要許多個分會場從早到晚地齊頭並進。再加上,美國人在地理上撒得非常開,漢學傢們自己素常都難得見上一麵,所以盡管這些職業化的學者保持著相當的閱讀量,足以追隨本身專業領域的發展,但連他們自己也並不是很容易從總體上把握住整個漢學的進展。由此也就不難推知,雖然我們這邊的學者一旦研究到瞭某種深廣度,總要去瞭解他那個學術方嚮的國外進展,但如果要求他們從總體上把握住整個海外漢學的學術進展,哪怕僅僅隻針對美國這一個國彆而言,恐怕都會成為根本辦不到的苛求。也許你剛剛查著字典讀完瞭一本書,人傢就又飛快地寫完和齣版瞭十本書甚至一百本書!所以往往是舊的發展還未追蹤到,新的動嚮早已萌發瞭齣來。為瞭應付這種知識爆炸的局麵,我們已經開始在北大比較所專門培養研究國彆漢學史的博士研究生。這種知識的次生過程,就連說起來都有些繞口:先是美國為瞭瞭解中國,而培養瞭自己的中國通,後是中國為瞭瞭解彆人對中國的瞭解,又開始培養通曉那些中國通的通纔。不過,我們也可以由此見齣當今國際學術交流的密切程度和循環往復。在要求專門化的現代性壓力下,即使被迫放棄多年來雜覽的積習,那麼我退守的專業也首先是比較美學,而如果天年還允許我更進一步,則我的專業或許就能擴展到文化哲學。所以,盡管也曾有人背地裏譏諷我是“漢學傢劉東”,但那不過是燕雀之言,其實我本人是既沒有也不想去專門對付海外漢學的。即使眼下一時間還顯得對於美國漢學界的情況稍微知道得多一些,那也主要是因為我十五年來碰巧一直在主持著《海外中國研究叢書》,而這套叢書又碰巧是國內在這方麵最捲帙浩繁的翻譯項目。十五年來的咬牙苦熬,不僅使我們已經熬齣瞭60種已經拿齣的齣版物,還使我們快要熬齣瞭另外30種。即使隻是業已積纍下來的中文譯著,也已足夠同學們暢讀一氣把握大要瞭。所以,盡管我們當初並未有意識地這麼做,但這個新開齣的專門化方嚮,卻可以說是在《海外中國研究叢書》的基礎上水到渠成的。
評分當時隻道是尋常
評分不錯,京東送貨很快!質量不錯,值得收藏!
評分鳳凰文庫·海外中國研究係列·假想的“滿大人”:同情、現代性與中國疼痛
評分真的非要寫20字嗎?教條主義害死人啊!
評分文字有點玄幻啊,話說。不過寫得確實不錯。
評分不過,懷著此種想法,難免在過去“形象”的選擇上,有瞭揚抑的側重。故而推崇東方世界過去成就的《白銀資本》、《大分流》等等作品很是流行瞭一段時間,可這略嫌久遠的往事畢竟難解“近渴”。何況在近代史上,中國形象還發生過多次變遷,而其中最有代錶性的,便莫過於“滿大人”的故事。
評分包裝還行,書的裝幀不錯,還沒看,不對內容作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